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休眠期前后樟子松树干液流变化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师劭彤1,2, 李 森1,2, 冯超群1,2, 程少颖1,2, 雷声坤3, 刘忠华1,2
2025年02期 [215-223][摘要](904)[pdf 3668KB](138)
|
|
|
|
|
4 |
延河流域不同生活型植物功能性状特征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
朱晓旭1, 温仲明1,2,3, 郑 诚1, 高 原2,3, 张格语1, 王维维1, 刁晓晨1, 万锦枫1
2023年06期 [328-336][摘要](1164)[pdf 4190KB](565)
|
|
|
|
6 |
北京松山林下典型灌木绣线菊光、水利用效率的季节动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李满乐1,2, 范雅倩3, 王 可3, 蒋 燕1,2, 李鑫豪1,2, 田 赟1,2, 李润东4, 徐铭泽1,2, 郝少荣1,2, 查天山1,2
2023年03期 [301-309][摘要](690)[pdf 1366KB](471)
|
|
|
|
|
|
|
|
|
|
|
|
|
|
|
|
|
|
|
23 |
不同退化程度下的高寒草甸主要温室气体通量
郭小伟1, 戴黎聪1,2, 李以康1, 张法伟1, 林丽1, 李茜1, 钱大文1, 樊博1, 柯浔1,2, 舒铠1,2
2019年05期 [188-194,209][摘要](823)[pdf 1252KB](587)
|
|
|
|
|
|
|
|
|
|
|
|
|
|
|
36 |
河北省生态功能区划研究
杨伟州1, 邱硕2, 付喜厅1, 赵丽1, 张蓬涛1
2016年04期 [269-276][摘要](1113)[pdf 1444KB](770)
|
|
|
|
38 |
光伏电站建设对土壤和植被的影响
王涛1, 王得祥1, 郭廷栋1, 张岗岗1, 赵世雄2, 牛怀诚2, 卢舜瑜2, 林虎2
2016年03期 [90-94][摘要](1368)[pdf 628KB](791)
|
|
|
|
|
41 |
“三江”流域(云南部分)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
赵成1,2, 顾小华1,2, 姜宏雷1,2, 李增1,2, 朱艳艳1,2, 连振龙1,2
2016年01期 [240-243][摘要](1020)[pdf 486KB](704)
|
|
|
|
|
|
|
|
|
|
|
|
|
|
|
54 |
深圳市土地利用碳排放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协整分析
刘伟玲1,2, 张林波1,2, 龚斌1,2, 王丽霞1,2, 张继平1,2, 张丽丽1,2,3
2013年04期 [172-178][摘要](921)[pdf 975KB](677)
|
|
|
|
|
|
|
|
|
|
|
|
|
|
|
67 |
岷江源区主要灌木种群生态位研究
张贺全1, 孙饶斌1, 冶民生1, 吴斌2, 关文彬3, 马克明4, 刘国华4
2012年01期 [125-129,133][摘要](962)[pdf 396KB](676)
|
|
|
|
|
|
|
|
|
|
|
|
|
|
|
|
|
82 |
基于GIS的安徽省表层土壤颗粒分形特征研究
朱华1,2, 程先富1,2, 王世航1,2,3, 谢勇1,2, 赵明松1,2
2009年04期 [146-149,155][摘要](1130)[pdf 681KB](81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74 |
黄土区基本环境要素变化对丘陵地形的响应
穆兴民1, 陈国良1, Hidenori Takahashi2, Tetsuaki Nagasawa2
1998年01期 [7-17,144][摘要](823)[pdf 783KB](645)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