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研究》 过刊查询页面

    关键词中包括 dry 的文章

1 渭北旱塬不同树龄矮砧密植苹果园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特征
王达未1,2,3, 陈东凯4, 骆 汉2,4, 谢永生2,4,5 2024年06期 [188-198][摘要](80)[pdf 5052KB](80)
2 金沙江干热河谷区5种植被土壤入渗性能影响因素评价
张珉瑞1, 王立娜2, 李 盼1, 经又亮1, 段青松1, 杨苑君1 2024年06期 [37-45][摘要](78)[pdf 1125KB](87)
3 两种典型防护林对查干淖尔干盐湖沙化地表土壤粒度特征的影响
蔡佳乐1, 蒙仲举1, 罗建国2, 孟芮冰1, 祁 帅1, 阿拉腾陶格苏3 2024年04期 [179-187,196][摘要](534)[pdf 1527KB](345)
4 干热河谷区典型植被土壤抗剪性能影响因素评价
张珉瑞, 朱少东, 李 盼, 段青松, 杨苑君 2024年04期 [153-162][摘要](512)[pdf 1330KB](412)
5 干湿交替下黄土区苜蓿根系抗拔力学性能
黄梦琦, 张超波, 丁 阳, 张 强, 冯潇慧, 蒋 静 2024年01期 [214-223][摘要](355)[pdf 1345KB](355)
6 干湿交替下苜蓿根系对黄土抗剪力学性能影响
展 鹏, 张超波, 张 强, 冯潇慧, 丁 阳, 蒋 静 2023年06期 [222-230][摘要](1113)[pdf 1264KB](392)
7 休耕对陇中旱农区农田土壤养分的影响
宋淑钧1,2, 崔小茹3, 陈 雄4, 陈其鲜3, 杨 荣1, 尤艳蓉3 2023年06期 [143-150,159][摘要](1362)[pdf 1295KB](409)
8 元江干热河谷典型林草地优先流区和基质流区土壤团聚体特征
欧阳田甜1, 段 旭1,2, 赵洋毅1,2, 卢华兴1, 朱梦雪1 2023年03期 [146-153][摘要](551)[pdf 1266KB](491)
9 黄土高原晋南旱塬长时间序列冬小麦产量与水量平衡要素动态变化
张 锐1, 张高斌2, 黄明斌3 2023年02期 [142-148][摘要](537)[pdf 1322KB](423)
10 金沙江流域干旱河谷区坡耕地作物类型对耕作侵蚀的影响
罗辅燕1, 张泽洪2,3, 葛秋伶2, 秦湖钞2, 刘 辉2,3 2023年02期 [22-28][摘要](541)[pdf 1337KB](426)
11 干热河谷冲沟沟床土壤水分时空分异特征
张斌艳1,2, 熊东红1, 刘 琳1, 唐永发1,3, 张宝军1, 李小英2 2023年01期 [83-90][摘要](322)[pdf 1658KB](390)
12 基于温度植被干旱指数的黑龙江省20年干旱时空特征研究
吴 黎, 解文欢, 张有智, 宋丽娟, 李 岩, 吕志群 2022年05期 [358-363][摘要](348)[pdf 1819KB](533)
DOI:
13 干热河谷土壤酶活性和车轴草生长对氮磷添加的响应
李 欢1,2, 魏雅丽1, 闫帮国2, 孙 毅2, 和润莲2, 李义林2, 方海东2 2022年04期 [89-94][摘要](391)[pdf 1275KB](407)
DOI:
14 基于NDVI分区的全国草地生态系统覆盖区土壤水分遥感反演
杨 娜1, 郭兴国2 2022年03期 [147-155][摘要](583)[pdf 2510KB](526)
DOI:
15 基于SPEI的黄河流域多时间尺度干湿变化分析
梁守真1, 隋学艳1, 王 猛1, 李新华2, 董红云2, 姚慧敏3, 马万栋4 2022年01期 [231-241][摘要](656)[pdf 2213KB](598)
DOI:
16 干湿交替对土壤呼吸和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述评
王融融1, 余海龙1, 李诗瑶1, 樊 瑾1, 黄菊莹2 2022年01期 [78-85][摘要](568)[pdf 1191KB](888)
DOI:
17 近140年芜湖地区降水量年代际变化特征
刘 蕾1,高 辉2,张 丽1,王亚玲1,付 伟1 2021年05期 [114-120][摘要](569)[pdf 1413KB](495)
DOI:
18 基于SPEI指数的长江经济带上游干湿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张 茜1,2,3, 刘 冀1,2,3, 魏 榕1,2,3, 张 特1,2,3, 刘艳丽4,5 2021年04期 [203-211][摘要](426)[pdf 2667KB](572)
DOI:
19 模拟干湿交替对夯实土壤抗剪强度的影响
宋鹏帅1, 王 健2, 陈 琳1, 曹博召2, 宋朝阳2 2021年02期 [74-79][摘要](634)[pdf 1193KB](655)
DOI:
20 青土湖干涸湖底风沙区植被特征与地表输沙量关系
郭树江1,2, 杨自辉1,2,3, 王强强1,2, 王多泽1,2,王 飞1,3, 樊宝丽1,3, 张逸君1,2, 李易珺1,2, 王明国1 2021年01期 [19-24][摘要](547)[pdf 1184KB](717)
DOI:
21 红河干旱河谷区典型地类植物根系特征对土壤大孔隙的影响
陈婷婷1, 段 旭1,2, 赵洋毅1,2, 冷 鹏3, 邵一敏1, 杜云祥4 2020年06期 [107-115][摘要](585)[pdf 1337KB](505)
DOI:
22 寒地水稻垄作双深耕作栽培模式技术效果的评价
李红宇1,2, 张巩亮1, 郑桂萍1,2, 陈立强1, 吕艳东1,2 2020年04期 [164-170][摘要](398)[pdf 1243KB](351)
DOI:
23 干湿交替条件下稻田土壤裂隙开闭规律
段 赫1,2, 刘目兴1,2, 易 军1,2, 朱钊岑1,2, 朱 强1,2, 张海林1,2 2020年02期 [370-376][摘要](810)[pdf 1610KB](678)
DOI:
24 雅砻江流域1961-2017年气候干湿变化特征
魏 榕1,2, 刘 冀1,2, 李世俊3, 韩 海3, 覃 巍3, 朱叶峰3 2020年02期 [193-199][摘要](985)[pdf 1624KB](622)
DOI:
25 利用“模拟—校正”法估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陆面蒸散发
杨 扬, 孙旭映, 张 良, 王丽娟, 胡 蝶 2020年02期 [178-184,192][摘要](633)[pdf 1322KB](519)
DOI:
26 云南干热河谷退化生态系统光合碳分配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樊佳奇, 牛来春 2020年02期 [62-68][摘要](499)[pdf 1119KB](493)
DOI:
27 晋西黄土区苹果园生长季土壤水分动态
冯金超1, 党宏忠1, 王檬檬2, 田大栓3, 姚 源4, 却晓娥1, 吴丽丽1 2020年01期 [139-145][摘要](729)[pdf 1149KB](616)
DOI:
28 模拟干湿交替对若尔盖高寒湿地土壤呼吸及可溶性碳氮稳定性的影响
乐 艺, 张晓雅, 高俊琴, 丁 艳, 李谦维 2020年01期 [81-87][摘要](689)[pdf 1133KB](603)
DOI:
29 2002-2016年锡林郭勒草原干旱时空特征
杜波波, 阿拉腾图娅, 包刚 2019年04期 [190-194,202][摘要](938)[pdf 1634KB](1119)
DOI:
30 水氮运筹对糜子生育后期干物质积累、转运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
刘鹏1, 杨刚1, 常闻谦1, 程炳文3, 赵世伟1,2 2019年04期 [139-145][摘要](500)[pdf 837KB](571)
DOI:
31 黑龙江省旱作玉米生产降水利用效率潜力演变特征
赵放1,2,3, 王锐1, 田宝星4, 赵慧颖4, 林伟楠5,6, 李秀芬4 2019年02期 [345-351][摘要](2108)[pdf 1565KB](702)
DOI:
32 初始含水率对三趾马红土失水收缩特性影响
杜长城, 祝艳波, 苗帅升, 高明明, 祝俊华, 赵法锁 2019年01期 [227-233][摘要](957)[pdf 1701KB](675)
DOI:
33 施加NPD对黄土坡面径流流速和侵蚀产沙的影响
田娜玲1, 王占礼1,2, 张庆玮1, 王栋栋1, 刘俊娥3, 焦念4 2019年01期 [22-28][摘要](741)[pdf 745KB](855)
DOI:
34 水蚀风蚀交错区黄土抗剪强度敏感性分析
郭文召, 刘亚坤, 徐向舟, 唐小微, 李涛, 刘桢义, 宋国栋 2018年03期 [23-28][摘要](1063)[pdf 709KB](786)
DOI:
35 基于干燥指数的近45年云南滇中地区干湿状况的变化特征
曹言, 王杰, 黄英, 张雷, 戚娜 2018年01期 [243-249][摘要](837)[pdf 1205KB](581)
DOI:
36 N,Mn元素添加及其二者交互作用对金沙江干热河谷典型植物凋落物土壤酶活性影响
樊博1, 闫帮国1,2,3, 方海东1, 史亮涛1, 何光熊1, 潘志贤1, 岳学文1, 范建成1, 李建查1 2018年01期 [220-224,230][摘要](872)[pdf 783KB](773)
DOI:
37 江苏省1961-2012年干湿时空变化及对单季稻产量的潜在影响
徐慧1, 张方敏2, 黄进2 2017年06期 [250-254,261][摘要](2050)[pdf 1102KB](1187)
DOI:
38 退耕区域林草资源有效利用的思考——以安塞县为例
成思敏1,3, 王继军1,2 2017年06期 [243-249][摘要](908)[pdf 1113KB](788)
DOI:
39 基于TVDI的沁水煤田地表土壤水分时空演变分析
侯莉琴, 张锦 2017年03期 [177-182][摘要](1440)[pdf 1023KB](8915)
DOI:
40 元谋干热河谷优势乡土草群落水土保持效益研究
张明忠1, 何光熊1, 方海东1, 熊东红2, 冉林3, 张宝军2, 史亮涛1 2017年02期 [101-104][摘要](1057)[pdf 504KB](785)
DOI:
41 北方农牧交错区不同农牧用地格局下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内蒙古通辽市为例
徐冬平1,2,3, 李同昇1, 薛小杰2,3, 朱记伟2,3 2017年01期 [219-225][摘要](975)[pdf 1194KB](608)
DOI:
42 玉米整秆带状覆盖量对旱地冬小麦土壤水分利用的影响
李守蕾1, 杨长刚1, 李福2, 柴守玺1, 宋亚丽1, 李博文1, 常磊1, 韩凡香1, 程宏波3, 尚艳3 2016年06期 [122-127][摘要](808)[pdf 712KB](654)
DOI:
43 模拟CCS技术CO2泄露对C4作物生物量的影响
薛璐1, 马俊杰2 2016年05期 [350-353][摘要](531)[pdf 433KB](543)
DOI:
44 滴灌量对北疆复播大豆耗水特性及干物质积累、转运的影响
张永强, 张娜, 李亚杰, 彭姜龙, 苏丽丽, 徐文修 2016年02期 [111-116][摘要](660)[pdf 752KB](703)
DOI:
45 寒旱灌区冻融期冬小麦不同覆盖条件土壤温度变化
白巴特尔1, 郑和祥1, 任杰1, 张建成2, 赵春芝2, 张培智2 2015年06期 [134-137][摘要](892)[pdf 476KB](636)
DOI:
46 极端干旱条件下苦豆子蒸散量日变化研究
高冠龙1,2, 张小由1, 朱平1,2, 赵虹3 2015年05期 [279-283][摘要](964)[pdf 694KB](621)
DOI:
47 左云县店湾镇春季不同植被条件下土壤含水量研究
张秀伟1, 牛俊杰2, 赵景波1 2015年05期 [52-57][摘要](941)[pdf 712KB](666)
DOI:
48 内蒙古近53年连续无雨期的时空变化特征
徐慧1, 管蓓1, 薛艳2, 黄进2 2015年03期 [304-308][摘要](821)[pdf 941KB](578)
DOI:
49 金沙江干热河谷区退耕地生态经济林种植模式效益研究
赵培仙 2014年04期 [229-232,237][摘要](720)(4)
DOI:
50 川中丘陵区不同巨桉林地模式下土壤抗蚀性研究
张洲, 谢贤健, 李想, 师杨, 唐雷生, 王举媚 2014年02期 [1-5][摘要](777)[pdf 737KB](636)
DOI:
51 艾比湖干涸湖底盐漠土壤环境特征分析
邓怀敏1, 吉力力·阿不都外力2, 葛拥晓2,3 2013年06期 [14-18,36][摘要](468)[pdf 741KB](578)
DOI:
52 苜蓿对旱地土壤有机碳氮变化的驱动作用
杨洋1, 王百群1,2,3, 李玉进1 2012年03期 [78-81][摘要](1286)[pdf 197KB](955)
DOI:
53 基于DPSIR模型对宁夏同心旱作补水农业可持续发展分析
温淑红, 温学飞, 安钰 2011年05期 [231-235,246][摘要](882)[pdf 371KB](712)
DOI:
54 西安城区干岛效应的变化特征与城市发展
张宏利1, 刘敏茹1, 张纳伟锐2, 唐文哲1, 高雅黎1 2011年05期 [197-200][摘要](798)[pdf 385KB](663)
DOI:
55 北京怀柔区沙河干涸河流生态治理初探
寇忠泰1, 娄会品2, 高甲荣2, 王颖2, 王越2, 顾岚2 2011年04期 [57-60,64][摘要](762)[pdf 909KB](936)
DOI:
56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干热河谷地区土壤可蚀性的影响
李鹏1, 李占斌1,2, 郑郁1 2011年04期 [16-19][摘要](1209)[pdf 575KB](760)
DOI:
57 不同栽培模式对长武塬区冬小麦干物质积累转运的影响
郝启飞1, 陈炜2, 邓西平2 2011年03期 [121-125][摘要](569)[pdf 1148KB](553)
DOI:
58 横断山区干旱河谷小流域土壤特性的空间分异
田茂洁 2011年03期 [19-23][摘要](908)[pdf 514KB](616)
DOI:
59 金沙江干热河谷人工林土壤水分研究
岳学文, 方海东, 钱坤建, 方晋, 奎建蕊, 潘志贤, 杨艳鲜, 纪中华, 彭辉 2011年02期 [125-128][摘要](1253)[pdf 309KB](981)
DOI:
60 日喀则市农区畜牧业现状与发展研究
普琼1, 郝明德2, 王缠军1 2011年01期 [259-263][摘要](627)[pdf 296KB](591)
DOI:
61 元谋干热河谷辣木人工林地灌水后不同覆盖措施对土壤水分及辣木物候的影响
龙会英1, 郑益兴2, 张燕平2, 金杰1, 史亮涛1, 张明忠1, 张德1 2011年01期 [232-235][摘要](1218)[pdf 268KB](647)
DOI:
62 不同栽培模式下两个旱地小麦品种籽粒灌浆特性与产量构成分析
陈炜, 邓西平, 聂朝娟, 陈玉华 2010年03期 [240-244][摘要](712)[pdf 870KB](875)
DOI:
63 金沙江干热河谷草被凋落物的分解率与持水性能
张明忠1, 朱红业2, 沙毓沧1, 张映翠3, 金杰1, 史亮涛1, 龙会英1, 纪中华1 2010年02期 [156-159][摘要](1362)[pdf 284KB](877)
DOI:
64 金沙江干热河谷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特性分异特征
郑郁, 李占斌, 李鹏, 穆军 2010年01期 [174-177,251][摘要](1096)[pdf 488KB](591)
DOI:
65 干热河谷生态恢复区土壤水分变化研究
庄建琦1,2,3, 葛永刚1,2, 王道杰1,2, 郭晓军1,2,3 2009年06期 [35-39][摘要](639)[pdf 533KB](652)
DOI:
66 金沙江干热河谷不同土壤水分对台湾青枣生理生态特性的影响
薛沛沛1, 王克勤2, 耿养会1, 李月文1 2009年05期 [186-189,193][摘要](1088)[pdf 981KB](740)
DOI:
67 金沙江干热河谷水电站库区消落带生态修复对策研究
王勇, 李鹏, 穆军, 白丹 2009年05期 [141-144,148][摘要](1067)[pdf 275KB](828)
DOI:
68 黄土高原与俄罗斯平原南部干旱地区人工林营造策略分析
Marina L. Sizemskaya1, 焦菊英2, 王宁2, Mamay K. Sapanov1, 吴钦孝2, 贾燕锋2, Alexander V. Kolesnikov1 2009年05期 [73-77][摘要](963)[pdf 921KB](805)
DOI:
69 不同旱作保水措施对龙廷杏梅园地土壤水环境调控效应的影响研究
宗萍萍1, 杨吉华2, 史秀娟1, 耿焱3 2009年03期 [169-173][摘要](816)[pdf 271KB](568)
DOI:
70 旱塬冬小麦水分利用特征及对施肥的响应
戚龙海1,2, 党廷辉1, 陈璐3 2009年03期 [105-109][摘要](1383)[pdf 468KB](808)
DOI:
71 东北主要旱地耕作土壤冻融环境分析
魏星, 陈晓飞, 范昊明, 周丽丽, 武敏, 刘艳华 2009年01期 [39-42][摘要](594)[pdf 380KB](682)
DOI:
72 金沙江干热河谷微地形改造对土壤水分运动参数的影响研究
李艳梅, 王克勤, 陈奇伯, 王建英 2008年04期 [19-23][摘要](768)[pdf 260KB](653)
DOI:
73 宁夏干旱风沙区农林牧生态系统优化研究
温学飞, 刘华 2007年03期 [212-213,217][摘要](1072)[pdf 229KB](647)
DOI:
74 保水剂在黄土高原旱地农业应用效果的研究
牛育华1, 李仲谨1, 郝明德2 2007年03期 [11-12][摘要](1087)[pdf 341KB](644)
DOI:
75 黄土高原土壤干层水分恢复与作物产量响应
王晓凌1,2, 陈明灿1, 李凤民2, 李友军1 2007年03期 [1-4][摘要](1083)[pdf 216KB](710)
DOI:
76 黄土高原淤地坝坝地淤积物两个重要物理特性指标研究
李勋贵1, 李占斌2, 魏霞3 2007年02期 [218-220,223][摘要](1032)[pdf 254KB](718)
DOI:
77 封育对北方农牧交错带荒漠化地区植被恢复作用的研究——以宁夏盐池县为例
魏建群1,2,3, 张克斌1, 杨俊杰2, 乔锋2 2007年01期 [208-210,214][摘要](875)[pdf 217KB](585)
DOI:
78 金沙江干热河谷封禁管护坡面的产流产沙特征
陈奇伯1, 王克勤1, 刘芝芹1, 李金洪2, 田波1 2006年04期 [217-219][摘要](1043)[pdf 226KB](728)
DOI:
79 金沙江河谷地区豆科树种根瘤菌耐干热研究
曾小红, 伍建榕, 马焕成, 郭瑞超, 张丽芬, 肖斌 2006年04期 [75-77][摘要](788)[pdf 573KB](678)
DOI:
80 宁夏盐池县不同荒漠化治理措施生物多样性研究
乔锋1, 张克斌1, 张维军2, 李瑞1, 杨俊杰1 2006年02期 [54-57,117][摘要](1129)[pdf 361KB](598)
DOI:
81 元谋干热河谷植被恢复中水平阶整地对土壤蒸发的影响
王建英1, 王克勤1 2006年02期 [10-13][摘要](1169)[pdf 232KB](747)
DOI:
82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干旱条件下节水灌溉持续增产效益诊断
李志熙1,2, 彭珂珊1,3, 廖允成1 2006年01期 [66-69,102][摘要](932)[pdf 289KB](688)
DOI:
83 金沙江干热河谷植被恢复研究进展
张金盈1,2,3, 徐云1, 苏春江1, 刘兴亮2 2005年06期 [101-104][摘要](886)[pdf 477KB](689)
DOI:
84 软弱层带抗剪强度经验公式
刘宏力, 石豫川, 刘汉超 2005年06期 [39-41][摘要](885)[pdf 429KB](721)
DOI:
85 宁夏干旱风沙区井灌农业高效用水优化模式的研究——以盐池县土沟村为例
王峰, 张清云, 温学飞, 刘华, 董立国 2005年04期 [264-267][摘要](830)[pdf 215KB](591)
DOI:
86 元谋干热河谷旱坡地复合生态农业模式效益研究初评
杨艳鲜, 纪中华, 方海东, 拜得珍, 廖承飞 2005年04期 [88-89,99][摘要](869)[pdf 174KB](718)
DOI:
87 金沙江干热河谷新银合欢人工林物种多样性研究
方海东, 纪中华, 杨艳鲜, 拜得珍, 廖承飞 2005年01期 [135-137][摘要](1076)[pdf 337KB](760)
DOI:
88 农林复合经营模式对干热河谷退化坡地土壤水分参数的影响
孙辉, 谢嘉穗, 唐亚, 黄雪菊 2004年03期 [25-27,40][摘要](682)[pdf 392KB](764)
DOI:
89 旱地果园水肥管理模式研究进展
耿增超, 张立新, 张朝阳, 赵二龙, 李生秀 2004年01期 [101-105][摘要](915)[pdf 506KB](898)
DOI:
90 黄土高原旱地果园土壤水分管理研究
朱德兰, 吴发启 2004年01期 [40-42,115][摘要](954)[pdf 210KB](595)
DOI:
91 江淮丘陵易旱地区适宜水旱种植比的研究
王友贞1,2, 叶乃杰2 2003年04期 [159-161][摘要](724)[pdf 217KB](705)
DOI:
92 施肥对黄土高原旱地冬小麦根系生长的影响
孙志强, 王宗胜, 鲍国军, 王玲洁 2003年01期 [141-143][摘要](1094)[pdf 155KB](658)
DOI:
93 黄土高原旱作农区非耕地径流高效利用研究
王淑英 2003年01期 [127-129,136][摘要](595)[pdf 513KB](681)
DOI:
94 旱地地膜冬小麦籽粒灌浆特性研究
王勇 2003年01期 [124-126][摘要](561)[pdf 154KB](584)
DOI:
95 旱地地膜冬小麦适宜播种密度和播期研究
王立明 2003年01期 [121-123][摘要](1298)[pdf 153KB](659)
DOI:
96 雨养旱作农田施肥基础及技术
王淑英 2003年01期 [118-120][摘要](872)[pdf 154KB](508)
DOI:
97 集雨补灌对旱地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王勇 2003年01期 [104-105,117][摘要](901)[pdf 433KB](583)
DOI:
98 旱地地膜玉米有限供水效应研究
刘一 2003年01期 [101-103][摘要](1073)[pdf 146KB](693)
DOI:
99 旱地农田微集水种植的水分生产潜力增进机理研究
樊廷录 2003年01期 [98-100][摘要](825)[pdf 158KB](538)
DOI:
100 旱地长期施肥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魏孝荣1, 郝明德2, 张春霞2 2003年01期 [95-97][摘要](975)[pdf 154KB](629)
DOI:
101 长期轮作施肥对土壤微生物碳氮的影响
樊军1,2, 郝明德1 2003年01期 [85-87][摘要](993)[pdf 270KB](720)
DOI:
102 黄土旱塬长期施肥下硝态氮深层累积的定量研究
党廷辉1,2, 郭胜利1,2, 郝明德2 2003年01期 [58-60,75][摘要](955)[pdf 460KB](603)
DOI:
103 施肥对黄土高原旱地冬小麦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刘一 2003年01期 [40-42][摘要](1105)[pdf 159KB](722)
DOI:
104 黄土区长期定位培肥试验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魏孝荣1, 郝明德2, 张春霞2 2003年01期 [37-39][摘要](972)[pdf 160KB](639)
DOI:
105 渭北旱塬影响小麦产量的关键降水因子分析
党廷辉1,2, 高长青3 2003年01期 [9-11,36][摘要](1217)[pdf 192KB](662)
DOI:
106 宁夏旱作农业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
马正亮, 邹淑燕 2002年03期 [204-206][摘要](1022)[pdf 334KB](735)
DOI:
107 渭北旱塬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区建设模式探讨
张立新, 耿增超, 同延安, 李立科, 赵二龙, 梁连友 2002年01期 [26-29][摘要](942)[pdf 185KB](697)
DOI:
108 兴水改土是发展旱作农业的有效途径
都大俊, 柯小兰 2001年01期 [73-74][摘要](964)[pdf 144KB](758)
DOI:
109 晋西黄土残塬区发展生态畜牧业的研究
张建新, 岳文斌, 丛日晨 2000年04期 [89-91][摘要](533)[pdf 199KB](540)
DOI:
110 旱塬地玉米农田免耕覆盖的土壤环境效应
晋凡生1, 张宝林2 2000年04期 [60-64][摘要](1143)[pdf 213KB](1102)
DOI:
111 旱地小雨资源渗水地膜覆盖利用技术研究
姚建民, 殷海善, 杨瑞平 2000年04期 [36-38,42][摘要](806)[pdf 180KB](679)
DOI:
112 陕北丘陵沟壑区畜牧业发展战略研究
权松安, 王继军 2000年02期 [157-160,171][摘要](524)[pdf 170KB](579)
DOI:
113 退田植树种草 建设林牧大市——学习朱总理指示的思考
严让, 张金山 2000年02期 [155-156,178][摘要](841)[pdf 106KB](534)
DOI:
114 关于黄土丘陵典型地区植被建设中有关问题的研究Ⅲ、乡土树种在造林中的意义
侯庆春1, 韩蕊莲1, 李宏平2 2000年02期 [119-123][摘要](977)[pdf 289KB](568)
DOI:
115 关于黄土丘陵典型地区植被建设中有关问题的研究Ⅰ、土壤水分状况及植被建设区划
侯庆春1, 韩蕊莲1, 李宏平2 2000年02期 [102-110][摘要](951)[pdf 428KB](720)
DOI:
116 旱地作物碳素同化作用对氮素营养的响应
上官周平, 刘文兆, 徐宣斌 1999年01期 [112-116][摘要](855)[pdf 483KB](703)
DOI:
117 旱作农田冬小麦水肥耦合增产效应
上官周平, 刘文兆, 徐宣斌, 昌西 1999年01期 [103-106][摘要](1251)[pdf 172KB](650)
DOI:
118 渭北旱塬膜上灌小麦研究初报
张光辉, 朱立选 1999年01期 [64-67][摘要](926)[pdf 171KB](550)
DOI:
119 渭北旱塬膜上灌灌水技术试验研究
张光辉, 朱立选 1999年01期 [60-63][摘要](891)[pdf 166KB](597)
DOI:
120 渭北旱塬雨水的集蓄及补灌与高效利用
杨新民, 李怀恩, 张岁岐 1999年01期 [51-55][摘要](824)[pdf 277KB](540)
DOI:
121 提高渭北旱塬雨水利用潜力的技术途径分析
张岁岐, 山仑 1999年01期 [47-50][摘要](963)[pdf 175KB](715)
DOI:
122 内蒙古皇甫川流域畜牧业生产结构优化配置模式研究
陈正新, 史世斌 1998年03期 [109-114][摘要](1265)[pdf 414KB](505)
DOI:
123 半干旱区春小麦高效利用有限灌水的研究
邓西平1, 山仑1, Lnanaga Shinobu2, Sinohara Wataro3 1998年01期 [65-69][摘要](1311)[pdf 392KB](645)
DOI:
124 红壤旱地综合利用及其与沟埂工程相结合的效应
陈家正, 丁瑞桂, 何小武, 肖金香 1996年04期 [83-87][摘要](558)[pdf 368KB](572)
DOI:
125 化学节水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黄凤球1, 杨光立1, 黄承武1, 沈华山1, 黄敏珍2 1996年03期 [118-124][摘要](1168)[pdf 663KB](639)
DOI:
126 旱地麦田二次秸秆覆盖增产模式及机理研究
萧复兴1, 李海金1, 刘国定1, 胡联军2, 米泽民3 1996年03期 [70-76][摘要](586)[pdf 472KB](517)
DOI:
127 我国燥红土的水分状况及节水农业利用研究
何毓蓉, 黄成敏, 张信宝 1996年03期 [63-69][摘要](1016)[pdf 712KB](624)
DOI:
128 红壤丘陵旱地作物覆盖保水效应研究
古汉虎, 李玲, 肖润林, 张满堂 1996年03期 [47-51,69][摘要](1006)[pdf 432KB](1055)
DOI:
129 旱地农田春麦系统氮素运移现状及改善途径探讨
赵世伟, 陈国良, 郭玉孝 1996年01期 [57-61,65][摘要](1089)[pdf 500KB](531)
DOI:
130 窑窖农业是干旱山区发展高效农业的一条新路
陈国良, 徐学选, 程积民, 韩仕峰, 李壁成 1996年01期 [45-46][摘要](767)[pdf 125KB](553)
DOI:
131 旱地农业中有限水高效利用的研究
山仑 1996年01期 [8-13,21][摘要](471)[pdf 586KB](487)
DOI:
132 宁夏盐池县缓坡丘陵区草地生态农业模式研究
王宁, 谢应忠, 田军仓 1994年01期 [29-33][摘要](877)[pdf 382KB](569)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