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研究》 过刊查询页面

    关键词中包括 ASTER 的文章

1 基于电路理论的岷江流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研究
杨艳萍, 干晓宇, 吴 潇 2025年02期 [263-275][摘要](936)[pdf 8945KB](160)
2 近30年来黄土高原山洪灾害风险时空变化及成因
孙 珑1, 江 曦1, 韩剑桥1,2, 刘仪航1 2024年04期 [241-247,257][摘要](556)[pdf 4706KB](362)
3 华北平原夏玉米不同生育阶段大风灾害危险性评估
吴雅欣1, 何奇瑾1,2, 刘佳鸿1, 肖 潇1, 孙未伟1, 石雨鑫1, 周可欣1, 周思佳1, 马色力麦1, 王荣万1 2024年03期 [257-264,275][摘要](707)[pdf 3914KB](492)
4 东北黑土区沟蚀研究进展与热点——基于CiteSpace计量分析
万兆凯1,2, 宋庆臣3, 万普强4, 郭明明2, 张兴义2, 刘 欣2,5 2024年02期 [454-463][摘要](1065)[pdf 4907KB](488)
DOI:
5 2000-2020年闽东南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生境质量时空演变
杜峯屹1,2, 陈松林1,2, 蒲佳豪1,2 2023年06期 [345-356][摘要](1132)[pdf 2851KB](532)
6 2000-2020年川东地区植被NDVI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张 岳1,2, 孙梦鑫1,2, 辛 宇1,2, 杨存建1,2 2023年06期 [247-254,263][摘要](1326)[pdf 3249KB](553)
7 青藏高原东北部黄土区灌木柠条锦鸡儿单根抗拉力学特性研究
石 川1, 梁 燊1, 刘亚斌1,2, 朱海丽1,2, 李国荣1,2, 胡夏嵩1,2, 缪晓星3, 王延秀3 2023年05期 [184-192][摘要](565)[pdf 1522KB](391)
8 面向极端气候事件的冀鲁豫地区农业气象灾害分析
毛喜玲, 殷淑燕, 刘海红 2023年04期 [327-337][摘要](764)[pdf 4684KB](427)
9 秦巴山地气候变化特征与旱涝区域响应
李 理1, 刘俊杰2, 朱文博3, 王丽园3, 朱连奇3, REGMI Balmukunda4 2023年03期 [318-326][摘要](613)[pdf 2238KB](432)
10 基于GIS与AHP集成的黄土高原洪水灾害风险评估
刘仪航1, 韩剑桥1,2, 谢梦霞1, 尚天赦1, 赵小丽1, 戈文艳1,2 2023年02期 [129-134][摘要](618)[pdf 2555KB](445)
11 唐代陕西黄土高原中南部地区洪涝灾害与气候特征
刘 乐1, 岳大鹏1, 赵景波1,2, 赵 艳1 2022年06期 [284-289,297][摘要](327)[pdf 1499KB](565)
DOI:
12 东北近60年盛夏降水特征及其与不同类型厄尔尼诺的联系
孟 鑫1, 张 瑜2, 高松影1, 徐璐璐1, 单璐璐1, 樊希彬1 2022年02期 [170-178][摘要](491)[pdf 2289KB](529)
DOI:
13 近60年河西走廊东部气象干旱演变特征
杨晓玲1,2, 丁文魁1, 孙占峰1, 聂 鑫2 2022年01期 [242-248][摘要](721)[pdf 1306KB](571)
DOI:
14 河北省1995—2015年水旱灾害生态风险时空变化特征
谢宝妮1,2,3,秦占飞1,3,李 镇1,3,杨会彩1,3 2021年05期 [196-204][摘要](513)[pdf 2125KB](572)
DOI:
15 明代陕西黄土高原中南部地区洪涝灾害
赵 艳1,2,岳大鹏1,赵景波1,2,刘 乐1 2021年05期 [187-195][摘要](595)[pdf 1463KB](725)
DOI:
16 青藏高原高山峡谷地貌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以雅江县为例
李怡飞1, 刘延国2, 梁丽萍1, 李景吉3,4 2021年03期 [364-370][摘要](450)[pdf 2451KB](734)
DOI:
17 三峡库区气象干旱演变特征及致灾因子危险性评价
郑金涛1, 彭 涛1,2,3, 董晓华1,2,3, 刘 冀1,2,3, 常文娟1,2,3, 林青霞1,2,3, 王佳宝1 2020年05期 [213-220][摘要](1143)[pdf 1633KB](566)
DOI:
18 南方农牧交错带1960-2017年降水特征及旱涝时空分布特征
张雪茂1, 杜华明1,2, 董廷旭1,2, 邱 豪1, 廖传露1 2020年05期 [126-132][摘要](812)[pdf 1827KB](730)
DOI:
19 中国5类典型区域常用DEM高程精度评价
蒋广鑫1,2, 谢元礼1,2,3, 高志远1, 周 鹏1 2020年05期 [72-80][摘要](831)[pdf 1340KB](700)
DOI:
20 多年冻土区土壤湿度的动态变化及影响
陈珊珊, 臧淑英, 孙 丽 2020年03期 [113-118][摘要](905)[pdf 1417KB](664)
DOI:
21 保定东部平原区夏玉米田土壤氮磷时空分布规律
王 哲, 夏 辉, 袁 浩, 谷书杰 2020年02期 [93-98,111][摘要](582)[pdf 1553KB](523)
DOI:
22 基于确定性系数模型的泸水市泥石流易发性评价
李益敏1,2, 李驭豪1, 赵志芳1 2019年04期 [336-342][摘要](570)[pdf 1502KB](677)
DOI:
23 某拟建高速公路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
谈树成1,2, 刘雪斌1, 谢亚亚1, 杨林1, 赵志芳1 2019年03期 [373-380][摘要](875)[pdf 1230KB](688)
DOI:
24 近30年粤东地区台风灾害风险评估与分析
陈楷俊1, 陈艺仪2, 陈菁2 2019年03期 [362-366,372][摘要](951)[pdf 993KB](811)
DOI:
25 东天山北坡气温与降水时空变化特征
苗运玲1, 秦榕2, 张云惠3, 伏晓慧1 2019年03期 [219-223,231][摘要](1037)[pdf 1227KB](727)
DOI:
26 贺兰山东坡青海云杉林苔藓群落及环境之间的关系
高媛1, 王继飞3,4, 杨君珑1, 王文晓1, 李静尧3, 李小伟1,2 2019年01期 [221-226,233][摘要](907)[pdf 936KB](636)
DOI:
27 2016年帕隆藏布流域群发性泥石流的活动特征及成因分析
李元灵1,2, 王军朝1,2, 陈龙1,2, 刘建康1,2, 杨东旭1,2, 张佳佳1,2 2018年06期 [397-402][摘要](546)[pdf 1461KB](760)
DOI:
28 基于多情景的巫山县山洪灾害危险评价
林孝松1, 崔梦瑞1, 牟凤云1, 余情2, 徐州1 2018年06期 [370-376][摘要](821)[pdf 1853KB](650)
DOI:
29 怒江州斜坡地质灾害孕灾环境因素敏感性研究
李益敏1,2, 谢亚亚1, 蒋德明1, 段亚苹1 2018年05期 [300-305][摘要](650)[pdf 806KB](557)
DOI:
30 淮河流域蚌埠闸以上地区夏玉米生长水分关键期干旱致灾降水阈值
李学文1,2, 高超1, 尹周祥1,2 2018年05期 [162-169,178][摘要](922)[pdf 1826KB](777)
DOI:
31 基于随机森林的山洪灾害风险评估——以江西省为例
吴小君1, 方秀琴1, 任立良2, 吴陶樱1, 苗月鲜1 2018年03期 [142-149][摘要](1076)[pdf 1469KB](749)
DOI:
32 明清时期关中地区干旱灾害时空特征及其对小冰期气候变化响应研究
张蓓蓓, 王朋, 文彦君, 杨飞, 雷田旺 2018年03期 [105-110][摘要](1023)[pdf 1040KB](1186)
DOI:
33 钟山县山洪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预警
贾茜淳1, 张豫2, 丛沛桐1 2018年01期 [208-214][摘要](816)[pdf 1431KB](634)
DOI:
34 关中地区降水特征及其对旱涝灾害的影响
张奇莹1,2, 徐盼盼1,2, 钱会1,2 2017年05期 [222-226][摘要](968)[pdf 630KB](1110)
DOI:
35 清末民国时期临汾地区旱灾变化研究
侯雨乐1, 赵景波2,3 2017年04期 [384-388][摘要](866)[pdf 781KB](673)
DOI:
36 祁连山哈溪林区移植前后土壤氮对比研究
裴雯1, 车宗玺1, 刘贤德2, 车宗奇3, 张珊4, 成彩霞2, 温娅丽2 2017年04期 [349-354][摘要](659)[pdf 815KB](661)
DOI:
37 基于MODIS的东北三省植被NPP潜在气候生产力估算
刘丹, 于成龙 2017年04期 [315-323][摘要](1086)[pdf 1418KB](961)
DOI:
38 延安地区生态环境与地质灾害相关性探讨
祝俊华, 段旭, 陈志新, 祝艳波 2017年04期 [163-167][摘要](737)[pdf 662KB](721)
DOI:
39 基于栅格的嫩江县耕地资源安全等级划分及地域分异特征
李丹1,2, 刘丹丹2, 梅晓丹2 2017年04期 [140-144][摘要](929)[pdf 657KB](672)
DOI:
40 燕子河流域崩塌地质灾害成灾机理分析
张小辉1, 杨强2, 刘金辉1, 叶振南2, 孙秀娟2 2017年03期 [351-356][摘要](759)[pdf 1354KB](726)
DOI:
41 基于汇流累积计算的沟壑密度分析方法
吴秉校, 侯雷, 宋敏敏, 吴发启 2017年03期 [39-44][摘要](881)[pdf 958KB](570)
DOI:
42 九甸峡库区地质灾害分布规律及发展趋势
宋丹青1, 王丰2, 宋宏权3,4 2017年01期 [365-369][摘要](887)[pdf 1116KB](559)
DOI:
43 基于图幅调查的六盘山镇孕灾地质条件分析
王高峰, 王爱军, 田运涛, 孙秀娟, 李强 2016年05期 [364-369][摘要](964)[pdf 1021KB](643)
DOI:
44 明代文峪河流域旱灾探析
侯雨乐1, 赵景波2,3, 成爱芳4 2016年05期 [188-192][摘要](831)[pdf 868KB](603)
DOI:
45 大兴安岭东部近30年气候变化及对玉米、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
王彦平1, 阴秀霞1, 候琼2, 曲学斌1, 唐红艳2, 陈素华2 2016年04期 [325-330,337][摘要](1434)[pdf 1295KB](10723)
DOI:
46 ENSO影响下陕甘宁蒙接壤区暴雨灾害风险评价
马振宁, 杨蓉, 杨美玲 2016年04期 [294-299][摘要](523)[pdf 904KB](595)
DOI:
47 河南省县域单元自然灾害社会脆弱性评价
贺山峰1,2, 杜丽萍1,2, 高秀华1,2 2015年06期 [293-297][摘要](760)[pdf 1063KB](869)
DOI:
48 2013年我国地震灾害时空特征与灾害损失分析
徐锡蒙1, 郑粉莉1,2, 关颖慧1, 姚亚庆1, 覃超1 2015年04期 [321-325][摘要](592)[pdf 825KB](681)
DOI:
49 近56年巢湖流域降水特征及其对旱涝灾害的影响
王诗晨1,2, 程先富1,2, 杨伟伟1,2 2015年03期 [289-294][摘要](1003)[pdf 887KB](853)
DOI:
50 新疆东部地区气候变化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王文涛1, 田斌2, 李静3 2014年05期 [249-254][摘要](870)[pdf 1166KB](645)
DOI:
51 滇东石漠化地区不同植被模式土壤渗透性研究
赵洋毅1, 段旭2 2014年04期 [45-49][摘要](1236)(4)
DOI:
52 1990-2011年天山东部冰川退缩对气候的响应
李佳, 杨太保, 何毅, 田洪阵 2014年03期 [212-216][摘要](930)[pdf 1149KB](565)
DOI:
53 城市经济发展对洪涝灾害承灾能力的影响研究——以河南省安阳市为例
焦士兴1, 袁换欢1, 李燕2, 赵荣钦3, 尹义星4, 李静5, 张艳玲6 2014年02期 [311-315][摘要](613)[pdf 966KB](697)
DOI:
54 念青唐古拉山东段八盖乡地区近40年冰川与气候变化研究
冀琴, 杨太保, 李霞 2014年02期 [306-310][摘要](942)[pdf 904KB](595)
DOI:
55 植被指数监测绿洲农区风沙灾害的适宜性分析
程红霞1, 林粤江2, 胡列群1 2014年02期 [302-305,310][摘要](523)[pdf 629KB](584)
DOI:
56 不同栅格尺度下镇域农村居民点变化驱动力研究——以太仓市浏河镇为例
舒帮荣1, 曲艺2,3, 李永乐4, 雍新琴1, 梅艳1 2014年02期 [127-132][摘要](1046)[pdf 810KB](763)
DOI:
57 海南岛山洪灾害风险区划研究
刘少军1,2, 张京红1,2, 张明洁1, 车秀芬1 2013年05期 [165-169][摘要](459)[pdf 1193KB](764)
DOI:
58 基于AHP-Topsis的南通市环境灾害风险评价
叶正伟1,3, 孙艳丽2 2013年04期 [230-234][摘要](764)[pdf 627KB](609)
DOI:
59 藏东典型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模式研究
辜世贤 2012年06期 [86-89][摘要](1254)[pdf 555KB](705)
DOI:
60 近40年来冷龙岭地区冰川退缩和气候变化的关系
田洪阵1,2, 杨太保1,2, 刘沁萍2 2012年05期 [34-38][摘要](1416)[pdf 461KB](795)
DOI:
61 近50年贵德县旱涝灾害变化特征分析
李进虎1, 吴让2, 赵金忠3 2012年04期 [256-259,264][摘要](632)[pdf 593KB](570)
DOI:
62 基于信息扩散理论的邢台市农业旱灾风险分析
张瑞清, 李敏, 陈佳飞, 商慧莲, 商彦蕊 2011年06期 [212-215][摘要](902)[pdf 498KB](686)
DOI:
63 汶川地震极重灾区土地损毁研究
倪忠云1,2, 何政伟1,2,3, 赵银兵1,2, 王乐1,2, 高慧1,2, 蔡柯柯1,2 2011年03期 [198-200][摘要](895)[pdf 739KB](812)
DOI:
64 西藏高原东部横断山区降雨侵蚀力初步研究
辜世贤1, 王小丹2, 刘淑珍2 2011年03期 [28-31][摘要](933)[pdf 318KB](701)
DOI:
65 松辽平原黑土有机质含量的遥感反演研究
程彬1, 姜琦刚2, 陈凤臻3, 张红红4, 崔翰文2 2011年01期 [264-267][摘要](624)[pdf 520KB](768)
DOI:
66 基于作物生育期灾害敏感指数的旱灾粮食减产量研究
江丽, 薛翠翠, 安萍莉 2011年01期 [183-187,191][摘要](848)[pdf 576KB](654)
DOI:
67 基于RS和GIS的彭州市震毁土地信息提取及分析
蔡柯柯1,2, 何政伟1,2,3, 倪忠云1,2, 高慧1,2, 王乐1,2 2010年04期 [43-45,51][摘要](987)[pdf 451KB](766)
DOI:
68 东北地区土壤侵蚀空间变化特征研究
焦剑 2010年03期 [1-6,63][摘要](1076)[pdf 874KB](903)
DOI:
69 滇东北不同退耕还林类型生物生产量及水土保持效益分析
方向京, 李贵祥, 张正海 2009年05期 [229-232][摘要](500)[pdf 222KB](739)
DOI:
70 湖南省2008年雨雪冰冻灾害形成机理分析
刘兰芳1, 谭青山1, 陈涛2, 刘沛林1 2009年03期 [264-267][摘要](521)[pdf 436KB](1345)
DOI:
71 滇东喀斯特植被恢复演替过程中土壤理化性质分析
司彬1,2,3, 姚小华1, 任华东1, 李生1, 何丙辉2 2009年01期 [145-148][摘要](894)[pdf 247KB](729)
DOI:
72 巢湖流域水安全问题的成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宋润朋1, 吴开亚2, 金菊良3 2008年05期 [162-165][摘要](1032)[pdf 408KB](642)
DOI:
73 地质遗迹旅游开发中各类潜在地质灾害的成因机制及其防治对策
韦跃龙1,2, 陈伟海1, 覃建雄1, 吴汝兰3 2008年03期 [246-250][摘要](991)[pdf 372KB](620)
DOI:
74 泉州海岸带干旱灾害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杨娟1, 李强2,3, 海香2,3, 徐刚2,3 2008年02期 [212-214][摘要](1139)[pdf 388KB](714)
DOI:
75 四川省昭觉县地质灾害调查分析
左昌虎1, 许强1, 杨学之2 2008年02期 [177-179,183][摘要](771)[pdf 757KB](610)
DOI:
76 泸盐路宜宾至南溪段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康小兵1, 潘国耀2 2008年01期 [216-218,222][摘要](577)[pdf 385KB](595)
DOI:
77 滇东南石漠化山地不同退耕还林模式土壤地力变化初探
李品荣, 陈强, 常恩福, 尹艾萍, 毕波 2008年01期 [65-68,71][摘要](1106)[pdf 363KB](672)
DOI:
78 泉州海岸带自然灾害易损性的模糊综合分析与评判
李强1,2, 杨娟1,2,3, 徐刚1,2, 海香1,2 2007年06期 [135-138][摘要](885)[pdf 482KB](592)
DOI:
79 福建省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估与管理
陈香1,2 2007年04期 [180-185][摘要](1080)[pdf 852KB](618)
DOI:
80 用灰色关联度法评价森林涵养水源生态效益——以辽东山区主要森林类型为例
张德成1, 殷鸣放2, 魏进华3 2007年04期 [96-99,104][摘要](822)[pdf 238KB](636)
DOI:
81 辽宁省洪水灾害分析与减灾措施
穆连萍 2007年03期 [271-273][摘要](857)[pdf 505KB](1179)
DOI:
82 辽宁部分河流流域面积变化与防洪工作分析
郑晓非 2007年03期 [40-41][摘要](872)[pdf 226KB](559)
DOI:
83 四川宣汉特大型滑坡特征及形成机制分析
赵松江, 孙书勤 2007年02期 [168-170][摘要](900)[pdf 651KB](615)
DOI:
84 现代黄河口海岸侵蚀动力灾害预测探讨
尹明泉1, 李采2, 韩淑萍1, 高照良3 2007年01期 [315-317,319][摘要](679)[pdf 402KB](773)
DOI:
85 新疆沙尘暴气象灾害演变研究
杨龙1,2,3, 何清1, 贾春光3 2006年05期 [212-214,219][摘要](1196)[pdf 434KB](793)
DOI:
86 论气象类滑坡灾害的预报原理和方法
姜海泉1, 黎祖贤2, 李细生1, 罗慧妮1 2006年05期 [20-22][摘要](747)[pdf 492KB](690)
DOI:
87 山区城镇规划与泥石流灾害
陈廷方 2006年04期 [193-196][摘要](822)[pdf 406KB](609)
DOI:
88 湖南“5·31”特大暴雨山洪成因及对策
李细生1,2, 刘红年1, 张华2, 喻雨知3, 叶月珍4 2006年04期 [68-71][摘要](1056)[pdf 1143KB](981)
DOI:
89 四川省康定县地质灾害特征及其形成机理研究
刘岁海, 刘爱平 2006年02期 [226-229,233][摘要](1049)[pdf 747KB](664)
DOI:
90 浅谈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及其在辽东山区的应用
熊英1, 王秋兵1,2, 黄毅1, 韩春兰1 2006年02期 [37-38,120][摘要](842)[pdf 189KB](658)
DOI:
91 居民山地灾害预防意识调查分析
岳丽霞1,2, 欧国强1 2006年01期 [251-253][摘要](911)[pdf 457KB](600)
DOI:
92 黑龙江省区域旱灾的综合统计分析
石长金, 孙雪文, 汪星 2006年01期 [160-161][摘要](988)[pdf 129KB](646)
DOI:
93 某公路边坡工程病害处治
杜毅, 李天斌 2005年06期 [210-212,261][摘要](961)[pdf 209KB](806)
DOI:
94 西藏阿里地区巴尔至札达公路改建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及防治对策
张博, 傅荣华, 傅小兵 2005年06期 [187-190][摘要](716)[pdf 220KB](595)
DOI:
95 基于水量调控防治艾比湖流域沙尘天气灾害的设想
刘晓1, 陈正江2, 高凡3 2005年06期 [92-94][摘要](858)[pdf 165KB](558)
DOI:
96 乌鲁木齐市小流域山洪灾害临界雨量分区及防治区划研究
宾建华, 窦新英 2005年05期 [252-255][摘要](1008)[pdf 812KB](1096)
DOI:
97 陕西秦巴山区地质灾害研究
孙果梅, 况明生, 曲华 2005年05期 [240-243][摘要](1043)[pdf 204KB](1032)
DOI:
98 滑坡泥石流灾害及其防治策略探讨
王星1, 鲁胜力2, 周乐群3 2005年05期 [138-145][摘要](1226)[pdf 398KB](822)
DOI:
99 华山地区居民对土石流灾害认知之分析
萧景楷1, 黄锦煌1, 李俊鸿2 2005年05期 [35-41][摘要](666)[pdf 331KB](692)
DOI:
100 茂县大沟生态研究站改扩建工程用地地质灾害危险评估
孟国才1,2, 张晓刚1, 王士革1, 谢洪1, 张金山1,2 2005年04期 [208-209,211][摘要](1018)[pdf 169KB](618)
DOI:
101 密云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李正国1, 吴健生2, 李卫峰1 2005年04期 [78-81][摘要](955)[pdf 228KB](535)
DOI:
102 南通市自然灾害时空变化及风险区划
蒋庆丰1,2, 游珍3 2005年03期 [162-164][摘要](915)[pdf 170KB](1000)
DOI:
103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灌木林灾害及防治对策
倪自银1, 汪有奎2, 杨全生2, 袁虹3 2005年02期 [107-110][摘要](1124)[pdf 144KB](709)
DOI:
104 山地灾害社会心理学研究初探
岳丽霞, 欧国强 2005年02期 [103-106][摘要](940)[pdf 164KB](717)
DOI:
105 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及防治对策研究
刘宪春, 温美丽, 刘洪鹄 2005年02期 [74-76,79][摘要](1132)[pdf 157KB](919)
DOI:
106 基于栅格数据结构分析的土壤侵蚀强度判别方法研究及应用
闵婕, 杨华, 赵纯勇 2005年01期 [132-134][摘要](932)[pdf 159KB](908)
DOI:
107 博河、精河流域防洪减灾对策探讨
王凯博 2004年03期 [260-264][摘要](910)[pdf 278KB](750)
DOI:
108 论人地关系对湖北省自然灾害的影响
刘成武1,2, 黄利民2, 吴斌祥3 2004年01期 [177-181][摘要](1137)[pdf 320KB](680)
DOI:
109 河北省主要生态灾害特点与防灾减灾对策
彭林1, 常春平2, 魏立涛2 2003年04期 [304-307][摘要](1153)[pdf 216KB](1359)
DOI:
110 我国自然灾害特征及其减灾对策
盛海洋 2003年04期 [269-271][摘要](1146)[pdf 371KB](947)
DOI:
111 川藏公路地质分区三维可视化信息管理初探—八宿至林芝路段工程分析
雷宇1, 刘大安2, 莫多闻2 2003年03期 [66-69,119][摘要](797)[pdf 271KB](827)
DOI:
112 公路边坡灾害危险性预测模糊综合评判法
邱向荣1, 袁仁茂2, 许伟文3 2003年03期 [26-28,36][摘要](951)[pdf 199KB](714)
DOI:
113 灾害演化探析
刘哲民 2003年02期 [64-66][摘要](1027)[pdf 323KB](758)
DOI:
114 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高育峰 2003年01期 [90-91,109][摘要](972)[pdf 387KB](1318)
DOI:
115 提高黄土高原旱地抗逆减灾能力的肥料定位试验研究
樊廷录 2003年01期 [6-8][摘要](636)[pdf 155KB](705)
DOI:
116 台湾地区城市水土保持与环境保育
颜正平1, 林致远2 2002年03期 [5-9][摘要](1183)[pdf 251KB](1462)
DOI:
117 中国城市建设与地质灾害之分析与对策
王经武, 曹晓萍, 彭珂珊, 王娟 2001年04期 [38-42,125][摘要](864)[pdf 585KB](990)
DOI:
118 黄土高原防护林在生态环境建设和防灾减灾中的作用
罗伟祥1, 杨江峰2 2001年02期 [119-123][摘要](1203)[pdf 383KB](862)
DOI:
119 从考古遗址地层堆积看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杨晓燕 2001年02期 [66-68][摘要](595)[pdf 193KB](538)
DOI:
120 洞庭湖的形成、演变与洪涝灾害
苏成, 莫多闻, 王辉 2001年02期 [52-55,87][摘要](1008)[pdf 466KB](1795)
DOI:
121 泥石流致灾系数遥感信息模型初探
刘光 2001年02期 [50-51][摘要](868)[pdf 339KB](721)
DOI:
122 泥石流灾害与水土流失
李树德, 岳升阳, 徐海鹏 2001年02期 [28-29][摘要](939)[pdf 286KB](754)
DOI:
123 地震滑坡研究
李树德, 任秀生, 岳升阳, 徐海鹏 2001年02期 [24-25][摘要](948)[pdf 211KB](556)
DOI:
124 辽东山区柞蚕场土壤侵蚀研究
曹忠杰1, 林素兰2, 贾天会2 2001年01期 [137-141][摘要](637)[pdf 219KB](726)
DOI:
125 北京泥石流灾害及其降水触发条件
吴正华 2001年01期 [67-72][摘要](1241)[pdf 288KB](847)
DOI:
126 安徽水旱灾害及减灾对策
叶成林 2001年01期 [63-66][摘要](905)[pdf 195KB](719)
DOI:
127 发挥水土保持在防治澄潭江洪灾中的作用
肖祥友 2000年03期 [161-162][摘要](1041)[pdf 105KB](699)
DOI:
128 中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时空分布特点
李树德 1999年04期 [33-37][摘要](1345)[pdf 459KB](1101)
DOI:
129 雷达遥测应用于台湾水利防灾可行性之探讨
陈文福, 郑新兴 1999年03期 [106-119][摘要](1568)[pdf 527KB](1041)
DOI:
130 ’98特大洪水灾害后的反思
刘士余, 赵小敏 1999年02期 [152-154][摘要](964)[pdf 226KB](576)
DOI:
131 江西省洪涝灾害与水土保持
傅国儒, 庄荣昭 1999年02期 [14-16,32][摘要](1182)[pdf 169KB](684)
DOI:
132 富平县农业气候资源及灾害天气分析
张岁岐, 辛小桂 1999年01期 [32-36][摘要](812)[pdf 207KB](872)
DOI:
133 中国抗灾建设与未来灾害防御对策研究
张俊飚1, 彭珂珊2 1997年01期 [78-82][摘要](874)[pdf 400KB](564)
DOI:
134 霍山县水土保持防护体系建设及抗灾减灾效益分析
戴勇, 吴传琛 1996年04期 [40-41][摘要](940)[pdf 168KB](544)
DOI:
135 神木县农业气候资源及灾害天气分析
穆兴民 1993年02期 [24-35][摘要](885)[pdf 2930KB](578)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