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研究》 过刊查询页面

    关键词中包括 Restoration 的文章

1 喀斯特区土石工程堆积体坡面植被恢复评价
高儒学1,3, 戴全厚2, 伍小涛1,3, 魏志龙1,3, 雷德雨1 2024年05期 [45-52,63][摘要](866)[pdf 1330KB](239)
2 生产建设项目废弃地植被恢复研究热点与趋势
宋智衍1, 王建文2, 陈平平3, 李建兴3, 王 波3, 李 敏4, 杨淏舟1, 陈奇伯1,5 2024年04期 [430-438][摘要](406)[pdf 4395KB](259)
3 植被恢复花岗岩红壤土壤颗粒组成及土壤养分储量特征
白永会1,2, 查 轩3, 吴伟成1, 周飞华3 2024年03期 [179-186][摘要](556)[pdf 1243KB](360)
4 风沙黄土区排土场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王东丽1, 于百和1, 赵晓亮1, 郭莹莹1, 谢 伟1,2, 郭建军2 2024年01期 [61-69][摘要](357)[pdf 1246KB](250)
5 黄土区植被恢复对土壤水文物理性质的影响
刘卓昕1, 高 鹏1,2, 穆兴民1,2, 邱德勋2, 丁莹莹1 2023年06期 [206-213][摘要](1040)[pdf 1248KB](329)
6 毛乌素沙地樟子松林植物-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演变关系
拓卫卫1, 范家伟1, 周雅洁2, 杨 京1, 张延文1, 佟小刚1,2, 吴发启1, 姚 冲1 2023年06期 [177-186][摘要](1101)[pdf 1248KB](301)
7 黄土高原陡坡地不同植被类型及恢复过程对径流泥沙的影响
朱谧远1,2, 武小飞1,2, 李晨辉1,2, 郭天崎1,2, 张 锐1,2, 黄明斌2 2023年06期 [57-66][摘要](1193)[pdf 1293KB](493)
8 矸石山不同人工沙棘林土壤酶活性及养分演变特征
宋达成1,2,3, 王理德1,2,3, 吴 昊1,3, 王 飞1,3, 王梓璇1,2,3, 赵赫然1,2,3 2023年05期 [162-168,174][摘要](633)[pdf 1373KB](297)
9 黄土丘陵区自然恢复草地土壤呼吸对降雨格局改变的响应
徐 婷1, 马露露1, 李泽森1, 曹家仪2, 延楠楠2, 焦 峰1 2023年05期 [92-98][摘要](526)[pdf 1118KB](231)
10 断陷盆地不同石漠化生态修复类型下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及酶活性特征
张水琳1, 马丽娜1, 王 妍1,2, 李成荣1, 刀明宽1, 刘云根1 2023年04期 [69-74][摘要](758)[pdf 1277KB](312)
11 山西黄河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NDVI时空变化及其对气温、降水的响应
付建新 2023年03期 [364-372][摘要](683)[pdf 7292KB](382)
12 不同植被类型下草本群落与土壤因子的关系
逯金鑫1,2, 高 飞1, 周荣磊2, 刘洋洋2, 温仲明2 2023年03期 [310-317,326][摘要](621)[pdf 2340KB](315)
13 基于熵权法TOPSIS模型综合评价石漠化区4种苔藓植物的生态修复效益
陈秋帆1, 卢 琦2, 王 妍1,3 2023年03期 [195-202,210][摘要](640)[pdf 1371KB](336)
14 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的环鄱阳湖城市群生态修复关键区域识别及修复策略
张海铃, 叶长盛, 胡梦姗 2023年02期 [393-402][摘要](496)[pdf 2494KB](306)
15 山丘区输电线路工程水土流失特征及治理技术对比研究
潘明九1, 丰 佳2, 王文龙3, 顾晨临1, 余智芳1, 孟 欢5, 芦杰丰4, 聂 峰4, 陈 健4 2023年01期 [47-53][摘要](280)[pdf 2088KB](352)
16 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关键区域定量识别——以贵州省为例
翟 香, 兰安军, 廖艳梅, 毛春艳, 施厚军, 钟九生 2022年06期 [322-329,343][摘要](277)[pdf 4066KB](316)
DOI:
17 黔中白云岩石漠区小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效益
杨光能1, 张 喜1, 薛建辉2, 吴永波2, 侯贻菊1, 崔迎春1, 舒德远1 2022年06期 [214-223][摘要](270)[pdf 1565KB](314)
DOI:
18 植被恢复对干旱区生态光伏电站土壤团聚体组成及有机碳的影响
赵 晶, 刘美英, 郝孟婕, 王清宇 2022年05期 [137-143][摘要](427)[pdf 1139KB](440)
DOI:
19 排土场土体裂缝区植被根系及抗剪强度分布特征
李叶鑫1,2, 吕 刚2, 宁宝宽1, 陈四利1, 王道涵2, 魏忠平3 2022年04期 [108-114+120][摘要](397)[pdf 1362KB](364)
DOI:
20 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水土流失效应
朱锐鹏1,2, 刘殿君3, 张世豪1,2, 高志强4,左启林1,2, 赵炯昌1,2, 王百群5, 于 洋1,2 2022年04期 [10-17][摘要](555)[pdf 1304KB](495)
DOI:
21 黄土高原新一轮退耕还林草工程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时亚坤1, 曾 奕2,3, 郭金金4, 方怒放2,4 2022年03期 [419-425][摘要](523)[pdf 1284KB](423)
DOI:
22 不同治理措施下高速公路堆积体土壤团聚体变化特征
吴 旭1, 牛耀彬1, 高照良2,3, 毕如田1, 吕春娟1 2022年03期 [71-77][摘要](583)[pdf 1288KB](433)
DOI:
23 生态修复措施对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系统服务影响研究——以河北坝上地区为例
裴宏伟1,2, 刘孟竹1,2, 李雅丽1,2, 张红娟1,2, 肖雨霄1,2, 杨国丽1,2 2022年02期 [192-199+205][摘要](602)[pdf 1431KB](439)
DOI:
24 喀斯特山区土地利用演变与石漠化分布格局
孙耀鹏1,3, 周忠发1,2, 赵宇鸾1,2, 方 敏1,4, 吴 跃1,5 2022年01期 [311-318][摘要](587)[pdf 2005KB](406)
DOI:
25 不同活动状况崩岗崩壁土壤及芒萁的生态恢复效应
梁美霞1,2,3,陈志彪2,3,陈志强2,3,刘雅慧1,姜 超2,3,区晓琳2,3 2021年06期 [138-143][摘要](435)[pdf 1273KB](417)
DOI:
26 黄土丘陵区不同退耕还林措施的土壤碳汇效应
黎 鹏1, 张 勇2, 李夏浩祺3, 孙彩丽4, 段奥华1, 刘国彬1,5 2021年04期 [29-33][摘要](362)[pdf 1130KB](462)
DOI:
27 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关键区域识别——以河北省阜平县为例
张美丽1, 李 智1, 张益琛1, 郑建乐1, 林常威1, 王树涛2 2021年03期 [299-307][摘要](677)[pdf 1853KB](1025)
DOI:
28 黄土高原土壤有机碳固存对植被恢复的动态响应及其碳汇价值
林 枫1, 王丽芳2, 文 琦3 2021年03期 [53-58][摘要](657)[pdf 1321KB](647)
DOI:
29 水肥条件对煤矸石土壤上两种牧草光合及生物量的影响
马 戌1, 王进鑫2, 张玉玉1, 胡杭丽2 2021年01期 [179-187][摘要](612)[pdf 1692KB](502)
DOI:
30 旬河流域景观格局变化对泥沙输出的影响
梅嘉洺1,2,3, 刘 洋3,4, 岳朋芸3,4, 李 东1,2,3, 姜庆虎3, 刘 峰3 2020年03期 [45-50,56][摘要](768)[pdf 1319KB](581)
DOI:
31 毛乌素沙地3种人工植被类型对土壤颗粒组成和固碳的影响
王丽梅1, 张 谦1, 白利华1, 马爱生1, 张 红1, 李利敏1, 张建国1,2, 付广军3, 董 强3 2020年01期 [88-94][摘要](693)[pdf 1272KB](504)
DOI:
32 2009-2018年谢家店震后滑坡体植被恢复研究
吴世祥1, 何聪1, 杨丹1,2, 王晨1, 刘守江1,2 2019年06期 [235-239,248][摘要](777)[pdf 1205KB](606)
DOI:
33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露天煤矿排土场土壤抗冲性的影响
肖鹏1, 吕刚1, 王洪禄2, 翟景轩3 2019年06期 [18-24,31][摘要](934)[pdf 1268KB](742)
DOI:
34 石漠化治理区不同生态恢复模式土壤质量评价
孙建, 刘子琦, 朱大运, 李渊, 李开萍, 王进 2019年05期 [222-228][摘要](677)[pdf 1193KB](454)
DOI:
35 植被混凝土边坡修复基质易氧化有机碳组分季节动态
瞿红云1, 贾国梅1,2, 向瀚宇1, 岳云飞1 2019年05期 [28-33][摘要](583)[pdf 1073KB](466)
DOI:
36 黄土丘陵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碳组分的影响
乔磊磊1, 李袁泽2, 翟珈莹3,4, 宋亚辉3,4, 刘国彬1,3 2019年05期 [14-20][摘要](763)[pdf 1114KB](568)
DOI:
37 基于土壤湿度与植被覆盖变化的黄土高原生态恢复项目适宜性评价
白子怡1, 薛亮1, 张翀2 2019年04期 [292-298][摘要](858)[pdf 1319KB](623)
DOI:
38 桂西北喀斯特不同植被演替阶段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
杨泽良1, 任建行1, 况园园1, 李萍芳1, 向国红1, 薛涛2 2019年03期 [185-191][摘要](866)[pdf 878KB](607)
DOI:
39 基于生态价值的幕府山采矿废弃地修复效果评估
潘叶, 王腊春, 张燕 2019年02期 [180-186][摘要](895)[pdf 1193KB](627)
DOI:
40 基于GIS/RS的灾区土壤保持功能恢复效应评价
刘桐恺1, 陈元哲2, 董天翔1 2019年02期 [78-85][摘要](931)[pdf 2000KB](989)
DOI:
41 不同植被修复年限对喀斯特地区飞机草入侵生境土壤蓄水能力的影响
朱金方, 李俊生, 赵彩云, 柳晓燕, 李飞飞 2019年01期 [143-147,154][摘要](510)[pdf 899KB](562)
DOI:
42 不同复垦模式对土壤团聚体及水溶性阳离子的影响
冯欢, 张俊岭, 张凤华 2018年06期 [94-99,108][摘要](444)[pdf 782KB](594)
DOI:
43 侵蚀环境下植被恢复的水文效应分析——以江西兴国潋水流域为例
乔雪1,2,3, 李硕1,2,3, 陈伊郴1,2,3 2018年05期 [136-142][摘要](898)[pdf 1058KB](688)
DOI:
44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矿山废弃地的恢复效果研究
韩煜1, 赵伟2, 张淇翔3, 王琦1, 史娜娜1, 肖能文1, 全占军1 2018年01期 [120-125][摘要](848)[pdf 816KB](663)
DOI:
45 植被恢复对重金属污染土壤有机质及团聚体特征的影响
徐磊1,2,3,5, 周俊1,2,5, 张文辉1,2,5, 崔红标6, 刘海龙1,2,3,5, 刘创慧1,7, 梁家妮1,2,5, 周静1,2,3,4,5 2017年06期 [194-199,204][摘要](1330)[pdf 876KB](698)
DOI:
46 相似降水年组下黄土高原植被恢复与土壤水分变化过程与空间特征分析
王蕾钦1, 王飞1,2, 李朋飞2 2017年06期 [179-185,193][摘要](1281)[pdf 1299KB](697)
DOI:
47 地震灾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恢复效应评价
李福根1,2, 辛晓洲1, 李小军1,2 2017年06期 [139-146][摘要](1042)[pdf 1363KB](729)
DOI:
48 植被恢复对昆阳磷矿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
赵川, 和丽萍, 李贵祥, 邵金平, 柴勇 2017年05期 [168-171,177][摘要](1109)[pdf 678KB](703)
DOI:
49 晋北丘陵风沙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土壤化学特征与生态恢复效应
李青1, 狄晓艳2 2017年05期 [88-92][摘要](925)[pdf 646KB](608)
DOI:
50 陕北安塞退耕恢复15年刺槐林与自然植被的物种组成与群落特征
吴多洋1, 焦菊英1,2,3, 于卫洁2 2017年04期 [12-18,26][摘要](758)[pdf 873KB](674)
DOI:
51 生态修复对采矿废弃地土壤性质的影响
张燕, 高翔, 潘叶, 杨晓辉 2017年02期 [173-177,183][摘要](903)[pdf 822KB](520)
DOI:
52 沙滩林场人工粗枝云杉林群落结构
赵栋, 付作霖, 徐德才, 李丹春, 齐瑞, 齐昊 2017年01期 [346-350][摘要](952)[pdf 760KB](1455)
DOI:
53 不同建植技术对露天煤矿排土场生态修复效果的影响及评价
孔令伟, 薛春晓, 苏凤, 石龙 2017年01期 [187-193][摘要](952)[pdf 1158KB](1663)
DOI:
54 准格尔旗矿区不同植物叶片的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
陈红武, 杨晨旭, 汤利杰 2016年06期 [9-14][摘要](1010)[pdf 736KB](577)
DOI:
55 河北坝上植被恢复措施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王红营1, 郭中领1, 王仁德2, 常春平1, 邱梦如1, 胡国云1 2016年05期 [74-79,84][摘要](800)[pdf 1000KB](611)
DOI:
56 怀九河小型水体生态修复工程效果研究
宋立旺1, 黄爱玲2, 郝咪娜1, 王莎1, 颜梦宇3, 齐建春3 2016年04期 [368-371][摘要](822)[pdf 545KB](546)
DOI:
57 太行山低山丘陵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渗透特性及影响因素
陈家林, 孔玉华, 裴丙, 付梦瑶, 郭二辉, 杨喜田 2016年04期 [60-65][摘要](952)[pdf 755KB](656)
DOI:
58 近20年来北洛河流域植被覆盖度随地形因子变化特征探究
赵文慧1,3, 陈妮1,2, 闫瑞1,3, 张晓萍3 2016年04期 [10-14][摘要](632)[pdf 909KB](805)
DOI:
59 延安市退耕对生态的影响及其人文驱动因素分析
杜国明1,2, 孙晓兵1, 刘彦随2 2016年03期 [233-239,245][摘要](1126)[pdf 1183KB](740)
DOI:
60 谢家店植物群落恢复中种类组成及物种多样性分析
时连俊, 徐建, 林叶彬, 刘守江 2016年02期 [83-88][摘要](850)[pdf 815KB](618)
DOI:
61 自压喷灌技术在高寒干旱区草地植被恢复的应用浅析
多吉顿珠1, 巴桑赤烈2, 刘玉3 2016年02期 [55-59][摘要](753)[pdf 657KB](548)
DOI:
62 金尾矿废弃地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群落特征
彭东海1, 侯晓龙1, 何宗明1, 刘露奇1, 蔡丽平1, 林静雯1, 江瑞荣2, 黄福才3, 钟均华3 2016年01期 [50-55][摘要](716)[pdf 730KB](630)
DOI:
63 关帝山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土壤碳氮的空间变异性
武江星, 严俊霞, 李洪建 2015年06期 [42-46,50][摘要](574)[pdf 952KB](683)
DOI:
64 3种草本植物的抗旱性及重金属吸附能力研究
刘胜洪, 王桂莹, 颜燕如, 梁红, 周玲艳 2015年02期 [284-289][摘要](820)[pdf 798KB](702)
DOI:
65 昆阳磷矿植被修复土壤理化与生物学性状的典型相关分析
和丽萍, 方向京, 李贵祥, 孟广涛, 邵金平, 毕波 2015年02期 [58-63,68][摘要](897)[pdf 835KB](621)
DOI:
66 深圳市水库消涨带水土生态修复技术体系研究
党晨席1, 郭睿1, 宋维念1, 刘静1, 郑佳丽2 2015年01期 [324-328][摘要](583)[pdf 764KB](717)
DOI:
67 民勤沙化退耕地整治技术及造林模式选择研究
来锡福1, 焦旭东1, 赵明2, 尉秋实2 2015年01期 [269-273][摘要](889)[pdf 689KB](578)
DOI:
68 安太堡露天矿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生态肥力评价
李晋川, 王翔, 岳建英, 王宇宏, 郭春燕, 卢宁, 杨生权 2015年01期 [66-71,79][摘要](853)[pdf 899KB](602)
DOI:
69 草原煤矿排土场2种常用生物工程措施植被恢复效果评价
高迪1,2, 王占义1, 陈国清1, 王亮1, 陈丽丽1, 王明玖1 2014年06期 [260-264][摘要](918)[pdf 950KB](853)
DOI:
70 黄土丘陵小流域植被恢复驱动下的土壤养分特征
栗妍, 魏玮, 邱扬, 刘栩如, 张琳 2014年06期 [115-121,128][摘要](764)[pdf 1131KB](600)
DOI:
71 毛乌素沙地飞播造林植被恢复过程土壤酶活性的变化
钱洲1,2, 俞元春1, 俞小鹏1, 高捍东1, 吕荣3, 张文英4 2014年06期 [95-100][摘要](855)[pdf 809KB](632)
DOI:
72 西气东输二线贵港-玉林支线水土保持植被恢复措施研究
王宜建1, 袁少山2, 吕贵明2 2014年05期 [338-340][摘要](817)[pdf 453KB](544)
DOI:
73 浙江临安市水土流失现状及生态修复对策
高智1,2, 刘志强2, 李援农1 2014年05期 [327-331][摘要](845)[pdf 840KB](626)
DOI:
74 废弃矿山边坡生态修复中植物群落配置设计——以太行山北段为例
陈影1, 张利1, 董加强2, 赵文廷1 2014年04期 [154-157,162][摘要](582)(4)
DOI:
75 滇东石漠化地区不同植被模式土壤渗透性研究
赵洋毅1, 段旭2 2014年04期 [45-49][摘要](1161)(4)
DOI:
76 卧龙自然保护区山体滑坡区域自然恢复早期植物群落组成研究
乔麦菊1, 胡灏禹2, 程跃红1, 杨建1 2014年01期 [213-218][摘要](566)[pdf 835KB](582)
DOI:
77 黄土丘陵区自然植被恢复下土壤微生物学质量演变特征
张勇1,2, 杜华栋1,3, 张振国4, 冯川5 2014年01期 [6-11,17][摘要](842)[pdf 1021KB](2076)
DOI:
78 黄土丘陵区生态退耕对草本层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谷长磊1, 刘琳1, 邱扬1, 王军2, 栗妍1, 魏玮1 2013年05期 [99-103][摘要](770)[pdf 777KB](575)
DOI:
79 若尔盖湿地公路建设生态恢复中植物群落多样性与相似性研究
陈蓓1, 马睿2, 秦纪洪3, 孙辉4 2013年04期 [115-119][摘要](1039)[pdf 794KB](667)
DOI:
80 彭州市龙门山不同地震裸地次生演替初期土壤酶活性研究
秦纪洪1, 武艳镯2, 孙辉2, 王琴2 2013年03期 [55-59][摘要](744)[pdf 628KB](513)
DOI:
81 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不同恢复阶段土壤理化特征
陈孙华 2013年01期 [57-60][摘要](502)[pdf 605KB](471)
DOI:
82 降雨产沙资料整理方法对两者关系的影响
李钢, 梁音, 曹龙熹 2013年01期 [30-36][摘要](714)[pdf 1206KB](1163)
DOI:
83 河流生态修复研究进展
杨俊鹏1, 王铁良2, 范昊明2, 苏子龙2 2012年06期 [299-304][摘要](1375)[pdf 358KB](1273)
DOI:
84 宝牛高速公路路域植被恢复效果调查分析
李晶1, 高照良1,2, 张小娟1, 田红卫1 2012年06期 [100-104][摘要](1265)[pdf 443KB](1255)
DOI:
85 神府矿区复垦土地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性影响因素研究
武钦萍1, 张廷元2, 张洋3, 宋炜4 2012年05期 [153-157][摘要](726)[pdf 452KB](598)
DOI:
86 坡度和坡位对岩质边坡早期生态恢复土壤养分变异性的影响
潘树林1,2, 周顺涛3, 辜彬3 2012年04期 [289-292][摘要](1270)[pdf 236KB](757)
DOI:
87 两种水土生态恢复模式下刺槐种群数量特征与空间格局研究
贺振伟1, 郭东罡1,4, 白中科1,2, 李晋川3, 孙东辉4, 邵宏波5 2012年04期 [48-52][摘要](1345)[pdf 1082KB](767)
DOI:
88 彭州市龙门山震后迹地植物群落生态恢复初探
武艳镯1, 秦纪洪2, 孙辉1, 王琴1 2012年03期 [140-146][摘要](1338)[pdf 457KB](760)
DOI:
89 不同生态修复措施下桃林口水库水源涵养区枯落物的蓄水保水效益
贾志军1, 王富2, 甄宝艳1, 尚瑞朝1, 董智3 2012年03期 [136-139][摘要](1169)[pdf 370KB](1199)
DOI:
90 防砂工程与河川物理栖地复育探讨——以石门水库苏乐溪及匹亚溪为例
陈树群, 吴俊鋐 2012年01期 [266-271][摘要](645)[pdf 922KB](632)
DOI:
91 河南平顶山煤矸石山植被恢复的适宜性评价研究
赵晓亮1, 李瑞锋2, 齐庆杰3 2011年06期 [264-267,286][摘要](820)[pdf 301KB](529)
DOI:
92 干旱沙区盐碱退耕地生态恢复模式研究
柴成武, 贺访印, 魏林源, 尉秋实, 李昌龙, 仲生年 2011年06期 [208-211,215][摘要](575)[pdf 385KB](552)
DOI:
93 北京市门头沟区石灰窑遗址及公路边坡裸露地表植被修复模式的生态评价
苗保河1,2, 郑延海3, 伏芳1,2, 孙楠1, 张文波1, 卢欣艳1, 吴晶1,2, 苏本营3, 李永庚3 2011年06期 [125-128][摘要](1106)[pdf 582KB](638)
DOI:
94 四川道路边坡自然恢复的植被多样性研究
罗双1, 孙海龙2, 刘冲1, 李绍才1,2, 庞亮1, 李成俊1 2011年06期 [51-56,61][摘要](1002)[pdf 1353KB](663)
DOI:
95 重庆市桃花溪受损河岸植被恢复初期物种多样性变化及其对土壤环境效应的影响
孟凡超, 王玉杰, 赵占军, 赵洋毅, 雷声坤 2011年04期 [126-131][摘要](953)[pdf 200KB](1058)
DOI:
96 陕北府谷新田煤矿开发建设项目生态修复效益动态评价
陈梓玄, 李占斌, 李鹏 2011年02期 [21-25][摘要](1126)[pdf 588KB](602)
DOI:
97 喀斯特生态重建果园土壤养分季节变化研究
覃家科1,3, 殷兴华2,3, 吕仕洪3, 杨承伶1 2010年06期 [101-105][摘要](1282)[pdf 498KB](859)
DOI:
98 低丘黄壤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水土保持功能分析
刘艳1,2,3, 刘学全2, 崔鸿侠2, 周金星3, 何丙辉1 2010年06期 [48-52][摘要](949)[pdf 240KB](657)
DOI:
99 山西省王庄煤矿生态恢复模式研究
王庆林, 朱宗泽, 张永领 2010年05期 [265-267,272][摘要](846)[pdf 481KB](479)
DOI:
100 宁南山区退耕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的影响
程曼1, 成毅1, 安韶山1,2 2010年05期 [142-147][摘要](796)[pdf 1538KB](580)
DOI:
101 黄土丘陵区土壤养分对不同植被恢复方式的响应
闫玉厚1, 曹炜2 2010年05期 [51-53,58][摘要](551)[pdf 1685KB](607)
DOI:
102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植被混凝土基材微生物特征的影响研究
熊诗源1, 许文年2, 夏栋1, 黄晓乐2 2010年04期 [279-284][摘要](955)[pdf 807KB](717)
DOI:
103 黄土区高速公路植被恢复模式与群落结构分析
郭文1, 王天伟1, 高照良1,2 2010年04期 [176-179][摘要](912)[pdf 251KB](538)
DOI:
104 天津滨海新区湿地退化现状及其恢复模式研究
孟伟庆1, 李洪远2, 王秀明2, 李姝娟2, 吴璇2 2010年03期 [144-147][摘要](531)[pdf 446KB](676)
DOI:
105 抚仙湖流域磷矿开采废弃地恢复竹林群落的物种配置研究
赵敏慧1, 杨礼攀2, 杨中宝1, 王跃1 2010年02期 [229-232,238][摘要](568)[pdf 240KB](734)
DOI:
106 岷江上游山地森林/干旱河谷交错带退耕还林后土壤养分变化和微生物分布特征
易海燕1, 宫渊波1, 陈林武1,2, 张敏1, 唐春香1, 黄正全1, 陈鑫1 2010年02期 [130-135][摘要](981)[pdf 760KB](687)
DOI:
107 河岸带植被重建的生态修复技术及应用
赵广琦, 崔心红, 张群, 朱义 2010年01期 [252-258][摘要](599)[pdf 446KB](734)
DOI:
108 坡位坡向及年限对黄龙滩电站生态护坡肥力的影响
刘大翔, 许文年, 周明涛, 夏振尧, 孙超, 夏栋 2010年01期 [178-182][摘要](926)[pdf 482KB](585)
DOI:
109 干热河谷生态恢复区土壤水分变化研究
庄建琦1,2,3, 葛永刚1,2, 王道杰1,2, 郭晓军1,2,3 2009年06期 [35-39][摘要](611)[pdf 533KB](592)
DOI:
110 金沙江干热河谷水电站库区消落带生态修复对策研究
王勇, 李鹏, 穆军, 白丹 2009年05期 [141-144,148][摘要](1018)[pdf 275KB](755)
DOI:
111 晋北生态脆弱区人工种源补充对植被的影响研究
张志远 2009年04期 [121-126][摘要](825)[pdf 265KB](587)
DOI:
112 引黄灌区种植苜蓿对盐渍化土地理化性状的影响——以景泰县红跃村为例
李发明1,2,3, 朱淑娟1,2,3, 王耀林3, 刘淑娟1,2,3, 程秀英1,2,3 2009年04期 [104-108][摘要](801)[pdf 332KB](663)
DOI:
113 基于多目标决策灰色关联投影法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生态效益动态评价
马骞1,2, 杨子峰3, 于兴修1, 刘前进1 2009年04期 [100-103][摘要](680)[pdf 371KB](559)
DOI:
114 藤本植物在边坡生态恢复中的应用
张朝阳, 周凤霞, 许桂芳 2009年03期 [291-293][摘要](1008)[pdf 294KB](800)
DOI:
115 陕西长安和曲江人工林地土壤含水量对比研究
卢爱刚1, 董雯1, 赵景波2 2009年03期 [155-158,163][摘要](897)[pdf 486KB](589)
DOI:
116 草地植被恢复对次降雨土壤水分动态的影响分析
张扬1,2, 赵世伟1, 侯庆春1 2009年03期 [70-73][摘要](1005)[pdf 402KB](578)
DOI:
117 桂西南退化喀斯特植被自然恢复研究
刘京涛1, 温远光2, 周峰3 2009年03期 [65-69][摘要](572)[pdf 290KB](658)
DOI:
118 红壤侵蚀退化地不同生态恢复措施对土壤养分影响研究
黄少燕1,2 2009年03期 [38-42,47][摘要](545)[pdf 974KB](505)
DOI:
119 苏北丘陵山区生态修复效果的监测与评价
张文海1, 高之栋2 2009年02期 [245-248][摘要](1124)[pdf 222KB](656)
DOI:
120 沙地公路取土场植被恢复模式与效果分析
赵名彦1, 丁国栋1, 罗俊宝2, 王翔宇1, 朴起亨1, 崔利强3 2009年01期 [191-195][摘要](924)[pdf 664KB](635)
DOI:
121 补播改良措施对沙化草地植被恢复的作用
曹子龙1, 郑翠玲2, 赵廷宁3, 孙保平3 2009年01期 [90-92,97][摘要](887)[pdf 432KB](606)
DOI:
122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煤矸石山植被水土保持功能评价
贺尧1, 苏芳莉1, 郭成久1, 周月杰1, 张才厚2 2009年01期 [74-77][摘要](958)[pdf 202KB](647)
DOI:
123 沙柳沙障内植被恢复影响因子探究
周丹丹1, 胡生荣1, 韩敏2, 高永1, 姜丽娜1, 贺鹏威3 2008年06期 [115-118,122][摘要](929)[pdf 274KB](638)
DOI:
124 板集矿区生态恢复规划研究
徐琳瑜, 赵彦伟, 刘桂友, 苏美蓉 2008年05期 [152-155][摘要](1021)[pdf 363KB](788)
DOI:
125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红壤退化地生态恢复研究
陈世发1,2, 查轩1,2, 李旭义1,2 2008年05期 [136-139][摘要](982)[pdf 205KB](700)
DOI:
126 三峡库区退化土壤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研究
董杰1, 杨达源2 2008年03期 [234-238][摘要](914)[pdf 678KB](610)
DOI:
127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黄土丘陵区土壤碳库及其管理指数的影响
戴全厚1,2, 刘国彬1, 薛萐1,3, 余娜1,2, 张超1, 兰雪2 2008年03期 [61-64][摘要](641)[pdf 467KB](669)
DOI:
128 利于河溪生物栖息环境生态工程述评
刘瑛1, 高甲荣1, 冯泽深1, 李松桂2 2008年02期 [256-259][摘要](1112)[pdf 509KB](580)
DOI:
129 辽宁省湿地现状与生态修复研究
芦晓峰, 王铁良, 周林飞, 李波 2008年02期 [248-251][摘要](883)[pdf 629KB](546)
DOI:
130 采煤对山西省的环境影响及其生态修复策略
张成梁1,2,3, 袁元和4, 刘士余5, 吕皎2 2008年02期 [139-142][摘要](832)[pdf 462KB](552)
DOI:
131 黄土丘陵区生态修复项目实施效果分析与思考
马德仓1, 常富礼1, 梁必升1, 常磊2, 张国良3 2008年01期 [238-240,243][摘要](497)[pdf 226KB](601)
DOI:
132 安塞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植物群落土壤抗蚀性分析
张振国1,4, 黄建成2, 焦菊英1,3, 白文娟1,4 2008年01期 [28-31][摘要](1002)[pdf 509KB](689)
DOI:
133 高寒干旱荒漠化地区植被恢复综合技术研究
郭连云, 张旭萍, 赵年武 2007年06期 [315-317][摘要](905)[pdf 163KB](695)
DOI:
134 区域生态修复的空间规划方法探讨
李果, 王百田 2007年06期 [284-288][摘要](2137)[pdf 769KB](1102)
DOI:
135 东灵山景区植被恢复实践中气象要素的特征分析
谢军飞, 李延明 2007年06期 [61-63][摘要](656)[pdf 698KB](665)
DOI:
136 岩石边坡植被护坡研究中的关键问题
杨涛1,2, 李绍才2,3, 孙海龙2,3 2007年06期 [14-16][摘要](665)[pdf 407KB](649)
DOI:
137 狼窝沟小流域废弃煤窑生态修复技术初探
张春霞1, 赵方莹2, 赵廷宁1, 周心澄1 2007年05期 [296-297][摘要](932)[pdf 2346KB](673)
DOI:
138 平邑县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区水土流失监测
刘前进1, 王瑶1, 于兴修1, 马骞1,2, 杨子峰1,2 2007年05期 [157-158,165][摘要](832)[pdf 302KB](505)
DOI:
139 公路路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技术现状与展望
陈学平1,2, 江玉林2, 张洪江1, 李振宇2 2007年05期 [111-114][摘要](1091)[pdf 489KB](1555)
DOI:
140 银川平原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恢复与利用初步研究——以银川阅海湿地公园为例
全晓虎1, 米文宝1,2, 宋春玲1 2007年05期 [71-73,77][摘要](603)[pdf 613KB](582)
DOI:
141 煤矸石山生态恢复研究进展
张婷, 王曰鑫 2007年05期 [412-413,416][摘要](853)[pdf 338KB](564)
DOI:
142 国内富营养化湖泊生态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黎明1,2, 刘德启1, 沈颂东2, 袁雯3, 姜海燕2, 蔡晔1 2007年05期 [374-376,394][摘要](863)[pdf 458KB](577)
DOI:
143 生态脆弱区某铁矿采选项目生态恢复措施探讨
彭林1, 陈艳梅2, 孙彦霞3 2007年05期 [10-12][摘要](903)[pdf 2557KB](568)
DOI:
144 呼伦贝尔沙地草场沙漠化成因分析
万勤琴, 朴起亨, 丁国栋, 吴斌 2007年04期 [263-266][摘要](988)[pdf 272KB](852)
DOI:
145 秦巴山区高速公路生态恢复规划设计研究
樊鸿章1, 孙丙寅1, 董建辉2, 刘玉凤1 2007年04期 [149-153][摘要](1031)[pdf 285KB](659)
DOI:
146 生态垫在龙庆峡荒滩植被恢复和重建中应用效果研究
张力, 王树 2007年03期 [365-366,370][摘要](776)[pdf 157KB](560)
DOI:
147 阜新矿区煤矸石山植被恢复土地适宜性评价
张彩霞, 许丽, 周心澄 2007年03期 [246-248][摘要](990)[pdf 316KB](641)
DOI:
148 退耕还林中的生态安全问题
刘宇1,2, 陈学华1, 罗勇1,2 2007年03期 [218-219,222][摘要](710)[pdf 215KB](584)
DOI:
149 生态脆弱区道路边坡生态恢复适用技术研究——以沙蔚铁路建设工程为例
王仁德, 钱金平 2007年03期 [163-165][摘要](936)[pdf 211KB](772)
DOI:
150 强化生物措施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之对策
孟新华 2007年03期 [59-61][摘要](891)[pdf 161KB](760)
DOI:
151 京郊荒滩生态恢复模式试验示范研究
张国祯1,2, 孙保平1, 丁国栋1, 赵方莹1 2007年02期 [287-290][摘要](941)[pdf 412KB](691)
DOI:
152 红壤丘陵区小流域水土流失生态修复监测系统设计——以江西信丰县崇墩沟小流域为例
田锋1, 石辉1,3, 黄林2, 周立江4 2007年02期 [148-151][摘要](1002)[pdf 265KB](635)
DOI:
153 黄土高原矿业城区生态环境的退化与修复——以甘肃省白银市区为例
陈彩虹1, 吴锦奎2 2007年02期 [129-132][摘要](598)[pdf 424KB](618)
DOI:
154 朗川公路若尔盖湿地段人工移栽草皮的群落生态学研究
陈蓓1, 孙辉1, 秦纪洪1, 马睿1, 蹇依2 2007年02期 [68-71][摘要](1066)[pdf 216KB](632)
DOI:
155 植被混凝土技术在无锡市雪浪山B标复绿工程中的应用
谢涛1, 徐小军2, 许文年3, 程洪1 2007年02期 [59-61][摘要](1031)[pdf 217KB](715)
DOI:
156 毛乌素沙地巴图塔沙柳沙障对植被恢复作用的研究
任余艳, 胡春元, 贺晓, 李戎凤, 赵国平 2007年02期 [13-15][摘要](1150)[pdf 170KB](737)
DOI:
157 川西北龙门山中段石灰岩矿区矿业废弃地生态恢复治理研究
李明辉1, 贾平2, 袁莉3, 郑万模, 金灿海1, 邓国仕1 2007年01期 [187-189][摘要](751)[pdf 293KB](496)
DOI:
158 崩岗侵蚀研究进展
张萍1,3, 查轩1,2 2007年01期 [170-172,176][摘要](1021)[pdf 602KB](993)
DOI:
159 秦皇岛市生态安全问题与对策
田静毅1,2, 耿世刚2, 王立新2, 王继彬2 2007年01期 [126-128][摘要](966)[pdf 175KB](636)
DOI:
160 河道近自然恢复措施及其生态作用
高阳1, 高甲荣1, 刘瑛1, 寇忠泰2, 段红祥2 2007年01期 [95-97][摘要](1150)[pdf 221KB](1286)
DOI:
161 黄土高原北部地区生态退化与恢复研究进展
王应刚1, 张秋华1, 张峰2 2007年01期 [57-59][摘要](1009)[pdf 225KB](693)
DOI:
162 宁南山区不同恢复措施对土壤环境效应的综合评价
李生宝1, 季波1,2, 王月玲1, 董立国1 2007年01期 [51-53][摘要](796)[pdf 210KB](820)
DOI:
163 废弃采石场植被快速恢复研究
鲁统春1,2, 高德武1,3, 王创争1,5, 宁方文1, 谷金锋4 2006年06期 [210-212][摘要](866)[pdf 322KB](645)
DOI:
164 小集水区生物多样性工程之设计
张俊斌1, 孙明德2, 黄鼎超1, 谢志楷1 2006年06期 [7-12][摘要](1002)[pdf 798KB](804)
DOI:
165 山东石灰岩山地荒山植被恢复技术的研究
王月海1, 房用1, 隋日光2, 鲍竹芳3 2006年04期 [240-242][摘要](793)[pdf 411KB](743)
DOI:
166 内蒙古中部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后植被与土壤性状的变化
杨树, 温雨金, 刘鸿雁 2006年04期 [143-145,149][摘要](1098)[pdf 136KB](782)
DOI:
167 山东省破坏山体生态植被快速恢复技术初探
范明元1, 李晓1, 占习林2, 张欣1, 黄继文1, 田增刚1, 马良1 2006年04期 [111-113][摘要](949)[pdf 577KB](663)
DOI:
168 浅谈北京地区湿地修复与地下水资源的关系
韩爱果1, 孙颖2, 韩坤立3 2006年04期 [61-63][摘要](771)[pdf 344KB](511)
DOI:
169 长江三峡库区水土流失及其生态治理措施
熊平生, 谢世友, 莫心祥 2006年02期 [272-273][摘要](903)[pdf 81KB](878)
DOI:
170 延安研究区植被分步恢复的试验研究
孙强1, 薛智德2,3 2006年02期 [154-156][摘要](546)[pdf 126KB](559)
DOI:
171 生态恢复与重建研究综述
米文宝1,2, 谢应忠2 2006年02期 [49-53,77][摘要](991)[pdf 281KB](556)
DOI:
172 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尺度问题的探讨
邸利1, 孙鹏举2, 李毅1 2006年01期 [48-50][摘要](764)[pdf 162KB](561)
DOI:
173 京郊荒滩生态恢复及其植被变化研究—以延庆县为例
贾瑞燕, 丁国栋, 马士龙, 肖辉杰 2005年06期 [166-168,234][摘要](972)[pdf 221KB](559)
DOI:
174 金沙江干热河谷植被恢复研究进展
张金盈1,2,3, 徐云1, 苏春江1, 刘兴亮2 2005年06期 [101-104][摘要](840)[pdf 477KB](634)
DOI:
175 露天金矿剥离物植被演替规律及植被恢复对策—以公别拉河流域为例
高德武1,2, 蔡体久1, 王晓辉1,3 2005年06期 [33-35][摘要](670)[pdf 164KB](584)
DOI:
176 生态退耕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探讨——以陕西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为例
衣华鹏1, 刘贤赵1,2, 张鹏宴3 2005年05期 [197-199,205][摘要](1009)[pdf 246KB](611)
DOI:
177 以生态自然净化处理农村污水之探讨
陈意昌1, 孙明德2, 刘昌文2 2005年05期 [16-22][摘要](913)[pdf 935KB](1316)
DOI:
178 扎龙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恢复的研究
周林飞1,2, 许士国1, 孙勇3 2005年04期 [167-171][摘要](1050)[pdf 254KB](831)
DOI:
179 植被恢复对土壤团聚体分布及有机碳、全氮含量的影响
苏静1, 赵世伟1,2 2005年03期 [44-46][摘要](1117)[pdf 341KB](847)
DOI:
180 宁南山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质量评价
刘梦云1, 安韶山1,2, 常庆瑞1, 俞文政1 2005年03期 [35-37,59][摘要](1116)[pdf 326KB](732)
DOI:
181 边坡生物治理回顾与展望
叶建军1, 许文年2, 鄢朝勇1, 郭声波1, 韦书勇2 2005年01期 [173-177][摘要](1102)[pdf 254KB](718)
DOI:
182 城市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保护
曹新向1,2, 翟秋敏2, 郭志永2 2005年01期 [145-148][摘要](1165)[pdf 217KB](879)
DOI:
183 论退化草地与水土保持生态修复
崔崴1, 崔秀萍2 2005年01期 [101-104][摘要](1117)[pdf 193KB](1056)
DOI:
184 西北民族地区生态恢复过程中社会转型的初步分析——以宁夏回族自治区泾源县为例
马海龙1, 米文宝1,2 2005年01期 [95-97,104][摘要](989)[pdf 199KB](594)
DOI:
185 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植被恢复中土壤物理特性变化研究
马祥华1,2,3, 焦菊英1, 温仲明1, 白文娟1,2,3, 焦峰1 2005年01期 [17-21][摘要](1184)[pdf 253KB](776)
DOI:
186 模糊聚类和排序在植被演替研究中的综合应用
卜耀军1, 温仲明2, 焦峰2, 焦菊英2 2005年01期 [7-9][摘要](992)[pdf 391KB](653)
DOI:
187 黄土丘陵区人工与自然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以安塞县为例
卜耀军1, 温仲明2, 焦峰2, 焦菊英2 2005年01期 [4-6][摘要](1018)[pdf 278KB](620)
DOI:
188 黄土沟壑区植被自我修复与物种多样性变化——以吴旗县为例
温仲明1,2, 焦峰1, 卜耀军1, 焦菊英1 2005年01期 [1-3][摘要](1051)[pdf 341KB](700)
DOI:
189 黄土高原植被恢复与土壤环境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马祥华1,2, 焦菊英1,2 2004年04期 [157-161][摘要](1208)[pdf 241KB](742)
DOI:
190 城市河道整治与生态城市建设
季永兴, 何刚强 2004年03期 [245-247][摘要](982)[pdf 222KB](1003)
DOI:
191 亚热带花岗岩侵蚀红壤的生态退化与恢复技术
谢锦升1,3, 杨玉盛1,2, 解明曙3 2004年03期 [154-156][摘要](1067)[pdf 167KB](685)
DOI:
192 华南建设迹地岩土坡的基本形态和生态整治技术探索
林建平1, 梁杰明2, 陈天富1 2004年03期 [135-136,195][摘要](1005)[pdf 184KB](772)
DOI:
193 黄土丘陵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宜走“梯田退耕”的路子
徐勇1, 马定国2,1, 郭腾云1 2004年03期 [112-115][摘要](883)[pdf 434KB](622)
DOI:
194 接坝地区沙地植被恢复与重建技术研究
冯学赞, 张万军, 曹建生, 张宝山 2004年03期 [73-75][摘要](852)[pdf 397KB](619)
DOI:
195 水土流失区小流域生态修复的理论与实践
陈奇伯1, 陈宝昆1, 董映成2, 王震洪1 2004年01期 [168-170][摘要](961)[pdf 298KB](659)
DOI:
196 南方岩质坡地生态恢复探讨
叶建军, 许文年, 王铁桥, 周明涛 2003年04期 [238-241][摘要](1172)[pdf 231KB](707)
DOI:
197 论高速公路建设中的水土保持生态恢复
卓慕宁1, 李定强1, 贺新良2, 郑煜基3 2003年04期 [209-211][摘要](1152)[pdf 322KB](815)
DOI:
198 黄土丘陵区近自然水土保持复式技术研究
曹世雄1, 陈莉2, 赵麦换3, 陈晓荣1 2003年04期 [29-34][摘要](896)[pdf 562KB](666)
DOI:
199 黄土高原生态重建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范式探讨
徐勇1, 韩国义2, 朱会义1 2003年04期 [10-14][摘要](930)[pdf 240KB](803)
DOI:
200 亚热带红壤严重退化生态系统封禁管理后生物多样性的恢复
郑本暖1, 杨玉盛2, 谢锦升2, 郑世群2, 何宗明2, 陈光水2 2002年04期 [57-60,63][摘要](798)[pdf 453KB](610)
DOI:
201 实施生态修复几个问题的探讨
左长清 2002年04期 [4-5,7][摘要](987)[pdf 341KB](728)
DOI:
202 宁夏旱作农业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
马正亮, 邹淑燕 2002年03期 [204-206][摘要](957)[pdf 334KB](643)
DOI:
203 台湾泥岩集水区整体生态经营策略之研究
张俊斌1, 李明儒2, 刘大根3 2002年03期 [103-108][摘要](1067)[pdf 296KB](924)
DOI:
204 南方退化土地的快速生态重建途径探讨
梁喜 2000年03期 [142-144,154][摘要](975)[pdf 424KB](575)
DOI:
205 南方水土流失区水资源生态库恢复重建研究
杨艳生, 王明珠 2000年03期 [131-133,141][摘要](781)[pdf 184KB](517)
DOI:
206 试论植被恢复生态学的理论基础及其在黄土高原植被重建中的指导作用
杨光1, 王玉2 2000年02期 [133-135][摘要](633)[pdf 111KB](659)
DOI:
207 江西省红壤侵蚀劣地植被恢复技术及综合治理效果研究
郭晓敏, 牛德奎, 刘苑秋, 黄小珊 1998年02期 [108-112,162][摘要](1108)[pdf 498KB](652)
DOI:
208 红壤侵蚀区植被重建与可持续发展
牛德奎, 郭晓敏 1998年02期 [90-94][摘要](913)[pdf 2575KB](535)
DOI:
209 第四纪红粘土侵蚀区生物多样性恢复重建研究(Ⅰ)恢复重建原则和模式
杨艳生 1998年02期 [77-81][摘要](869)[pdf 409KB](592)
DOI:
210 植被破坏与恢复对坡面浅沟侵蚀影响的研究
郑粉莉, 张科利, 唐克丽, 白红英 1993年01期 [54-59][摘要](1288)[pdf 438KB](677)
DOI:
211 植被恢复对土壤抗侵蚀特性影响的研究
查轩, 唐克丽, 白红英 1993年01期 [37-43][摘要](1220)[pdf 517KB](635)
DOI:
212 子午岭林区自然侵蚀和人为加速侵蚀剖析
唐克丽, 张科利, 郑粉莉, 查轩, 王文龙, 蔡庆, 白红英 1993年01期 [17-28][摘要](1232)[pdf 3239KB](683)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