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研究》 过刊查询页面

    关键词中包括 的文章

1 黄河流域特色乡村空间格局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
吴佳倚, 储建国, 展婧馨 2025年02期 [305-315][摘要](1077)[pdf 4384KB](200)
2 “双碳”目标下广西石漠化片区耕地绿色利用效率时空分异研究
李美莲1, 许进龙2, 张河雄2, 周久贺3 2024年06期 [365-374][摘要](115)[pdf 1746KB](141)
3 黄河流域土地生态安全时空演化分析及预测
吴艳霞, 邱 乐 2024年04期 [258-265][摘要](565)[pdf 2178KB](424)
4 干热河谷区典型植被土壤抗剪性能影响因素评价
张珉瑞, 朱少东, 李 盼, 段青松, 杨苑君 2024年04期 [153-162][摘要](529)[pdf 1330KB](447)
5 秸秆和生物炭对紫色土坡耕地产流产沙与氮素流失的影响
张 伟1, 曾凤铃2, 邹玉霞1, 赵一凡1, 张卫华1 2024年04期 [20-27][摘要](626)[pdf 1156KB](461)
6 2000—2020年黄河流域水—能源—粮食系统耦合协调时空演变特征
王 锐1, 祝笑笑1, 彭艳艳1, 赵素霞1,2, 肖东洋1,2 2024年01期 [354-362][摘要](1046)[pdf 1727KB](412)
7 农业绿色转型约束下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时空分异特征及空间效应
吕添贵1,2, 付舒斐2, 胡 晗3, 耿 灿1 2024年01期 [269-279,289][摘要](352)[pdf 4421KB](374)
8 永定河平原南部典型植被土壤优先流特征及其归因
史德威, 程金花, 李明峰 2024年01期 [232-240][摘要](372)[pdf 1289KB](425)
9 不同前处理方法对紫色土粒度测试的影响
吕佼容1, 徐小军2, 李 红1, 鲍玉海1, 贺秀斌1 2024年01期 [79-87][摘要](391)[pdf 1175KB](355)
10 宁夏水土资源适宜性评价及时空分异的影响因子变化规律
赵晨光1, 李 鹏1,2, 许垚涛1, 党小虎3, 张超雅1, 龚倪冰1 2023年06期 [432-440][摘要](1182)[pdf 1972KB](483)
11 汾河流域下游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性质对优先流发育的影响
刘啟霞, 刘小芳, 田 昕, 杨 璐, 赵勇钢 2023年05期 [146-153,161][摘要](698)[pdf 1374KB](418)
12 紫色土坡面细沟形态变化及其对产流产沙的影响
苟俊菲1,2, 甘凤玲1,2, 刘春红1,2 2023年05期 [61-68,75][摘要](749)[pdf 1786KB](451)
13 基于SWMM不同气候区城市绿色屋顶径流调控效益研究
张成玉1, 张守红1,2, 章孙逊1, 闫 婧1, 魏良怡1, 杨 航1, 王任重远1 2023年02期 [422-430][摘要](496)[pdf 1341KB](863)
14 滇中城市群绿色空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演变及驱动分析
潘 悦1, 王 锦1, 李婧熹1, 刘 敏2, 魏晓燕3, 支林蛟4 2023年02期 [352-360][摘要](595)[pdf 6044KB](820)
15 基于DEA和Malmquist指数的汉江干流水资源利用效率变动研究
王 朝1, 张廷龙1, 李 双2, 丁小花1, 郭义军1, 张青峰1 2023年01期 [291-296][摘要](315)[pdf 1276KB](375)
16 季节性冻融对色季拉森林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丁慧慧1,2,3,4, 陈文盛1,2,3,4, 李江荣1,2,3,4 2023年01期 [120-127][摘要](341)[pdf 1169KB](435)
17 汾河流域下游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优先流区与基质流区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分析
任泽莹1, 赵勇钢1, 吕银彦2, 尚月婷3, 王永彬4, 韩乐乐1, 刘小芳1 2022年06期 [59-64][摘要](390)[pdf 1608KB](562)
DOI:
18 赣州市崩岗侵蚀分布特征与影响因子分析
廖凯涛1,2,刘 艳2,刘 荃3,宋月君2,黄宏胜3 2021年06期 [126-130][摘要](503)[pdf 1272KB](635)
DOI:
19 近60年来百色地区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节律变化特征
卢芹芹1, 秦年秀1,2, 汪军能1,2, 黄嘉丽1, 韦玉芳3, 张华玉1 2021年03期 [216-222][摘要](469)[pdf 1990KB](732)
DOI:
20 西安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关系
仉振宇1,2, 朱记伟1,2, 解建仓1,2,3, 张永进1,2, 马增辉3 2020年04期 [308-316][摘要](727)[pdf 1252KB](430)
DOI:
21 两性磁化炭对牧草生长及土壤铜有效性的影响
李文斌1, 朱 浪1, 谢 佳1, 张乂方1, 邓红艳1, 康 乐1, 何海霞1, 孟昭福2 2020年03期 [349-356][摘要](507)[pdf 1334KB](510)
DOI:
22 河南省土地资源承载力时空演变分析与预测
全江涛, 杨永芳, 周嘉昕 2020年02期 [315-322][摘要](758)[pdf 1351KB](600)
DOI:
23 黑色地膜覆盖土壤水热效应及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霍轶珍1,2, 丁春莲1,2, 王文达1,2, 韩翠莲1,2, 郭彦芬1,2, 李生勇1,2 2020年01期 [335-339][摘要](781)[pdf 1193KB](633)
DOI:
24 陕西省城市绿色发展水平时空演变及障碍因子分析
李文正, 刘宇峰, 张晓露, 邓晨晖 2019年06期 [280-289][摘要](859)[pdf 1412KB](585)
DOI:
25 西宁盆地黄土区4种灌木原位拉拔试验
周林虎1, 胡夏嵩1,2, 刘昌义1, 徐志闻1, 许桐1, 申紫雁1 2019年05期 [236-242][摘要](758)[pdf 2035KB](529)
DOI:
26 青海柴达木盆地盐湖区5种盐生植物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影响因素及评价
余冬梅1,2, 祁兆鑫1,3, 刘亚斌1,3, 杨幼清1,3, 李淑霞1,3, 胡夏嵩1,2,4, 付江涛1,2,3 2019年04期 [157-165][摘要](947)[pdf 1082KB](671)
DOI:
27 基于CW-GRAP模型的随州市土地整治综合效益评价
张雪松1,2, 张茂茂1,2, 王全喜3, 李德寿1,2, 何炬1,2, 侯瑞4 2019年03期 [318-324][摘要](1050)[pdf 912KB](1047)
DOI:
28 三峡库区紫色土坡地作物覆盖与管理因子C值估算
徐勤学1,2, 李春茂1,3, 李朝霞2,4, 蔡崇法2,4 2019年02期 [175-179][摘要](810)[pdf 694KB](763)
DOI:
29 基于信息熵的长江下游地区人居生态系统发展演化
宋帆, 杨晓华, 武翡翡, 刘童 2019年01期 [245-251][摘要](722)[pdf 1039KB](662)
DOI:
30 黔西煤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水平及其形态
吴先亮1, 黄先飞1, 李朝婵1, 胡继伟1, 唐凤华1, 张泽东2 2018年06期 [335-341][摘要](855)[pdf 891KB](618)
DOI:
31 基于PSR模型的生态移民安置区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以红寺堡区为例
王鹏1, 王亚娟1, 刘小鹏1,2, 陈晓1, 孔福星1 2018年06期 [270-276][摘要](846)[pdf 1004KB](585)
DOI:
32 重庆市产业结构与土地经济密度的关联协调研究
胡涛1, 张安明1, 杨庆媛1,2, 杨人豪1 2018年05期 [250-256][摘要](1214)[pdf 815KB](740)
DOI:
33 黄土丘陵山区土地利用空间自相关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晋城市长河流域为例
朱静静, 师学义 2018年05期 [234-241][摘要](691)[pdf 1345KB](695)
DOI:
34 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实施效果分析
杨云芬1, 冯伟2, 赵永军2, 第宝锋1, 马昌臣3 2018年03期 [51-56][摘要](1288)[pdf 1121KB](963)
DOI:
35 紫色土农业小流域径流过程与氮流失尺度效应
章熙锋1, 申东2, 唐家良1, 王芮1, 薛菲1 2018年02期 [72-80][摘要](893)[pdf 1114KB](714)
DOI:
36 紫色土区小流域侵蚀产沙对水土保持措施的响应
刘纪根, 任洪玉, 牛俊, 陈兰 2018年02期 [29-33][摘要](687)[pdf 625KB](634)
DOI:
37 三峡水库消落带紫色土物理性质对反复淹水作用的响应
吕发友1,2, 唐强1, 张淑娟1,2, 贺秀斌1, 鲍玉海1 2018年01期 [276-281][摘要](886)[pdf 831KB](664)
DOI:
38 不同生物埂模式对川中丘陵区坡耕地土壤抗蚀性的影响
王培1, 郭天雷2, 高强2, 刘成2, 石劲松2 2018年01期 [7-11][摘要](981)[pdf 615KB](640)
DOI:
39 河北平山片麻岩山区微地形表层土壤养分异质性分析
袁振, 魏松坡, 贾黎明, 张亚雄, 刘龙龙 2017年06期 [84-90][摘要](1162)[pdf 904KB](789)
DOI:
40 紫色土坡耕地不同坡位不同高度地埂土壤颗粒组成及分形特征
周萍, 文安邦, 严冬春, 史忠林 2017年02期 [84-88,93][摘要](902)[pdf 846KB](1413)
DOI:
41 沈阳地区天然降雨雨滴特征对坡面产沙量的影响
盛世博1, 王瑄1, 盛思远2, 张凯1 2017年02期 [12-16][摘要](645)[pdf 510KB](724)
DOI:
42 喀斯贫困山区土地资源承载力动态分析与预测
魏媛, 吴长勇, 曾昉, 王红林 2016年06期 [322-326][摘要](1044)[pdf 672KB](683)
DOI:
43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下的县域生态敏感性及灰色预测——以河北省平山县为例
郭年冬1, 陈召亚1, 李恒哲1, 郭文涛2, 许皞1 2016年05期 [229-234][摘要](1122)[pdf 843KB](673)
DOI:
44 嘉陵江流域水系形态特征与侵蚀产沙响应
李进林1, 韦杰1,2 2016年05期 [7-13][摘要](1166)[pdf 929KB](770)
DOI:
45 耕地空间优化配置研究——以常州市新北区为例
龚媛1,2, 李飞雪1,2, 王丽妍1,2, 姜朋辉1,2, 黄秋昊1,2, 李满春1,2 2016年04期 [199-205][摘要](559)[pdf 1952KB](1277)
DOI:
46 冻融坡面土壤剥蚀率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刘彦辰, 王瑄, 周丽丽, 昝学龙, 盛思远 2016年02期 [1-5][摘要](1050)[pdf 627KB](636)
DOI:
47 有色地膜栽培玉米的主要性状及相关性分析
李伟绮, 孙建好, 赵建华 2016年01期 [309-312][摘要](803)[pdf 529KB](586)
DOI:
48 基于分区的环京津土地生态服务价值及灰色预测
李恒哲1, 李超3, 陈召亚1, 郭年冬1, 许皞1,2, 王树涛2 2016年01期 [221-227][摘要](602)[pdf 1022KB](626)
DOI:
49 1957-2009年乌鲁木齐河径流与气候变化的对应关系
穆艾塔尔·赛地1, 热孜燕2, 阿不都·沙拉木1 2015年05期 [289-293][摘要](916)[pdf 605KB](733)
DOI:
50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陕西省城市绿色发展区域差异测度分析
李文正 2015年05期 [152-157][摘要](1430)[pdf 797KB](713)
DOI:
51 遗留问题处理前后水库移民安置区生态承载力比较研究——以广西岩滩水电站D县安置区为例
施国庆1,2, 李俊儒1,2 2015年04期 [316-320][摘要](511)[pdf 724KB](638)
DOI:
52 紫色丘陵区坡耕地生物埂土壤抗冲性研究
郭宏忠1,3, 汪三树2,3, 于亚莉2, 蒋光毅1, 史东梅3 2015年04期 [206-209][摘要](934)[pdf 545KB](662)
DOI:
53 基于灰色模型的长沙市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预测分析
郭荣中1,2, 申海建3, 杨敏华1 2015年04期 [195-200][摘要](897)[pdf 713KB](637)
DOI:
54 紫色土坡面植被覆盖度对水土流失影响研究
刘纪根, 张昕川, 李力, 黄旭华, 徐灿 2015年03期 [16-20,27][摘要](898)[pdf 697KB](631)
DOI:
55 基于灰色关联的盐城市城市建设用地碳排放协调发展研究
王亮1,2,3 2015年02期 [253-257][摘要](925)[pdf 611KB](669)
DOI:
56 石佛寺人工湿地水体富营养化评价与分析
周林飞1, 钟倩1, 董福君2 2015年01期 [299-304][摘要](764)[pdf 740KB](623)
DOI:
57 低碳概念下武汉市生态足迹的动态分析与预测
江平平, 陈银蓉, 张苗 2015年01期 [246-251][摘要](525)[pdf 810KB](598)
DOI:
58 砖红壤区降雨因子对产流产沙的影响
余长洪, 李就好, 陈凯, 姜俊红, 韦歆娜 2015年01期 [17-20][摘要](1031)[pdf 415KB](724)
DOI:
59 三峡地区阔叶林地植物根系分布特征与优先路径关系分析
常丹东 2014年06期 [41-46][摘要](517)[pdf 663KB](761)
DOI:
60 天然降雨下紫色土和第四纪红黏土坡面侵蚀过程研究
刘家明1,2, 查轩1,2, 黄少燕1,2 2014年06期 [16-19][摘要](904)[pdf 681KB](640)
DOI:
61 西气东输二线南宁-百色支线工程水土保持方案
王宜建1, 袁少山2, 吕贵明2 2014年06期 [6-9][摘要](1049)[pdf 524KB](634)
DOI:
62 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不同植被恢复阶段植物群落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耦合关系
陈孙华 2014年05期 [7-12][摘要](565)[pdf 645KB](600)
DOI:
63 基于灰色概率模型的耕地集约利用评价——以湖北省为例
赵亮1, 龚健1, 王文婷1, 金清霞2 2014年04期 [263-267][摘要](940)(4)
DOI:
64 紫色土地区水钾耦合对油菜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
胡中科1, 庄文化1,2, 刘超1, 刘铁刚1, 李卓2 2014年04期 [87-91][摘要](562)(4)
DOI:
65 基于灰色关联TOPSIS的城市土地效益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
周磊, 黄秋昊 2014年04期 [39-44][摘要](898)(4)
DOI:
66 三峡库区小流域模型侵蚀产沙空间分布试验研究
肖海1, 夏振尧2, 杨悦舒1, 梁永哲3, 詹槟赫1 2014年04期 [12-16,20][摘要](815)(4)
DOI:
67 西藏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林下苔藓持水性能研究
向巴曲珍1, 葛立雯2, 王瑞红1, 潘刚1 2014年03期 [298-301][摘要](825)[pdf 732KB](655)
DOI:
68 山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机制研究——以河北省平山县为例
赵旭阳, 刘征, 赵海建 2014年03期 [176-181][摘要](638)[pdf 898KB](633)
DOI:
69 定西市安定区不同水土保持措施结构下综合效益评价
刘彬彬1, 邸利1, 马晓燕2, 王乐1, 邢轶兰2 2014年03期 [152-156][摘要](762)[pdf 710KB](641)
DOI:
70 玉米生长期坡耕地地表径流及侵蚀产沙特征
罗键1, 郑子成1, 秦凤1,2, 李廷轩1, 孔祥东2 2014年03期 [11-15][摘要](975)[pdf 1127KB](692)
DOI:
71 开都河流域下游绿洲土壤盐渍化影响因子分析
阿斯耶姆·图尔迪1,2, 李新国1,2, 靳万贵1,2, 梁东1,2 2014年02期 [82-86][摘要](814)[pdf 894KB](1319)
DOI:
72 吐鲁番市城市化与产业结构的关系
姑力那尔·买海提1,2, 瓦哈甫·哈力克2,3, 海日妮萨·伊斯马伊力1,2, 依再提·乌斯满1,2 2014年01期 [310-315][摘要](862)[pdf 1045KB](647)
DOI:
73 基于熵权灰色关联法的贵州岩溶山区人地耦合系统脆弱性分析
贺祥 2014年01期 [283-289][摘要](605)[pdf 949KB](680)
DOI:
74 基于灰色关联度的TOPSIS模型在秦岭生态功能区水土保持治理效益评价中的应用
张霞, 郑郁, 王亚萍 2013年06期 [188-191][摘要](889)[pdf 551KB](594)
DOI:
75 砒砂岩区沙棘人工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变化探究
王举位1, 邹伟1, 林积泉1, 张征2, 安宝利3 2013年05期 [203-209][摘要](582)[pdf 849KB](674)
DOI:
76 吉林省四平市集体建设用地流转驱动力实证研究
江恩赐, 李秀霞, 徐龙 2013年05期 [199-202][摘要](625)[pdf 568KB](633)
DOI:
77 北京九龙山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分析
胡淑萍, 刘鹏举, 高开通, 唐小明 2013年04期 [125-130][摘要](961)[pdf 662KB](595)
DOI:
78 基于灰色理论的忻州市适宜退耕还林面积预测
赵鹏宇1, 徐学选2, 张丽3, 吴攀升1, 郑庆荣1, 崔嫱1 2013年02期 [299-301,308][摘要](777)[pdf 599KB](590)
DOI:
79 贵州喀斯特山区农村特色经济发展模式探讨
孙德亮1,2, 张军以3, 周秋文4 2013年02期 [267-271,275][摘要](929)[pdf 1245KB](905)
DOI:
80 宁南山区特色农业发展模式探讨
孙晓一1,2, 汤青1, 徐勇1, 党丽娟1,2 2013年02期 [181-185][摘要](538)[pdf 784KB](557)
DOI:
81 青岛市近10年来耕地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王瑞发1,2, 夏非1,2,3, 张永战1,2 2013年02期 [108-114][摘要](988)[pdf 1661KB](936)
DOI:
82 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不同恢复阶段土壤理化特征
陈孙华 2013年01期 [57-60][摘要](540)[pdf 605KB](525)
DOI:
83 紫色土区土壤初始含水量对坡面径流溶质流失的影响
秦川1, 何丙辉1, 王亮1, 刘永鑫2 2013年01期 [19-24][摘要](1025)[pdf 1146KB](662)
DOI:
84 西安市城市化与城市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赵安周1,2, 李英俊1, 卫海燕1, 陈晓红1 2012年06期 [152-156][摘要](1459)[pdf 420KB](888)
DOI:
85 铜川市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分析
谭君, 李世平 2012年06期 [131-136][摘要](2022)[pdf 348KB](1586)
DOI:
86 吉林省统筹城乡发展中农村土地流转影响因素研究
李秀霞, 江恩赐, 徐龙 2012年05期 [185-189][摘要](1001)[pdf 235KB](726)
DOI:
87 永定河河滨绿化带土壤保墒技术研究
王硕1, 王湛2, 张亮1, 刘永兵1, 于小飞1, 李翔1, 贾斌1 2012年05期 [105-109][摘要](974)[pdf 847KB](669)
DOI:
88 石家庄市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研究——基于灰色关联确权的综合评价
朱永明1, 赵丽1, 傅海利2, 张蓬涛1 2012年03期 [237-241][摘要](1070)[pdf 290KB](630)
DOI:
89 雅安紫色土小流域土壤有机碳及碳组分分布特征
刘珊珊, 宫渊波, 向香勇, 陈曼, 杨梅 2012年03期 [63-66][摘要](1110)[pdf 194KB](667)
DOI:
90 坡度对紫花苜蓿和狗牙根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祝顺波1, 许文年2, 刘刚2, 赵娟1, 陈燚格1 2012年02期 [218-221][摘要](1142)[pdf 472KB](819)
DOI:
91 基于改进灰色关联度法的宝泉岭垦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李国凤, 雷国平, 宋戈 2012年02期 [171-174,179][摘要](1112)[pdf 378KB](710)
DOI:
92 有色金属资源型城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以辽宁省葫芦岛市为例
丁润超1, 宋戈1, 齐美玲2 2012年02期 [148-153][摘要](1669)[pdf 327KB](1386)
DOI:
93 不同土壤抗蚀性指标对侵蚀泥沙影响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汤崇军1, 郑海金1,2, 谢颂华1,3 2012年02期 [1-6][摘要](1291)[pdf 346KB](900)
DOI:
94 基于灰色关联法的哈尔滨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
鄢然, 雷国平, 孙丽娜, 徐珊 2012年01期 [154-158][摘要](1142)[pdf 372KB](654)
DOI:
95 东北黑土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实践探究——以老二色小流域为例
梁淑娟1, 赵法领2 2011年06期 [162-166][摘要](1363)[pdf 306KB](722)
DOI:
96 三江平原地下水埋深灰色自记忆预测模型
吕萍1, 刘东1,2, 赵菲菲1 2011年05期 [239-242][摘要](927)[pdf 291KB](669)
DOI:
97 河南省复种指数时序变化及预测
张志国, 李琳 2011年04期 [241-243,253][摘要](1006)[pdf 329KB](832)
DOI:
98 基于熵权灰色关联法的岩溶石漠化区土地质量评价——以毕节试验区为例
王才军1,2, 游泳3, 左太安3, 孙德亮1 2011年04期 [218-222][摘要](906)[pdf 1005KB](714)
DOI:
99 基于退耕背景下安塞县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演变过程分析
李奇睿1, 王继军1,2 2011年03期 [97-101][摘要](938)[pdf 948KB](663)
DOI:
100 城市化背景下河西走廊LUCC的人文驱动力分析
吴文婕, 石培基, 胡巍 2011年03期 [88-91,96][摘要](921)[pdf 876KB](644)
DOI:
101 基于灰色关联度与BP神经网络模型的日参考作物腾发量预测
武开福 2011年02期 [237-240][摘要](1010)[pdf 373KB](671)
DOI:
102 基于生态足迹和灰色关联度的甘肃省可持续发展研究
宫继萍, 潘竟虎, 石培基 2011年02期 [198-201][摘要](893)[pdf 311KB](671)
DOI:
103 退耕还林(草)工程对吴起县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姚文秀1, 王继军1,2 2011年02期 [71-74,79][摘要](937)[pdf 520KB](668)
DOI:
104 川中紫色丘陵坡耕地细沟发生临界坡长及其控制探讨
严冬春1,2, 文安邦1, 史忠林1,2, 苏明1,2, 贺秀斌1 2010年06期 [1-4][摘要](1039)[pdf 918KB](739)
DOI:
105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紫色土结构特性变化研究
林培松1,2, 高全洲2 2010年04期 [134-138][摘要](1195)[pdf 370KB](763)
DOI:
106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三峡库区重庆段生态安全
魏兴萍1,2 2010年04期 [124-128,133][摘要](960)[pdf 618KB](619)
DOI:
107 紫色土坡耕地不同施肥水平下氮随径流流失特征研究
姚军, 唐春霞, 何丙辉 2010年02期 [54-57][摘要](1078)[pdf 350KB](564)
DOI:
108 江苏省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夏自兰1, 赵小风2, 王继军1,3 2010年01期 [198-201,206][摘要](1983)[pdf 516KB](1227)
DOI:
109 衡阳盆地紫色土丘陵坡地土壤水分变化动态研究
杨宁1,2, 邹冬生1, 李建国1 2009年06期 [16-21][摘要](1077)[pdf 653KB](681)
DOI:
110 关中平原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结构耦合的关联分析
郭伟峰1,2, 王武科1 2009年05期 [110-115][摘要](1030)[pdf 915KB](1259)
DOI:
111 黄土丘陵区纸坊沟流域植被自然演替阶段的识别与量化分析
温仲明1, 焦峰1, 李静2 2009年05期 [40-44][摘要](903)[pdf 455KB](661)
DOI:
112 基于系统论的农村居民点用地演变驱动机制研究——以北京市昌平区为例
苏高华1, 陈方正2, 郑新奇3 2009年04期 [117-120,126][摘要](930)[pdf 525KB](804)
DOI:
113 基于多目标决策灰色关联投影法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生态效益动态评价
马骞1,2, 杨子峰3, 于兴修1, 刘前进1 2009年04期 [100-103][摘要](727)[pdf 371KB](636)
DOI:
114 湘中紫色丘陵区侵蚀性土体养分特征研究
廖超林, 石宇, 王翠红, 黄运湘, 周卫军, 尹力初, 张杨珠 2009年03期 [110-113][摘要](864)[pdf 232KB](563)
DOI:
115 安徽万佛湖富营养化评价与营养盐变化趋势预测
汪万芬1, 武艳1, 刘昌利2, 储金宇3 2009年03期 [79-83][摘要](826)[pdf 460KB](644)
DOI:
116 紫色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降雨入渗试验研究
刘承1,2, 王玉宽1, 傅斌1, 任熠1,2, 杨金凤1,2 2009年03期 [20-23][摘要](1082)[pdf 457KB](628)
DOI:
117 西藏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林枯枝落叶及苔藓层的生物量与持水性能
潘刚1,3, 任毅华1, 边巴多吉1, 赵佩艳2 2008年05期 [81-83,87][摘要](1005)[pdf 353KB](708)
DOI:
118 基于熵权灰色关联法的区域农业发展水平研究——以重庆渝西经济走廊地区为例
孙德亮, 张凤太 2008年04期 [238-240][摘要](944)[pdf 229KB](650)
DOI:
119 干旱区绿洲稳定性驱动机制研究——以艾比湖流域为例
毋兆鹏1,2 2008年02期 [92-95,98][摘要](653)[pdf 666KB](622)
DOI:
120 基于非线性理论的绿色空间和建设用地竞争关系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谢正磊, 许学工 2007年06期 [223-226,230][摘要](948)[pdf 789KB](641)
DOI:
121 基于灰色聚类法的乌鲁木齐市空气质量状况研究
伊元荣1,2, 海米提·依米提2, 艾尼瓦尔·买买提2, 胡小韦2 2007年06期 [139-141][摘要](527)[pdf 172KB](557)
DOI:
122 非统计理论在灰色建模中的应用
李勇1, 冯仲科1, 鲁绍伟2 2007年06期 [74-76][摘要](790)[pdf 392KB](491)
DOI:
123 退耕区农村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灰色关联分析——以彭阳县为例
李荣, 米文宝 2007年05期 [228-231][摘要](909)[pdf 410KB](582)
DOI:
124 BP神经网络L-M优化算法在地下水动态预测中的应用
孔萌, 刘俊民 2007年05期 [51-52,61][摘要](966)[pdf 305KB](569)
DOI:
125 三峡库区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李孝坤, 罗有贤, 张述林 2007年05期 [352-355][摘要](578)[pdf 2696KB](571)
DOI:
126 湿地植物对土壤生态系统中氮含量变化的响应
王庆改1, 白军红2, 张勇3, 丁秋祎2, 高海峰2 2007年04期 [164-167][摘要](988)[pdf 201KB](860)
DOI:
127 用灰色关联度法评价森林涵养水源生态效益——以辽东山区主要森林类型为例
张德成1, 殷鸣放2, 魏进华3 2007年04期 [96-99,104][摘要](842)[pdf 238KB](647)
DOI:
128 不同耕作方式对紫色土侵蚀的影响
王勇强1,2, 王玉宽1, 傅斌1,2, 王先拓1,2, 王道杰1 2007年03期 [333-335][摘要](1065)[pdf 206KB](826)
DOI:
129 流域水文模型在川中丘陵区小流域水沙过程研究中的应用
董先勇1, 樊明兰2, 缪韧3, 刘刚才4 2007年03期 [300-302,305][摘要](1179)[pdf 239KB](952)
DOI:
130 紫色土坡耕地横坡垄作的水土流失特征及作物产量效应
林立金1, 朱雪梅1, 邵继荣2, 杨远祥1, 蒋小军1, 吴咏3 2007年03期 [254-255,258][摘要](1097)[pdf 329KB](867)
DOI:
131 毛乌素沙漠南缘生态防护体系探讨——以新建太中银铁路为例
郭锋1, 陈振峰2 2007年03期 [42-45][摘要](610)[pdf 415KB](682)
DOI:
132 重庆缙云山典型植被原状土抗剪强度的灰色关联度分析与评价
张晓明1, 王玉杰1, 夏一平2, 吴云2 2007年02期 [145-147,151][摘要](955)[pdf 356KB](661)
DOI:
133 城市能源消费结构变动的环境效应探析——以兰州市为例
赵延德1,2, 张慧2 2007年02期 [327-329,332][摘要](934)[pdf 560KB](781)
DOI:
134 Markov和灰色模型在土地利用预测中的应用
赵小汎1,2, 陈文波3, 代力民1 2007年02期 [19-21][摘要](1292)[pdf 216KB](679)
DOI:
135 集雨灌溉规划方案灰色关联综合评价模型研究
陈克森1,2, 魏桂良2 2007年01期 [252-254,256][摘要](852)[pdf 411KB](650)
DOI:
136 干旱风沙区人工柠条林对退化沙地改良效果的关联度分析与综合评价
何全发1, 王占军2, 蒋齐2, 李生宝2, 潘占兵2 2007年01期 [234-235,238][摘要](914)[pdf 478KB](626)
DOI:
137 川北紫色土区典型小流域径流特征分析
袁再健1, 蔡强国2, 卜崇峰2,3, 冯明汉4, 李双喜4 2006年06期 [300-302][摘要](1110)[pdf 170KB](834)
DOI:
138 3树种抗旱性的综合评价及其抗旱指标的选取
李禄军1, 蒋志荣1, 李正平2, 邵玲玲1 2006年06期 [253-254,259][摘要](1044)[pdf 327KB](770)
DOI:
139 不同降雨侵蚀力条件下紫色土坡耕地的养分流失
徐泰平1,2, 朱波1, 汪涛1,2, 况福虹1,2 2006年06期 [139-141,144][摘要](1247)[pdf 313KB](752)
DOI:
140 南方丘陵紫色页岩地区土壤可蚀性因子K值的确定——以湖南衡阳为例
赵辉1, 郝志敏1, 齐实1, 王文中2, 罗建民3 2006年06期 [41-43][摘要](894)[pdf 179KB](695)
DOI:
141 基于灰色预测法的芜湖市耕地变化研究
李祥1, 王心源1,2, 顾继光3, 张广胜1 2006年05期 [14-16][摘要](1137)[pdf 178KB](669)
DOI:
142 南方丘陵紫色岩裸露区沟道治理模式研究
赵辉1, 黄勇1, 罗建民3, 廖行1, 尹超云2, 王文中2 2006年05期 [8-10][摘要](806)[pdf 174KB](699)
DOI:
143 湖北省农作物播种面积灰色预测
梁守真1,2, 李仁东1 2006年04期 [114-115,119][摘要](921)[pdf 313KB](661)
DOI:
144 茂名小良水土流失的灰色预测
岑健, 武思敏, 刘华 2006年03期 [159-161][摘要](609)[pdf 165KB](525)
DOI:
145 区域土地利用变化态势及其对土地可持续利用影响分析——以江苏省为例
李璐璐, 黄贤金, 钟太洋 2006年02期 [202-205][摘要](1100)[pdf 145KB](771)
DOI:
146 泥石流危险度的模糊综合评判
陈伟1, 任光明2, 左三胜1 2006年02期 [138-139,171][摘要](568)[pdf 242KB](664)
DOI:
147 应用灰色分析选择坡耕地水土保持牧草草种的研究
字淑慧1, 段青松2, 吴伯志1, 黄必志3 2006年02期 [61-63][摘要](863)[pdf 126KB](698)
DOI:
148 基于灰色关联系数法的铁路建设项目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
冉茂平, 吴小萍 2006年01期 [173-175][摘要](578)[pdf 401KB](582)
DOI:
149 东北黑土区坡耕地水土流失及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杨文文, 张学培, 王洪英 2005年05期 [232-236][摘要](1195)[pdf 269KB](846)
DOI:
150 新疆玛纳斯河年径流预报研究
任政, 郑旭荣, 刘坤, 雷雨, 李玉芳 2005年05期 [190-192][摘要](872)[pdf 340KB](500)
DOI:
151 紫色土丘陵林农间种模式种间适应及作物种类选择试验
魏晓 2005年05期 [74-76][摘要](902)[pdf 155KB](699)
DOI:
152 紫色土丘陵侵蚀沟建植物篱自然植被恢复及水土流失特征研究
谢庭生1, 罗蕾2 2005年05期 [62-65][摘要](1082)[pdf 214KB](681)
DOI:
153 铜钹山国家森林公园的风景资源评价
武弘麟, 崔志平, 张清华, 程上 2005年04期 [14-16,92][摘要](881)[pdf 218KB](802)
DOI:
154 三峡库区紫色土坡耕地不同利用方式的水土流失特征
廖晓勇, 陈治谏, 刘邵权, 王海明 2005年01期 [159-161][摘要](1350)[pdf 266KB](813)
DOI:
155 紫色泥页岩的侵蚀产沙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莫斌, 朱波, 高美荣, 刘刚才 2005年01期 [129-131][摘要](638)[pdf 265KB](696)
DOI:
156 湘中紫色土丘岗区水土流失规律及土壤允许侵蚀量的研究
谢庭生1, 何英豪2 2005年01期 [87-90][摘要](1288)[pdf 426KB](863)
DOI:
157 建立湘中丘陵紫色岩水土保持监测系统的探讨
赵辉 2004年02期 [52-54][摘要](865)[pdf 153KB](654)
DOI:
158 关于建设绿色山西的几点思考
李有华, 刘正魁, 刘润栓 2003年04期 [293-295][摘要](1852)[pdf 144KB](554)
DOI:
159 多目标决策灰色关联投影法在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工程综合效益评价中的应用
王宏兴, 王晓, 杨秀英, 黄晓琴 2003年04期 [43-45][摘要](1176)[pdf 366KB](714)
DOI:
160 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建设与特色农业产业经济
樊廷录 2003年01期 [110-114][摘要](1008)[pdf 243KB](757)
DOI:
161 水土保持是北京生态屏障及绿色奥运之基础
徐维浩 2001年04期 [10-12,31][摘要](926)[pdf 282KB](665)
DOI:
162 生产绿色果品的系统技术
杨洪强1, 张连忠1, 刘会香2 2001年03期 [87-90][摘要](532)[pdf 192KB](557)
DOI:
163 山地紫色土侵蚀治理与开发
黄锦祥 2000年03期 [169-170,202][摘要](1161)[pdf 145KB](569)
DOI:
164 借鉴以色列节水经验发展我国节水农业
山仑 1999年01期 [117-120][摘要](922)[pdf 201KB](778)
DOI:
165 川中丘陵紫色泥岩极强度侵蚀区的防治措施与效益研究
王艳, 王建, 王治国 1997年01期 [138-140,144][摘要](1158)[pdf 310KB](506)
DOI:
166 点──轴结构产业开发模式──洛川县“123苹果绿色长廊工程”建设述评
蒋定生 1994年01期 [34-36,62][摘要](1142)[pdf 387KB](529)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