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9 |
基于风洞模拟的不同出风口高度导风板的聚风效应
徐铮铮1, 高 永1,2,3, 韩彦隆1,2,3, 张 超1, 田晓宁1, 王 鹏1
2023年06期 [284-294,306][摘要](1311)[pdf 7501KB](836)
|
|
|
|
|
12 |
黄土丘陵区人工刺槐林温湿度缓冲效应
高 原1,2,3, 史海静1,2, 丁成琴4, 郑 诚5, 姜艳敏1,2, 张 艳1,2,3
2023年05期 [175-183][摘要](570)[pdf 1419KB](359)
|
|
|
|
|
|
16 |
稀土元素示踪法在土壤侵蚀与泥沙来源研究中的应用
张加琼1,2, 尚月婷1, 白茹茹1, 殷敏峰1, 党 真2,3, 杨明义1,2, 肖 海4,5
2023年03期 [55-61][摘要](630)[pdf 1258KB](425)
|
|
|
|
18 |
青藏高原植被生长季NDVI时空变化及对气候因子的响应分析
欧阳习军1,2,3, 董晓华1,2,3, 魏 榕1,2,3, 龚成麒1,2,3, 吴寒雨1,2,3
2023年02期 [220-229][摘要](620)[pdf 5221KB](426)
|
|
|
|
|
|
|
|
24 |
黄土高原地区林地枯枝落叶层水土保持效应研究进展
许小明1, 易海杰2, 何 亮1, 吕 渡2, 贺 洁1, 邹亚东1, 王浩嘉1, 薛 帆1, 田起隆2, 王妙倩1, 张晓萍1,2
2022年04期 [415-421][摘要](409)[pdf 1319KB](579)
|
|
|
|
|
|
|
|
|
|
|
|
34 |
白龙江、洮河林区5种典型森林枯落物与土壤层水源涵养效应
赵 阳1,2, 王 飞1,2, 齐 瑞1,2, 陈学龙1,2, 雷 炜1,2, 曹秀文1,2, 刘锦乾1,2, 杨永红1,2
2021年03期 [118-125][摘要](602)[pdf 1315KB](638)
|
|
|
|
36 |
贵州大风洞洞穴空气CO2浓度及滴水水化学与洞穴通风的响应
安 丹1,2, 周忠发1,2, 范宝祥1,2, 薛冰清1,2, 朱粲粲1,2, 石亮星1,2
2020年06期 [338-345,352][摘要](540)[pdf 1592KB](518)
|
|
|
|
|
|
|
|
|
43 |
黄土丘陵区不同坡向土壤球囊霉素类相关土壤蛋白的分布特征
张娇阳1,2, 何俐蓉4, 李袁泽3,5, 乔磊磊3, 薛萐1,3, 刘国彬1,3
2019年06期 [65-70,79][摘要](852)[pdf 1246KB](538)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4 |
冀西北地区4种纯林枯落物及土壤水文效应
胡静霞1,2, 杨新兵1,2, 朱辰光1,2, 温亚飞1,2, 钟良子1,2, 马俊杰1,2
2017年04期 [304-310][摘要](702)[pdf 822KB](1364)
|
|
|
|
|
|
|
|
|
|
|
|
|
75 |
“三江”流域(云南部分)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
赵成1,2, 顾小华1,2, 姜宏雷1,2, 李增1,2, 朱艳艳1,2, 连振龙1,2
2016年01期 [240-243][摘要](1009)[pdf 486KB](674)
|
|
|
|
|
|
|
|
|
|
|
|
|
|
|
88 |
黄土区退耕草地凋落物-土壤界面水分过程特征研究
王冬1,2, 杨政1,2, 郝红敏1,2, 武高林1,2, 朱元骏1,2, 史志华1,2
2015年01期 [80-84][摘要](1137)[pdf 630KB](91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0 |
毛乌素沙地农田防护林效益研究
王忠林, 李广毅, 廖超英, 高国雄, 李会科, 薛智德
1995年02期 [128-135,149][摘要](955)[pdf 2766KB](530)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