|
|
|
|
|
|
|
|
|
|
11 |
黄土区3种护坡植物三维可视化模拟与根系构型参数分析
张 旭1,2,3, 姚 晨4, 杜 婷4, 马志强4, 朱宏杰1,2,3, 汪 艳4, 杜 峰1,2,3,4
2025年01期 [218-226][摘要](95)[pdf 2030KB](89)
|
|
|
12 |
黄土残塬沟壑区人工林小流域土壤水分时空变化特征
王子涵1,2, 龚 铭1, 赵炯昌1,2, 池金洺1,2, 朱洪盛1,2, 左启林3, 王丽平1,2, 王百群4, 于 洋1,2
2025年01期 [92-100][摘要](107)[pdf 2356KB](108)
|
|
|
|
|
|
|
|
18 |
阿勒泰林区不同草地群落特征对水热因子的响应
李苗苗1,2, 叶 茂1,2, 陈维龙1,2, 潘晓婷1,2, 曾国燕1,2, 贺清智1,2, 张 西1,2
2024年06期 [299-308][摘要](85)[pdf 3690KB](89)
|
|
|
|
|
|
22 |
太行山南麓3种典型人工林健康评价
靳姗姗1, 夏霁晖1, 谢沛铮1, 陈晓蔚2, 王群星1, 周梦丽1, 闫东锋1
2024年05期 [295-303][摘要](1144)[pdf 1492KB](357)
|
|
|
23 |
高原鼠兔洞穴对土壤入渗的影响及机制
王 迪1,2,3, 钱嘉鑫4, 朱 妮4, 李珂欣4, 毛佳怡4, 赵理荣4, 刘 玉2,3,4
2024年05期 [243-249][摘要](1155)[pdf 1291KB](415)
|
|
|
24 |
黄土区不同地貌类型耕地土壤养分空间格局及驱动因素
贺军奇1,2,3, 拜寒伟1,2,3, 王金泉1,2,3, 徐轶玮4, 倪莉莉5
2024年05期 [221-231][摘要](1161)[pdf 6067KB](375)
|
|
|
25 |
白于山区土壤干燥化对人工林植被恢复40年的响应特征
马雅莉1, 刘喜东1, 张立强1, 张晨晨1, 高东治1, 张 艳1,段永强2,张彦昶3,乔江波4,石长春1,5
2024年05期 [192-198][摘要](1139)[pdf 2091KB](412)
|
|
|
|
|
|
|
|
|
|
|
|
|
|
|
|
|
|
|
|
43 |
荒漠草原人工柠条引入后土壤大孔隙拓扑结构演变特征
杨志强1,2,3, 孟 晨2,3,4, 王 兴2,3,4, 朱志昊2,3,4, 宋乃平2,3,4, 杜灵通2,3,4
2024年02期 [92-100][摘要](542)[pdf 2873KB](453)
|
|
|
|
|
|
|
|
|
|
|
|
|
54 |
延河流域不同生活型植物功能性状特征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
朱晓旭1, 温仲明1,2,3, 郑 诚1, 高 原2,3, 张格语1, 王维维1, 刁晓晨1, 万锦枫1
2023年06期 [328-336][摘要](1161)[pdf 4190KB](547)
|
|
|
55 |
基于风洞模拟的不同出风口高度导风板的聚风效应
徐铮铮1, 高 永1,2,3, 韩彦隆1,2,3, 张 超1, 田晓宁1, 王 鹏1
2023年06期 [284-294,306][摘要](1314)[pdf 7501KB](849)
|
|
|
|
|
|
|
|
61 |
退耕还草对土壤碳库活度及团聚体活性有机碳组分分布的影响
李映雪1,2, 臧真凤1,2, 张 瑜1,2, 王怡楠1,2, 赵 巍1,2,3
2023年05期 [241-249][摘要](592)[pdf 1315KB](474)
|
|
|
|
63 |
青藏高原东北部黄土区灌木柠条锦鸡儿单根抗拉力学特性研究
石 川1, 梁 燊1, 刘亚斌1,2, 朱海丽1,2, 李国荣1,2, 胡夏嵩1,2, 缪晓星3, 王延秀3
2023年05期 [184-192][摘要](562)[pdf 1522KB](376)
|
|
|
64 |
平原沙土区河岸带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氮组分及酶活性的影响
刘晴廙1,2, 王 磊1,2, 史经攀3, 陈 斌1,2, 韩梦豪1,2, 关庆伟1,2
2023年05期 [85-91][摘要](659)[pdf 1132KB](768)
|
|
|
|
|
|
|
|
|
71 |
不同植物对黄土边坡产流产沙与抗剪强度的影响
何伟鹏1, 胡夏嵩1, 刘昌义1, 缪晓星2, 王延秀2, 付江涛3, 卢海静4, 邢光延4, 赵吉美4, 杨馥铖1, 刘亚斌1
2023年04期 [18-26][摘要](808)[pdf 1522KB](497)
|
|
|
|
|
|
|
76 |
青藏高原冻融荒漠化退化区分布及影响因素
陈俊翰1,2, 卢 琦1,2, 刘雨晴1,2, 何晨阳1,2, 闫 峰1,2
2023年03期 [103-110,120][摘要](678)[pdf 4255KB](725)
|
|
|
|
|
|
|
|
82 |
青藏高原植被生长季NDVI时空变化及对气候因子的响应分析
欧阳习军1,2,3, 董晓华1,2,3, 魏 榕1,2,3, 龚成麒1,2,3, 吴寒雨1,2,3
2023年02期 [220-229][摘要](622)[pdf 5221KB](435)
|
|
|
|
|
|
|
|
|
|
|
|
92 |
黄土高原切沟空间分布特征
苏建华1,2, 王春梅1,2, 庞国伟1,2, 杨勤科1,2, 仲 原1,2, 杨丽娟1,2, 杨安南1,2, 刘宝元3,4
2023年01期 [134-143,153][摘要](339)[pdf 11157KB](429)
|
|
|
|
|
|
|
|
|
|
|
|
|
|
|
|
|
|
|
109 |
黄土高原地区林地枯枝落叶层水土保持效应研究进展
许小明1, 易海杰2, 何 亮1, 吕 渡2, 贺 洁1, 邹亚东1, 王浩嘉1, 薛 帆1, 田起隆2, 王妙倩1, 张晓萍1,2
2022年04期 [415-421][摘要](412)[pdf 1319KB](593)
|
|
|
|
|
|
|
|
115 |
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水土流失效应
朱锐鹏1,2, 刘殿君3, 张世豪1,2, 高志强4,左启林1,2, 赵炯昌1,2, 王百群5, 于 洋1,2
2022年04期 [10-17][摘要](611)[pdf 1304KB](615)
|
|
|
|
|
|
|
|
|
|
|
124 |
基于最小数据集的青藏公路沿线土壤质量评价
刘利昆1,2, 赵广举1,2, 穆兴民1,2, 高 鹏1,2, 孙文义1,2, 韩剑桥1,2
2022年02期 [125-131][摘要](432)[pdf 1366KB](50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54 |
黄土高原区耕地质量评价——以陕西省延川县为例
陈文广1,2, 孔祥斌1,2, 廖宇波1,2, 王 轩1,2, 宋福生3, 温良友1,2, 张蚌蚌4
2021年02期 [375-381][摘要](690)[pdf 1930KB](691)
|
|
|
|
156 |
砒砂岩与沙复配土壤质地与有机质动态变化特征
张海欧1,2,3,4, 郭 振2,3, 徐 艳2,3,4, 曹婷婷2,3,4, 杨晨曦2,3
2021年02期 [93-98][摘要](612)[pdf 1226KB](584)
|
|
|
|
|
|
|
|
|
|
|
|
|
167 |
黄土高原植被演替过程中土壤水分亏缺
张永旺1, 万珊珊1, 王 俊1, 魏瑶瑶1, 屈亚潭1, 刘世鹏1, 常海飞1, 王 妍1, 上官周平2
2020年05期 [120-125,132][摘要](692)[pdf 1381KB](609)
|
|
|
|
|
|
|
172 |
青藏高原高寒灌丛昼夜温差对NEE的影响及其变化特征
祝景彬1,4, 贺慧丹2, 张法伟3, 李红琴3, 李英年1,5, 杨永胜1,5, 王春雨1,4, 张光茹1,4, 罗方林1,4
2020年04期 [232-238][摘要](528)[pdf 1360KB](377)
|
|
|
|
|
|
|
|
|
|
|
|
|
|
184 |
干湿交替条件下稻田土壤裂隙开闭规律
段 赫1,2, 刘目兴1,2, 易 军1,2, 朱钊岑1,2, 朱 强1,2, 张海林1,2
2020年02期 [370-376][摘要](808)[pdf 1610KB](674)
|
|
|
185 |
6种连翘属植物在第四纪红壤上的生长适应性比较
刘 荃1,2, 陈秀龙1,2, 郭利平2, 黄宏胜1, 沈发兴2,3, 葛佩琳2, 赵佳鼎2
2020年02期 [357-363,369][摘要](670)[pdf 1260KB](619)
|
|
|
|
|
|
|
190 |
不同利用方式河套平原盐碱土盐分特征
景宇鹏1,2, 李跃进1, 高 娃1,3, 蔺亚莉4, 李秀萍2, 王文曦2, 张欣昕2, 狄彩霞2
2020年01期 [372-379][摘要](749)[pdf 1142KB](512)
|
|
|
191 |
黑色地膜覆盖土壤水热效应及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霍轶珍1,2, 丁春莲1,2, 王文达1,2, 韩翠莲1,2, 郭彦芬1,2, 李生勇1,2
2020年01期 [335-339][摘要](749)[pdf 1193KB](599)
|
|
|
|
|
|
|
196 |
科尔沁沙地南缘不同林草措施根系对土壤抗冲性的影响
屈东旭1,2, 吕 刚1,2, 翟景轩3, 王锋佰4, 张 卓5, 金兆梁1,2, 郑 洋1,2, 吕金昊1,2
2020年01期 [21-25][摘要](473)[pdf 1179KB](633)
|
|
|
|
|
|
|
201 |
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盖度对产流产沙的影响
吴蕾1, 穆兴民1,2, 高鹏1,2, 赵广举1,2, 孙文义1,2, 田鹏1,2
2019年06期 [133-138,144][摘要](700)[pdf 1245KB](581)
|
|
|
|
|
|
|
|
207 |
不同退化程度下的高寒草甸主要温室气体通量
郭小伟1, 戴黎聪1,2, 李以康1, 张法伟1, 林丽1, 李茜1, 钱大文1, 樊博1, 柯浔1,2, 舒铠1,2
2019年05期 [188-194,209][摘要](820)[pdf 1252KB](571)
|
|
|
|
|
|
211 |
三江平原气象水文干旱演变特征
郑越馨1,2, 吴燕锋2,3, 潘小宁4, 齐鹏2, 戴长雷1, 章光新2
2019年04期 [177-184,189][摘要](1048)[pdf 1397KB](687)
|
|
|
212 |
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退耕草地土壤水分研究
赵佰礼1, 穆兴民1,2, 高鹏1,2, 赵广举1,2, 孙文义1,2, 田鹏1,2
2019年04期 [111-115][摘要](534)[pdf 681KB](641)
|
|
|
|
|
|
|
217 |
放牧干扰下短花针茅植丛对表层土壤性质的影响
苗翻1,2,3, 杨新国1,2,3, 古君龙1,2,3, 杨东东1,2,3
2019年03期 [49-57][摘要](1177)[pdf 1106KB](143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42 |
青藏高原NDVI变化趋势及其对气候的响应
孟梦1,2,3, 牛铮1,2, 马超3, 田海峰1,2, 裴杰1,2
2018年03期 [360-365,372][摘要](1417)[pdf 1020KB](7526)
|
|
|
|
|
|
|
|
|
249 |
基于TVDI的山地平原过渡带土壤水分反演——以绵竹市为例
王娟1,2, 张优1,2, 张杰1,2, 彭文甫1,2, 张伟1,2
2018年02期 [151-156,161][摘要](1333)[pdf 1317KB](6184)
|
|
|
|
251 |
高寒沙区几种典型固沙植物细根生物量及周转速率比较
冯莉莉1,2,3, 贾志清2,3, 刘涛4, 李清雪2,3, 张友焱2,3, 石坤5, 何凌仙子2,3, 杨凯悦2,3
2018年02期 [120-125,130][摘要](887)[pdf 820KB](813)
|
|
|
|
|
|
|
|
|
|
|
|
|
|
263 |
不同人工造林树种及其配置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分析
杨亚辉1,3, 吕渡2, 张晓萍1,2, 木热提江·阿不拉2, 赵文慧2, 蔺鹏飞1,3, 于艺鹏2
2017年06期 [238-242,249][摘要](1095)[pdf 806KB](738)
|
|
|
|
|
|
|
|
|
|
|
|
|
|
|
276 |
黄土高原退耕还林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建议
邓景成1, 高鹏1,2, 穆兴民1,2, 赵广举1,2, 孙文义1,2, 田鹏1,3, 宋小燕1,4
2017年05期 [63-68][摘要](1330)[pdf 1063KB](1617)
|
|
|
|
|
|
|
|
|
|
|
|
|
|
|
|
|
|
|
293 |
普者黑岩溶湖滨湿地沉积物与茭草全磷相关性研究
詹乃才1, 刘云根1,2, 王妍1,2, 梁启斌1,2, 侯磊1,2, 王书锦1, 张慧娟1
2017年02期 [167-172][摘要](924)[pdf 837KB](1378)
|
|
|
|
|
|
|
|
|
|
|
|
|
|
|
|
|
|
309 |
基于空间吻合性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以珠海市斗门区为例
易璐1,2,3, 王红梅1,2,3, 程迎轩5, 王淼淼1,2,3, 丁华祥4, 王海云4
2016年06期 [108-115][摘要](919)[pdf 1063KB](609)
|
|
|
|
|
|
|
|
|
|
317 |
黄土土质对溅蚀特征的影响
刘柏玲1,2, 蔡强国1, 史志华2, 孙莉英1, 盛贺伟3
2016年05期 [1-6][摘要](861)[pdf 794KB](1325)
|
|
|
|
|
|
|
322 |
陕南茶区土壤重金属含量评价分析
赵璇1, 李新生1,2,3, 赵佐平1, 郭文伯4, 米桂1, 付静1,2
2016年03期 [287-290][摘要](775)[pdf 526KB](557)
|
|
|
|
|
|
|
|
|
|
|
|
|
333 |
黔西高原侵蚀性降雨特征分析
顾璟冉1, 张兴奇1, 顾礼彬1, 居祥1, 杨光檄2, 顾再柯2
2016年02期 [39-43,48][摘要](1184)[pdf 677KB](706)
|
|
|
|
|
|
|
|
|
|
|
|
|
|
|
|
|
|
|
350 |
具有水窖设施的梯田苹果地抗暴雨侵蚀研究
白先发1,3, 高建恩1,2,3,4, 张元星2, 李慧娟1,3, 吴丽娜4, 高塞青5, 张英英5
2015年04期 [247-252][摘要](591)[pdf 855KB](621)
|
|
|
|
|
|
|
|
|
|
|
|
|
|
|
363 |
极端暴雨条件下黄土区典型梯田防蚀效果研究
白先发1,3, 高建恩1,2,3,4, 贾立志1,3, 张梦杰2, 马润年5, 张英英5
2015年03期 [10-15][摘要](946)[pdf 846KB](794)
|
|
|
|
|
|
|
|
|
|
|
372 |
高寒草甸植被层对于草地甲烷通量的影响
郭小伟1,2, 杜岩功1, 李以康1, 张法伟1, 林丽1, 刘淑丽1,2, 欧阳经政1,2, 曹广民1
2015年01期 [146-152][摘要](1001)[pdf 878KB](1331)
|
|
|
|
374 |
黄土区退耕草地凋落物-土壤界面水分过程特征研究
王冬1,2, 杨政1,2, 郝红敏1,2, 武高林1,2, 朱元骏1,2, 史志华1,2
2015年01期 [80-84][摘要](1141)[pdf 630KB](925)
|
|
|
|
|
|
|
|
|
|
|
|
384 |
1982-2006年黄土高原地区植被覆盖度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郭敏杰1,2, 张亭亭1,3, 张建军1,2, 陈利利1,3, 张晓萍1,3
2014年05期 [35-40,48][摘要](790)[pdf 1001KB](641)
|
|
|
|
|
|
|
|
|
|
|
393 |
PLA沙障对沙丘土壤粒径的影响分析
党晓宏1, 虞毅2, 高永1, 袁立敏1, 马迎宾3, 高君亮3, 王珊1, 张惜伟1
2014年03期 [16-19,24][摘要](706)[pdf 838KB](66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14 |
陕西黄土高原15时段降水特征分析
王治亮1,2, 李新亚1,2, 杨爱琴3, 杨琼1,2, 雷延鹏1,2, 孙智辉1,2
2013年05期 [176-179][摘要](770)[pdf 815KB](70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68 |
黄土丘陵区不同退耕还林地土壤有机碳、氮密度变化特征
赵发珠1,2, 韩新辉2,3, 杨改河2,3, 佟小刚4, 康乐1, 杜约翰2,3
2012年04期 [43-47,52][摘要](1579)[pdf 713KB](99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89 |
荒漠植物构型研究进展
孙栋元1,2, 赵成义1, 王丽娟1, 盛钰1, 李菊艳1
2011年05期 [281-287][摘要](687)[pdf 392KB](627)
|
|
|
|
|
|
|
|
|
|
497 |
六盘山北侧华北落叶松林分的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何聪1, 熊伟2, 王彦辉2, 程积民3, 招礼军1, 于澎涛2, 徐丽宏2, 童鸿强2,4, 王云霓2
2011年05期 [112-118,123][摘要](1182)[pdf 572KB](686)
|
|
|
|
|
|
|
|
|
|
|
|
|
|
|
|
511 |
金沙江干热河谷人工林土壤水分研究
岳学文, 方海东, 钱坤建, 方晋, 奎建蕊, 潘志贤, 杨艳鲜, 纪中华, 彭辉
2011年02期 [125-128][摘要](1251)[pdf 309KB](97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37 |
溅蚀研究进展
韩学坤, 吴伯志, 安瞳昕, 贺佳
2010年04期 [46-51][摘要](1148)[pdf 375KB](72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72 |
滨海泥质盐碱地台田水盐动态对比研究
景峰1, 朱金兆1, 张学培1, 张红丽2, 李国华1, 岳增璧1, 云波兰1, 曹波1
2009年05期 [104-109][摘要](991)[pdf 295KB](601)
|
|
|
|
574 |
黄土高原与俄罗斯平原南部干旱地区人工林营造策略分析
Marina L. Sizemskaya1, 焦菊英2, 王宁2, Mamay K. Sapanov1, 吴钦孝2, 贾燕锋2, Alexander V. Kolesnikov1
2009年05期 [73-77][摘要](960)[pdf 921KB](797)
|
|
|
|
|
|
|
|
|
|
|
|
|
|
|
|
|
|
|
|
|
593 |
基于NOAA/AVHRR数据估算三江平原蒸散量研究初探
杜嘉1,2, 张柏1, 宋开山1, 王宗明1, 曾丽红1,2, 金翠1,2, 黄妮1,2
2009年02期 [56-62][摘要](1041)[pdf 487KB](758)
|
|
|
594 |
岷江上游植物群落稳定性研究
冶民生1,2, 吴斌2, 关文彬3, 马克明4, 刘国华4, 张宇清2
2009年01期 [259-263][摘要](1046)[pdf 560KB](73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22 |
中国荒漠区的生物多样性
李毅1,2, 屈建军1,2, 董治宝2, 安黎哲3
2008年04期 [79-81,84][摘要](949)[pdf 225KB](91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98 |
植被护坡技术的研究
孔东莲1, 郭小平2, 赵廷宁1
2007年01期 [69-71][摘要](971)[pdf 389KB](819)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86 |
黄土高原城镇化发展战略研究
李壁成1,2, 安韶山1,2, 郝仕龙1,2, 全斌1,2
2005年03期 [145-147][摘要](1139)[pdf 333KB](768)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13 |
杨树工业用材生物量的研究
房用1, 慕宗昭2, 张淑萍3, 孙蕾1, 王小芳1
2004年03期 [322-325][摘要](935)[pdf 328KB](671)
|
|
|
|
815 |
杨粮间作效益的研究
慕宗昭1, 房用2, 杨继红3, 张淑萍3, 孙蕾2, 王月海2, 王小芳2
2004年03期 [310-311,314][摘要](961)[pdf 162KB](689)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68 |
论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
刘庄1, 谢志仁1, 沈谓寿2, 王建民2
2002年03期 [207-209,214][摘要](865)[pdf 361KB](80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46 |
再论土壤侵蚀的坡度界限
赵晓光1, 吴发启1, 刘秉正1, 康绍忠2
1999年02期 [43-47][摘要](1244)[pdf 324KB](763)
|
|
|
|
|
|
|
|
|
|
|
|
|
|
|
|
|
|
|
963 |
灌木林的生长和生产力
周泽生, 王晗生, 李立, 傅佐
1998年01期 [103-108][摘要](1028)[pdf 2591KB](740)
|
|
|
|
965 |
黄土区基本环境要素变化对丘陵地形的响应
穆兴民1, 陈国良1, Hidenori Takahashi2, Tetsuaki Nagasawa2
1998年01期 [7-17,144][摘要](816)[pdf 783KB](63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