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研究》 过刊查询页面

    关键词中包括 crop 的文章

1 玉米间作大豆行比配置对坡耕地水土流失的影响
李 海, 沈 鹏, 吕 凯, 阮贞静, 李 梅, 刘廷菊, 安曈昕 2024年04期 [11-19][摘要](10)[pdf 1222KB](2)
2 多场次模拟暴雨下3种草坪坡地微塑料迁移特征
马建刚, 王刘雅, 张春涛, 赵学海 2024年03期 [108-114][摘要](504)[pdf 1232KB](157)
3 荒漠草原人工柠条引入后土壤大孔隙拓扑结构演变特征
杨志强1,2,3, 孟 晨2,3,4, 王 兴2,3,4, 朱志昊2,3,4, 宋乃平2,3,4, 杜灵通2,3,4 2024年02期 [92-100][摘要](407)[pdf 2873KB](139)
DOI:
4 水蚀对黑土微塑料运移和分布影响的初步研究
王 琬, 张少良, 刘 旭, 王玖琪, 闫鹏科, 李传宝 2024年02期 [1-10][摘要](532)[pdf 1266KB](219)
DOI:
5 玉米间作马铃薯对根际土壤酶活性及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芦 美, 赵吉霞, 李永梅, 王自林, 范茂攀 2023年06期 [123-132][摘要](1026)[pdf 1855KB](169)
6 退耕还林措施对滇中尖山河坡地氮磷流失的削减效应
苏孟白1, 王克勤1, 宋娅丽1, 洪利达2 2023年03期 [154-162][摘要](484)[pdf 1360KB](156)
7 采煤沉陷区裂缝边缘带土壤、作物、微生物响应
刘 刚1,2, 张伟龙1,2, 宋子恒1 2023年03期 [127-134,145][摘要](553)[pdf 1807KB](123)
8 金沙江流域干旱河谷区坡耕地作物类型对耕作侵蚀的影响
罗辅燕1, 张泽洪2,3, 葛秋伶2, 秦湖钞2, 刘 辉2,3 2023年02期 [22-28][摘要](488)[pdf 1337KB](144)
9 2009—2019年山东省耕地生态安全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
王立业1, 师春春1, 张文信2, 刘艳芳1, 刘耀林1,3, 关 梅2 2022年06期 [138-145,153][摘要](258)[pdf 1354KB](123)
DOI:
10 东北黑土区不同垄作坡面产流产沙过程
温云浩1, 王立新1, 刘铁军2 2022年05期 [8-13,20][摘要](414)[pdf 2090KB](291)
DOI:
11 黄土高原新一轮退耕还林草工程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时亚坤1, 曾 奕2,3, 郭金金4, 方怒放2,4 2022年03期 [419-425][摘要](466)[pdf 1284KB](249)
DOI:
12 轮作休耕模式对土壤团聚体及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夏梓泰, 程伟威, 李永梅, 赵吉霞, 范茂攀 2022年03期 [31-37][摘要](584)[pdf 1282KB](211)
DOI:
13 吉林省农作物虚拟水时间演化与空间重构研究
马晓蕾 2022年02期 [304-312+329][摘要](354)[pdf 1913KB](214)
DOI:
14 固原市主要农作物生育期有效降水与需水量特征
马 芳1,2, 张维江1, 冯 娜1, 黄 艳1 2022年01期 [205-212+223][摘要](395)[pdf 2320KB](209)
DOI:
15 自然降水条件下关中平原农业水资源短缺风险分析
卢泽华1,3,王君勤2 2021年06期 [364-370][摘要](482)[pdf 1315KB](275)
DOI:
16 1968—2018年辽河流域生长季潜散量变化及主控气象因素
王亚蕾1,董 晔2 2021年06期 [162-167][摘要](382)[pdf 1628KB](284)
DOI:
17 丹江口库区不同种植模式下氮磷流失和经济效益分析
李 涛1,鄢紫薇2,王 砚2,张秀玲2,严 昶3,郝福新4,吴 山4,李 辉5,何 剑6,林 杉2 2021年05期 [35-40][摘要](437)[pdf 1095KB](275)
DOI:
18 退耕还林背景下泸水市生态环境质量遥感动态变化
李益敏1,2, 王东驰1, 袁 静1, 刘心知1 2021年04期 [266-274][摘要](373)[pdf 3114KB](255)
DOI:
19 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喀斯特地表微地形特征及其侵蚀响应
张思琪1, 马芊红1, 朱 彤1, 顾再柯2, 张科利1 2021年04期 [8-14][摘要](416)[pdf 2351KB](252)
DOI:
20 基于5种人工智能模型计算重庆地区参考作物蒸散量
鲍玲玲1, 杨永刚1, 刘建军1, 张卫华2 2021年01期 [85-92][摘要](395)[pdf 1433KB](334)
DOI:
21 西北半干旱区农田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分布特征及其对地膜玉米产量的影响
胡延斌1, 肖国举1, 仇正跻2, 戴君丽3, 李永平4 2021年01期 [58-64][摘要](527)[pdf 1222KB](358)
DOI:
22 科尔沁沙地参考作物蒸散发估算及影响因子分析
李 霞1, 刘廷玺1,2, 段利民1,2, 王冠丽1,2, 周亚军1 2020年06期 [153-159][摘要](520)[pdf 1319KB](343)
DOI:
23 红河干旱河谷区典型地类植物根系特征对土壤大孔隙的影响
陈婷婷1, 段 旭1,2, 赵洋毅1,2, 冷 鹏3, 邵一敏1, 杜云祥4 2020年06期 [107-115][摘要](452)[pdf 1337KB](287)
DOI:
24 黄土高原东部主要作物需水量空间分布规律
陈 伟, 陈 丽, 孙从建, 郑振婧, 李晓明 2020年05期 [166-171,176][摘要](609)[pdf 1928KB](378)
DOI:
25 等高反坡台阶整地对坡耕地农田耗水及水量平衡的影响
闫腾云1, 王克勤1, 赵洋毅1, 冷 鹏2, 陈 宇1, 张 洋1 2020年04期 [93-98,104][摘要](537)[pdf 1291KB](334)
DOI:
26 基于CT扫描研究灌丛根系对土壤大孔隙的影响
高 宙1,2, 胡 霞1,2 2020年03期 [315-319][摘要](673)[pdf 1290KB](355)
DOI:
27 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农作物产流产沙效应研究
孙从建1,2, 侯慧新1, 陈 伟1, 杨 伟1, 郑振婧1 2020年02期 [99-103,111][摘要](480)[pdf 1229KB](361)
DOI:
28 大豆单间作对土壤团聚体及固土能力的影响
邓 超, 李永梅, 范茂攀, 王梦雪 2020年02期 [77-83][摘要](673)[pdf 1180KB](318)
DOI:
29 小麦和苜蓿套作种植对土壤水分及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李恩慧1, 穆阳阳1, 何亚男1, 张晓红1, 杨慎骄2 2020年01期 [54-58,65][摘要](702)[pdf 1237KB](493)
DOI:
30 气候变化对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产量的影响及适应措施
赵彦茜, 肖登攀, 唐建昭, 柏会子 2019年06期 [317-326][摘要](840)[pdf 1283KB](610)
DOI:
31 不同简化算法模型模拟都江堰灌区参考作物蒸散量
娄忠秋1,2, 李桢1 2019年05期 [272-277,286][摘要](714)[pdf 1299KB](311)
DOI:
32 小麦/玉米间作畦沟分灌土壤盐分迁移特征
苗庆丰, 倪东宁, 李瑞平, 范雷雷, 史海滨 2019年03期 [108-113][摘要](836)[pdf 851KB](620)
DOI:
33 重金属胁迫下生物炭和间作对刨花润楠生长及根系形态的影响
郭雄飞1,2,3 2019年02期 [337-344,351][摘要](812)[pdf 1028KB](450)
DOI:
34 三峡库区紫色土坡地作物覆盖与管理因子C值估算
徐勤学1,2, 李春茂1,3, 李朝霞2,4, 蔡崇法2,4 2019年02期 [175-179][摘要](700)[pdf 694KB](514)
DOI:
35 坡耕地间作作物群体水土保持耕作措施
安曈昕1, 周锋1, 吴珍珍2, 和成山3, 李康4, 杨友琼1, 吴伯志1 2019年02期 [17-22][摘要](11352)[pdf 646KB](829)
DOI:
36 间作模式下玉米/大豆的根系特征及其与团聚体稳定性的关系
白录顺, 范茂攀, 王自林, 王婷, 邓超, 李永梅 2019年01期 [124-129][摘要](944)[pdf 682KB](443)
DOI:
37 基于AquaCrop模型的气候变化对陕西省冬小麦产量影响模拟分析
周英霞1, 王全九1,2, 张继红1, 谭帅1, 何斌1 2018年06期 [357-364][摘要](707)[pdf 952KB](1715)
DOI:
38 秸秆还田对麦粱两熟农田土壤团聚体特征的短期效应
孙隆祥, 陈梦妮, 薛建福, 崔福柱, 郝建平, 郭秀卿, 杜天庆, 崔江辉, 张倍宁 2018年06期 [36-44][摘要](607)[pdf 981KB](592)
DOI:
39 山西省作物生产蓝绿水足迹核算及影响因素分析
冯变变, 刘小芳, 赵勇钢, 李轲 2018年04期 [200-205,214][摘要](746)[pdf 862KB](467)
DOI:
40 不同秸秆移除条件下冻融对农田土壤风蚀可蚀性的影响
杨居聪1, 贺宇欣1,2, 王阳1, 刘淑珍1, 苟思1,2 2018年04期 [1-7][摘要](991)[pdf 950KB](786)
DOI:
41 东北地区坡耕地空间分布及其对水土保持的启示
张天宇1,2, 郝燕芳3 2018年02期 [190-194][摘要](845)[pdf 620KB](454)
DOI:
42 塔里木河上游连作棉田土壤脲酶动力学特征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
杨翠萍1, 马勇刚2,3 2018年02期 [131-136][摘要](563)[pdf 755KB](389)
DOI:
43 坡长对贵州喀斯特区黄壤坡耕地土壤侵蚀的影响
高儒学, 高华端, 宋江平, 李华林 2018年02期 [53-57][摘要](1032)[pdf 581KB](598)
DOI:
44 江苏省1961-2012年干湿时空变化及对单季稻产量的潜在影响
徐慧1, 张方敏2, 黄进2 2017年06期 [250-254,261][摘要](1802)[pdf 1102KB](883)
DOI:
45 江淮分水岭区农作物干旱时空变化特征
李宝1, 胡阳2, 汪光胜2, 刘玉婵2, 李鹏2 2017年06期 [227-232,237][摘要](992)[pdf 1014KB](569)
DOI:
46 东北典型黑土区坡耕地涝渍地土壤持水性和导水性研究
马富亮1, 符素华1,2, 罗广惠3 2017年06期 [222-226][摘要](1014)[pdf 783KB](567)
DOI:
47 不同种植模式对作物根系固土拉力特性的影响
陈小强1,2, 范茂攀1, 王自林1, 杜静1, 李永梅1 2017年05期 [144-148,156][摘要](928)[pdf 717KB](518)
DOI:
48 东北典型黑土区坡耕地涝渍地土壤化学性状
马富亮1, 符素华1,2, 罗广惠3 2017年05期 [51-54][摘要](948)[pdf 645KB](463)
DOI:
49 滁州市冬小麦生育期作物需水量和降水变化特征
金华星, 胡姗姗, 龚年祖, 张鑫童 2017年02期 [178-183][摘要](779)[pdf 1090KB](445)
DOI:
50 吴起县不同退耕还林地群落恢复特征研究
马少薇1, 郭建英2, 蓝登明1, 李锦荣2, 珊丹2, 赵杏花1 2016年06期 [204-209][摘要](788)[pdf 771KB](495)
DOI:
51 模拟CCS技术CO2泄露对C4作物生物量的影响
薛璐1, 马俊杰2 2016年05期 [350-353][摘要](486)[pdf 433KB](401)
DOI:
52 石河子地区参考作物蒸散量变化特征及气候因子的定量分析
罗那那, 巴特尔·巴克, 吴燕锋 2016年05期 [251-255,260][摘要](842)[pdf 906KB](475)
DOI:
53 1961-2010年中国参考作物蒸散量变化趋势与时空格局
黄娟1,4, 申双和2, 李新建3, 张文斌4 2016年05期 [240-244][摘要](884)[pdf 1077KB](537)
DOI:
54 大兴安岭东部近30年气候变化及对玉米、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
王彦平1, 阴秀霞1, 候琼2, 曲学斌1, 唐红艳2, 陈素华2 2016年04期 [325-330,337][摘要](1216)[pdf 1295KB](10445)
DOI:
55 新疆1961-2013年参考作物蒸散量时空变异
董煜1,2, 胡江玲1,2, 王瑾杰3, 陈学刚1,2 2016年03期 [304-308,313][摘要](843)[pdf 1072KB](588)
DOI:
56 黄土丘陵区生态退耕中的景观格局演变及其地形驱动
刘栩如1, 张琳1, 杨磊2, 邱扬1, 王军3 2016年01期 [103-109,116][摘要](835)[pdf 805KB](531)
DOI:
57 山药连作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孙凯宁, 杨宁, 王克安, 吕晓惠, 柴秀乾 2015年06期 [95-98][摘要](733)[pdf 602KB](416)
DOI:
58 阿勒泰地区参考作物蒸散量时空变化特征
吴燕锋1, 巴特尔·巴克1, 李维1, 魏小琴1, 加依娜古丽·窝扎提汗1, Rasulov H H2 2015年05期 [260-265][摘要](911)[pdf 1013KB](457)
DOI:
59 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黄土高原坡耕地土壤呼吸的影响
李英臣, 侯翠翠, 李小宇, 王奇博, 张芳, 李勇 2015年05期 [122-126,132][摘要](853)[pdf 674KB](492)
DOI:
60 连作西瓜的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多样性
孙正国 2015年05期 [46-51,57][摘要](679)[pdf 942KB](445)
DOI:
61 新疆2000-2012年主要农作物虚拟水含量计算与分析
张润1,2, 刘志辉2,3,4, 秦艳1,2, 郭小云1,2, 聂敏1,2, 苏向明1,2 2015年04期 [265-268][摘要](763)[pdf 538KB](471)
DOI:
62 近50年新疆小麦需水量时空特征及气候影响因素分析
轩俊伟1,2, 郑江华1,2, 刘志辉1,2,3 2015年04期 [155-160,167][摘要](779)[pdf 1032KB](537)
DOI:
63 滇中地区参考作物蒸散量时空变化特征
王杰, 吴灏, 黄英, 王树鹏 2015年04期 [41-44][摘要](970)[pdf 673KB](902)
DOI:
64 春小麦/春玉米间作模式光温环境特征研究
高莹1,2, 吴普特1,2,3, 赵西宁1,2,3, 王自奎2,3, 孙喜军4 2015年03期 [163-169][摘要](815)[pdf 880KB](476)
DOI:
65 黄土区退耕草地凋落物-土壤界面水分过程特征研究
王冬1,2, 杨政1,2, 郝红敏1,2, 武高林1,2, 朱元骏1,2, 史志华1,2 2015年01期 [80-84][摘要](1033)[pdf 630KB](678)
DOI:
66 金沙江干热河谷区退耕地生态经济林种植模式效益研究
赵培仙 2014年04期 [229-232,237][摘要](627)(4)
DOI:
67 石佛寺人工湿地芦苇群落蒸散发计算与分析
周林飞1, 许化龙1, 董福君2, 成遣1 2014年04期 [50-54][摘要](1012)(4)
DOI:
68 陕北典型农地表层土壤物理性质季节变化
耿韧1, 张光辉1,2, 郁耀闯2, 王浩1 2014年04期 [1-6][摘要](624)(4)
DOI:
69 典型黑土区坡耕地土壤碱性磷酸酶和有机质空间分布研究
邢培茹1, 郑粉莉1,2, 王彬1 2014年01期 [39-42][摘要](960)[pdf 655KB](518)
DOI:
70 基于AquaCrop模型的东北春麦区小麦冠层生长模拟研究
李晶, 付驰, 张铁楠, 罗宁, 乔天长, 张丽芳, 魏湜 2013年06期 [106-110][摘要](941)[pdf 956KB](478)
DOI:
71 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对吴起县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土壤侵蚀的影响
郭建英1, 李锦荣1, 刘铁军1, 孙保平2, 梁占岐1, 赵岩2 2013年05期 [1-6][摘要](687)[pdf 919KB](613)
DOI:
72 晋西黄土区果农间作光竞争研究
田阳1, 云雷1, 毕华兴1, 王莉莉2, 陈金焕3, 高路博1, 王宝宝1, 杨佳奇1 2013年04期 [288-292][摘要](753)[pdf 1008KB](461)
DOI:
73 科尔沁沙地人工小叶锦鸡儿群落小气候效应研究
贺山峰1,2, 邱兰兰1, 蒋德明2, 骆永明2 2013年04期 [145-148][摘要](716)[pdf 566KB](454)
DOI:
74 内蒙古中部牧区青贮玉米与苜蓿立体种植灌溉制度优化
郑和祥1, 赵淑银1, 郭克贞1, 刘虎1, 魏学敏2, 贾金良3 2013年04期 [86-90][摘要](737)[pdf 729KB](397)
DOI:
75 晋西北低效柠条林老龄复壮技术及能源化利用
张瑜1, 郑士光2, 贾黎明1, 谢秀丽3 2013年02期 [160-164][摘要](675)[pdf 712KB](404)
DOI:
76 晋西黄土区苹果-农作物间作土壤水分研究
田阳1, 周玉喜2, 云雷1, 毕华兴1, 高路博1, 李璐1, 申明1 2013年02期 [29-32,37][摘要](768)[pdf 1103KB](529)
DOI:
77 丹江鹦鹉沟小流域坡耕地土壤属性剖面分布研究
徐国策1, 李占斌1,2, 王利军3, 张铁钢2, 黄萍萍2 2013年02期 [9-14][摘要](753)[pdf 1015KB](1642)
DOI:
78 黄土丘陵区人工柠条林土壤有机碳组分和碳库管理指数演变
崔静1, 陈云明2,3, 曹扬2, 王琼芳1, 黄佳健4, 王琳琳5 2013年01期 [52-56][摘要](687)[pdf 678KB](428)
DOI:
79 基于BP神经网络的东港灌区作物需水量预测研究
张丽1,2, 吴金亮2, 杨国范2 2012年06期 [207-210,216][摘要](1088)[pdf 673KB](557)
DOI:
80 不同退耕年限撂荒地植物多样性及生物量分析
师阳阳1, 陈云明1,2, 张光辉2,3, 王兵3 2012年06期 [36-40,44][摘要](1172)[pdf 496KB](785)
DOI:
81 两种水生植物对重富营养化水体修复效果研究
常会庆1, 王世华1, 徐晓峰1, 何俊瑜2 2012年05期 [262-265][摘要](777)[pdf 460KB](459)
DOI:
82 砂田砾石覆盖对土壤大孔隙特征及其土壤水文过程的影响研究进展
余海龙1, 黄菊莹2 2012年04期 [284-288][摘要](875)[pdf 315KB](762)
DOI:
83 黄土丘陵区不同退耕还林地土壤有机碳、氮密度变化特征
赵发珠1,2, 韩新辉2,3, 杨改河2,3, 佟小刚4, 康乐1, 杜约翰2,3 2012年04期 [43-47,52][摘要](1383)[pdf 713KB](815)
DOI:
84 贵州坡耕地三种种植模式的水土保持效果对比研究
朱青1, 陈正刚1, 李剑1, 熊燕华2 2012年04期 [21-25][摘要](992)[pdf 436KB](638)
DOI:
85 黄土丘陵区不同经济作物光合作用特性研究
张宁宁1, 刘普灵1, 王栓全2, 陈龙飞3 2012年03期 [269-273][摘要](891)[pdf 593KB](566)
DOI:
86 玉米苜蓿间作的蓄水保土效益试验研究
成婧1, 吴发启2, 路培2, 王健2, 云峰2, 吴光艳2 2012年03期 [54-57][摘要](985)[pdf 271KB](578)
DOI:
87 长期氮磷化肥配施对不同种植体系土壤水分的影响
危锋1,2,2 2011年06期 [67-70][摘要](807)[pdf 416KB](516)
DOI:
88 河南省复种指数时序变化及预测
张志国, 李琳 2011年04期 [241-243,253][摘要](873)[pdf 329KB](625)
DOI:
89 黄土半干旱区林草复合优化配置与结构调控研究进展
高路博, 毕华兴, 云雷, 刘李霞, 朱悦 2011年03期 [260-266][摘要](778)[pdf 832KB](546)
DOI:
90 不同微集水方式对玉米田耗水规律的影响
冯良山1,2,3, 孙占祥1,2,3, 肖继兵4, 刘洋2,3, 侯志研2,3, 田建全5, 尹晓丽5 2011年03期 [213-216][摘要](799)[pdf 1190KB](528)
DOI:
91 作物生长指标与土壤水分状况及地温关系研究
郑和祥1, 郭克贞1, 郝万龙2 2011年03期 [210-212,216][摘要](1089)[pdf 1180KB](583)
DOI:
92 基于灰色关联度与BP神经网络模型的日参考作物腾发量预测
武开福 2011年02期 [237-240][摘要](884)[pdf 373KB](433)
DOI:
93 基于作物生育期灾害敏感指数的旱灾粮食减产量研究
江丽, 薛翠翠, 安萍莉 2011年01期 [183-187,191][摘要](738)[pdf 576KB](479)
DOI:
94 高温伏旱区旱地农作系统水分供需平衡特征与生态适应性研究
张云兰1,2, 王龙昌1, 邹聪明1, 胡小东1, 薛兰兰1 2010年06期 [95-100,105][摘要](754)[pdf 1494KB](472)
DOI:
95 耕作侵蚀对农田坡地景观影响的研究进展
聂小军1,2, 徐小涛3 2010年05期 [254-260][摘要](1063)[pdf 686KB](502)
DOI:
96 陕北黄土区陡坡柠条林地雨水转化及土壤水分承载力
张占雄1,2, 王延平2,3 2010年05期 [80-85][摘要](852)[pdf 1134KB](600)
DOI:
97 对当前形势下退耕还林的若干思考
赵玉涛 2010年04期 [276-278][摘要](624)[pdf 201KB](498)
DOI:
98 赣北丘陵区果园不同套种模式对退化红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张华明1,3, 王昭艳2, 喻荣岗1, 杨洁1, 左长清2, 郑海金1, 汤崇军1 2010年04期 [258-261,268][摘要](889)[pdf 358KB](466)
DOI:
99 陕北生态退耕区植被群落土壤贮水量与入渗特性
郑江坤, 魏天兴, 陈致富, 赵健, 夏菁, 朱文德 2010年04期 [162-165][摘要](971)[pdf 490KB](539)
DOI:
100 黄河中游输沙与减沙的时空分异特征
马丽梅1, 王万忠1,2, 焦菊英1,2, 简金世1 2010年04期 [67-72,77][摘要](907)[pdf 800KB](626)
DOI:
101 基于属性识别模型的退耕地土壤水分综合评价
焦峰1,2, 温仲明1,2, 安韶山1,2 2010年04期 [52-56][摘要](1021)[pdf 362KB](489)
DOI:
102 退耕地表层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变化特征
郑子成, 王永东, 李廷轩, 张锡洲, 吴德勇 2010年03期 [208-211,284][摘要](934)[pdf 1037KB](471)
DOI:
103 高寒农牧交错区生态重建与经济发展互动模型及应用研究
鲍锋1,2, 孙虎2, 延军平2 2010年03期 [196-200,207][摘要](746)[pdf 480KB](609)
DOI:
104 红壤坡地不同果园套种模式水土保持效果研究
张华明1,3, 王昭艳2, 杨洁1, 左长清2, 谢颂华1, 喻荣1 2010年03期 [140-143][摘要](831)[pdf 541KB](501)
DOI:
105 基于RS和GIS的退耕还林模式对三峡库区黑沟小流域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
田耀武1,2, 黄志霖2, 肖文发2, 赵连江3, 赵赴钧3, 艾晓影3 2010年03期 [97-100][摘要](974)[pdf 389KB](547)
DOI:
106 基于地统计学的作物需水量空间变异性分析
李立, 魏晓妹, 韩业珍 2010年01期 [239-242][摘要](868)[pdf 438KB](473)
DOI:
107 黄土丘陵区坡改梯田土壤碳库组分演变特征
张超1, 刘国彬1,2, 薛萐1, 余娜2 2010年01期 [20-23,30][摘要](721)[pdf 472KB](474)
DOI:
108 基于C-D函数的地下水动态变化对不同农作物产量和灌溉量的响应——以新疆奇台县平原井灌区为例
陈西玫1, 熊黑钢1,2, 赵明燕1 2009年04期 [137-141][摘要](1117)[pdf 812KB](482)
DOI:
109 青海大通退耕还林地土壤理化性状演变研究
李世荣1, 李永贵1, 段淑怀1, 周心澄2 2009年02期 [132-137][摘要](835)[pdf 539KB](360)
DOI:
110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春小麦和春玉米产量动态与土壤干燥化效应模拟研究
胡伟1,2, 李军1,3, 孙剑1, 陈豫1, 王学春1, 王美艳1 2009年01期 [149-155,161][摘要](986)[pdf 886KB](664)
DOI:
111 黄土高原果园土壤有机质变化趋势分析——以陕西省为例
杨世琦, 张爱平, 杨正礼, 刘国强 2009年01期 [27-31][摘要](1097)[pdf 451KB](580)
DOI:
112 山西退耕还林存在问题及相应对策探讨
韩国忠, 李有华 2008年05期 [197-199][摘要](547)[pdf 170KB](430)
DOI:
113 宁南山区农户经济收入与农业结构调整现状研究——以宁夏固原河川乡为例
杨浩1, 程积民2 2008年03期 [130-133,136][摘要](751)[pdf 779KB](648)
DOI:
114 辽西油松蒙古栎林下凋落物现存量及持水能力的研究
崔建国, 镡娟 2008年02期 [154-155,158][摘要](1042)[pdf 394KB](471)
DOI:
115 风蚀作用下农田土壤碳损失的估算
朱孟郡, 严平, 宋阳, 孙炳彦, 杜建会, 马玉凤 2008年01期 [226-228,231][摘要](894)[pdf 361KB](591)
DOI:
116 三峡库区紫色土坡地不同耕作措施的水土保持效应研究
刘坤, 陈治谏, 廖晓勇 2008年01期 [17-19][摘要](923)[pdf 365KB](419)
DOI:
117 江滩湿地水生植物对水体氮、磷污染物去除效果分析
周晓红1, 王国祥1, 郭长城2, 曹昀1, 葛绪广1, 杨文斌1,3, 潘国权1, 马婷1 2007年04期 [137-140][摘要](877)[pdf 573KB](683)
DOI:
118 水生植物分泌物对微生物影响的研究
常会庆1,2, 丁学峰2, 蔡景波2 2007年04期 [57-60][摘要](711)[pdf 766KB](578)
DOI:
119 紫色土坡耕地横坡垄作的水土流失特征及作物产量效应
林立金1, 朱雪梅1, 邵继荣2, 杨远祥1, 蒋小军1, 吴咏3 2007年03期 [254-255,258][摘要](959)[pdf 329KB](654)
DOI:
120 种植年限对蔬菜大棚土壤肥力的影响
熊汉琴1,2, 王朝辉2, 宰松梅2 2007年03期 [137-139][摘要](804)[pdf 496KB](607)
DOI:
121 中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与其植物修复研究
丁真真 2007年03期 [19-20][摘要](1356)[pdf 244KB](1106)
DOI:
122 晋西黄土丘陵县域景观格局分析
张树华, 王百田 2007年02期 [249-251][摘要](881)[pdf 311KB](429)
DOI:
123 旱坡地“作物-植物篱”系统能流特征研究
陈一兵1, 林超文1, 黄晶晶1, 李占斌2,3 2007年02期 [171-175,178][摘要](728)[pdf 297KB](408)
DOI:
124 中国四川间作地区作物高度、覆盖度和叶面积指数的时间变化
林超文, 陈一兵, 黄晶晶 2007年02期 [72-75][摘要](877)[pdf 489KB](464)
DOI:
125 延安市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中的若干问题初探
仝小林1,2 2007年02期 [322-323,326][摘要](807)[pdf 187KB](626)
DOI:
126 新修梯田对土壤理化性质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刘绪军1, 刘丙友1, 景国臣1, 陈棣2, 周艳明1 2007年01期 [276-277,280][摘要](2266)[pdf 166KB](922)
DOI:
127 台湾农业生产结构的变迁与分析
张俊斌1, 陈意昌2, 王经武3 2007年01期 [115-118][摘要](984)[pdf 423KB](448)
DOI:
128 退耕还林对粮食问题影响分析——以宁夏回族自治区原州区为例
陶燕格1, 王磊1, 宋乃平2, 刘艳华1, 马忠玉3 2007年01期 [76-78][摘要](502)[pdf 427KB](414)
DOI:
129 不同降雨侵蚀力条件下紫色土坡耕地的养分流失
徐泰平1,2, 朱波1, 汪涛1,2, 况福虹1,2 2006年06期 [139-141,144][摘要](1088)[pdf 313KB](548)
DOI:
130 青海大通山地退耕还林土壤渗透性研究
吕粉桃1, 高国雄1,2, 王荣秀3, 吴海霞4, 周心澄1 2006年06期 [135-138][摘要](1059)[pdf 206KB](488)
DOI:
131 我国生态退耕政策保障体系研究——以内蒙古武川县为例
陈瑜琦1, 刘黎明1, 赖敏1, 李建林2 2006年06期 [120-122,125][摘要](834)[pdf 208KB](424)
DOI:
132 宁南山区旱地苜蓿垄沟集水种植生物群体生长特征及其水分利用效率
李永平1, 贾志宽2, 刘世新1, 韩青芳2, 常克勤1, 上官周平2,3 2006年05期 [199-201,204][摘要](546)[pdf 724KB](459)
DOI:
133 宁夏原州区退耕还林总体规划的实施效果评估
刘艳华1, 宋乃平2, 陶燕格1, 王磊1 2006年05期 [180-182,185][摘要](684)[pdf 626KB](464)
DOI:
134 灌区遥感应用
徐美, 李纪人, 阮本清 2006年05期 [23-26][摘要](1078)[pdf 213KB](679)
DOI:
135 陕南秦巴山区退耕还林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以汉中市为例
赵杨, 危锋 2006年03期 [200-203][摘要](894)[pdf 600KB](604)
DOI:
136 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主要自然恢复植物群落的多样性分析
白文娟1,3, 焦菊英1,2 2006年03期 [140-142,145][摘要](1069)[pdf 396KB](884)
DOI:
137 北川河流域退耕还林不同配置模式对土壤抗冲性的影响
贾俊姝1, 胡文忠2, 李文忠3, 高国雄1,4, 刘国强2, 周心澄1 2006年03期 [77-79][摘要](963)[pdf 607KB](527)
DOI:
138 经济植物篱和增施钾肥综合效益研究
陈一兵, 林超文, 黄晶晶 2006年03期 [47-49][摘要](869)[pdf 170KB](499)
DOI:
139 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尺度问题的探讨
邸利1, 孙鹏举2, 李毅1 2006年01期 [48-50][摘要](706)[pdf 162KB](407)
DOI:
140 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还林工程对植被恢复影响的研究—以陕西吴旗县为例
杨光1, 丁国栋1, 孙保平1, 赵廷宁1, 贺康宁1, 赫登耀2 2005年06期 [76-78][摘要](868)[pdf 238KB](523)
DOI:
141 从宁夏原州区的调查看退耕还林政策的不足
宋乃平1, 陶燕格2, 王磊2, 刘艳华2, 马忠玉3 2005年05期 [112-114][摘要](547)[pdf 165KB](379)
DOI:
142 紫色土丘陵林农间种模式种间适应及作物种类选择试验
魏晓 2005年05期 [74-76][摘要](801)[pdf 155KB](464)
DOI:
143 纸坊沟流域生态经济系统演变阶段及驱动力初探
郭满才1, 王继军1,2, 彭珂珊1,2, 权松安3 2005年04期 [245-246,255][摘要](910)[pdf 171KB](540)
DOI:
144 大通县土地利用结构规划与退耕还林还草发展方略
胡建忠, 庞有祝, 郑佳丽 2005年04期 [172-177][摘要](757)[pdf 324KB](497)
DOI:
145 宁南山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措施研究——以固原市原州区为例
陈丽1, 米文宝1,2, 杨蓉1 2005年03期 [190-193,197][摘要](862)[pdf 264KB](503)
DOI:
146 南方水土流失区幼龄果园覆盖——秋大豆春种效益研究初析
曾金华1, 钟炳林1, 陈宏荣2 2005年02期 [197-198][摘要](913)[pdf 84KB](559)
DOI:
147 三峡库区紫色土坡耕地不同利用方式的水土流失特征
廖晓勇, 陈治谏, 刘邵权, 王海明 2005年01期 [159-161][摘要](1171)[pdf 266KB](541)
DOI:
148 宁夏南部山区退耕还林还草后续产业发展的初步研究
米文宝1,2, 刘小鹏2, 王亚娟2 2005年01期 [91-94][摘要](1016)[pdf 263KB](492)
DOI:
149 杨粮间作效益的研究
慕宗昭1, 房用2, 杨继红3, 张淑萍3, 孙蕾2, 王月海2, 王小芳2 2004年03期 [310-311,314][摘要](852)[pdf 162KB](484)
DOI:
150 三峡库区坡耕地持续性利用技术及效益分析
陈治谏, 廖晓勇, 刘邵权, 王海明 2004年03期 [85-87][摘要](1060)[pdf 333KB](464)
DOI:
151 化学抗旱剂在农作物上应用试验研究
吕宁江, 李龙昌, 王昕 2004年01期 [132-136][摘要](915)[pdf 365KB](527)
DOI:
152 退耕还林还草下坝系及坝系农业发展初探
王继军1, 刘国彬1, 谢永生1, 权松安2 2003年04期 [280-282][摘要](1572)[pdf 152KB](845)
DOI:
153 秦皇岛海岸潮间带的石英砂表面结构研究
徐海鹏1, 任明达1, 孔繁德2 2003年03期 [8-12][摘要](706)[pdf 399KB](454)
DOI:
154 黄土区农业种植模式的选择及优化
陈文庆1, 李鹏2 2003年01期 [115-117][摘要](655)[pdf 235KB](437)
DOI:
155 长期轮作与施肥对土壤主要微生物类群的影响
樊军1,2, 郝明德1,2 2003年01期 [88-89,114][摘要](755)[pdf 263KB](383)
DOI:
156 渭北旱塬西部作物水肥产量耦合效应研究
刘文兆1,2, 李玉山1,2 2003年01期 [12-15][摘要](1035)[pdf 229KB](575)
DOI:
157 基于GIS的农林复合经营的侵蚀控制模拟研究
唐政洪1, 蔡强国1, 许峰2, 王忠科3, 吴淑安1 2001年04期 [170-174][摘要](589)[pdf 637KB](449)
DOI:
158 等高固氮植物篱技术在坡耕地可持续耕作中的应用
唐亚1,2, 谢嘉穗1, 陈克明1, 何永华1, 孙辉1 2001年01期 [104-109][摘要](587)[pdf 374KB](552)
DOI:
159 中子水分仪在旱塬地玉米农田土壤水分研究中的应用
晋凡生, 萧复兴 2000年04期 [65-66,88][摘要](741)[pdf 140KB](496)
DOI:
160 间作及农林复合系统中植物组分间养分竞争机理分析
蔡崇法, 王峰, 丁树文, 黄丽, 史志华 2000年03期 [219-221,252][摘要](1053)[pdf 435KB](543)
DOI:
161 延安降水对农作物生长适宜性的模糊分析
徐学选, 高鹏, 蒋定生 2000年02期 [73-76,118][摘要](1079)[pdf 348KB](612)
DOI:
162 作物植被的保土作用及作用系数
刘秉正, 刘世海, 郑随定 1999年02期 [33-37,114][摘要](570)[pdf 229KB](622)
DOI:
163 旱地作物碳素同化作用对氮素营养的响应
上官周平, 刘文兆, 徐宣斌 1999年01期 [112-116][摘要](770)[pdf 483KB](542)
DOI:
164 南亚热带荒坡地不同作物种植方式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蔡昆争, 段舜山, 陈荣均 1998年02期 [104-107,172][摘要](962)[pdf 2508KB](345)
DOI:
165 施肥和密度对春小麦产量根系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刘忠民1, 山仑1, 邓西平1, Lnanaga Shinobu2, Sinohara Wataro2, Jiro Harada3 1998年01期 [70-75][摘要](1126)[pdf 414KB](507)
DOI:
166 丘陵地区坡耕地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分析
林永知 1997年01期 [120-123,128][摘要](1144)[pdf 2527KB](535)
DOI:
167 黄土旱塬玉米产量与土壤水分关系数学模型研究
郭庆荣1, 李玉山2 1996年03期 [136-140][摘要](844)[pdf 406KB](460)
DOI:
168 红壤丘陵旱地作物覆盖保水效应研究
古汉虎, 李玲, 肖润林, 张满堂 1996年03期 [47-51,69][摘要](865)[pdf 432KB](462)
DOI:
169 坡地土壤水分动态及耗水规律研究
张兴昌, 卢宗凡 1996年02期 [46-56][摘要](788)[pdf 762KB](373)
DOI:
170 陕北丘陵沟壑区主要农作物水分利用与平衡
苏敏, 卢宗凡, 李够霞 1996年02期 [36-45][摘要](948)[pdf 693KB](480)
DOI:
171 连续施用有机肥与化肥对黄绵土的培肥效应
郑剑英, 赵更生, 吴瑞俊 1996年02期 [18-22][摘要](869)[pdf 360KB](449)
DOI:
172 坡耕地长期施肥对作物产量及吸N、P量的影响
郑剑英, 吴瑞俊, 翟连宁 1996年02期 [13-17][摘要](862)[pdf 560KB](378)
DOI:
173 宁南半干旱地区轮种主要作物春播土壤墒情分析
韩仕峰, 史竹叶, 徐建荣 1996年01期 [137-141][摘要](963)[pdf 379KB](433)
DOI:
174 宁南半干旱地区不同立地农田水分恢复评价
韩仕峰, 史竹叶, 徐建荣 1996年01期 [22-26][摘要](755)[pdf 369KB](352)
DOI:
175 神木试区作物生产力的综合调查分析
黄占斌, 张小卫 1993年02期 [98-105][摘要](783)[pdf 626KB](335)
DOI:
176 神木试区农业生产现状的初步调查分析
张小卫, 黄占斌 1993年02期 [90-97][摘要](475)[pdf 679KB](366)
DOI:
177 渭北旱塬降水对农作物生长适宜度的模糊分析
蒋定生, 黄国俊, 帅启富, 刘梅 1992年02期 [61-71][摘要](795)[pdf 1528KB](434)
DOI:
178 柠条灌木林小气候研究初报
郭忠升1, 施立民1, 刘向东1, 刘克俭2 1991年02期 [84-95][摘要](838)[pdf 801KB](438)
DOI:
179 作物蒸发蒸腾量的计算方法研究
康绍忠1, 邵明安2 1991年01期 [66-74][摘要](727)[pdf 2755KB](747)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