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
黄土区3种护坡植物三维可视化模拟与根系构型参数分析
张 旭1,2,3, 姚 晨4, 杜 婷4, 马志强4, 朱宏杰1,2,3, 汪 艳4, 杜 峰1,2,3,4
2025年01期 [218-226][摘要](93)[pdf 2030KB](84)
|
|
|
|
|
5 |
阿勒泰林区不同草地群落特征对水热因子的响应
李苗苗1,2, 叶 茂1,2, 陈维龙1,2, 潘晓婷1,2, 曾国燕1,2, 贺清智1,2, 张 西1,2
2024年06期 [299-308][摘要](81)[pdf 3690KB](69)
|
|
|
|
|
8 |
太行山南麓3种典型人工林健康评价
靳姗姗1, 夏霁晖1, 谢沛铮1, 陈晓蔚2, 王群星1, 周梦丽1, 闫东锋1
2024年05期 [295-303][摘要](1142)[pdf 1492KB](345)
|
|
|
9 |
白于山区土壤干燥化对人工林植被恢复40年的响应特征
马雅莉1, 刘喜东1, 张立强1, 张晨晨1, 高东治1, 张 艳1,段永强2,张彦昶3,乔江波4,石长春1,5
2024年05期 [192-198][摘要](1133)[pdf 2091KB](401)
|
|
|
|
|
|
13 |
荒漠草原人工柠条引入后土壤大孔隙拓扑结构演变特征
杨志强1,2,3, 孟 晨2,3,4, 王 兴2,3,4, 朱志昊2,3,4, 宋乃平2,3,4, 杜灵通2,3,4
2024年02期 [92-100][摘要](540)[pdf 2873KB](441)
|
|
|
|
|
|
|
18 |
延河流域不同生活型植物功能性状特征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
朱晓旭1, 温仲明1,2,3, 郑 诚1, 高 原2,3, 张格语1, 王维维1, 刁晓晨1, 万锦枫1
2023年06期 [328-336][摘要](1153)[pdf 4190KB](529)
|
|
|
|
|
|
|
23 |
不同植物对黄土边坡产流产沙与抗剪强度的影响
何伟鹏1, 胡夏嵩1, 刘昌义1, 缪晓星2, 王延秀2, 付江涛3, 卢海静4, 邢光延4, 赵吉美4, 杨馥铖1, 刘亚斌1
2023年04期 [18-26][摘要](804)[pdf 1522KB](488)
|
|
|
|
|
|
|
|
|
|
|
|
|
|
35 |
砒砂岩与沙复配土壤质地与有机质动态变化特征
张海欧1,2,3,4, 郭 振2,3, 徐 艳2,3,4, 曹婷婷2,3,4, 杨晨曦2,3
2021年02期 [93-98][摘要](610)[pdf 1226KB](572)
|
|
|
|
|
|
|
|
|
|
|
|
|
|
47 |
6种连翘属植物在第四纪红壤上的生长适应性比较
刘 荃1,2, 陈秀龙1,2, 郭利平2, 黄宏胜1, 沈发兴2,3, 葛佩琳2, 赵佳鼎2
2020年02期 [357-363,369][摘要](667)[pdf 1260KB](601)
|
|
|
|
|
|
51 |
科尔沁沙地南缘不同林草措施根系对土壤抗冲性的影响
屈东旭1,2, 吕 刚1,2, 翟景轩3, 王锋佰4, 张 卓5, 金兆梁1,2, 郑 洋1,2, 吕金昊1,2
2020年01期 [21-25][摘要](470)[pdf 1179KB](619)
|
|
|
|
|
|
|
|
|
|
|
|
61 |
放牧干扰下短花针茅植丛对表层土壤性质的影响
苗翻1,2,3, 杨新国1,2,3, 古君龙1,2,3, 杨东东1,2,3
2019年03期 [49-57][摘要](1170)[pdf 1106KB](1430)
|
|
|
|
|
|
|
|
|
|
|
|
|
|
73 |
高寒沙区几种典型固沙植物细根生物量及周转速率比较
冯莉莉1,2,3, 贾志清2,3, 刘涛4, 李清雪2,3, 张友焱2,3, 石坤5, 何凌仙子2,3, 杨凯悦2,3
2018年02期 [120-125,130][摘要](885)[pdf 820KB](806)
|
|
|
|
|
|
|
|
|
|
|
|
|
|
|
|
|
|
|
90 |
普者黑岩溶湖滨湿地沉积物与茭草全磷相关性研究
詹乃才1, 刘云根1,2, 王妍1,2, 梁启斌1,2, 侯磊1,2, 王书锦1, 张慧娟1
2017年02期 [167-172][摘要](922)[pdf 837KB](1373)
|
|
|
|
|
|
|
|
|
|
|
|
|
|
|
|
|
|
|
107 |
陕南茶区土壤重金属含量评价分析
赵璇1, 李新生1,2,3, 赵佐平1, 郭文伯4, 米桂1, 付静1,2
2016年03期 [287-290][摘要](774)[pdf 526KB](547)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72 |
荒漠植物构型研究进展
孙栋元1,2, 赵成义1, 王丽娟1, 盛钰1, 李菊艳1
2011年05期 [281-287][摘要](687)[pdf 392KB](621)
|
|
|
|
|
175 |
六盘山北侧华北落叶松林分的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何聪1, 熊伟2, 王彦辉2, 程积民3, 招礼军1, 于澎涛2, 徐丽宏2, 童鸿强2,4, 王云霓2
2011年05期 [112-118,123][摘要](1181)[pdf 572KB](680)
|
|
|
|
|
|
|
|
|
|
183 |
金沙江干热河谷人工林土壤水分研究
岳学文, 方海东, 钱坤建, 方晋, 奎建蕊, 潘志贤, 杨艳鲜, 纪中华, 彭辉
2011年02期 [125-128][摘要](1248)[pdf 309KB](965)
|
|
|
|
|
|
|
|
|
|
|
|
|
|
|
|
|
|
|
|
201 |
黄土高原与俄罗斯平原南部干旱地区人工林营造策略分析
Marina L. Sizemskaya1, 焦菊英2, 王宁2, Mamay K. Sapanov1, 吴钦孝2, 贾燕锋2, Alexander V. Kolesnikov1
2009年05期 [73-77][摘要](957)[pdf 921KB](787)
|
|
|
|
203 |
岷江上游植物群落稳定性研究
冶民生1,2, 吴斌2, 关文彬3, 马克明4, 刘国华4, 张宇清2
2009年01期 [259-263][摘要](1042)[pdf 560KB](715)
|
|
|
|
|
|
|
208 |
中国荒漠区的生物多样性
李毅1,2, 屈建军1,2, 董治宝2, 安黎哲3
2008年04期 [79-81,84][摘要](942)[pdf 225KB](90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31 |
植被护坡技术的研究
孔东莲1, 郭小平2, 赵廷宁1
2007年01期 [69-71][摘要](971)[pdf 389KB](81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