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6 |
侵蚀黄土不同粒级抑制CO2排放的有效沉积厚度
王文倩1,2,3, 宋 媛4, 张 辉1,2,3, 郭胜利1,2,3,4, 栗现文5, 胡亚鲜1,2,3,4
2024年06期 [119-129][摘要](94)[pdf 3847KB](55)
|
|
|
|
|
|
|
|
|
|
14 |
窟野河流域水沙变化及其驱动因素
兰泽凡1, 耿 韧2, 赵广举1,2,3, 穆兴民1,3, 田小靖1, 张 鹏4
2024年04期 [95-104][摘要](534)[pdf 2387KB](412)
|
|
|
|
|
|
|
|
20 |
南方典型红壤区不同枯死率芒萁的水土流失阻控效应
熊维彬1,2, 陈志强1,2, 陈志彪1,2, 尚艳琼1,2, 冯柳俊1,2, 李玮晔1,2
2024年02期 [76-83][摘要](588)[pdf 1153KB](533)
|
|
|
|
|
|
|
25 |
疏勒河流域径流量和输沙量变化规律
魏 霞1, 杨正华2, 张振鹏1, 路志强1, 孙 超3, 王 强2, 牟 极2, 马春霞2
2024年01期 [144-150][摘要](377)[pdf 1148KB](369)
|
|
|
|
|
|
|
|
31 |
黄土区沟道泥沙真菌群落结构功能变化特征
贺高航1, 李彤彤1, 王晓璐1, 张 宁1, 陈 岩2, 高 胜1, 王 蕊1,2,3, 郭胜利1,2,3
2023年05期 [274-282][摘要](535)[pdf 2677KB](370)
|
|
|
32 |
罕台川流域水沙变化及其归因
赵江涛1, 赵广举1,2, 穆兴民1,2, 陈朝良1, 王瑞东3, 张巧兰3
2023年05期 [169-174][摘要](628)[pdf 1514KB](502)
|
|
|
|
|
|
36 |
黄土高原多沙粗沙区泥沙集中度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
李天毅1,2, 于坤霞1,2, 李占斌1,2, 李 鹏1,2, 贾 路1,2, 杨 志3, 张国军3,魏小燕3
2023年04期 [203-209][摘要](741)[pdf 3756KB](396)
|
|
|
|
|
|
40 |
不同植物对黄土边坡产流产沙与抗剪强度的影响
何伟鹏1, 胡夏嵩1, 刘昌义1, 缪晓星2, 王延秀2, 付江涛3, 卢海静4, 邢光延4, 赵吉美4, 杨馥铖1, 刘亚斌1
2023年04期 [18-26][摘要](814)[pdf 1522KB](514)
|
|
|
|
42 |
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不同沙丘的沉积物粒度特征及沉积环境
何强强1,2, 毛东雷1,2, 徐佳瑞1,2, 张凯丽1,2, 刘 蕾1,2, 杨郭程1,2
2023年03期 [135-145][摘要](606)[pdf 2362KB](732)
|
|
|
|
44 |
稀土元素示踪法在土壤侵蚀与泥沙来源研究中的应用
张加琼1,2, 尚月婷1, 白茹茹1, 殷敏峰1, 党 真2,3, 杨明义1,2, 肖 海4,5
2023年03期 [55-61][摘要](640)[pdf 1258KB](457)
|
|
|
|
|
|
|
|
|
|
|
|
54 |
近30年苦水河水沙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
傅彦超1, 王友胜2, 杨 志3, 刘 畅1, 张晓明2, 魏天兴1, 辛 艳2, 马文涛3, 解 刚2, 任正龑3
2023年01期 [224-232][摘要](346)[pdf 1485KB](604)
|
|
|
55 |
渭河流域极端降雨变化趋势及其对水沙情势的影响
邱德勋1,2, 穆兴民1,2,3, 赵广举1,2,3, 高 鹏1,2,3
2022年06期 [65-72][摘要](370)[pdf 1612KB](436)
|
|
|
|
|
58 |
黄土丘陵区冻土坡面侵蚀过程特征研究
苏远逸1,2,3,4, 陈田庆1,2,3, 张盼盼1,2,3, 熊宇斐1,2,3, 李 鹏4
2022年06期 [1-7][摘要](863)[pdf 1434KB](570)
|
|
|
|
|
61 |
黄河上游西柳沟流域土壤侵蚀对土地利用变化响应
张 洋1, 李 鹏2,3, 马文东4, 张 旭2,3, 郭嘉嘉2,3, 潘金金2,3
2022年05期 [70-76,84][摘要](455)[pdf 1930KB](646)
|
|
|
|
|
|
|
|
|
|
69 |
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水土流失效应
朱锐鹏1,2, 刘殿君3, 张世豪1,2, 高志强4,左启林1,2, 赵炯昌1,2, 王百群5, 于 洋1,2
2022年04期 [10-17][摘要](615)[pdf 1304KB](629)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3 |
青土湖干涸湖底风沙区植被特征与地表输沙量关系
郭树江1,2, 杨自辉1,2,3, 王强强1,2, 王多泽1,2,王 飞1,3, 樊宝丽1,3, 张逸君1,2, 李易珺1,2, 王明国1
2021年01期 [19-24][摘要](553)[pdf 1184KB](731)
|
|
|
94 |
PAM对寒区粉壤土堤防护坡产流产沙特征的影响
刘鸿涛1,2,3, 李起龙1,2, 韩 宇4, 蔡 碟1,2, 励其其4, 龙昱帆1,2
2020年06期 [14-20][摘要](734)[pdf 1646KB](598)
|
|
|
|
96 |
雨强和坡度对红壤坡面产流产沙及侵蚀动力过程影响
田 培1,2, 仇浩然1,2, 冯 宇1,2, 吴浩研1,2, 伍铁牛1,2, 刘目兴1,2
2020年06期 [1-8][摘要](769)[pdf 1812KB](892)
|
|
|
|
|
|
|
|
|
|
|
|
|
|
|
|
|
|
112 |
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盖度对产流产沙的影响
吴蕾1, 穆兴民1,2, 高鹏1,2, 赵广举1,2, 孙文义1,2, 田鹏1,2
2019年06期 [133-138,144][摘要](704)[pdf 1245KB](589)
|
|
|
|
|
115 |
黄土丘陵第三副区典型淤地坝系结构特征分析
宇涛1,2, 李占斌1,2,3, 陈怡婷1,2, 袁水龙1,2, 王伟1,2
2019年04期 [26-30,35][摘要](837)[pdf 753KB](68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7 |
滇东南典型岩溶湿地底泥钙形态分布
詹乃才1, 王妍1,2, 刘云根1,2, 侯磊1,2, 王书锦1, 张慧娟1
2018年02期 [374-378,386][摘要](918)[pdf 819KB](701)
|
|
|
|
|
|
141 |
孔兑流域产沙关系浅析
侯素珍1,2, 郭彦1,2, 李婷1,2
2018年01期 [66-71][摘要](736)[pdf 781KB](58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71 |
天山北坡中小流域输沙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以呼图壁河流域为例
郭小云1,2, 刘志辉1,2,3,4, 姚俊强1,2,3, 魏天峰1,2
2016年01期 [145-149,154][摘要](894)[pdf 811KB](657)
|
|
|
|
|
|
|
|
|
|
179 |
极端暴雨条件下黄土区典型梯田防蚀效果研究
白先发1,3, 高建恩1,2,3,4, 贾立志1,3, 张梦杰2, 马润年5, 张英英5
2015年03期 [10-15][摘要](953)[pdf 846KB](799)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15 |
径流泥沙混合装置研发
李续峰1,2, 张兴义2, 刘洪家2
2012年01期 [23-26,32][摘要](573)[pdf 942KB](67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56 |
不同坡形坡面侵蚀规律试验研究
杨丽娜1, 范昊明1,2, 郭成久1, 王铁良1, 郑国相3
2007年04期 [237-239,243][摘要](1113)[pdf 967KB](112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78 |
利用TM影像分析巢湖悬沙分布及其原因
李文达1,2,3, 王心源1,2,3, 周迎秋1,2,3, 王化可1,2,3, 李祥1,2,3
2006年02期 [179-181][摘要](940)[pdf 511KB](71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47 |
林区的模拟降雨试验研究
陈文亮, 郑粉莉, 蔡庆, 白红英, 张科利
1993年01期 [73-78][摘要](1035)[pdf 482KB](689)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