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研究》 过刊查询页面

    关键词中包括 的文章

1 砒砂岩区坡面产流产沙对土地利用方式的响应
马郡粒1, 杨振奇2, 郭建英2, 张铁钢2, 王 普3, 马培渊1 2024年01期 [136-143][摘要](177)[pdf 1105KB](25)
2 青藏高原东北部黄土区灌木柠条锦鸡儿单根抗拉力学特性研究
石 川1, 梁 燊1, 刘亚斌1,2, 朱海丽1,2, 李国荣1,2, 胡夏嵩1,2, 缪晓星3, 王延秀3 2023年05期 [184-192][摘要](420)[pdf 1522KB](84)
3 基于双孔隙模型研究刺槐林地和苹果地水量平衡要素的差异性
郭天崎1, 黄明斌2, 朱谧远1, 张 锐1 2023年05期 [138-145][摘要](413)[pdf 1304KB](71)
4 基于WRF模式的渭河上游夏季降水及气温模拟
胡浩楠1, 刘引鸽2 2023年04期 [256-264,274][摘要](864)[pdf 5214KB](85)
5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次降雨对土壤含水量深层变化的影响
王佳珍1,2, 张秋芬2, 彭 华3, 吕锡芝2 2023年03期 [69-75][摘要](492)[pdf 1260KB](133)
6 基于CMIP6模式的西南地区旱灾风险未来预估
薛雨婷, 李谢辉, 贾何佳 2023年02期 [247-255][摘要](449)[pdf 3570KB](121)
7 基于最小数据集沂蒙山区不同治理模式下的土壤质量评价
张宇恒1, 王忠诚2, 王亚楠1, 王兴玲1, 韩佳忻1, 安 娟1 2023年01期 [241-247][摘要](156)[pdf 1273KB](78)
8 流动分析仪与凯氏定氮仪测定土壤全氮含量之比较研究
荣国华1,2, 周景云1,2, 吴鸿宇1,2, 魏孝荣1,2 2023年01期 [204-208][摘要](172)[pdf 1275KB](90)
9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长三角水源地氮磷流失的影响
王荣嘉1, 张建锋1, 蔡春菊2, 雷 刚3 2023年01期 [128-133][摘要](150)[pdf 1119KB](90)
10 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在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中的应用
胡云华1, 许海超1, 曲双锋2, 游 翔3, 秦 伟1 2022年06期 [438-443][摘要](186)[pdf 2532KB](111)
DOI:
11 渭河流域1850—2005年降水及蒸发量变化时空特征
刘引鸽1,2, 包江川1, 杨雨欣1, 黄 雪1 2022年06期 [224-232][摘要](180)[pdf 2387KB](104)
DOI:
12 黔中白云岩石漠区小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效益
杨光能1, 张 喜1, 薛建辉2, 吴永波2, 侯贻菊1, 崔迎春1, 舒德远1 2022年06期 [214-223][摘要](187)[pdf 1565KB](106)
DOI:
13 密云水库周边板栗林下不同水土保持措施效益评价
杨润泽1, 肖辉杰1, 冯天骄1, 王奋忠2, 赵泽坤1, 郭子萱1, 王世雷2, 朱俊英1, 李世丰1 2022年06期 [28-35][摘要](221)[pdf 1379KB](160)
DOI:
14 山西榆次不同植被土壤水分有效性与干燥化效应
张鹏飞1, 王融融2, 戴燕燕1, 李 强1, 马延东3, 赵景波4,5 2022年05期 [192-198][摘要](328)[pdf 1169KB](210)
DOI:
15 黄丘区典型灌木和荒草地土壤含水量变化对降雨的响应
吴远菲1,2, 肖培青2, 郝仕龙1, 杨春霞2 2022年04期 [121-126][摘要](329)[pdf 1162KB](178)
DOI:
16 不同覆盖模式对樱桃园土壤团聚体及碳氮的影响
黄圣杰1, 陈俊朴1, 陈 涛2, 方从刚3, 黄成毅1,4 2022年01期 [44-50][摘要](497)[pdf 1172KB](225)
DOI:
17 亚热带季风区樟树树干液流对降水的响应
夏银华1,章新平1,2,戴军杰1,王 锐1,罗紫东1 2021年06期 [144-152][摘要](450)[pdf 1484KB](338)
DOI:
18 不同地表覆盖物对城郊农业区葡萄园土壤呼吸及水热环境的影响
郝旺林1,2,3,梁银丽1,2,4,穆 兰5,印 宁4,许明祥1,2,4 2021年06期 [65-74][摘要](395)[pdf 1852KB](280)
DOI:
19 滇池流域源头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无机磷组分的分布特征
彭珮媛1,吴晓妮2,1,李子光3,赵洛琪1,付登高1,段昌群1 2021年06期 [58-64][摘要](280)[pdf 1155KB](338)
DOI:
20 不同播种方式草本植物土壤团聚体特征及对根系固土力的影响
刘武江1,赵燚柯2,段青松4,张立芸3,杨苑君4,刘宇飞4,熊寿德1,和贵祥5 2021年06期 [25-31][摘要](417)[pdf 1308KB](305)
DOI:
21 鹦鹉沟小流域天然降雨条件下水土及养分流失特征
宋 嘉1,李怀恩1,李家科1,郝改瑞1,彭 凯1,丁 强2 2021年05期 [7-12][摘要](417)[pdf 1259KB](247)
DOI:
22 基于分布式水沙模型的大夏河流域水沙过程演变机理
朱熠明1,2,3, 蓝云龙4, 周祖昊2, 陈赛男3, 蔡静雅2, 刘佳嘉2 2021年04期 [121-127][摘要](234)[pdf 1376KB](207)
DOI:
23 不同堆沤方式下秸秆还田对滇中烤烟农田生态系统氮素平衡的影响
裴益乐1, 李太兴2, 王克勤1, 宋娅丽1, 代 立1, 温昌焘3, 杨锦泽1 2021年03期 [65-73][摘要](451)[pdf 1319KB](376)
DOI:
24 滇池流域宝象河水库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及其环境记录
陈 艳1, 王延华1,2, 叶 斌3, 孙 恬1, 张茂恒1,2 2021年03期 [7-12][摘要](460)[pdf 1553KB](413)
DOI:
25 黄河三角洲次生柽柳退化林更替改造模式分析评价
乔艳辉1, 亓玉昆1, 王月海1, 刘光明2 2020年06期 [370-376][摘要](438)[pdf 1245KB](254)
DOI:
26 黄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水分变化特征
杜 康, 张北赢 2020年06期 [72-76][摘要](496)[pdf 1138KB](407)
DOI:
27 利用陆面模式和遥感经验模型估算半干旱区陆面蒸散量
杨 扬, 王丽娟, 岳 平, 孙旭映, 杜昊霖 2020年05期 [147-153,159][摘要](546)[pdf 1371KB](307)
DOI:
28 腾格里沙漠东缘沙障布设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李晓佳1,2, 姜洪涛1,2, 周瑞平1,2, 武志博3, 海春兴1 2020年05期 [50-58][摘要](596)[pdf 1387KB](345)
DOI:
29 石漠化地区林草复合治理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可蚀性的影响
陈 静, 陈 海, 朱大运, 陈 浒 2020年04期 [1-7][摘要](516)[pdf 1137KB](476)
DOI:
30 不同建设方式下河岸带坡面流流态判别及阻力特性
叶继兵, 夏继红, 窦传彬, 刘 瀚, 周之悦, 朱星学, 李朝达 2020年03期 [342-348][摘要](555)[pdf 1229KB](285)
DOI:
31 基于TOPSIS模型的村域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时序与整治模式
李 龙1, 王兆林2, 吴大放1, 刘艳艳1 2020年03期 [286-293][摘要](502)[pdf 1781KB](290)
DOI:
32 利用“模拟—校正”法估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陆面蒸散发
杨 扬, 孙旭映, 张 良, 王丽娟, 胡 蝶 2020年02期 [178-184,192][摘要](513)[pdf 1322KB](292)
DOI:
33 黄土丘陵区人工柠条恢复为主小流域土壤有机碳空间变异性及其影响因素
栗文玉, 刘小芳, 赵勇钢, 高 冉, 杜雨佳, 张星星 2020年02期 [15-22][摘要](432)[pdf 2418KB](285)
DOI:
34 不同利用方式河套平原盐碱土盐分特征
景宇鹏1,2, 李跃进1, 高 娃1,3, 蔺亚莉4, 李秀萍2, 王文曦2, 张欣昕2, 狄彩霞2 2020年01期 [372-379][摘要](608)[pdf 1142KB](301)
DOI:
35 喀斯特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影响
蔡路路, 刘子琦, 李 渊, 余 逍, 景建生 2020年01期 [119-125][摘要](592)[pdf 1144KB](351)
DOI:
36 顾及三维的大冶市建设用地扩张及其生态效应
陈勇1,2, 阮景华1, 王巧稚1,2, 肖晓1, 曾向阳1,2 2019年05期 [346-352][摘要](385)[pdf 1686KB](242)
DOI:
37 石漠化治理区不同生态恢复模式土壤质量评价
孙建, 刘子琦, 朱大运, 李渊, 李开萍, 王进 2019年05期 [222-228][摘要](584)[pdf 1193KB](303)
DOI:
38 黄土丘陵第三副区典型淤地坝系结构特征分析
宇涛1,2, 李占斌1,2,3, 陈怡婷1,2, 袁水龙1,2, 王伟1,2 2019年04期 [26-30,35][摘要](648)[pdf 753KB](468)
DOI:
39 耕作方式对秸秆覆盖玉米田春播期土壤水热盐状况的影响
于庆峰1, 苗庆丰2, 史海滨2, 胡敏1, 张俊友1 2019年03期 [265-268][摘要](832)[pdf 537KB](1420)
DOI:
40 基于不同分辨率DEM提取坡长的统计分布
郭伟玲1, 樊宇1, 杨勤科2 2019年03期 [72-76,85][摘要](644)[pdf 721KB](2225)
DOI:
41 基于中红外光谱法土壤理化性质与稳定性同位素剖面分布
马怀霞1,2,3,4, 阎凯1,2,3, Gbadamassi G. O. Dossa1,2,3, 许建初1,2,4 2019年03期 [58-65,71][摘要](650)[pdf 1159KB](476)
DOI:
42 施肥模式对茶树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
李俊强1, 林利华1, 张帆2, 万雪琴2 2019年03期 [22-28][摘要](577)[pdf 789KB](388)
DOI:
43 三峡库区紫色土坡地作物覆盖与管理因子C值估算
徐勤学1,2, 李春茂1,3, 李朝霞2,4, 蔡崇法2,4 2019年02期 [175-179][摘要](666)[pdf 694KB](477)
DOI:
44 土地覆被和气候变化对锡林河流域径流量的影响
韩冬冬1, 朱仲元1, 宋小园2, 郝祥云1, 刘丹丹1, 王慧敏1, 王飞1 2019年02期 [153-160][摘要](794)[pdf 996KB](458)
DOI:
45 桂西北峰丛洼地土壤结构对不同耕作模式的响应
张建兵1,2,3, 罗为群1, 张海安2,3, 何柳春2,3, 杨奇勇1, 胡宝清2,3 2019年02期 [37-42,48][摘要](690)[pdf 1018KB](422)
DOI:
46 吉林省蒸发量的时空分布特征
杨璐1, 张兵兵1, 王琪2, 王艳萍3, 高莉莉1, 史奎桥1 2019年01期 [197-202][摘要](745)[pdf 844KB](517)
DOI:
47 贫困农户生计行为对水土流失影响——基于粤北和闽西的对比研究
陈世发1, 白永会2, 戴金梅2, 王丽园3, 孙丽丽2, 邱占林4 2018年06期 [203-210][摘要](504)[pdf 896KB](422)
DOI:
48 不同复垦模式对土壤团聚体及水溶性阳离子的影响
冯欢, 张俊岭, 张凤华 2018年06期 [94-99,108][摘要](397)[pdf 782KB](451)
DOI:
49 江西省不同农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
张晗1,2, 赵小敏1,4, 欧阳真程1,2, 郭熙1,2, 匡丽花4, 叶英聪1,3 2018年06期 [53-60][摘要](814)[pdf 1126KB](624)
DOI:
50 不同耕作方式下玉米农田土壤养分及土壤微生物活性变化
贾凤梅, 张淑花, 魏雅冬 2018年05期 [112-117][摘要](928)[pdf 723KB](416)
DOI:
51 耕作方式和土壤类型对皖北旱作农田土壤紧实度的影响
葛畅1, 刘慧琳1, 张世文1, 聂超甲1, 黄元仿2, 丁雪娇1 2018年05期 [89-94][摘要](835)[pdf 690KB](429)
DOI:
52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侵蚀及养分流失的影响
张晓艳1, 李琴书2 2018年05期 [12-17][摘要](827)[pdf 772KB](855)
DOI:
53 不同带间距柠条锦鸡儿防护林防风效应与带间植被组成
闫敏, 左合君, 杨阳, 刘宇胜, 郭婧宇, 王强, 李钢铁 2018年04期 [139-145][摘要](846)[pdf 1468KB](436)
DOI:
54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岷江流域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的影响
胡尧, 李懿, 侯雨乐 2018年04期 [22-29][摘要](898)[pdf 907KB](619)
DOI:
55 长株潭地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周边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
杨海君1, 张海涛1, 许云海1, 刘亚宾1, 金红玉1, 王雅玲1, 刑宏霖1,2 2018年03期 [150-156][摘要](1007)[pdf 835KB](534)
DOI:
56 耕作方式对旱地红壤物理特性的影响
张丽娜1, Asenso Evans1, 张陆勇1, 田凯1, 杨丹彤2, 李就好1 2018年03期 [46-50][摘要](1670)[pdf 636KB](769)
DOI:
57 退耕还林(草)对黄土高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剖面水分含量的影响
史君怡1, 王国梁1,2, 刘国彬1,2 2018年02期 [81-86][摘要](771)[pdf 816KB](1810)
DOI:
58 山东省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颗粒组成及其分形维数特征
张海廷, 时延庆 2018年01期 [126-131,138][摘要](716)[pdf 895KB](397)
DOI:
59 不同生物埂模式对川中丘陵区坡耕地土壤抗蚀性的影响
王培1, 郭天雷2, 高强2, 刘成2, 石劲松2 2018年01期 [7-11][摘要](825)[pdf 615KB](413)
DOI:
60 云南环洱海地区城镇聚落用地扩展特征及模式分析——以大理市下关镇为例
张磊1, 李君2, 武友德3,4, 李灿松2 2017年06期 [341-347][摘要](858)[pdf 1038KB](415)
DOI:
61 不同人工造林树种及其配置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分析
杨亚辉1,3, 吕渡2, 张晓萍1,2, 木热提江·阿不拉2, 赵文慧2, 蔺鹏飞1,3, 于艺鹏2 2017年06期 [238-242,249][摘要](938)[pdf 806KB](499)
DOI:
62 5种CMIP5模拟降水数据在中国的适用性评估
高峰1, 蔡万园2, 张玉虎1, 雷晓辉3, 夏富强4 2017年06期 [122-130,138][摘要](4230)[pdf 1401KB](1586)
DOI:
63 新疆艾比湖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养分、酶活性及微生物特性研究
张晓东1, 李忠1, 张峰2 2017年06期 [91-96][摘要](844)[pdf 747KB](1227)
DOI:
64 伊犁河谷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粒度特征
张雪琪1,4, 崔东1,2,3, 夏振华1,4, 赵玉1, 刘影1, 刘海军1 2017年05期 [162-167][摘要](780)[pdf 678KB](419)
DOI:
65 火烧沟“参与式”小流域治理的满意度分析
李倩1, 石磊2, 高甲荣1, 马岚1, 刘珂2, 康烨1, 张栋1, 王舒1, 姚占军1 2017年05期 [120-125][摘要](563)[pdf 746KB](2634)
DOI:
66 晋北丘陵风沙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土壤化学特征与生态恢复效应
李青1, 狄晓艳2 2017年05期 [88-92][摘要](841)[pdf 646KB](439)
DOI:
67 岷江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紫色土壤活性有机碳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蒋溢, 李亦秋 2017年05期 [33-38][摘要](863)[pdf 758KB](420)
DOI:
68 燕子河流域崩塌地质灾害成灾机理分析
张小辉1, 杨强2, 刘金辉1, 叶振南2, 孙秀娟2 2017年03期 [351-356][摘要](653)[pdf 1354KB](514)
DOI:
69 吉林省通榆县农村居民地空间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
李佳薇, 李晓燕, 康鑫, 卫志豪, 王嘉攀 2017年03期 [221-226][摘要](658)[pdf 896KB](412)
DOI:
70 不同灌溉方式对玉米植株生长参数及产量的影响
魏子涵1,2, 魏占民2, 李春强3, 边新洋1, 李志红1 2017年03期 [183-187][摘要](768)[pdf 658KB](597)
DOI:
71 基于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的黑河流域TRMM数据降尺度研究
樊东1,2, 薛华柱1, 董国涛2, 蒋晓辉2, 张文鸽2, 殷会娟2, 郭欣伟2 2017年02期 [146-151][摘要](835)[pdf 915KB](464)
DOI:
72 半干旱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呼吸特征
高金芳, 周波, 马涛, 张峰, 董彦丽, 王彦武, 于惠 2017年02期 [89-93][摘要](945)[pdf 623KB](454)
DOI:
73 淮南煤矿复垦区土壤腐殖质特征及其与重金属的关系
何梦竹, 许芳芳, 高兆慧, 李玉成, 王宁, 张学胜 2017年01期 [317-321,327][摘要](829)[pdf 838KB](412)
DOI:
74 黄土土质对溅蚀特征的影响
刘柏玲1,2, 蔡强国1, 史志华2, 孙莉英1, 盛贺伟3 2016年05期 [1-6][摘要](718)[pdf 794KB](1154)
DOI:
75 宁夏生态移民家庭碳足迹调查与影响因素研究
邓慧丽1, 苗红1, 孔云霄1, 马金涛1, 薛晨浩2 2016年04期 [154-160][摘要](521)[pdf 1032KB](386)
DOI:
76 黄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下土壤碳组分及碳库管理指数特征
张娇阳1, 梁楚涛2, 董昌平3, 辛奇1, 薛萐1,2 2016年04期 [66-69,76][摘要](658)[pdf 654KB](394)
DOI:
77 不同播种方式对黔东南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倪玉琼1, 曹芳琴2, 钟芳芳2 2016年03期 [348-353][摘要](693)[pdf 767KB](416)
DOI:
78 新疆1961-2013年参考作物蒸散量时空变异
董煜1,2, 胡江玲1,2, 王瑾杰3, 陈学刚1,2 2016年03期 [304-308,313][摘要](812)[pdf 1072KB](562)
DOI:
79 黄土高原农村地区耕地流转模式及效益分析——以宁夏原州区为例
孙晓一1,2, 徐勇1, 汤青1 2016年03期 [125-131][摘要](678)[pdf 1036KB](441)
DOI:
80 黄土丘陵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颗粒组成及其分形维数特征
杨婷1, 景航1, 姚旭1, 董昌平3, 由政1, 薛萐1,2 2016年03期 [1-5,24][摘要](918)[pdf 812KB](1135)
DOI:
81 不同灌溉模式下寒地稻田CH4和N2O排放及温室效应研究
王孟雪1,2, 张忠学1, 吕纯波3, 林彦宇1 2016年02期 [95-100][摘要](566)[pdf 798KB](610)
DOI:
82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渭-库绿洲土壤盐渍化特征分析
王雪梅1,2, 康璇1, 赵枫1,2 2016年01期 [160-164][摘要](592)[pdf 685KB](3224)
DOI:
83 区域灌溉水利用效率测算分析
魏子涵1, 魏占民1, 张健1, 梁天雨2, 高红艳1, 付晨星1 2015年06期 [203-207][摘要](670)[pdf 637KB](394)
DOI:
84 近50年新疆小麦需水量时空特征及气候影响因素分析
轩俊伟1,2, 郑江华1,2, 刘志辉1,2,3 2015年04期 [155-160,167][摘要](740)[pdf 1032KB](513)
DOI:
85 滇中地区参考作物蒸散量时空变化特征
王杰, 吴灏, 黄英, 王树鹏 2015年04期 [41-44][摘要](940)[pdf 673KB](885)
DOI:
86 金华城区表层土壤剖面磁化率变化规律
赵庆磊, 李凤全, 王天阳, 叶玮, 朱丽东, 周国成, 岳明珠 2015年02期 [340-344][摘要](404)[pdf 658KB](295)
DOI:
87 丘陵山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时序与模式研究
刘慧敏, 朱江洪 2015年02期 [141-146][摘要](601)[pdf 978KB](376)
DOI:
88 民勤沙化退耕地整治技术及造林模式选择研究
来锡福1, 焦旭东1, 赵明2, 尉秋实2 2015年01期 [269-273][摘要](809)[pdf 689KB](416)
DOI:
89 不同整地方式对风沙土玉米地土壤紧实度的影响
张有利1, 李娜2, 王孟雪1, 张玉先1 2015年01期 [97-99][摘要](907)[pdf 429KB](410)
DOI:
90 黑岱沟矿区排土场不同复垦方式下土壤性质的研究
马佳慧, 张兴昌, 邱莉萍 2015年01期 [93-96][摘要](595)[pdf 571KB](425)
DOI:
91 苍梧县崩岗洪积扇不同培肥模式土壤肥力特征研究
邓羽松1, 丁树文1, 蒋代华2, 吴菲1, 李瑶瑶1, 杜贇1, 马媛1 2015年01期 [56-60][摘要](791)[pdf 689KB](377)
DOI:
92 长顺冗雷河小流域草地治理模式下土壤肥力评价
罗忠志1, 高华端1, 李圆玥2, 孙泉忠2, 韦海霞3 2015年01期 [44-50][摘要](455)[pdf 775KB](366)
DOI:
93 丹江口库区典型坡面不同土地利用硝态氮水平运移特征
吴薇1, 姚娜1, 赵书华2, 郭忠录2 2015年01期 [33-37,43][摘要](788)[pdf 715KB](1300)
DOI:
94 北京山区典型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可蚀性的影响
黄晓强, 赵云杰, 信忠保, 覃云斌, 易扬 2015年01期 [5-10][摘要](779)[pdf 768KB](403)
DOI:
95 黄土丘陵小流域植被恢复驱动下的土壤养分特征
栗妍, 魏玮, 邱扬, 刘栩如, 张琳 2014年06期 [115-121,128][摘要](676)[pdf 1131KB](432)
DOI:
96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片麻岩坡面养分流失规律的研究
张佳琪1, 王红2,3,4, 张瑞芳2,3,4, 朱子龙1, 周大迈2,3,4 2014年05期 [122-125,131][摘要](709)[pdf 845KB](423)
DOI:
97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水土及养分流失响应机制研究——以鹦鹉沟小流域为例
郭效丁1, 刘晓君2, 黄萍萍3, 成玉婷3, 靳宇蓉3 2014年05期 [18-23][摘要](517)[pdf 1198KB](458)
DOI:
98 金沙江干热河谷区退耕地生态经济林种植模式效益研究
赵培仙 2014年04期 [229-232,237][摘要](597)(4)
DOI:
99 河南省农业碳排放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刘立平 2014年04期 [179-183,189][摘要](643)(4)
DOI:
100 基于清单算法的湖北省土地利用碳排放效应和趋势分析
俞超1, 张丽琴1, 唐殿明2 2014年04期 [168-172][摘要](801)(4)
DOI:
101 农村地类分布格局及形成机理研究——以扬州市区为例
王丹1, 葛扬2 2014年04期 [148-153][摘要](720)(4)
DOI:
102 石佛寺人工湿地芦苇群落蒸散发计算与分析
周林飞1, 许化龙1, 董福君2, 成遣1 2014年04期 [50-54][摘要](963)(4)
DOI:
103 滇东石漠化地区不同植被模式土壤渗透性研究
赵洋毅1, 段旭2 2014年04期 [45-49][摘要](1008)(4)
DOI:
104 基于ESDA的广东省城镇建设用地空间分布模式分析
王枫, 李灿 2014年02期 [167-171,178][摘要](768)[pdf 1093KB](1305)
DOI:
105 不同栽培模式对氮磷钾养分径流流失的影响
何铁光, 秦芳, 苏天明, 苏利荣, 张野, 何永群, 李忠义, 胡钧铭, 谢丽萍 2014年01期 [95-99,103][摘要](768)[pdf 812KB](397)
DOI:
106 滇中城市水源地不同林型水源涵养功能评价
曾建军, 史正涛, 张华伟, 常龙芳, 陈严武, 苗武 2013年06期 [84-87,101][摘要](663)[pdf 589KB](465)
DOI:
107 华北片麻岩石质山地山杏幼林集水保墒措施选择
李广德1,2, 章岳涛1, 翟明普1, 谭飞理1,3, 贾黎明1 2013年06期 [71-76,83][摘要](491)[pdf 1393KB](359)
DOI:
108 基于支撑度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分类
田振圣1, 门明新2, 张鑫1, 霍习良2 2013年05期 [271-277][摘要](663)[pdf 1152KB](348)
DOI:
109 新型低压水冲植柳技术下沙障铺设方式对沙柳造林效果的影响
肖芳1, 王钟涛2, 高永1, 董杰3, 王淮亮1, 党晓宏1, 徐丽1, 吕新丰1 2013年05期 [82-85][摘要](434)[pdf 737KB](337)
DOI:
110 梁子湖生态屏障区土地利用模式研究
刘世斌1, 李江风1, 劳燕玲1, 王建英2 2013年04期 [218-223][摘要](639)[pdf 1264KB](433)
DOI:
111 粤北岩溶山区土地石漠化成因及其生态经济治理模式
黄金国, 魏兴琥, 王兮之 2013年04期 [105-109][摘要](662)[pdf 827KB](988)
DOI:
112 浅密式暗管排盐技术改良苏打盐碱地效应研究
王洪义, 王智慧, 杨凤军, 纪鹏, 靳亚忠 2013年03期 [269-272][摘要](723)[pdf 723KB](299)
DOI:
113 天津市某大学校园雨水利用探究
孙欢1, 刘志强1, 刘洪海2, 田宇2 2013年02期 [288-292][摘要](625)[pdf 1107KB](392)
DOI:
114 贵州喀斯特山区农村特色经济发展模式探讨
孙德亮1,2, 张军以3, 周秋文4 2013年02期 [267-271,275][摘要](741)[pdf 1245KB](473)
DOI:
115 河北省可持续土地整理模式与效益
刘晓1, 王红瑞1, 王秀茹2, 邢华超2 2013年02期 [201-206][摘要](515)[pdf 1333KB](375)
DOI:
116 宁南山区特色农业发展模式探讨
孙晓一1,2, 汤青1, 徐勇1, 党丽娟1,2 2013年02期 [181-185][摘要](468)[pdf 784KB](353)
DOI:
117 滇中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肥力变化趋势研究
李品荣, 孟广涛, 方向京, 柴勇, 张正海, 尹艾萍, 蔡雨新 2012年06期 [90-93][摘要](1204)[pdf 252KB](546)
DOI:
118 藏东典型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模式研究
辜世贤 2012年06期 [86-89][摘要](1074)[pdf 555KB](483)
DOI:
119 不同垦植模式茶园土壤性状及团聚体特征研究
林绍霞1, 张清海1, 张珍明3, 杨鸿波1, 文锡梅1, 林昌虎2 2012年06期 [45-49][摘要](1041)[pdf 365KB](768)
DOI:
120 岩溶山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颗粒有机碳和矿物结合态有机碳的分布特征
沈艳, 傅瓦利, 蓝家程, 程辉, 张石棋, 武玲珍 2012年06期 [1-6][摘要](2040)[pdf 456KB](1392)
DOI:
121 基于模糊模式识别的浑河水质评价研究
周林飞1, 赵崭1, 孙佳竹2, 邢旭光3 2012年05期 [163-166][摘要](889)[pdf 203KB](440)
DOI:
122 滇池柴河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养分剖面分异
阳利永1, 吴献花1,2, 赵斌1,2, 吴斌2, 王泉1,2 2012年05期 [95-99][摘要](988)[pdf 305KB](426)
DOI:
123 密云水库不同林地配置下地表水水质状况分析
王俭成, 杨建英, 白麟 2012年04期 [247-251][摘要](822)[pdf 294KB](663)
DOI:
124 黄土区不同土地经营方式径流量神经网络模拟
赵鹏宇1, 徐学选2 2012年03期 [227-230][摘要](1136)[pdf 246KB](581)
DOI:
125 不同灌溉方式对设施番茄土壤剖面硝态氮分布及灌溉水分效率的影响
聂斌1, 李文刚2, 江丽华3, 郑福丽3, 林海涛3, 宋效宗3, 赵长星4 2012年03期 [102-107][摘要](1233)[pdf 404KB](683)
DOI:
126 三峡库区低碳农业发展模式与减排对策
腾耀华1, 张军以2, 苏维词3,4 2012年02期 [226-230][摘要](950)[pdf 405KB](591)
DOI:
127 纸坊沟流域农用地生态经济系统优化耦合模式研究
杜娜1,2, 祁菁3, 王继军1 2012年02期 [180-184,188][摘要](829)[pdf 378KB](427)
DOI:
128 人工降雨模型试验研究降雨入渗对滑坡类型之影响
陈天健, 蔡和伦, 黄彦荣, 颜宏益, 张佑舜 2012年01期 [254-257][摘要](770)[pdf 847KB](708)
DOI:
129 干旱沙区盐碱退耕地生态恢复模式研究
柴成武, 贺访印, 魏林源, 尉秋实, 李昌龙, 仲生年 2011年06期 [208-211,215][摘要](514)[pdf 385KB](407)
DOI:
130 东北黑土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实践探究——以老二色小流域为例
梁淑娟1, 赵法领2 2011年06期 [162-166][摘要](1127)[pdf 306KB](524)
DOI:
131 红壤缓坡地不同经营模式水土保持效益研究
武琳1, 叶川1,2, 钟义军1,2, 章新亮1, 孙永明2 2011年06期 [132-135][摘要](849)[pdf 383KB](515)
DOI:
132 北京市门头沟区石灰窑遗址及公路边坡裸露地表植被修复模式的生态评价
苗保河1,2, 郑延海3, 伏芳1,2, 孙楠1, 张文波1, 卢欣艳1, 吴晶1,2, 苏本营3, 李永庚3 2011年06期 [125-128][摘要](903)[pdf 582KB](474)
DOI:
133 三种造林模式对北京北部人工水源涵养林地土壤肥力的影响研究
白麟1,2, 杨建英1,2, 韩雪梅1,2, 王俭成1,2 2011年06期 [75-78][摘要](499)[pdf 255KB](388)
DOI:
134 黄土坡面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流失的影响
邓瑞芬1, 王百群1,2, 刘普灵1,2, 刘栋1, 徐佳2 2011年05期 [104-107][摘要](730)[pdf 250KB](461)
DOI:
135 岩溶山区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对土地利用方式的响应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
蓝家程, 傅瓦利, 段正峰, 袁波, 彭景涛, 张婷 2011年05期 [76-80,86][摘要](1120)[pdf 405KB](575)
DOI:
136 人工干扰对三峡库区柏木人工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黄志霖1, 田耀武1,2, 王俊青3, 雷静品4 2011年04期 [132-135,139][摘要](556)[pdf 805KB](447)
DOI:
137 重庆市桃花溪受损河岸植被恢复初期物种多样性变化及其对土壤环境效应的影响
孟凡超, 王玉杰, 赵占军, 赵洋毅, 雷声坤 2011年04期 [126-131][摘要](848)[pdf 200KB](488)
DOI:
138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干热河谷地区土壤可蚀性的影响
李鹏1, 李占斌1,2, 郑郁1 2011年04期 [16-19][摘要](1024)[pdf 575KB](556)
DOI:
139 广州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评价研究
王枫1, 叶长盛2 2011年03期 [238-242,246][摘要](762)[pdf 941KB](465)
DOI:
140 石油城市经济转型背景下土地利用模式研究——以黑龙江省大庆市为例
高志昊1, 宋戈1, 张远景2 2011年03期 [162-167][摘要](778)[pdf 1421KB](485)
DOI:
141 绿豆不同覆膜方式高效栽培技术效果初探
纪晓玲1, 岳鹏鹏1, 张静1, 刘建华2, 雷锦银2, 张雄1 2011年03期 [149-152][摘要](654)[pdf 428KB](372)
DOI:
142 基于GIS的山西永定河植被生态需水管理系统的研建
段晋芳1,2, 郭青霞1, 解鸿志3 2011年01期 [254-258][摘要](894)[pdf 501KB](586)
DOI:
143 望霞大斜坡地质灾害链形成过程分析
陈小婷1,2, 黄波林2 2011年01期 [82-86][摘要](561)[pdf 876KB](535)
DOI:
144 低丘黄壤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水土保持功能分析
刘艳1,2,3, 刘学全2, 崔鸿侠2, 周金星3, 何丙辉1 2010年06期 [48-52][摘要](847)[pdf 240KB](490)
DOI:
145 低碳土地利用模式研究
赵荣钦1, 刘英2, 郝仕龙1, 丁明磊1 2010年05期 [190-194][摘要](614)[pdf 707KB](355)
DOI:
146 黄土丘陵区土壤养分对不同植被恢复方式的响应
闫玉厚1, 曹炜2 2010年05期 [51-53,58][摘要](518)[pdf 1685KB](458)
DOI:
147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植被混凝土基材微生物特征的影响研究
熊诗源1, 许文年2, 夏栋1, 黄晓乐2 2010年04期 [279-284][摘要](833)[pdf 807KB](516)
DOI:
148 赣北丘陵区果园不同套种模式对退化红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张华明1,3, 王昭艳2, 喻荣岗1, 杨洁1, 左长清2, 郑海金1, 汤崇军1 2010年04期 [258-261,268][摘要](851)[pdf 358KB](438)
DOI:
149 黄土区高速公路植被恢复模式与群落结构分析
郭文1, 王天伟1, 高照良1,2 2010年04期 [176-179][摘要](789)[pdf 251KB](379)
DOI:
150 节点式渗灌的节水机理及其水分生产力
黄毅, 张玉龙, 邹洪涛, 虞娜, 张玉玲 2010年03期 [237-239][摘要](665)[pdf 448KB](545)
DOI:
151 红壤坡地不同果园套种模式水土保持效果研究
张华明1,3, 王昭艳2, 杨洁1, 左长清2, 谢颂华1, 喻荣1 2010年03期 [140-143][摘要](798)[pdf 541KB](473)
DOI:
152 苏北地区各城市绿地土壤的理化性状相关性分析
齐芳燕, 于法展, 李保杰 2010年02期 [90-93,99][摘要](800)[pdf 1033KB](680)
DOI:
153 吴起县农业生态经济结构耦合发展模式及耦合效应研究
梁磊磊1, 姜志德1, 王继军2, 冯生元3 2010年02期 [70-74][摘要](796)[pdf 1020KB](445)
DOI:
154 金沙江干热河谷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特性分异特征
郑郁, 李占斌, 李鹏, 穆军 2010年01期 [174-177,251][摘要](926)[pdf 488KB](391)
DOI:
155 组件式GIS技术构建的多尺度土壤侵蚀评价模块
徐海燕, 赵文武, 解纯营, 靳婷 2010年01期 [117-121][摘要](560)[pdf 637KB](590)
DOI:
156 降雨因素和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满建利1,2, 姜成3, 彭红霞1,2, 宋建4 2010年01期 [31-34][摘要](1034)[pdf 376KB](654)
DOI:
157 SWAT模型之初步探讨
侯统昭, 李锦育 2009年06期 [282-286][摘要](1290)[pdf 263KB](597)
DOI:
158 气候变迁情境下土壤冲蚀可能变化
江介伦1, 邱宏彬2 2009年06期 [229-234][摘要](571)[pdf 633KB](550)
DOI:
159 红壤坡地生态系统土壤入渗特征比较研究
彭亿1,2, 李裕元2, 李忠武1, 阳小聪1,2, 潘春翔2, 谢小立2 2009年06期 [205-209][摘要](943)[pdf 187KB](479)
DOI:
160 SWAT模型及其在水环境非点源污染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杨菁荟1, 张万昌2 2009年05期 [260-266][摘要](999)[pdf 818KB](652)
DOI:
161 太行山区泥石流暴发的临界雨量判别式研究
王滨1,2,3, 张发旺1, 陈立1, 于开宁2, 张文宗3 2009年05期 [213-215][摘要](878)[pdf 124KB](450)
DOI:
162 毛乌素沙地治理的新模式
王仁德, 吴晓旭 2009年05期 [176-180][摘要](735)[pdf 619KB](704)
DOI:
163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退耕生态系统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李婧, 李占斌, 李鹏, 陈磊 2009年05期 [153-156][摘要](1032)[pdf 426KB](483)
DOI:
164 马家塔露天煤矿复垦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水分入渗过程研究
温明霞1,2, 邵明安1,2, 周蓓蓓1,2 2009年04期 [170-173,179][摘要](1038)[pdf 276KB](482)
DOI:
165 水土保持林及其配置模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杨平1,2, 王海燕1,2, 张洪江1,2 2009年03期 [196-201][摘要](795)[pdf 533KB](471)
DOI:
166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地力变化和水土流失状况研究
李品荣1, 孟广涛1, 李国昌2 2009年03期 [95-99][摘要](1165)[pdf 329KB](525)
DOI:
167 沙地公路取土场植被恢复模式与效果分析
赵名彦1, 丁国栋1, 罗俊宝2, 王翔宇1, 朴起亨1, 崔利强3 2009年01期 [191-195][摘要](823)[pdf 664KB](458)
DOI:
168 崩岗侵蚀治理范式结构与功能研究
李旭义1,2, 查轩1,2, 陈世发1,2 2009年01期 [93-97][摘要](971)[pdf 482KB](345)
DOI:
169 浅议贵州省喀斯特地下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模式
苏维词1,2 2008年06期 [267-269][摘要](943)[pdf 172KB](768)
DOI:
170 基于熵权的模糊物元模型在坡耕地水土保持耕作技术模式评价中的应用
魏永霞1, 宋族鑫1, 严昌荣2, 阚宝珠1, 张文娥1 2008年06期 [194-196][摘要](915)[pdf 190KB](509)
DOI:
171 陕南公路斜坡灾害分布规律及失稳模式研究
于德海1, 彭建兵2 2008年06期 [92-96][摘要](439)[pdf 714KB](449)
DOI:
172 几种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方法之比较
付强, 刘仁涛, 盖兆梅 2008年06期 [46-48,52][摘要](807)[pdf 390KB](475)
DOI:
173 参与式可持续流域管理模式的实践和经验总结
何兴照, 王还珠 2008年05期 [263-265][摘要](708)[pdf 186KB](324)
DOI:
174 CWMP示范小流域的选择和参与式小流域规划过程
谢艳芳, 贺林, 杜卿 2008年05期 [253-254,258][摘要](735)[pdf 107KB](440)
DOI:
175 参与式流域规划中相关利益群体的角色分析
何兴照, 杜卿 2008年05期 [250-252][摘要](737)[pdf 303KB](336)
DOI:
176 参与式小流域治理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以英国赠款中国小流域治理管理项目为例
张永国 2008年05期 [242-244][摘要](728)[pdf 170KB](375)
DOI:
177 参与式方法和工具在小流域规划中的应用——以英国赠款小流域治理管理项目为例
谢艳芳, 杜卿, 贺林 2008年05期 [214-216][摘要](458)[pdf 301KB](390)
DOI:
178 草庙子河清洁型小流域治理
祝广智 2008年05期 [191-193][摘要](703)[pdf 159KB](469)
DOI:
179 河溪利用方式对河岸带木本植物多样性的影响——以安达木河上游为例
陈子珊, 高甲荣, 包昱峰, 冯泽深 2008年04期 [189-191][摘要](969)[pdf 312KB](551)
DOI:
180 基于改进型PCNN与模糊算法的湿地生态承载力评价
付强, 李伟业, 冯艳 2008年04期 [56-59,63][摘要](555)[pdf 605KB](420)
DOI:
181 东北低山丘陵区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优化模式研究——以黑牛河流域为例
戴全厚1,2, 喻理飞1, 喻定芳1, 翟胜3, 刘明义2, 王艳2 2008年04期 [37-42][摘要](426)[pdf 604KB](374)
DOI:
182 流域土地利用/覆盖与植被变化的水文响应模拟研究
赖格英1,2, 刘志勇2, 刘胤文2 2008年04期 [10-14][摘要](1036)[pdf 717KB](574)
DOI:
183 水土保持监测中SPOT5遥感图像几何精校正方法研究
杨蕾 2008年03期 [266-267][摘要](424)[pdf 272KB](405)
DOI:
184 宁南黄土丘陵区农牧结构调整与模式的研究——以宁夏固原河川乡为例
王之明1, 程积民2 2008年03期 [229-233][摘要](693)[pdf 365KB](426)
DOI:
185 试论新农村建设形势下的耕地储备
覃事娅1, 尹惠斌2 2008年01期 [266-269][摘要](642)[pdf 233KB](474)
DOI:
186 基于MapObject的自定义地图符号块的实现
戴维1, 刘志辉1,2,3 2008年01期 [197-198][摘要](519)[pdf 219KB](493)
DOI:
187 三峡库区紫色土坡地不同耕作措施的水土保持效应研究
刘坤, 陈治谏, 廖晓勇 2008年01期 [17-19][摘要](885)[pdf 365KB](395)
DOI:
188 基于非线性理论的绿色空间和建设用地竞争关系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谢正磊, 许学工 2007年06期 [223-226,230][摘要](777)[pdf 789KB](367)
DOI:
189 内蒙古克什克腾旗水利水保治理模式
何京丽, 邢恩德, 刘艳萍 2007年06期 [148-150][摘要](609)[pdf 162KB](411)
DOI:
190 城西滩生态农业农户发展经营模式研究
王峰1, 温学飞1, 胡建军2 2007年06期 [51-53][摘要](693)[pdf 430KB](498)
DOI:
191 节点式PE渗灌管灌水效果的研究
邹洪涛, 虞娜, 黄毅, 张玉龙 2007年05期 [109-110,148][摘要](692)[pdf 295KB](288)
DOI:
192 珠江源头区占马地小流域植被优化重建模式及效益研究
李贵祥, 孟广涛, 方向京, 和丽萍, 张正海, 柴勇 2007年05期 [384-386][摘要](513)[pdf 346KB](492)
DOI:
193 宁夏南部山区流域分类及其综合治理模式
黄勇1, 齐实1, 李学明2, 郝志敏1 2007年03期 [312-314,317][摘要](560)[pdf 591KB](504)
DOI:
194 生态工法材料之探讨与应用原则
张俊斌1, 陈意昌2 2007年03期 [274-277,280][摘要](762)[pdf 745KB](538)
DOI:
195 岩质边坡确定性块体稳定性的研究
余先华, 聂德新 2007年03期 [180-181,185][摘要](532)[pdf 321KB](588)
DOI:
196 生态脆弱区道路边坡生态恢复适用技术研究——以沙蔚铁路建设工程为例
王仁德, 钱金平 2007年03期 [163-165][摘要](861)[pdf 211KB](603)
DOI:
197 多孔性护岸工程之植物根力研究
张俊斌 2007年03期 [144-146][摘要](477)[pdf 182KB](401)
DOI:
198 观音岩地区钙质砂(砾)岩溶蚀试验模拟研究
漆继红, 许模, 钱玲, 马莹 2007年03期 [64-66][摘要](856)[pdf 169KB](512)
DOI:
199 京郊荒滩生态恢复模式试验示范研究
张国祯1,2, 孙保平1, 丁国栋1, 赵方莹1 2007年02期 [287-290][摘要](871)[pdf 412KB](510)
DOI:
200 水化学分析方法在水电站调压室渗水途径调查中的应用
李海华, 程温莹, 罗丽, 于静 2007年02期 [259-262][摘要](734)[pdf 414KB](434)
DOI:
201 人类活动与土地资源的动力学关系研究
陈玲玲1,2, 林振山1,2, 谢正磊,3 2007年02期 [239-242][摘要](870)[pdf 202KB](532)
DOI:
202 长输油气管道建设中梯田的保护
马清文1,2, 王成华1, 孔纪名1 2007年02期 [213-214,217][摘要](834)[pdf 167KB](496)
DOI:
203 四川宣汉特大型滑坡特征及形成机制分析
赵松江, 孙书勤 2007年02期 [168-170][摘要](757)[pdf 651KB](459)
DOI:
204 宁夏南部半干旱山区生态农业建设优化模式的建立
李生宝1, 余峰2, 董立国1, 蒋齐1, 张源润1, 蔡进军1, 王月玲1, 季波1, 李娜1 2007年02期 [62-64][摘要](705)[pdf 184KB](386)
DOI:
205 我国水土流失区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
薛惠锋1,2, 陶冶2 2007年01期 [263-265,269][摘要](480)[pdf 209KB](284)
DOI:
206 乡村社区总体营造发展模式之探讨
张俊斌1, 廖绍安1, 梁大庆1 2007年01期 [259-262][摘要](737)[pdf 512KB](565)
DOI:
207 石羊河下游防风固沙体系建设模式
王继和1, 马全林1, 刘虎俊2, 詹科杰1, 杨自辉1 2007年01期 [64-66][摘要](457)[pdf 167KB](491)
DOI:
208 陕北长城沿线风沙区农林复合经营模式与效益研究
高城雄1,2, 朱首军1, 赵智鹏2, 李莲花2 2007年01期 [60-63][摘要](1127)[pdf 216KB](536)
DOI:
209 厦门市湿地时空演化的遥感动态分析
李春华1, 沙晋明1,2 2007年01期 [43-46][摘要](720)[pdf 524KB](508)
DOI:
210 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的发展与研究动态
丁飞1,2, 潘剑君1 2007年01期 [33-37][摘要](1456)[pdf 436KB](940)
DOI:
211 小流域参与式土地利用规划探讨
王学雄1, 周琼2 2006年06期 [295-297][摘要](467)[pdf 594KB](424)
DOI:
212 宁夏南部扬黄灌区生态家园建设研究
马明1, 温学飞2, 王峰2, 杨彩霞1 2006年06期 [285-287][摘要](422)[pdf 547KB](441)
DOI:
213 龚咀电站水库塌岸模式研究
白彦波, 余鹏程, 李渝生 2006年06期 [268-270][摘要](485)[pdf 672KB](557)
DOI:
214 三峡库区移民安置区土地资源优化利用模式研究
官冬杰, 苏维词 2006年06期 [236-238][摘要](534)[pdf 161KB](464)
DOI:
215 工程管理中工程要素分离化组织模式
白建光, 许强, 吴飞, 孙厚超, 贾海波, 易志强 2006年06期 [213-214,217][摘要](466)[pdf 163KB](443)
DOI:
216 不同耕作方式棉花根系发育能力的研究
胡守林1, 郑德明1, 邓成贵2, 万素梅1 2006年06期 [115-116,119][摘要](923)[pdf 418KB](680)
DOI:
217 江津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协调发展研究
刘贵芬1, 刁承泰1,2,3 2006年06期 [62-64][摘要](509)[pdf 328KB](526)
DOI:
218 三峡库区长江防护林模式的研究
薛家翠1, 曾祥福1, 黎曙光1, 邓中美2, 熊冬莲1 2006年06期 [37-40][摘要](739)[pdf 1367KB](458)
DOI:
219 闽北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径流量动态变化特征
韩永刚1, 王维明1, 杨玉盛2 2006年05期 [262-266][摘要](1033)[pdf 491KB](463)
DOI:
220 坡地磷素迁移研究进展
李裕元 2006年05期 [1-4][摘要](946)[pdf 344KB](624)
DOI:
221 南方丘陵紫色岩裸露区沟道治理模式研究
赵辉1, 黄勇1, 罗建民3, 廖行1, 尹超云2, 王文中2 2006年05期 [8-10][摘要](674)[pdf 174KB](506)
DOI:
222 不同耕作方式玉米地下部生长发育及土壤水分状况的研究
胡守林1,2, 张改生1, 郑德明2, 黄学东3, 邓成贵3, 万素梅2 2006年04期 [223-225][摘要](1002)[pdf 169KB](409)
DOI:
223 绿化重力式挡土结构探讨
叶建军1, 张平2, 鄢朝勇1, 郭声波1, 许文年3, 刘高鹏3 2006年04期 [183-186,189][摘要](723)[pdf 1471KB](339)
DOI:
224 坡面泥石流起动模型研究
张万顺1, 乔飞1, 崔鹏2, 彭虹3, 陈晓清2 2006年04期 [146-149][摘要](527)[pdf 454KB](492)
DOI:
225 抚州市丘陵山区生态农业模式试验研究
金卫根, 陈传红, 孙丽萍, 沈春晓 2006年03期 [157-158,161][摘要](689)[pdf 169KB](444)
DOI:
226 北川河流域退耕还林不同配置模式对土壤抗冲性的影响
贾俊姝1, 胡文忠2, 李文忠3, 高国雄1,4, 刘国强2, 周心澄1 2006年03期 [77-79][摘要](918)[pdf 607KB](499)
DOI:
227 参与式监测评估在黄土高原水土保持项目中的应用研究
董晓峰, 高峰, 李丁, 侯典安 2006年03期 [26-29][摘要](915)[pdf 429KB](590)
DOI:
228 节水增产灌溉模式研究
汪有科1,2, 吕雯1,2, 王德轩1,2, 员学锋1,2 2006年02期 [153-153,178][摘要](826)[pdf 158KB](429)
DOI:
229 雨养型农业区水资源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利用的几种有效模式
任烨1,2, 何倩3 2006年02期 [98-101,137][摘要](725)[pdf 177KB](435)
DOI:
230 基坑土钉墙的数值模拟
周波1, 彭社琴2, 赵其华1 2006年02期 [72-74][摘要](434)[pdf 472KB](414)
DOI:
231 滇中地区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前后产流模式变化研究
段青松1, 吴伯志2, 字淑慧2 2006年02期 [58-60][摘要](871)[pdf 121KB](565)
DOI:
232 加筋土挡墙在河道围堰整治工程中的应用
拜亚南, 韩文喜, 王华俊 2006年01期 [271-273][摘要](412)[pdf 171KB](335)
DOI:
233 泥石流流速与堆积模式之实验研究
柳金峰, 欧国强, 游勇 2006年01期 [120-121,226][摘要](622)[pdf 169KB](475)
DOI:
234 三峡库区生态农业产业化的模式与构建途径
肖莉1,2, 陈治谏1, 廖晓勇1, 蒋莉2 2006年01期 [114-117][摘要](941)[pdf 302KB](433)
DOI:
235 喀斯特山区生态城市的景观建设模式初探—以贵阳市为例
苏维词1,2 2005年06期 [264-267][摘要](882)[pdf 207KB](579)
DOI:
236 干旱、半干旱草原沙化、退化综合整治技术优化模式
何京丽1, 邢恩德1, 霍再林2 2005年06期 [203-205][摘要](724)[pdf 336KB](489)
DOI:
237 区域土壤侵蚀模型参数选择
徐涛1,3, 杨勤科1,2, 赵米金1,3 2005年06期 [122-124,217][摘要](980)[pdf 477KB](622)
DOI:
238 三峡库区庭院生态模式及其效益分析
杨德伟1,2, 陈治谏1, 廖晓勇1 2005年06期 [61-64,70][摘要](814)[pdf 366KB](487)
DOI:
239 湿陷性黄土地区土壤洞穴侵蚀模式研究
李喜安1,2, 彭建兵2, 郑书彦2, 田安家3 2005年06期 [25-27,97][摘要](1017)[pdf 262KB](563)
DOI:
240 青海大通退耕还林不同混交配置模式对土壤肥力影响的研究
张伟华, 李文忠, 张昊, 周心澄 2005年05期 [259-262][摘要](829)[pdf 236KB](415)
DOI:
241 多尺度水土保持空间数据集成——以全国水土保持监测与管理信息系统为例
王瑞芬1, 史明昌2, 陈胜利1, 高照良3 2005年05期 [206-209][摘要](762)[pdf 221KB](532)
DOI:
242 陇南山区农林复合模式划分与种植结构研究
周波 2005年05期 [203-205,220][摘要](709)[pdf 206KB](480)
DOI:
243 内蒙古阴山北麓干旱区不同种植模式对农田风蚀的影响
高旺盛1, 秦红灵1, 赵沛义2 2005年05期 [122-125][摘要](874)[pdf 236KB](426)
DOI:
244 黄土高原燕沟流域生态环境建设模式及效益研究
刘普灵1,2, 郑世清1,2, 琚彤军1,2, 王栓全1,2, 徐勇3 2005年05期 [88-91][摘要](403)[pdf 576KB](391)
DOI:
245 黑龙江垦区水土保持治理模式初步探讨
孟凡光, 李雪萍, 杨洪波 2005年04期 [210-211,273][摘要](431)[pdf 160KB](425)
DOI:
246 脆弱生态区综合治理模式研究
李军, 蔡运龙 2005年04期 [124-127][摘要](756)[pdf 215KB](795)
DOI:
247 元谋干热河谷旱坡地复合生态农业模式效益研究初评
杨艳鲜, 纪中华, 方海东, 拜得珍, 廖承飞 2005年04期 [88-89,99][摘要](727)[pdf 174KB](483)
DOI:
248 宁夏南部山区生态环境重建中生态农业发展研究
杨美玲1, 米文宝1,2, 樊新刚1 2005年03期 [180-183][摘要](852)[pdf 202KB](710)
DOI:
249 黄土高原城镇化发展模式的探讨
李壁成1,2, 安韶山1,2, 郝仕龙1,2, 全斌1,2 2005年03期 [148-150][摘要](855)[pdf 340KB](507)
DOI:
250 半干旱山区庭院蔬菜发展模式研究
杜社妮1,2, 李壁成1,2, 赵世伟1,2, 安韶山1,2 2005年03期 [62-63,73][摘要](819)[pdf 157KB](380)
DOI:
251 宁南山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有机碳特征研究
刘梦云1, 安韶山1,2, 常庆瑞1 2005年03期 [47-49,114][摘要](898)[pdf 210KB](498)
DOI:
252 宁南山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质量评价
刘梦云1, 安韶山1,2, 常庆瑞1, 俞文政1 2005年03期 [35-37,59][摘要](996)[pdf 326KB](557)
DOI:
253 宁南半干旱退化山区生态农业模式构建的理论与实践
安韶山1,2, 李壁成1,2, 郝仕龙1 2005年03期 [19-21,34][摘要](736)[pdf 213KB](416)
DOI:
254 向阳沟小流域渐进式开发治理模式探讨
吴芳 2005年02期 [128-130][摘要](524)[pdf 148KB](418)
DOI:
255 茂名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的比较研究
杨建设, 王伟绵, 杨志广, 刘赞娇, 余雪梅 2005年02期 [89-91][摘要](628)[pdf 157KB](684)
DOI:
256 仰斜式挡墙的讨论及应用实践
辜利江1, 赵其华1, 李勇2 2005年01期 [167-169][摘要](417)[pdf 163KB](784)
DOI:
257 三峡库区紫色土坡耕地不同利用方式的水土流失特征
廖晓勇, 陈治谏, 刘邵权, 王海明 2005年01期 [159-161][摘要](1120)[pdf 266KB](512)
DOI:
258 南京幕府山矿区废弃地植被恢复模式研究
刘国华1,2, 舒洪岚2, 张金池1, 张秀春3 2005年01期 [141-144][摘要](868)[pdf 401KB](628)
DOI:
259 湘中紫色土丘岗区水土流失规律及土壤允许侵蚀量的研究
谢庭生1, 何英豪2 2005年01期 [87-90][摘要](1032)[pdf 426KB](584)
DOI:
260 某坝区溢洪道中段外侧边坡采空区上覆岩体变形特征研究
郑海君, 王运生, 董孝璧 2004年04期 [200-202][摘要](516)[pdf 153KB](429)
DOI:
261 公路边坡水土流失治理工程中网状及条带式加筋拉拔特性的试验研究
杨俊明1, 史行军2, 高照良3 2004年04期 [183-184,202][摘要](460)[pdf 160KB](400)
DOI:
262 SWAT模型及其应用
丁晋利1,2, 郑粉莉1,2 2004年04期 [128-130,156][摘要](1164)[pdf 273KB](2105)
DOI:
263 LISEM模型及其应用
贾媛媛1,2, 郑粉莉1,2 2004年04期 [91-93,120][摘要](462)[pdf 200KB](750)
DOI:
264 水土保持生态的修复需要人工的合理干预
洪双旌 2004年03期 [307-309][摘要](818)[pdf 196KB](391)
DOI:
265 延安日光温室蔬菜栽培模式与施肥效应
杜社妮1, 梁银丽1, 徐福利1, 陈志杰2 2004年03期 [268-271][摘要](768)[pdf 188KB](568)
DOI:
266 渭北旱塬县域农业持续发展策略
刘玉凤1, 樊鸿章2 2004年03期 [223-225][摘要](739)[pdf 225KB](529)
DOI:
267 宁南山区生态重建限制性因素分析
樊新刚, 米文宝, 杨蓉 2004年03期 [28-30,60][摘要](855)[pdf 220KB](504)
DOI:
268 不同外界条件下土壤入渗性能的研究
夏江宝, 杨吉华, 李红云 2004年02期 [115-117,191][摘要](1288)[pdf 478KB](1507)
DOI:
269 人为活动对渭河沙质土土壤肥力的影响研究
张志国1, 吴普特1,2, 汪有科2 2004年02期 [110-112][摘要](873)[pdf 167KB](417)
DOI:
270 不同利用方式对荒地退化红壤肥力状况的影响
叶伟建1, 黄春应1, 翁俊基1, 林明添2 2004年02期 [108-109][摘要](494)[pdf 315KB](330)
DOI:
271 基于组建式GIS技术的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信息系统设计
冀文慧 2004年02期 [22-23][摘要](847)[pdf 117KB](460)
DOI:
272 旱地果园水肥管理模式研究进展
耿增超, 张立新, 张朝阳, 赵二龙, 李生秀 2004年01期 [101-105][摘要](801)[pdf 506KB](631)
DOI:
273 长江流域黄土丘陵区综合治理模式初探——以郭罗沟流域为例
唐慧中, 郑晓风 2004年01期 [31-32,39][摘要](694)[pdf 330KB](460)
DOI:
274 降雨空间分布不均匀性对流域径流和泥沙模拟影响研究
张雪松1, 郝芳华1, 张建永2 2004年01期 [9-12][摘要](997)[pdf 267KB](661)
DOI:
275 华北平原典型区生态农业规划与设计研究
张素珍 2003年04期 [134-137][摘要](441)[pdf 201KB](412)
DOI:
276 构建黄土高原地区水土资源可持续开发与利用三结构模式——以陇东(平凉)黄土高原地区为例
任烨, 梁文辉 2003年04期 [46-50][摘要](848)[pdf 232KB](531)
DOI:
277 水资源管理模式的变迁与比较研究
梁勇, 成升魁, 闵庆文 2003年04期 [35-37,108][摘要](515)[pdf 404KB](393)
DOI:
278 黄土丘陵区近自然水土保持复式技术研究
曹世雄1, 陈莉2, 赵麦换3, 陈晓荣1 2003年04期 [29-34][摘要](807)[pdf 562KB](532)
DOI:
279 黄土高原生态重建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范式探讨
徐勇1, 韩国义2, 朱会义1 2003年04期 [10-14][摘要](844)[pdf 240KB](643)
DOI:
280 生态重建模式的尺度视角—以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为例
何钢, 蔡运龙, 万军 2003年03期 [83-86][摘要](1052)[pdf 196KB](763)
DOI:
281 晋西黄土残塬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模式探讨
胡振华1, 解明曙2, 王治国1 2003年02期 [126-130][摘要](603)[pdf 474KB](491)
DOI:
282 得卡河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模式
徐元光1, 朱家荣1, 王震洪2 2003年02期 [76-78][摘要](434)[pdf 157KB](402)
DOI:
283 黄土区农业种植模式的选择及优化
陈文庆1, 李鹏2 2003年01期 [115-117][摘要](620)[pdf 235KB](414)
DOI:
284 黄土高原旱地磷肥残效及利用率研究
王生录 2003年01期 [71-75][摘要](706)[pdf 364KB](373)
DOI:
285 黄土高原旱地玉米抗逆减灾技术研究
周广业, 孙志强, 杨学贞 2003年01期 [23-24,39][摘要](751)[pdf 168KB](570)
DOI:
286 黄土丘陵半干旱区漏斗式集流造林试验初报
宋强1, 陈胜远2, 丁汉福2, 陈卫东2, 金小平2, 窦建德2, 陶永鑫3, 马尚清4 2002年04期 [155-158][摘要](802)[pdf 202KB](403)
DOI:
287 西海固地区避灾农业生态模式的初步研究
刘小鹏, 米文宝, 李陇堂 2002年04期 [54-56][摘要](737)[pdf 157KB](420)
DOI:
288 宁夏干旱灾害环境背景下农业可持续发展新思路
刘小鹏1, 王亚娟2 2002年03期 [215-219][摘要](662)[pdf 226KB](395)
DOI:
289 中国防沙治沙主要模式
赵廷宁1, 丁国栋1, 王秀茹1, 王俊中2, 屠志方1 2002年03期 [118-123][摘要](752)[pdf 347KB](931)
DOI:
290 台湾泥岩地区刺竹林之微气候模式
张俊斌 2002年03期 [92-96,102][摘要](592)[pdf 402KB](509)
DOI:
291 中国山区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张正栋 2002年03期 [79-83][摘要](780)[pdf 475KB](661)
DOI:
292 喷头组合间距、工作压力和布置形式对喷灌均匀系数的影响
喻黎明, 吴普特, 牛文全 2002年02期 [154-157][摘要](365)[pdf 443KB](347)
DOI:
293 杨陵渠灌类型区定点农户经济状况调查及对比分析
汪志农, 尚虎君, 贾玉平, 王业娟 2002年02期 [109-111][摘要](698)[pdf 141KB](436)
DOI:
294 渠道防渗防冻胀衬砌技术研究——以杨陵渠灌农业高效用水模式试验区为例
娄宗科1, 张慧莉1, 阎宁霞1, 周亚娟2 2002年02期 [19-22][摘要](623)[pdf 378KB](342)
DOI:
295 渠灌类型区农业高效用水模式与产业化研究目标及方案
吴普特, 范兴科 2002年02期 [4-8][摘要](781)[pdf 218KB](420)
DOI:
296 渭北旱塬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区建设模式探讨
张立新, 耿增超, 同延安, 李立科, 赵二龙, 梁连友 2002年01期 [26-29][摘要](796)[pdf 185KB](433)
DOI:
297 台湾泥岩恶地适生植物蒸发散模式之研究
张俊斌, 颜正平, 李庆瑞, 叶耀骏 2001年04期 [136-145][摘要](1147)[pdf 441KB](621)
DOI:
298 构筑北京市新世纪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模式的探讨
刘孝盈, 汪岗 2001年04期 [32-37][摘要](838)[pdf 259KB](485)
DOI:
299 滩涂开发利用及评价模式浅析
王晓东1, 袁仁茂1, 王烨2 2001年02期 [107-111,118][摘要](538)[pdf 426KB](366)
DOI:
300 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中取水方法探讨
余建新, 郑宏刚 2001年01期 [116-119][摘要](737)[pdf 184KB](330)
DOI:
301 云南丽江地震民房恢复重建模式论
保明东 2001年01期 [59-62][摘要](940)[pdf 429KB](321)
DOI:
302 SR型野外人工模拟降雨装置
陈文亮, 唐克丽 2000年04期 [106-110][摘要](1053)[pdf 358KB](587)
DOI:
303 黄土残塬区不同农户庭院生态经济模式评价研究
丛日晨, 张建新, 岳文斌 2000年04期 [92-95][摘要](869)[pdf 165KB](410)
DOI:
304 晋西残塬沟壑区耕地利用方式评估
阎玄梅, 雷锦霞, 徐保根, 张锐 2000年04期 [39-42][摘要](729)[pdf 179KB](465)
DOI:
305 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模式分析
蔡昆争1, 牟子平2, 陈荣均1 2000年03期 [190-193][摘要](1025)[pdf 415KB](492)
DOI:
306 燕儿沟人工植被营造模式与快速建设研究
薛智德, 杨光, 梁一民, 崔宏安 2000年02期 [128-132][摘要](892)[pdf 291KB](446)
DOI:
307 黄土丘陵典型地区植被建设中有关问题的研究Ⅱ、立地条件类型划分及小流域造林种草布局模式
韩蕊莲, 侯庆春 2000年02期 [111-118][摘要](565)[pdf 391KB](434)
DOI:
308 略论延安市降水资源的潜力与高效利用模式
蒋定生, 范兴科, 徐学选, 高鹏 2000年02期 [58-69][摘要](855)[pdf 353KB](487)
DOI:
309 黄土高原中部丘陵区生态农业建设模式研究
刘普灵1, 王栓全1, 田均良1, 梁一民1, 高可兴2 2000年02期 [34-38][摘要](1005)[pdf 163KB](552)
DOI:
310 黄土高原中部丘陵区生态农业结构模式及阶段目标
梁一民1, 田均良1, 刘普灵1, 张翼2 2000年02期 [30-33,47][摘要](830)[pdf 162KB](488)
DOI:
311 集水区经营管理模式之探讨——以台北水源特定区为例
张延光 1999年03期 [163-168][摘要](893)[pdf 281KB](398)
DOI:
312 复合式出流口滞洪坝之滞洪特性研究
陈正炎, 卢昭尧, 洪耀明 1999年03期 [46-54][摘要](799)[pdf 347KB](587)
DOI:
313 山坡地林草植被配置模式研究
付明胜, 高登宽, 马小哲, 刘红梅 1998年04期 [93-97][摘要](813)[pdf 2531KB](574)
DOI:
314 “黄土高原综合治理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研讨会在西安召开
杨建设 1998年04期 [30-30,51][摘要](803)[pdf 175KB](336)
DOI:
315 镶黄旗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初探
石青, 陈渠昌, 郭克贞, 白莲花, 靳春文 1998年03期 [115-121][摘要](881)[pdf 509KB](420)
DOI:
316 辽宁省小流域生态特点与治理模式的探讨
王振颖 1997年04期 [117-120][摘要](1055)[pdf 333KB](316)
DOI:
317 辽北低山丘陵区坡耕地水土流失规律研究
孙景华1, 杨玉阁1, 张本家1, 何建明2 1997年04期 [65-74][摘要](1049)[pdf 629KB](469)
DOI:
318 建设立体高效生态经济园的水土保持效应
刘国斌 1997年01期 [208-210][摘要](501)[pdf 232KB](322)
DOI:
319 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坡面台阶式蓄水沟的试验研究
徐新华 1997年01期 [176-178,186][摘要](416)[pdf 281KB](313)
DOI:
320 江西低丘水土保持型荒山绿化模式探讨
刘苑秋, 郭晓敏 1997年01期 [166-170][摘要](507)[pdf 386KB](352)
DOI:
321 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与发展农村经济
常茂德, 赵光耀, 田安民 1996年04期 [88-92][摘要](794)[pdf 435KB](502)
DOI:
322 红壤旱地综合利用及其与沟埂工程相结合的效应
陈家正, 丁瑞桂, 何小武, 肖金香 1996年04期 [83-87][摘要](497)[pdf 368KB](359)
DOI:
323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小流域治理模式探讨
唐克丽 1996年04期 [46-55][摘要](987)[pdf 792KB](675)
DOI:
324 大户治理股份制经营实践与理论分析
杨裕国 1996年04期 [25-27,55][摘要](449)[pdf 349KB](273)
DOI:
325 大别山区小流域治理与经济开发模式探索
沈世康 1996年04期 [24-24,66][摘要](707)[pdf 168KB](373)
DOI:
326 春玉米不同种植模式农田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
梁金萍, 郭忠, 魏新平 1996年03期 [131-135,145][摘要](1175)[pdf 649KB](517)
DOI:
327 旱地麦田二次秸秆覆盖增产模式及机理研究
萧复兴1, 李海金1, 刘国定1, 胡联军2, 米泽民3 1996年03期 [70-76][摘要](527)[pdf 472KB](354)
DOI:
328 提升式草量计的改进与应用研究 Ⅱ草量计的改进
刘国彬, 梁一民, 姜峻, 李代琼 1996年02期 [136-141][摘要](505)[pdf 424KB](335)
DOI:
329 地膜玉米产量──因素模式试验研究
赵世伟, 徐学选 1996年01期 [118-121][摘要](741)[pdf 292KB](355)
DOI:
330 旱地春小麦引种与高产栽培模式推广应用
赵克学1, 陈国良2, 徐学选2, 郭宝安2, 穆兴民2 1996年01期 [52-56][摘要](838)[pdf 389KB](453)
DOI:
331 神经网路模式在流量之预测
颜正平, 曾仁宏 1995年03期 [62-67][摘要](509)[pdf 2649KB](391)
DOI:
332 毛乌素沙地防风固沙林结构与效益研究
廖超英, 李广毅, 高国雄, 李会科, 王忠林, 薛智德 1995年02期 [90-98][摘要](926)[pdf 2804KB](484)
DOI:
333 黄土高原植被建造优化模式
汪有科, 吴钦孝, 韩冰 1994年03期 [87-93][摘要](926)[pdf 549KB](317)
DOI:
334 长武王东沟试区有限水资源开发利用模式
郭宝安, 张方 1994年01期 [99-101][摘要](922)[pdf 230KB](406)
DOI:
335 隔坡梯田优化设计试验研究
高晓玲, 蒋定生 1994年01期 [89-98][摘要](870)[pdf 2821KB](461)
DOI:
336 陕北黄土丘陵区淤地坝的规划和利用模式及效益评价
张汉雄 1994年01期 [75-81][摘要](1001)[pdf 549KB](423)
DOI:
337 甘肃省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三副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研究
李建牢 1994年01期 [54-62][摘要](779)[pdf 2859KB](474)
DOI:
338 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典型小流域治理模式剖析
赵安成 1994年01期 [45-49][摘要](1178)[pdf 424KB](604)
DOI:
339 点──轴结构产业开发模式──洛川县“123苹果绿色长廊工程”建设述评
蒋定生 1994年01期 [34-36,62][摘要](724)[pdf 387KB](334)
DOI:
340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综合治理的新进展
蒋定生1 1994年01期 [23-28][摘要](787)[pdf 2634KB](802)
DOI:
341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综合治理与开发模式分区方案探讨
蒋定生, 刘志, 范兴科 1994年01期 [11-22,28][摘要](863)[pdf 3007KB](432)
DOI:
342 宁南旱作春小麦模式化栽培研究
郭宝安1, 陈国良1, 赵克学2, 穆兴民1 1992年02期 [124-128][摘要](759)[pdf 1151KB](405)
DOI:
343 黄土高原土地资源及合理利用原则的探讨
巨仁, 宋桂琴, 李锐, 杨勤科 1992年02期 [1-12][摘要](809)[pdf 1374KB](995)
DOI:
344 黄土高原林农复合生态系统建造模式及效益的研究
周泽生, 李立, 王晗生 1992年01期 [77-82][摘要](1115)[pdf 455KB](489)
DOI:
345 黄土高原优良能源草的选择和开发利用的研究
张国荣, 王和平, 朱海燕 1992年01期 [59-69][摘要](837)[pdf 820KB](560)
DOI:
346 预报植物叶水势的阻——容网络法
邵明安1, 康绍忠2, 蔡焕杰2 1991年01期 [75-82][摘要](815)[pdf 549KB](414)
DOI:
347 不同治理措施对小流域产流产沙的影响初报
张振中, 张铭 1990年02期 [87-90][摘要](583)[pdf 312KB](363)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