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研究》 过刊查询页面

    关键词中包括 rock 的文章

1 暴雨条件下水土保持措施对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
赵泽坤1, 史明昌1, 杨润泽1, 王奋忠2, 王世雷2 2025年02期 [43-51][摘要](1206)[pdf 3076KB](312)
2 基于放水冲刷草本形态变化对石漠化坡地产流影响研究
王晨阳1,2, 戴全厚1,2, 甘贤民1,2, 徐小金1,2, 周 红1,2, 张心印1,2 2024年06期 [22-28][摘要](121)[pdf 2565KB](131)
3 喀斯特区土石工程堆积体坡面植被恢复评价
高儒学1,3, 戴全厚2, 伍小涛1,3, 魏志龙1,3, 雷德雨1 2024年05期 [45-52,63][摘要](1232)[pdf 1330KB](430)
4 西南喀斯特地区不同岩面形态下岩面径流特征
吴瑶琴1,2, 蒋超华3, 徐勤学1,2, 方荣杰1,2, 付智勇4, 陈洪松4 2024年01期 [10-17][摘要](920)[pdf 2063KB](456)
5 北方土石山区坡面水土流失特征研究
李子君1, 刘家圆1, 王海军2 2024年01期 [1-9][摘要](1486)[pdf 1230KB](544)
6 滇桂黔石漠化片区生态系统碳储量时空演变及其驱动因子
许进龙1,2, 卢新海1, 黄天能3, 温 雪3, 覃 云1 2023年06期 [406-414][摘要](1137)[pdf 2186KB](550)
7 岩面形态对西南喀斯特坡地产流产沙的影响
敖利满1,2, 蒋超华3, 徐勤学1,2, 方荣杰1,2, 付智勇4, 陈洪松4 2023年05期 [52-60][摘要](741)[pdf 2358KB](514)
8 断陷盆地不同石漠化生态修复类型下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及酶活性特征
张水琳1, 马丽娜1, 王 妍1,2, 李成荣1, 刀明宽1, 刘云根1 2023年04期 [69-74][摘要](895)[pdf 1277KB](443)
9 基于熵权法TOPSIS模型综合评价石漠化区4种苔藓植物的生态修复效益
陈秋帆1, 卢 琦2, 王 妍1,3 2023年03期 [195-202,210][摘要](744)[pdf 1371KB](488)
10 短时强降雨对岩溶坡面土壤地表流失/地下漏失的影响
闫钇全1, 刘 琦1,2, 邓大鹏1, 廖启迪1 2023年01期 [77-82][摘要](383)[pdf 1333KB](501)
11 黔中白云岩石漠区小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效益
杨光能1, 张 喜1, 薛建辉2, 吴永波2, 侯贻菊1, 崔迎春1, 舒德远1 2022年06期 [214-223][摘要](332)[pdf 1565KB](447)
DOI:
12 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的典型峰丛洼地石漠化时空演变与驱动因子分析——以西畴县为例
徐红枫1,2, 王 妍1,2, 刘云根1,2, 肖羽芯1,2, 黎 舟1,2 2022年04期 [407-414][摘要](471)[pdf 2133KB](600)
DOI:
13 全球土壤可蚀性因子砾石效应的影响因素研究
杨苗苗1, 杨勤科1, 张科利2, 王春梅1, 庞国伟1, 李玉茹1,3 2022年04期 [28-38][摘要](387)[pdf 2159KB](616)
DOI:
14 冶力关国家地质公园崩滑—碎屑流危险性评价初探
施紫越1, 辛存林1, 焦志鹏1, 刘海博1,2, 刘 昕3 2022年03期 [411-418][摘要](441)[pdf 1527KB](551)
DOI:
15 喀斯特山区土地利用演变与石漠化分布格局
孙耀鹏1,3, 周忠发1,2, 赵宇鸾1,2, 方 敏1,4, 吴 跃1,5 2022年01期 [311-318][摘要](711)[pdf 2005KB](553)
DOI:
16 丹江口库区不同种植模式下氮磷流失和经济效益分析
李 涛1,鄢紫薇2,王 砚2,张秀玲2,严 昶3,郝福新4,吴 山4,李 辉5,何 剑6,林 杉2 2021年05期 [35-40][摘要](573)[pdf 1095KB](595)
DOI:
17 2005-2014年重庆石漠化地区NDVI的时空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相关性分析
王家录1,2, 李维杰2, 王 勇2, 任 娟2, 高 敏2 2021年02期 [217-223][摘要](543)[pdf 1340KB](675)
DOI:
18 砒砂岩与沙复配土壤质地与有机质动态变化特征
张海欧1,2,3,4, 郭 振2,3, 徐 艳2,3,4, 曹婷婷2,3,4, 杨晨曦2,3 2021年02期 [93-98][摘要](631)[pdf 1226KB](622)
DOI:
19 喀斯特石漠化区治理措施对土壤质量演变的影响
伏文兵1,2, 严友进2, 王 凯3, 胡 刚1,2, 林梽桓1,2, 黄朝海1,2 2021年02期 [27-32][摘要](651)[pdf 1218KB](636)
DOI:
20 岩溶断陷盆地不同地貌部位土壤水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曾 锐1,2, 张 陶1, 蒲俊兵1, 李建鸿1, 王赛男1,2, 陈金珂1,2 2021年01期 [50-57][摘要](516)[pdf 1557KB](788)
DOI:
21 基于景观格局的西南山区耕地生态风险研究
赵 馨1,2,3, 周忠发1,2,3, 朱 孟1,2,3, 王玲玉1,2,3, 吴 跃1,2,3 2020年06期 [362-369,376][摘要](652)[pdf 2608KB](664)
DOI:
22 鄂北不同程度石漠化环境植物多样性与土壤物理性质
杨佳伟1, 刘学全1, 彭晓宏1, 王 明2, 郑兰英1, 刘 仕2, 罗智勇2 2020年06期 [100-106,115][摘要](535)[pdf 1954KB](600)
DOI:
23 典型岩溶石漠化区土壤剖面水分和温度动态规律及传输特征
熊小锋, 李建鸿, 蒲俊兵, 张 陶, 王赛男, 霍伟杰 2020年05期 [59-66,71][摘要](706)[pdf 1699KB](584)
DOI:
24 典型岩溶流域不同坡度等级下的土壤侵蚀与石漠化分布特征耦合分析
陈金珂1,2, 蒲俊兵2, 李建鸿2, 张 陶2, 王赛男1,2, 曾 锐1,2 2020年05期 [1-9][摘要](1089)[pdf 1666KB](816)
DOI:
25 覆土砒砂岩区沙棘耗水量及其影响因子
朱雅娟1, 党宏忠1, 杜 娟2, 李永华1 2020年04期 [171-177,183][摘要](424)[pdf 1462KB](331)
DOI:
26 石漠化地区林草复合治理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可蚀性的影响
陈 静, 陈 海, 朱大运, 陈 浒 2020年04期 [1-7][摘要](663)[pdf 1137KB](608)
DOI:
27 农户生计资本与生计稳定性耦合协调分析——以花江示范区峡谷村为例
马国璇1,2, 周忠发1,2, 朱昌丽1,3, 但雨生1,3, 吴 跃1,3 2020年03期 [230-237][摘要](692)[pdf 1227KB](572)
DOI:
28 基于GIS的元阳梯田空间分布及其自然要素分异研究
刘 敬1, 刘澄静1, 角媛梅1, 刘志林1, 许汉华2, 张 华3, 赵冬梅1, 吴常润1, 冯志娟1, 刘 欢1 2020年02期 [337-343][摘要](679)[pdf 1325KB](663)
DOI:
29 生物土壤结皮生态修复功能研究及对石漠化治理的启示
罗征鹏, 熊康宁, 许留兴 2020年01期 [394-404][摘要](783)[pdf 1319KB](1650)
DOI:
30 黄河中下游丰水期水化学特征及影响因素
张 旺1,2, 王殿武1, 雷 坤2, 吕旭波2, 陈 雨3, 杨丽标2 2020年01期 [380-386,393][摘要](697)[pdf 1412KB](649)
DOI:
31 石漠化治理区不同生态恢复模式土壤质量评价
孙建, 刘子琦, 朱大运, 李渊, 李开萍, 王进 2019年05期 [222-228][摘要](737)[pdf 1193KB](528)
DOI:
32 山西土石山区3种草本植物根拉拨特性
张超波, 周霞, 李东嵘, 蒋静, 魏杨 2019年03期 [300-304][摘要](903)[pdf 656KB](802)
DOI:
33 陕南土石山区坡改梯对坡面稳定性的影响
程圣东, 杭朋磊, 李鹏, 成玉婷, 郭梦京 2018年05期 [157-161][摘要](832)[pdf 855KB](733)
DOI:
34 关岭县不同等级石漠化区土壤侵蚀特征
陈起伟1,2, 熊康宁1, 周梅2, 徐丰3 2018年05期 [24-28][摘要](1158)[pdf 786KB](845)
DOI:
35 基于堆积物石块磨圆度的泥石流暴发频率判识
高云建1,2, 陈宁生1, 田树峰1,2, 胡桂胜1 2018年04期 [370-374][摘要](673)[pdf 719KB](725)
DOI:
36 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区土壤养分综合评价与对比——以贵州朝营和顶坛小流域为例
肖杰1, 熊康宁1, 顾再柯2, 王琦1, 李开萍1 2018年02期 [293-299][摘要](1110)[pdf 1073KB](719)
DOI:
37 武陵山脉核心区石漠化演变及其经济驱动机制——基于贵州铜仁的实证检验
苏攀达1, 丁镭2, 曾克峰1 2018年02期 [195-200,206][摘要](763)[pdf 1132KB](727)
DOI:
38 基于GIS的石漠化山区县域土地利用空间变化的生态风险测度
彭文君1, 舒英格1,2 2018年01期 [342-348,355][摘要](877)[pdf 1112KB](690)
DOI:
39 砒砂岩对毛乌素沙地风沙土储水能力影响的研究
孙婴婴1,2,3, 孙绪博1,2,3, 曹婷婷1,2,3, 张海欧1,2,3 2017年06期 [105-110,121][摘要](784)[pdf 885KB](735)
DOI:
40 草海上游石漠化过程中土壤抗蚀性变化
王向栋1, 戴全厚1, 李翠莲1,2, 严友进1 2017年03期 [13-18,23][摘要](1042)[pdf 872KB](749)
DOI:
41 喀斯特峡谷区石漠化演变中群落多样性的响应
陈亚娟1,2, 周忠发1,2, 闫利会1,2 2016年05期 [205-209][摘要](863)[pdf 722KB](668)
DOI:
42 喀斯特石漠化演替中植物多样性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
李瑞1,2, 王霖娇1,4, 盛茂银1,3,4, 郭杰1,4 2016年05期 [111-119][摘要](1218)[pdf 1262KB](765)
DOI:
43 基于Barton-Bandis准则下水力驱动型岩质边坡的稳定性分析
师华鹏, 余宏明, 韩文奇, 李雄峰 2016年03期 [338-342][摘要](655)[pdf 642KB](1682)
DOI:
44 人为干预对石漠化治理过程中生态系统健康的影响
陈圣子1,2, 周忠发1,2, 闫利会1,2 2016年02期 [213-219][摘要](955)[pdf 1000KB](716)
DOI:
45 石质边坡枯枝落叶层的水土保持功能研究
韩瑞宏1, 赵江1, 梁建华2, 王明祖1, 刘萍1, 陈平1 2015年06期 [149-154][摘要](815)[pdf 815KB](774)
DOI:
46 贵州省喀斯特石漠化与水土流失空间相关分析
刘发勇1,2, 熊康宁1,2, 兰安军2,3, 詹奉丽3, 犹珀玉3, 艾玉3 2015年06期 [60-64,71][摘要](815)[pdf 971KB](698)
DOI:
47 北京土石山区4种典型林分的水文效应研究
牛勇1, 汪滨1, 王玲2, 蔡永茂2, 张志强1 2015年05期 [113-117,121][摘要](889)[pdf 783KB](796)
DOI:
48 邛崃山岩-土-植系统重金属元素平衡动态分析
陈文德 2015年03期 [320-324][摘要](557)[pdf 657KB](617)
DOI:
49 基于MODIS NDVI的广西喀斯特石漠化演变特征
靖娟利1,2, 王永锋1,2 2015年02期 [123-128,135][摘要](936)[pdf 1228KB](944)
DOI:
50 滇东石漠化地区不同植被模式土壤渗透性研究
赵洋毅1, 段旭2 2014年04期 [45-49][摘要](1253)(4)
DOI:
51 喀斯特城市石漠苔藓植物多样性及水土保持
贾少华, 张朝晖 2014年02期 [100-105][摘要](1053)[pdf 829KB](759)
DOI:
52 砒砂岩区小流域土地利用格局变化与优化研究
盛艳, 秦富仓, 张艳杰 2014年02期 [76-81][摘要](940)[pdf 819KB](643)
DOI:
53 华北片麻岩石质山地山杏幼林集水保墒措施选择
李广德1,2, 章岳涛1, 翟明普1, 谭飞理1,3, 贾黎明1 2013年06期 [71-76,83][摘要](543)[pdf 1393KB](567)
DOI:
54 粤北岩溶山区土地石漠化成因及其生态经济治理模式
黄金国, 魏兴琥, 王兮之 2013年04期 [105-109][摘要](820)[pdf 827KB](1264)
DOI:
55 四川省石漠化敏感性评价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赖长鸿, 覃家作, 张文, 刘波, 蔡凡隆, 李绪佳 2013年04期 [99-104][摘要](1016)[pdf 1174KB](654)
DOI:
56 喀斯特峡谷区干旱灾害下的水资源工程性保障研究——以花江石漠化综合示范区顶坛小流域为例
于晨曦1,2, 陈浒1,2, 熊康宁1,2 2013年03期 [305-309][摘要](1117)[pdf 882KB](651)
DOI:
57 砒砂岩区沙棘人工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变化研究
王举位1, 张征2, 邹伟1, 林积泉1, 安宝利3 2013年03期 [263-268,272][摘要](895)[pdf 869KB](926)
DOI:
58 喀斯特生态系统退化诊断特征及风险评价研究——以毕节石漠化为例
梁玉华1, 张军以2,1, 樊云龙1 2013年01期 [240-245][摘要](904)[pdf 919KB](1108)
DOI:
59 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科技贡献率测算研究进展
李永垚1,2, 熊康宁1,2, 罗娅3 2012年06期 [259-263,268][摘要](1357)[pdf 366KB](914)
DOI:
60 坡度和坡位对岩质边坡早期生态恢复土壤养分变异性的影响
潘树林1,2, 周顺涛3, 辜彬3 2012年04期 [289-292][摘要](1393)[pdf 236KB](845)
DOI:
61 麻窝山小流域石漠化景观格局变化特征
陈昊, 吴攀, 刘沛, 顾尚义, 曹振兴 2012年04期 [239-243][摘要](1535)[pdf 682KB](1084)
DOI:
62 岩溶区根系地下生境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
符裕红1,2, 黄宗胜1, 喻理飞1, 杨瑞1 2012年04期 [91-95,100][摘要](904)[pdf 352KB](823)
DOI:
63 人工石质边坡构树根系抗剪特性研究
王云翔1, 孙海龙2, 罗龙皂3, 李绍才2,4, 罗双4, 卢荻秋1, 龙凤4, 刘冲4 2012年03期 [114-118][摘要](983)[pdf 470KB](890)
DOI:
64 岩溶区典型根系地下生境的土壤质量分析
符裕红1,2, 黄宗胜1, 喻理飞1, 杨瑞1 2012年03期 [67-73][摘要](1099)[pdf 278KB](745)
DOI:
65 针叶林岩—土—植系统中毒害元素赋存规律研究
陈文德1,2, 彭培好1, 李贤伟2, 王会秋1 2012年02期 [101-105][摘要](909)[pdf 551KB](732)
DOI:
66 粤北石漠化地区坡地入渗产流规律试验研究
王明刚1, 李森2,3, 金昌宁3 2011年06期 [57-61][摘要](1049)[pdf 933KB](763)
DOI:
67 基于熵权灰色关联法的岩溶石漠化区土地质量评价——以毕节试验区为例
王才军1,2, 游泳3, 左太安3, 孙德亮1 2011年04期 [218-222][摘要](906)[pdf 1005KB](714)
DOI:
68 北京山区砾石覆盖度和砾石含量的关系研究
高杨1,2, 符素华1, 罗来军1, 王楠1, 朱旭1 2011年04期 [145-149][摘要](617)[pdf 1438KB](811)
DOI:
69 顺层岩质变形体变形机制及治理对策研究
张军新1, 裴向军1, 黄润秋1, 周灵2, 陈春林2 2011年03期 [177-181][摘要](970)[pdf 2695KB](838)
DOI:
70 贵州省强度石漠化区立地分类系统研究
高华端, 林泽北, 罗婷, 向万丽 2011年02期 [26-29][摘要](1088)[pdf 291KB](765)
DOI:
71 西南岩溶区水土流失与石漠化动态评价研究
尹辉1, 蒋忠诚1, 罗为群1, 喻崎雯1,2, 覃小群1 2011年01期 [66-70][摘要](938)[pdf 294KB](770)
DOI:
72 黄土丘陵区人工造林对不同土壤类型理化特性的影响
陈军1, 张红霞2, 钟文3, 李玉忠1, 王春季1 2011年01期 [42-47][摘要](1007)[pdf 368KB](712)
DOI:
73 喀斯特生态重建果园土壤养分季节变化研究
覃家科1,3, 殷兴华2,3, 吕仕洪3, 杨承伶1 2010年06期 [101-105][摘要](1377)[pdf 498KB](945)
DOI:
74 碎裂结构岩体路堑边坡锚间距的断裂力学探讨
罗强1, 李亮1, 唐树名2 2010年06期 [44-47,52][摘要](548)[pdf 1824KB](610)
DOI:
75 露天排土场的岩土侵蚀特征及水保效应分析
吕春娟1,2, 白中科3 2010年06期 [14-19][摘要](966)[pdf 1322KB](717)
DOI:
76 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土壤含水量变化影响因素分析——以贵州省普定县为例
王思砚1, 苏维词1,2,3, 范新瑞4, 李灿1, 史雪廷5 2010年03期 [171-175,180][摘要](1007)[pdf 789KB](1179)
DOI:
77 崩岗侵蚀的成因机理研究与问题
林敬兰1,2, 黄炎和2 2010年02期 [41-44][摘要](1236)[pdf 234KB](1030)
DOI:
78 岩石的微观结构特征与其力学行为启示
冯文凯, 黄润秋, 许强 2009年06期 [26-29][摘要](553)[pdf 1513KB](616)
DOI:
79 不同空间尺度下喀斯特石漠化与坡度的关系
李阳兵1,3, 王世杰2, 周梦维2, 程安云2, 李卫海1 2009年05期 [70-72,77][摘要](783)[pdf 296KB](690)
DOI:
80 非饱和带岩性平均粒径的空间变异性研究
刘小燕, 朝伦巴根, 刘廷玺, 王亮 2009年04期 [94-99][摘要](838)[pdf 313KB](723)
DOI:
81 贵州西部喀斯特石漠化环境下土壤氮磷变异特征
张清海1, 林昌虎2, 陆洋1, 何腾兵3 2009年02期 [265-268][摘要](880)[pdf 191KB](725)
DOI:
82 基于植被指数特征和空间分析的石漠化信息提取
凌成星, 林辉, 薛晓坡, 车风, 马延辉 2009年01期 [167-171][摘要](1158)[pdf 1132KB](864)
DOI:
83 滇东喀斯特植被恢复演替过程中土壤理化性质分析
司彬1,2,3, 姚小华1, 任华东1, 李生1, 何丙辉2 2009年01期 [145-148][摘要](912)[pdf 247KB](746)
DOI:
84 基于RS与GIS的岩溶区石漠化时空变化特征——以湖南省慈利县为例
王晓燕1, 徐志高2 2008年05期 [7-10][摘要](1297)[pdf 502KB](731)
DOI:
85 贵州省石漠化地区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评价综述
刘唐松, 戴全厚 2008年04期 [165-167][摘要](1340)[pdf 325KB](754)
DOI:
86 T3x须家河组砂岩饱水作用下水岩相互作用规律研究
李彦军1, 王学武2, 冯学钢2, 姜云2, 蒋可2 2008年03期 [226-228][摘要](509)[pdf 179KB](549)
DOI:
87 三峡水库西陵峡峡谷段岩质岸坡类型分析
黄波林1,2, 刘广宁1, 彭轩明1 2008年02期 [263-265][摘要](654)[pdf 699KB](629)
DOI:
88 白鹤滩峨眉山玄武岩系熔岩层界面的鉴别标志
张春芳, 王奖臻, 许模, 李虎 2008年02期 [217-219][摘要](987)[pdf 589KB](577)
DOI:
89 蚀变岩水-岩相互作用试验研究
徐德敏, 黄润秋, 虞修竟, 于静, 林峰 2008年02期 [117-119][摘要](763)[pdf 302KB](542)
DOI:
90 沙棘“柔性坝“对沟道土壤粒径分布影响的试验研究
张涛1, 李怀恩1, 刘健1, 毕慈芬2, 乔旺林3 2008年02期 [22-25,39][摘要](853)[pdf 1255KB](635)
DOI:
91 北京山区不同密度油松结构与功能研究
鲁绍伟1,2,3, 刘凤芹1, 余新晓3, 樊金栓4, 杨新兵3, 李春平2 2008年01期 [117-121][摘要](935)[pdf 306KB](741)
DOI:
92 粤北石漠化地区137Cs分布特征与背景值研究
张素红1,2, 李森3, 严平1,2, 魏兴琥3, 高尚玉1,2 2007年06期 [361-364][摘要](1111)[pdf 370KB](797)
DOI:
93 粤北岩溶山区土地石漠化过程的植被特征与多样性初步研究
罗红波1,2, 魏兴琥1, 李森1, 王金华1,2, 王明刚1,2 2007年06期 [318-321,324][摘要](961)[pdf 608KB](791)
DOI:
94 水电站建设项目弃渣场岩土侵蚀研究
黎建强1, 陈奇伯1, 王克勤1, 雷俊杰2, 王静1, 郑红艳1 2007年06期 [40-42][摘要](1075)[pdf 164KB](827)
DOI:
95 岩石边坡植被护坡研究中的关键问题
杨涛1,2, 李绍才2,3, 孙海龙2,3 2007年06期 [14-16][摘要](738)[pdf 407KB](719)
DOI:
96 东南亚某国X-2水电坝址区岩体工程力学参数特性研究
陈万业1, 董兰凤2 2007年05期 [298-301][摘要](916)[pdf 683KB](574)
DOI:
97 基于GIS的喀斯特流域石漠化综合防治探讨——以贵州织金县洗马河流域为例
周忠发 2007年05期 [293-295][摘要](945)[pdf 317KB](668)
DOI:
98 BP神经网络在隧道岩爆预测中的应用
石豫川, 吉锋, 冯文凯 2007年05期 [242-244][摘要](1038)[pdf 272KB](738)
DOI:
99 反倾互层岩质边坡开挖物理模拟试验研究
蔡国军, 裴钻 2007年05期 [126-130][摘要](574)[pdf 3316KB](617)
DOI:
100 基于GIS/RS的喀斯特石漠化与人文活动空间相关性研究——以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为例
吴良林1,2,3, 黄秋燕3, 周永章2,3, 陈秋华3 2007年04期 [121-125][摘要](995)[pdf 912KB](787)
DOI:
101 西南某水电站工程边坡软岩时效变形特性研究
郑海君1, 张品萃1, 曹运江1,2, 付小敏1, 谭文俊3 2007年03期 [192-194,199][摘要](859)[pdf 217KB](653)
DOI:
102 岩溶石漠化演替阶段土壤质量退化的预警指标评价
莫彬1,2, 曹建华1, 徐祥明1,2, 申宏岗1, 杨慧1, 李小方1,3 2007年03期 [16-18][摘要](1157)[pdf 231KB](724)
DOI:
103 省道S211线危岩病害的研究及处治
方正1, 吴雄英2 2007年02期 [112-115][摘要](499)[pdf 362KB](690)
DOI:
104 植被混凝土技术在无锡市雪浪山B标复绿工程中的应用
谢涛1, 徐小军2, 许文年3, 程洪1 2007年02期 [59-61][摘要](1117)[pdf 217KB](843)
DOI:
105 走马岭隧道围岩变形监测及工程地质评价
张会刚1, 姜志玲2, 张强3, 靳小光4 2006年06期 [195-197,200][摘要](646)[pdf 507KB](668)
DOI:
106 南方丘陵紫色页岩地区土壤可蚀性因子K值的确定——以湖南衡阳为例
赵辉1, 郝志敏1, 齐实1, 王文中2, 罗建民3 2006年06期 [41-43][摘要](894)[pdf 179KB](695)
DOI:
107 南方丘陵紫色岩裸露区沟道治理模式研究
赵辉1, 黄勇1, 罗建民3, 廖行1, 尹超云2, 王文中2 2006年05期 [8-10][摘要](806)[pdf 174KB](699)
DOI:
108 黄土区大型排土场岩土侵蚀特征研究——以平朔矿区排土场为例
吕春娟1, 白中科2, 秦俊梅1, 贺斌1, 李俊杰1 2006年04期 [233-236][摘要](1236)[pdf 636KB](779)
DOI:
109 修正Z系统在坝区岩体质量分级中的应用
谢怀前1, 许模1, 叶志平2, 魏云杰1 2006年04期 [203-205][摘要](773)[pdf 251KB](654)
DOI:
110 鞍钢矿区生态恢复与可持续发展
姜洋1, 宫冰2, 王奇2 2006年04期 [190-192,196][摘要](586)[pdf 411KB](582)
DOI:
111 乌江下游德江县喀斯特石漠化及其防治
滕建珍1, 苏维词1,2, 廖凤林1, 车家骧1 2006年03期 [241-243,246][摘要](552)[pdf 213KB](728)
DOI:
112 鄂西溇水上游碳酸盐岩分布区岩石的溶蚀试验研究
陈强, 谢晔, 聂德新 2006年03期 [233-234,237][摘要](1004)[pdf 358KB](627)
DOI:
113 阜新矸石山土壤渗透性的研究
高露双, 许丽, 尹忠东, 樊金拴, 周心澄 2006年03期 [45-46][摘要](910)[pdf 373KB](722)
DOI:
114 锦屏二级水电站厂址区出水口边坡稳定性分析
张进林, 沈军辉, 石豫川, 刘宏力, 王小群 2006年01期 [259-261][摘要](952)[pdf 360KB](817)
DOI:
115 贵州喀斯特环境特征与石漠化的形成
张冬青1, 林昌虎2, 何腾兵1 2006年01期 [220-223][摘要](1336)[pdf 217KB](933)
DOI:
116 实施退耕还林政策对遏止喀斯特区域石漠化作用的遥感监测
谭宗琨 2006年01期 [35-37][摘要](970)[pdf 395KB](681)
DOI:
117 岩溶石漠化地区土地资源及其开发潜力——以云南木美地下河为例
姜光辉, 郭芳, 袁道先 2005年05期 [214-217][摘要](1176)[pdf 295KB](831)
DOI:
118 滑坡泥石流灾害及其防治策略探讨
王星1, 鲁胜力2, 周乐群3 2005年05期 [138-145][摘要](1240)[pdf 398KB](842)
DOI:
119 两种方法对某电站引水隧道岩体质量分级的研究
魏玉峰1, 喻邦江2 2005年02期 [141-143][摘要](871)[pdf 166KB](530)
DOI:
120 岩体质量分级的模糊识别
王延平1, 许强1, 高霞2 2005年01期 [108-109,161][摘要](778)[pdf 164KB](645)
DOI:
121 GIS与CA模型在库岸水岩相互作用研究中的初探
孙渝江1, 刘少军1, 何政伟1,2, 黄润秋1, 许强1, 吴亚子1, 王华俊1 2005年01期 [105-107][摘要](911)[pdf 170KB](866)
DOI:
122 某滑坡炭质软岩抗剪强度受含水量影响分析
肖学沛, 李天斌 2005年01期 [75-78][摘要](920)[pdf 453KB](757)
DOI:
123 泥岩含量对填料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
王维早, 李树森, 聂德新 2004年03期 [220-222,267][摘要](494)[pdf 305KB](804)
DOI:
124 珠海建设迹地岩土坡植被恢复的生态效应研究
梁杰明1, 林建平2, 陈海平2, 方华2 2004年03期 [175-177][摘要](1374)[pdf 160KB](664)
DOI:
125 建设工程迹地岩土坡植被营造试验研究——以珠海市为例
陈天富, 林建平, 方华 2004年03期 [169-171][摘要](968)[pdf 162KB](824)
DOI:
126 华南建设迹地岩土坡的基本形态和生态整治技术探索
林建平1, 梁杰明2, 陈天富1 2004年03期 [135-136,195][摘要](1079)[pdf 184KB](911)
DOI:
127 建立湘中丘陵紫色岩水土保持监测系统的探讨
赵辉 2004年02期 [52-54][摘要](865)[pdf 153KB](654)
DOI:
128 黄土丘陵区不同树种对土壤适宜性的监测研究
曹世雄1, 陈莉2, 陈源泉1, 秦红灵1 2004年02期 [8-11][摘要](923)[pdf 197KB](747)
DOI:
129 南方岩质坡地生态恢复探讨
叶建军, 许文年, 王铁桥, 周明涛 2003年04期 [238-241][摘要](1255)[pdf 231KB](775)
DOI:
130 喀斯特地区土壤侵蚀风险评价—以贵州省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为例
万军, 蔡运龙, 路云阁, 何钢 2003年03期 [148-153][摘要](1223)[pdf 309KB](692)
DOI:
131 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生态建设产业化初探
宋先花, 蔡运龙 2003年03期 [87-89,133][摘要](1654)[pdf 189KB](846)
DOI:
132 黄河黑山峡大柳树松动岩体渗透特性研究
曹东盛1, 韩文峰2, 李树德1 2003年03期 [29-32,76][摘要](932)[pdf 247KB](650)
DOI:
133 黄河黑山峡大柳树坝址区软弱层带渗透变形分析
曹东盛1, 韩文峰2, 李树德1 2003年03期 [21-25][摘要](904)[pdf 232KB](693)
DOI:
134 内蒙古砒砂岩地区水土流失规律研究
赵国际 2001年04期 [158-160][摘要](1087)[pdf 360KB](681)
DOI:
135 矸石山水土流失规律与防治措施的研究
李德平, 张玉梅, 方继臣, 殷庆范, 张谷田 2001年03期 [22-25][摘要](850)[pdf 183KB](591)
DOI:
136 喀斯特石漠化山区生态重建研究——以贵州省罗甸县大关村为例
张茵1, 刘松2 2001年02期 [80-83,132][摘要](2105)[pdf 220KB](1285)
DOI:
137 北京泥石流灾害及其降水触发条件
吴正华 2001年01期 [67-72][摘要](1266)[pdf 288KB](868)
DOI:
138 滑坡泥石流治理探讨
张开平 2000年03期 [174-176][摘要](938)[pdf 352KB](546)
DOI:
139 宁都县不同岩性区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刘柏根, 温桃芳, 梅宗焕 2000年03期 [171-173][摘要](861)[pdf 145KB](574)
DOI:
140 碳酸盐岩区的生态环境建设的对策与思路
周懿 2000年03期 [104-105,230][摘要](1366)[pdf 144KB](743)
DOI:
141 岩质坡面喷混快速绿化新技术浅析
章梦涛1, 付奇峰1, 吴长文2 2000年03期 [65-66,75][摘要](920)[pdf 155KB](793)
DOI:
142 格拦坝在治理泥石流中的应用
顾俊周 1997年01期 [187-190][摘要](1229)[pdf 272KB](626)
DOI:
143 川中丘陵紫色泥岩极强度侵蚀区的防治措施与效益研究
王艳, 王建, 王治国 1997年01期 [138-140,144][摘要](1158)[pdf 310KB](506)
DOI:
144 神府─东胜矿区一、二期工程与人为泥石流
王文龙, 张平仓, 高学田 1994年04期 [54-59][摘要](958)[pdf 472KB](463)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