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刘 荃,陈秀龙,郭利平,等.6种连翘属植物在第四纪红壤上的生长适应性比较[J].水土保持研究,2020,27(02):357-363,369.
 LIU Quan,CHEN Xiulong,GUO Liping,et al.Comparison of the Growth Adaptation of Six Forsythia Species in the Quaternary Red Soil of South China[J].Research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2020,27(02):357-363,369.
点击复制

6种连翘属植物在第四纪红壤上的生长适应性比较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委会.中国植物志:第61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
[2] 王祥.连翘的水土保持作用与栽培技术[J].山西水土保持科技,2010(4):47-48.
[3]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
[4] 冯治朋,高秀强,韩颜超,等.连翘的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技,2018(12):60-64.
[5] 汪秋安.天然食品保鲜剂及其应用[J].江苏食品与发酵,2000(3):36-38.
[6] 芮菁,尾崎幸紘,唐元泰.连翘提取物的抗炎镇痛作用[J].中草药,1999(1):43-45.
[7] 徐茂杰,王玉庆,牛颜冰.连翘在黄土高原防治水土流失的作用浅析[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5,13(4):194-196.
[8] 胡静,马琳,张坚,等.连翘的研究进展[J].中南药学,2012,10(10):760-764.
[9] 刘红卫.连翘主产地减产探因[J].中国现代中药,2005,7(3):50-52.
[10] 刘铭,谢晓亮,刘红霞,等.河北太行山区野生连翘人工抚育技术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11):2821-2822.
[11] 滕训辉.山西野生连翘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0,7(34):156-157.
[12] 梁音,张斌,潘贤章,等.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现状与综合治理对策[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8,6(1):22-27.
[13] 申建双,叶远俊,潘会堂,等.12份连翘种质资源的核型参数分析[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5,16(1):178-184.
[14] 聂小飞,郑海金,左继超,等.枯落物敷盖对红壤坡地土壤水分特性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6,30(6):85-95.
[15] 廖凯涛,宋月君,张金生,等.无人机遥测技术在水土保持生态果园改造监测中的应用[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7,15(5):135-141.
[16] 姜玉印,楚翠娇.中国长序列资料测站月降水、月均温相关联系的稳定性分析[J].贵州气象,2011,35(3):7-12.
[17] 包洪福,孙志禹,陈凯麟.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丹江口库区生物多样性的影响[J].水生态学杂志,2015,36(4):14-19.
[18]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土壤分析技术规范[M].2版.北京:中国农业技术出版社,2006.
[19] 郑纯辉,康跃虎,姚素梅,等.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植物根系分析方法[J].农业工程学报,2004,20(1):181-183.
[20] 王彩华,宋连天.模糊论方法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
[21] 李禄军,蒋志荣,李正平,等.3树种抗旱性的综合评价及其抗旱指标的选取[J].水土保持研究,2006,13(6):253-254.
[22] 朱慧芬,张长芹,龚洵.植物引种驯化研究概述[J].广西植物,2003,23(1):52-60.
[23] Mayr H. Die Naturgesetzlicher Grundlage des Waldbause[M]. Berlin: Parey, 1909.
[24] 郎莹,汪明.春、夏季土壤水分对连翘光合作用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5,35(9):3043-3051.
[25] 李许文,刘文,陈红锋,等.广州适宜的植物引种来源地与气候区选择研究[J].中国园林,2016(4):96-100.
[26] 杨洋,卫海燕,王丹,等.连翘潜在地理分布预测模型的比较[J].生态学杂志,2016,35(9):2562-2568.
[27] 杜钦,杨淑慧,任文玲,等.植物根系固岸抗蚀作用研究进展[J].生态学杂志,2010,29(5):1014-1020.
[28] 朱显谟.黄土地区植被因素对于水土流失的影响[J].土壤学报,1960,8(2):110-121.
[29] 单建平,陶大立.国外对树木细根的研究动态[J].生态学杂志,1992,11(4):46-49.
[30] 张祖荣.植物根系提高土壤抗侵蚀能力的初步研究[J].渝西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5(1):31-35.
[31] 王同顺,孙保平,冯磊,等.不同水分处理对甘蒙柽柳幼苗根系生长特性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13,32(3):591-596.

备注/Memo

收稿日期:2019-05-06 修回日期:2019-05-17 资助项目:江西省水利科技项目(KT201620,KT201619,201821ZDKT17,201821ZDKT15,KT201717); 水利部鄱阳湖水资源水环境研究中心开放资助项目(ZXKT201705) 第一作者:刘荃(1994—),男,湖北荆门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土地利用与植物生态。E-mail:1063842092@qq.com 通信作者:郭利平(1984—),女,四川南充人,博士,工程师,主要从事植物生态学研究。E-mail:guolp.10b@igsnrr.ac.cn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20-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