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不同材料覆盖对高寒矿区扰动界面土壤蒸发特性的影响
杨春艳1, 王小展1, 史常青1,2,3,4, 杨建英1,2,3, 孙智龙1, 邓莫楠1
2025年02期 [198-206][摘要](1057)[pdf 4177KB](204)
|
|
|
|
3 |
降雨强度对含碎石坡耕地侵蚀泥沙有机碳组分流失特征的影响
施伟豪1, 赵冰琴1,2, 高儒章1,2, 张兴凤1, 吴 欣1, 朱万庆1, 夏 栋2,3, 许文年1,2
2025年02期 [24-33][摘要](1216)[pdf 5532KB](329)
|
|
|
|
|
|
|
|
|
10 |
人工修复边坡植被演替初期有机碳组分及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刘 芳1,3, 夏 栋1,3,4, 马佳鑫3,4, 罗 婷2,3, 闫书星1,3, 张 森5
2024年02期 [68-75][摘要](586)[pdf 1219KB](523)
|
|
|
|
|
|
|
|
|
17 |
退耕还草对土壤碳库活度及团聚体活性有机碳组分分布的影响
李映雪1,2, 臧真凤1,2, 张 瑜1,2, 王怡楠1,2, 赵 巍1,2,3
2023年05期 [241-249][摘要](616)[pdf 1315KB](516)
|
|
|
|
|
|
|
|
|
24 |
肥水蚓坑措施下不同施肥对土壤养分和山地苹果生产的影响
邵发琦1,2, 李改民3, 柯 斧1, 张文慧1, 李 夏1, 白岗栓4, 孙本华2,5, 高明霞6, 冯 浩4,5,6
2023年01期 [197-203,208][摘要](347)[pdf 1515KB](45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4 |
生态建设对坡面土壤有机碳分布的影响
王 伟1,2, 李占斌1,2,3, 李 鹏1,2, 王飞超1,2, 张 祎1,2
2020年02期 [35-41][摘要](586)[pdf 1242KB](527)
|
|
|
|
|
|
|
|
60 |
施氮对陇中黄土高原旱作农田土壤颗粒态有机碳的影响
张世汉1, 武均1,2, 张仁陟1,2,3, 蔡立群1,2,3, 齐鹏1,2, 张军1,2,3
2019年06期 [7-11][摘要](1009)[pdf 1069KB](1008)
|
|
|
|
|
|
64 |
科尔沁沙丘-草甸梯级生态系统CO2,CH4和N2O通量特征
程功1,3, 刘廷玺1,2, 王冠丽1,2, 段利民1,2, 马立群1
2019年04期 [96-104,110][摘要](591)[pdf 1128KB](4493)
|
|
|
65 |
桂西北喀斯特区不同退化程度石灰土有机碳与养分剖面分布特征
何铁光1, 俞月凤1, 蒙炎成1, 苏天明1, 胡钧铭1, 杜虎2, 王瑾1, 李忠义1, 张野1, 韦彩会1, 范适3
2019年04期 [13-18][摘要](865)[pdf 757KB](913)
|
|
|
|
|
|
|
70 |
不同年龄杉木林MB-P的调控因子
邓飘云1,7, 周运超1, 闫文德2,3,4, 谌小勇2,3,5, 刘明礼6, 曹娟2, 刘启波8
2019年01期 [260-265][摘要](778)[pdf 685KB](625)
|
|
|
|
|
|
|
|
|
|
|
|
|
|
82 |
不同保墒与土壤结构改良措施对土壤结构及小麦、玉米水分利用的影响
杨永辉1,2, 武继承1,2, 赵世伟3, 潘晓莹1,2, 张洁梅1,2, 高翠民1,2, 王越1,2, 何方1,2
2018年02期 [220-227][摘要](982)[pdf 984KB](619)
|
|
|
|
84 |
基于CWT的黑土有机质含量野外高光谱反演模型
林鹏达1,2, 佟志军1,2, 张继权1,2, 赵云升3, 李向前1,2, 朱晓萌1,2
2018年02期 [46-52,57][摘要](997)[pdf 1240KB](798)
|
|
|
|
|
87 |
植被恢复对重金属污染土壤有机质及团聚体特征的影响
徐磊1,2,3,5, 周俊1,2,5, 张文辉1,2,5, 崔红标6, 刘海龙1,2,3,5, 刘创慧1,7, 梁家妮1,2,5, 周静1,2,3,4,5
2017年06期 [194-199,204][摘要](1428)[pdf 876KB](818)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52 |
黄土丘陵区不同退耕还林地土壤有机碳、氮密度变化特征
赵发珠1,2, 韩新辉2,3, 杨改河2,3, 佟小刚4, 康乐1, 杜约翰2,3
2012年04期 [43-47,52][摘要](1596)[pdf 713KB](1008)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90 |
土壤侵蚀自组织分析
景清华1, 杨郁挺1, 鲁向晖2
2007年02期 [79-80][摘要](1025)[pdf 125KB](722)
|
|
|
|
|
|
|
|
|
|
|
|
|
|
202 |
香港有机农业发展
伍世良, 李春霞
2004年04期 [203-205][摘要](1091)[pdf 160KB](938)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