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4 |
黄土塬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水分对次降雨的响应特征
赵意茹1, 高钰琪2, 王中琦1, 房凤如1,3, 韩晓阳1,3, 刘文兆1,3, 朱元骏1,3
2025年02期 [34-42][摘要](817)[pdf 3564KB](153)
|
|
|
|
|
7 |
黄土边坡微生物矿化加固及植被恢复试验
雷 磊1,2, 王 良1,2, 樊成虎3, 刘子瑞3, 宋 洋4, 薛倩楠5, 田堪良6,7, 段金贵6,8
2025年01期 [227-234,242][摘要](95)[pdf 2405KB](82)
|
|
|
8 |
黄土区3种护坡植物三维可视化模拟与根系构型参数分析
张 旭1,2,3, 姚 晨4, 杜 婷4, 马志强4, 朱宏杰1,2,3, 汪 艳4, 杜 峰1,2,3,4
2025年01期 [218-226][摘要](93)[pdf 2030KB](84)
|
|
|
9 |
黄土残塬沟壑区人工林小流域土壤水分时空变化特征
王子涵1,2, 龚 铭1, 赵炯昌1,2, 池金洺1,2, 朱洪盛1,2, 左启林3, 王丽平1,2, 王百群4, 于 洋1,2
2025年01期 [92-100][摘要](103)[pdf 2356KB](95)
|
|
|
|
|
|
|
|
15 |
侵蚀黄土不同粒级抑制CO2排放的有效沉积厚度
王文倩1,2,3, 宋 媛4, 张 辉1,2,3, 郭胜利1,2,3,4, 栗现文5, 胡亚鲜1,2,3,4
2024年06期 [119-129][摘要](79)[pdf 3847KB](37)
|
|
|
|
17 |
黄土区不同地貌类型耕地土壤养分空间格局及驱动因素
贺军奇1,2,3, 拜寒伟1,2,3, 王金泉1,2,3, 徐轶玮4, 倪莉莉5
2024年05期 [221-231][摘要](1155)[pdf 6067KB](37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0 |
宝鸡地区L1-S5黄土和古土壤水分入渗及影响因素
郁耀闯1,2,3, 杨树瑶1,3, 王长燕1,3, 龚兰兰1,3, 赵景波2, 任媛媛1,3, 徐秋月1,3, 侯 英1,3
2023年06期 [78-85][摘要](1172)[pdf 1132KB](440)
|
|
|
|
42 |
退耕还草对土壤碳库活度及团聚体活性有机碳组分分布的影响
李映雪1,2, 臧真凤1,2, 张 瑜1,2, 王怡楠1,2, 赵 巍1,2,3
2023年05期 [241-249][摘要](588)[pdf 1315KB](457)
|
|
|
|
|
|
|
|
48 |
不同植物对黄土边坡产流产沙与抗剪强度的影响
何伟鹏1, 胡夏嵩1, 刘昌义1, 缪晓星2, 王延秀2, 付江涛3, 卢海静4, 邢光延4, 赵吉美4, 杨馥铖1, 刘亚斌1
2023年04期 [18-26][摘要](805)[pdf 1522KB](490)
|
|
|
|
|
|
|
|
|
|
|
|
|
59 |
黄土高原切沟空间分布特征
苏建华1,2, 王春梅1,2, 庞国伟1,2, 杨勤科1,2, 仲 原1,2, 杨丽娟1,2, 杨安南1,2, 刘宝元3,4
2023年01期 [134-143,153][摘要](333)[pdf 11157KB](420)
|
|
|
|
|
|
|
|
|
|
67 |
黄土丘陵区冻土坡面侵蚀过程特征研究
苏远逸1,2,3,4, 陈田庆1,2,3, 张盼盼1,2,3, 熊宇斐1,2,3, 李 鹏4
2022年06期 [1-7][摘要](853)[pdf 1434KB](548)
|
|
|
|
|
|
|
|
73 |
黄土高原地区林地枯枝落叶层水土保持效应研究进展
许小明1, 易海杰2, 何 亮1, 吕 渡2, 贺 洁1, 邹亚东1, 王浩嘉1, 薛 帆1, 田起隆2, 王妙倩1, 张晓萍1,2
2022年04期 [415-421][摘要](409)[pdf 1319KB](579)
|
|
|
|
|
|
77 |
灌木柠条锦鸡儿根-黄土状盐渍土界面相互作用力学特性
刘亚斌1,2,3, 王 芃2, 王 舒2, 石 川2, 朱海丽2,3, 李国荣2,3, 胡夏嵩2,3
2022年04期 [127-132+139][摘要](315)[pdf 1284KB](445)
|
|
|
|
|
|
81 |
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水土流失效应
朱锐鹏1,2, 刘殿君3, 张世豪1,2, 高志强4,左启林1,2, 赵炯昌1,2, 王百群5, 于 洋1,2
2022年04期 [10-17][摘要](608)[pdf 1304KB](599)
|
|
|
|
|
|
|
|
|
|
|
|
|
|
|
|
|
|
|
|
|
100 |
黄土高原区耕地质量评价——以陕西省延川县为例
陈文广1,2, 孔祥斌1,2, 廖宇波1,2, 王 轩1,2, 宋福生3, 温良友1,2, 张蚌蚌4
2021年02期 [375-381][摘要](684)[pdf 1930KB](677)
|
|
|
|
102 |
基于SPEI渭北黄土台塬区干旱时空演变特征
刘 宇1,2, 李雯晴1,2, 刘 招2,3, 余玉聪1,2, 尤烽骅1,2, 杨 舟1,2
2021年01期 [109-117][摘要](532)[pdf 1867KB](636)
|
|
|
|
|
|
|
|
|
109 |
黄土高原植被演替过程中土壤水分亏缺
张永旺1, 万珊珊1, 王 俊1, 魏瑶瑶1, 屈亚潭1, 刘世鹏1, 常海飞1, 王 妍1, 上官周平2
2020年05期 [120-125,132][摘要](688)[pdf 1381KB](600)
|
|
|
|
|
112 |
宁夏南部黄土丘陵区典型草本根系分布特征
万海霞1,2, 蔡进军3,4, 郭永忠1, 马 璠1, 许 浩1, 韩新生1, 王月玲1, 董立国1
2020年04期 [149-156,163][摘要](543)[pdf 2093KB](363)
|
|
|
|
|
|
|
|
|
|
|
|
122 |
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盖度对产流产沙的影响
吴蕾1, 穆兴民1,2, 高鹏1,2, 赵广举1,2, 孙文义1,2, 田鹏1,2
2019年06期 [133-138,144][摘要](697)[pdf 1245KB](577)
|
|
|
|
|
|
126 |
黄土钙质结核对水体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
齐丽1,2,3,4, 刘智杰5, 李劲彬1,2,3,4, 王璐瑶1,2,3,4
2019年05期 [366-370,376][摘要](431)[pdf 1450KB](510)
|
|
|
|
|
|
|
|
|
|
134 |
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退耕草地土壤水分研究
赵佰礼1, 穆兴民1,2, 高鹏1,2, 赵广举1,2, 孙文义1,2, 田鹏1,2
2019年04期 [111-115][摘要](533)[pdf 681KB](64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60 |
不同人工造林树种及其配置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分析
杨亚辉1,3, 吕渡2, 张晓萍1,2, 木热提江·阿不拉2, 赵文慧2, 蔺鹏飞1,3, 于艺鹏2
2017年06期 [238-242,249][摘要](1091)[pdf 806KB](730)
|
|
|
|
|
163 |
黄土高原退耕还林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建议
邓景成1, 高鹏1,2, 穆兴民1,2, 赵广举1,2, 孙文义1,2, 田鹏1,3, 宋小燕1,4
2017年05期 [63-68][摘要](1323)[pdf 1063KB](1607)
|
|
|
|
|
|
|
|
|
|
|
|
|
|
|
|
|
|
179 |
黄土土质对溅蚀特征的影响
刘柏玲1,2, 蔡强国1, 史志华2, 孙莉英1, 盛贺伟3
2016年05期 [1-6][摘要](855)[pdf 794KB](1323)
|
|
|
|
|
|
|
|
|
|
|
|
|
|
|
|
|
|
|
196 |
具有水窖设施的梯田苹果地抗暴雨侵蚀研究
白先发1,3, 高建恩1,2,3,4, 张元星2, 李慧娟1,3, 吴丽娜4, 高塞青5, 张英英5
2015年04期 [247-252][摘要](589)[pdf 855KB](612)
|
|
|
|
|
|
|
201 |
极端暴雨条件下黄土区典型梯田防蚀效果研究
白先发1,3, 高建恩1,2,3,4, 贾立志1,3, 张梦杰2, 马润年5, 张英英5
2015年03期 [10-15][摘要](943)[pdf 846KB](789)
|
|
|
|
|
|
|
206 |
黄土区退耕草地凋落物-土壤界面水分过程特征研究
王冬1,2, 杨政1,2, 郝红敏1,2, 武高林1,2, 朱元骏1,2, 史志华1,2
2015年01期 [80-84][摘要](1139)[pdf 630KB](919)
|
|
|
|
|
|
|
|
|
|
|
215 |
1982-2006年黄土高原地区植被覆盖度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郭敏杰1,2, 张亭亭1,3, 张建军1,2, 陈利利1,3, 张晓萍1,3
2014年05期 [35-40,48][摘要](788)[pdf 1001KB](636)
|
|
|
|
|
|
|
|
|
|
|
|
|
|
227 |
陕西黄土高原15时段降水特征分析
王治亮1,2, 李新亚1,2, 杨爱琴3, 杨琼1,2, 雷延鹏1,2, 孙智辉1,2
2013年05期 [176-179][摘要](763)[pdf 815KB](691)
|
|
|
|
|
|
|
|
233 |
晋西黄土区果农间作光竞争研究
田阳1, 云雷1, 毕华兴1, 王莉莉2, 陈金焕3, 高路博1, 王宝宝1, 杨佳奇1
2013年04期 [288-292][摘要](835)[pdf 1008KB](65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54 |
黄土丘陵区不同退耕还林地土壤有机碳、氮密度变化特征
赵发珠1,2, 韩新辉2,3, 杨改河2,3, 佟小刚4, 康乐1, 杜约翰2,3
2012年04期 [43-47,52][摘要](1578)[pdf 713KB](989)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94 |
晋西黄土区土壤水分有效性研究
李笑吟1,2, 毕华兴1,2, 张建军1,2, 李俊2, 林靓靓2
2006年05期 [205-208,211][摘要](919)[pdf 259KB](65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24 |
黄土高原城镇化发展战略研究
李壁成1,2, 安韶山1,2, 郝仕龙1,2, 全斌1,2
2005年03期 [145-147][摘要](1125)[pdf 333KB](75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33 |
再论土壤侵蚀的坡度界限
赵晓光1, 吴发启1, 刘秉正1, 康绍忠2
1999年02期 [43-47][摘要](1234)[pdf 324KB](755)
|
|
|
|
|
|
|
|
|
|
|
|
543 |
灌木林的生长和生产力
周泽生, 王晗生, 李立, 傅佐
1998年01期 [103-108][摘要](1025)[pdf 2591KB](734)
|
|
|
|
545 |
宁南黄土丘陵区国外麦类的引种
安兴东1, 梁银丽2, Kazuyoshi Takeda3
1998年01期 [76-78,118][摘要](1188)[pdf 296KB](560)
|
|
|
546 |
黄土区基本环境要素变化对丘陵地形的响应
穆兴民1, 陈国良1, Hidenori Takahashi2, Tetsuaki Nagasawa2
1998年01期 [7-17,144][摘要](812)[pdf 783KB](63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68 |
黄土丘陵区造林技术研究
邹厚远, 关秀琦, 鲁子瑜, 刘克俭, 韩蕊莲, 郭鹏, 马志仁
1994年03期 [48-55,60][摘要](1360)[pdf 604KB](675)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