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
黄土塬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水分对次降雨的响应特征
赵意茹1, 高钰琪2, 王中琦1, 房凤如1,3, 韩晓阳1,3, 刘文兆1,3, 朱元骏1,3
2025年02期 [34-42][摘要](805)[pdf 3564KB](150)
|
|
|
|
|
|
6 |
长期施肥对旱作雨养农田土壤水分特性的影响
张 超1, 段淑方2, 高明霞1,3, 杨学云2, 张树兰2, 冯 浩3,4, 孙本华2,4
2024年06期 [168-175,187][摘要](83)[pdf 1265KB](83)
|
|
|
|
8 |
保水剂施用量对西南紫色土水分和养分特征及烟叶品质的影响
周 萍1,2, 方 珂1,2, 赵 楠1,2, 鞠 臻1,2, 庄文化3, 杨军伟4, 叶田会4, 张 丹1
2024年05期 [53-63][摘要](1191)[pdf 1399KB](415)
|
|
|
|
10 |
祁连山南坡微地形下典型生态系统土壤蓄水能力差异
袁 杰1,2,3, 曹广超1,2,3, 曹生奎1,2,3, 袁有靖4, 张 虔1,2, 蒲 妮2
2024年01期 [159-167,177][摘要](347)[pdf 1408KB](386)
|
|
|
|
12 |
基于黏土沙障的复配土壤对土壤水分特征影响对比分析
潘加朋1,2,3, 张克存1, 安志山1,2, 张宏雪1,2,3, 薛承杰1,2,3
2024年01期 [88-95][摘要](303)[pdf 1138KB](304)
|
|
|
|
|
|
|
|
|
|
20 |
祁连山南麓高寒禾草-矮嵩草草甸土壤水源涵养功能的特征
李红琴1, 王卓权1, 张法伟2,3,4, 仪律北5, 郭小伟3, 李以康3, 林 丽3, 曹广民3, 李英年2,3, 周华坤3,4
2022年03期 [135-141+146][摘要](457)[pdf 1403KB](506)
|
|
|
|
|
|
|
|
|
|
|
29 |
土壤水力侵蚀对土壤质量理化指标影响的研究综述
刘 强1,2,4, 穆兴民1,3, 高 鹏1,3, 赵广举1,3, 孙文义1,3, 张 文4, 高 源4, 杨树瑶4, 邱婷瑶4
2020年06期 [386-392][摘要](537)[pdf 1104KB](672)
|
|
|
|
|
32 |
黄土高原植被演替过程中土壤水分亏缺
张永旺1, 万珊珊1, 王 俊1, 魏瑶瑶1, 屈亚潭1, 刘世鹏1, 常海飞1, 王 妍1, 上官周平2
2020年05期 [120-125,132][摘要](688)[pdf 1381KB](599)
|
|
|
|
|
|
|
|
|
|
|
|
|
43 |
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退耕草地土壤水分研究
赵佰礼1, 穆兴民1,2, 高鹏1,2, 赵广举1,2, 孙文义1,2, 田鹏1,2
2019年04期 [111-115][摘要](533)[pdf 681KB](639)
|
|
|
|
|
|
|
|
|
|
|
|
|
54 |
高寒草甸土壤贮水量对封育措施的响应
贺慧丹1,2, 祝景彬1,2, 未亚西1,2, 李红琴1,3, 杨永胜1,3, 李英年1,3
2018年03期 [210-216,223][摘要](938)[pdf 1070KB](669)
|
|
|
|
|
|
|
|
|
61 |
织金洞土壤渗透水-洞穴滴水元素的时空变化特征
张结1,2, 周忠发1,2, 潘艳喜1,2, 曹明达1,2, 张绍云1,2, 张强1,2
2017年04期 [355-361][摘要](1078)[pdf 907KB](59484)
|
|
|
|
|
|
|
|
|
|
|
70 |
宁夏黄土丘陵区苜蓿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异特征
蔡进军, 张源润, 潘占兵, 董立国, 许浩, 王月玲, 季波, 马璠, 韩新生, 李生宝
2016年01期 [75-79,85][摘要](1054)[pdf 799KB](559)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4 |
不同微集水方式对玉米田耗水规律的影响
冯良山1,2,3, 孙占祥1,2,3, 肖继兵4, 刘洋2,3, 侯志研2,3, 田建全5, 尹晓丽5
2011年03期 [213-216][摘要](895)[pdf 1190KB](708)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5 |
不同经营模式下毛竹林土壤水分物理性质比较
丁新新1,2, 洪伟1,2, 陈建忠3, 李键1,2, 林晗1,2, 陈灿1,2, 吴承祯1,2
2009年03期 [74-78,83][摘要](921)[pdf 543KB](572)
|
|
|
|
|
|
|
|
|
132 |
准噶尔盆地降水、土壤水和地下水中δ18O和δD变化特征——以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阜康站为例
李晖1,2, 蒋忠诚3, 周宏飞4,5, 王月1,2, 崔天顺1,2, 李艺1,2, 罗为群3
2008年05期 [105-108][摘要](926)[pdf 409KB](72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