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肖玉保,齐实,冯明汉,等.“长治”工程对三峡库区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J].水土保持研究,2005,12(05):229-231,236.
 XIAO Yu-bao,QI Shi,FENG Ming-han,et al.The Effect of Soil Erosion Control Project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on Environment Human Carrying Capacity[J].Research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2005,12(05):229-231,236.
点击复制

“长治”工程对三峡库区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齐实, 孙立达.西吉县黄家二岔小流域系统的环境人口容量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1991, 13(1):30-36.
[2] 吴明隆.SPSS统计应用实务[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234-249.
[3] 长江上游水土保持委员会办公室.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一期工程竣工验收成果汇编[Z].1994.320-325, 364-377.
[4] 黄宁生.广东资源承载力探讨[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1997, (5):193-197.
[5] 崔凤军.环境承载力理论初探[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1995, 5(1):76-80.
[6] 毛志峰, 任世清.论人口容量与资源环境[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1995, 5(1):71-75.
[7] 封志明.土地承载力研究的源起与发展[J].自然资源, 1993, (6):74-79.
[8] 李建牢.黄河中游小流域系统环境人口容量分析与评价[J].水土保持通报, 1998, 18(3):10-20.
[9] 杜佐华, 严国安.三峡库区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改善[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1999, 8(3):299-304.
[10] 杜榕桓, 史德明.长江三峡库区水土流失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4.
[11] 石玉林.中国土地资源的人口承载能力研究[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2.
[12] 孙峰华.中国环境人口容量研究方法的述评和构想[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1, 21(4):83-87.
[13] 吕兴霞, 裴家常.三峡工程重庆库区移民环境容量研究[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01, 17(2):61-64.
[14] 贾宏俊, 顾也萍.芜湖市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1, 10(6):491-498.
[15] 毛汉英, 余丹林.区域承载力定量研究方法探讨[J].地球科学进展, 2001, 16(4):549-555.
[16] 邓贤贵.长江上游典型流域水土保持效益分析[J].水土保持通报, 1998, 18(2):68-70.
[17] 海东霞.系统聚类分类法在水土保持林林种分类中的应用[J].水土保持科技情报, 2000, (3):43-44.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史海静,李锐.水土保持工程综合效益评价研究——以陕西省长江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08,15(02):40.
 SHI Hai-jing,LI Rui.Benefits Evaluation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Project——A Case Study on “Changzhi”Project of Yangzi River in Shanxi Province[J].Research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2008,15(05):40.

备注/Memo

收稿日期:2004-11-7
基金项目:国家攻关专题项目(2001BA510B02-01)资助
作者简介:肖玉保(1979- ),男,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流域治理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190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