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彭馥艳,丁辉,赵源.基于RBF网络的大气环境质量评价[J].水土保持研究,2006,13(05):154-155,159.
 PENG Fu-yan,DING Hui,ZHAO Yuan.Application of RBF-ANN in Atmospheric Environmental Quality Evaluation[J].Research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2006,13(05):154-155,159.
点击复制

基于RBF网络的大气环境质量评价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张秀宝,高伟生,应龙根.大气环境污染概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9.185-198.
[2] 张弟鑫.四川省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模糊识别[J].四川环境,1988,7(4):81-85.
[3] 邓超冰.模糊决策与大气环境质量评价[J].环境污染与防治,1992,14(4):28-30.
[4] 杨继东.灰色聚类法在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中应用[J].大气环境,1991,6(5):44-47.
[5] 冯利华,胡希军,黄中伟.环境质量的物元分析[J].环境保护科学,2001,27(107):35-37.
[6] 李祚泳,邓新民.大气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B-P网络模型[J].重庆环境科学,1994,16(8):37-40.
[7] 陈云浩,郭达志,杜培军.遗传BP算法在大气环境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上海环境科学,1998,14(12):17-18.
[8] 杨立民,许有鹏.改进遗传神经网络方法在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环境科学研究,1999,12(2):28-31.
[9] 熊德国,学福,富春.燃煤型城市环境大气质量综合评价的模糊神经网络模型[J].中国矿业,2004,13(1):55-56.
[10] 蒋德明,陈渭民,傅炳珊,等.基于径向基函数网络的云自动分类研究[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3,26(1):89-95.
[11] 飞思科技产品研发中心.MATLAB6.5辅助神经网络分析与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72-74.
[12] 冯利华,王基一,章明卓.环境质量的灰色聚类分析[J].环境保护科学,2000,26(10):37-39.

备注/Memo

收稿日期:2005-10-8。
作者简介:彭馥艳(1981- ),女,四川成都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区域环境质量影响分析和评价方面的学习和研究.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190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