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研究》 过刊查询页面

    关键词中包括 valley 的文章

1 金沙江干热河谷区5种植被土壤入渗性能影响因素评价
张珉瑞1, 王立娜2, 李 盼1, 经又亮1, 段青松1, 杨苑君1 2024年06期 [37-45][摘要](70)[pdf 1125KB](70)
2 干热河谷区典型植被土壤抗剪性能影响因素评价
张珉瑞, 朱少东, 李 盼, 段青松, 杨苑君 2024年04期 [153-162][摘要](505)[pdf 1330KB](389)
3 安宁河干旱河谷区不同类型农用地土壤抗冲性及与土壤性质关系
朱兆棋1,2, 刘守江2,3, 刘鲁光1,2, 陈 曦1,2, 王自豪2, 李金桓2 2024年01期 [27-34,43][摘要](1069)[pdf 1295KB](366)
4 元江干热河谷典型林草地优先流区和基质流区土壤团聚体特征
欧阳田甜1, 段 旭1,2, 赵洋毅1,2, 卢华兴1, 朱梦雪1 2023年03期 [146-153][摘要](544)[pdf 1266KB](465)
5 金沙江流域干旱河谷区坡耕地作物类型对耕作侵蚀的影响
罗辅燕1, 张泽洪2,3, 葛秋伶2, 秦湖钞2, 刘 辉2,3 2023年02期 [22-28][摘要](539)[pdf 1337KB](413)
6 干热河谷冲沟沟床土壤水分时空分异特征
张斌艳1,2, 熊东红1, 刘 琳1, 唐永发1,3, 张宝军1, 李小英2 2023年01期 [83-90][摘要](318)[pdf 1658KB](372)
7 干热河谷土壤酶活性和车轴草生长对氮磷添加的响应
李 欢1,2, 魏雅丽1, 闫帮国2, 孙 毅2, 和润莲2, 李义林2, 方海东2 2022年04期 [89-94][摘要](389)[pdf 1275KB](392)
DOI:
8 红河干旱河谷地区植物根系与砾石对土壤优先路径形成的影响
万艳萍1, 赵洋毅1,2, 段 旭1,2, 王克勤1,2, 朱梦雪1, 邱砚海3, 杜云祥3 2022年01期 [140-147][摘要](487)[pdf 2664KB](544)
DOI:
9 基于TINDVI的伊犁河谷草地覆盖变化
闫俊杰, 陈 晨, 赵 阳, 沙吾丽·达吾提拜, 刘海军 2021年03期 [331-339][摘要](535)[pdf 3347KB](649)
DOI:
10 岩溶槽谷区农村人口与耕地变化的时空耦合关系
黄 娟1,2, 李阳兵1, 徐 倩1, 舒 田3,4, 王 权1, 王萌萌1 2021年03期 [281-290][摘要](498)[pdf 4540KB](679)
DOI:
11 河谷型城市“三生”空间竞争与生态环境效应——以兰州市为例
冯 涛1,2, 石培基1,2, 张学斌1,2, 刘春芳2,3, 张韦萍1,2 2021年03期 [229-234][摘要](702)[pdf 1720KB](629)
DOI:
12 陇中黄土丘陵区土地利用功能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
韦 军1, 李晓丹1, 马丽娅1, 闫 敏1, 刘学录2, 王全喜1 2021年03期 [194-202][摘要](519)[pdf 2415KB](636)
DOI:
13 伊犁河谷草地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
付秀东, 闫俊杰, 沙吾丽·达吾提, 刘海军, 崔 东, 陈 晨 2021年01期 [124-131][摘要](595)[pdf 2340KB](624)
DOI:
14 红河干旱河谷区典型地类植物根系特征对土壤大孔隙的影响
陈婷婷1, 段 旭1,2, 赵洋毅1,2, 冷 鹏3, 邵一敏1, 杜云祥4 2020年06期 [107-115][摘要](579)[pdf 1337KB](492)
DOI:
15 喀斯特槽谷区近50年乡村聚落时空格局演化
徐志荣1,2, 赵翠薇1,2 2020年05期 [365-372][摘要](800)[pdf 2134KB](672)
DOI:
16 云南干热河谷退化生态系统光合碳分配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樊佳奇, 牛来春 2020年02期 [62-68][摘要](495)[pdf 1119KB](484)
DOI:
17 2001-2015年伊犁河谷草地蒸散发时空变化分析
闫俊杰1,2,3,4, 付秀东4, 赵玉4, 刘影4, 吕光辉1, 崔东4, 刘海军4 2019年06期 [184-190,197][摘要](982)[pdf 2428KB](717)
DOI:
18 喀斯特槽谷区土地利用转型过程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
王权, 李阳兵, 黄娟, 胡先培, 钟盛楠 2019年03期 [192-198][摘要](1108)[pdf 969KB](640)
DOI:
19 黄土侵蚀沟谷土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以杜家石沟为例
刘迪1,2, 陈海1,2, 张行1,2, 毛南赵1,2, 梁小英1,2 2019年02期 [100-106][摘要](713)[pdf 1275KB](703)
DOI:
20 基于主成分-聚类分析的崩岗侵蚀强度评价
冯春杰1, 邓羽松1, 何溢钧2, 丁树文1, 王天巍1 2019年01期 [41-46][摘要](1147)[pdf 654KB](1110)
DOI:
21 青海省湟水谷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的时空分异
郭婧1,2,7, 周学斌3, 任君4, 王芳萍1,7, 魏珍5, 师燕6, 周华坤1 2018年06期 [242-250][摘要](815)[pdf 1649KB](1425)
DOI:
22 2000-2015年新疆伊犁河谷草地NPP时空变化特征
闫俊杰1,2,3, 刘海军1, 赵玉1, 崔东1, 刘影1 2018年05期 [390-396][摘要](1226)[pdf 1022KB](592)
DOI:
23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岷江流域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的影响
胡尧, 李懿, 侯雨乐 2018年04期 [22-29][摘要](1088)[pdf 907KB](836)
DOI:
24 基于景观指数的干旱区河谷县域土地利用生态风险分析及预测
吴楠1,2, 张永福1,2, 李瑞1,2 2018年02期 [207-212][摘要](928)[pdf 1108KB](618)
DOI:
25 N,Mn元素添加及其二者交互作用对金沙江干热河谷典型植物凋落物土壤酶活性影响
樊博1, 闫帮国1,2,3, 方海东1, 史亮涛1, 何光熊1, 潘志贤1, 岳学文1, 范建成1, 李建查1 2018年01期 [220-224,230][摘要](869)[pdf 783KB](760)
DOI:
26 伊犁河谷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粒度特征
张雪琪1,4, 崔东1,2,3, 夏振华1,4, 赵玉1, 刘影1, 刘海军1 2017年05期 [162-167][摘要](923)[pdf 678KB](607)
DOI:
27 元谋干热河谷优势乡土草群落水土保持效益研究
张明忠1, 何光熊1, 方海东1, 熊东红2, 冉林3, 张宝军2, 史亮涛1 2017年02期 [101-104][摘要](1049)[pdf 504KB](780)
DOI:
28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伊犁地区土壤活性有机碳库和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崔东, 肖治国, 赵玉, 邓霞, 孟祥霞, 罗青青 2017年01期 [61-67][摘要](796)[pdf 799KB](593)
DOI:
29 伊犁河谷山地北坡土壤特性及植被群落多样性垂直分布格局
杨瑞红1,2,3, 王新军1 2016年06期 [32-39,44][摘要](1054)[pdf 1182KB](1371)
DOI:
30 喀斯特峡谷区石漠化演变中群落多样性的响应
陈亚娟1,2, 周忠发1,2, 闫利会1,2 2016年05期 [205-209][摘要](838)[pdf 722KB](637)
DOI:
31 干旱区河谷城市土地利用生态风险动态预测——以新疆伊宁市为例
唐利华1,2, 张永福1,2, 刘小辉1,2 2016年03期 [240-245][摘要](1001)[pdf 1119KB](593)
DOI:
32 红河谷不同林分土壤养分状况研究
耿波1, 岳亚军2 2015年01期 [90-92][摘要](884)[pdf 416KB](626)
DOI:
33 金沙江干热河谷区退耕地生态经济林种植模式效益研究
赵培仙 2014年04期 [229-232,237][摘要](719)(4)
DOI:
34 通南巴区块泥石流发育基本特征及防治对策
杜杰1, 左雅娅2 2014年03期 [315-320][摘要](529)[pdf 1587KB](547)
DOI:
35 土地利用结构变迁及调整对策研究——以新疆伊犁河谷地区为例
刘志有, 蒲春玲, 万婷, 余慧容, 李柯柯 2012年06期 [202-206][摘要](1174)[pdf 305KB](832)
DOI:
36 黄土高原河谷型城镇水环境承载力实证研究
杜忠潮 2012年05期 [238-242][摘要](963)[pdf 260KB](758)
DOI:
37 台湾花东纵谷河床新兴地果园内之风向与风速变化
唐琦, 陈奕诚, 郑衣淳 2012年01期 [258-261][摘要](636)[pdf 719KB](660)
DOI:
38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干热河谷地区土壤可蚀性的影响
李鹏1, 李占斌1,2, 郑郁1 2011年04期 [16-19][摘要](1201)[pdf 575KB](757)
DOI:
39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有机碳和易氧化态碳特征
刘正刚, 裴柏洋, 王宪帅 2011年03期 [24-27,31][摘要](1023)[pdf 841KB](635)
DOI:
40 横断山区干旱河谷小流域土壤特性的空间分异
田茂洁 2011年03期 [19-23][摘要](902)[pdf 514KB](613)
DOI:
41 金沙江干热河谷人工林土壤水分研究
岳学文, 方海东, 钱坤建, 方晋, 奎建蕊, 潘志贤, 杨艳鲜, 纪中华, 彭辉 2011年02期 [125-128][摘要](1248)[pdf 309KB](965)
DOI:
42 元谋干热河谷辣木人工林地灌水后不同覆盖措施对土壤水分及辣木物候的影响
龙会英1, 郑益兴2, 张燕平2, 金杰1, 史亮涛1, 张明忠1, 张德1 2011年01期 [232-235][摘要](1217)[pdf 268KB](645)
DOI:
43 玛纳斯河流域生态需水量估算
范文波1, 周宏飞2, 李俊峰1 2010年06期 [242-245,251][摘要](911)[pdf 796KB](723)
DOI:
44 一颗印沟泥石流评价及震后预测
冯文凯1, 杜杰2, 石豫川1, 陈倩3, 魏昌利3, 李长顺3 2010年06期 [68-73,77][摘要](906)[pdf 3316KB](559)
DOI:
45 岷江上游山地森林-干旱河谷交错带不同土地 利用类型土壤有机碳储量
王宪帅, 黄从德, 王勇军 2010年04期 [148-152][摘要](1119)[pdf 140KB](705)
DOI:
46 豆科牧草和灌木在元谋干热河谷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应用研究
龙会英1, 金杰1, 张德1, 史亮涛1, 张明忠1, 朱红业2 2010年02期 [254-258][摘要](1204)[pdf 211KB](726)
DOI:
47 金沙江干热河谷草被凋落物的分解率与持水性能
张明忠1, 朱红业2, 沙毓沧1, 张映翠3, 金杰1, 史亮涛1, 龙会英1, 纪中华1 2010年02期 [156-159][摘要](1360)[pdf 284KB](870)
DOI:
48 岷江上游山地森林/干旱河谷交错带退耕还林后土壤养分变化和微生物分布特征
易海燕1, 宫渊波1, 陈林武1,2, 张敏1, 唐春香1, 黄正全1, 陈鑫1 2010年02期 [130-135][摘要](1035)[pdf 760KB](746)
DOI:
49 金沙江干热河谷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特性分异特征
郑郁, 李占斌, 李鹏, 穆军 2010年01期 [174-177,251][摘要](1093)[pdf 488KB](585)
DOI:
50 拉萨河下游河谷区风沙灾害现状、成因及发展趋势探讨
常春平1, 原立峰2 2010年01期 [122-126][摘要](782)[pdf 540KB](676)
DOI:
51 干热河谷生态恢复区土壤水分变化研究
庄建琦1,2,3, 葛永刚1,2, 王道杰1,2, 郭晓军1,2,3 2009年06期 [35-39][摘要](637)[pdf 533KB](637)
DOI:
52 金沙江干热河谷不同土壤水分对台湾青枣生理生态特性的影响
薛沛沛1, 王克勤2, 耿养会1, 李月文1 2009年05期 [186-189,193][摘要](1087)[pdf 981KB](735)
DOI:
53 金沙江干热河谷水电站库区消落带生态修复对策研究
王勇, 李鹏, 穆军, 白丹 2009年05期 [141-144,148][摘要](1065)[pdf 275KB](811)
DOI:
54 马尔柯夫过程预测官司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格局变化
李富程1, 王青1, 李国蓉1, 慕长龙2 2009年05期 [31-34,39][摘要](1136)[pdf 468KB](681)
DOI:
55 元谋干热区种植豆科牧草和灌木生态效应
龙会英1, 沙毓沧1, 朱红业2, 金杰1, 张明忠1, 史亮涛1, 江功武1 2009年01期 [250-253][摘要](1059)[pdf 196KB](712)
DOI:
56 甲积峪小流域水沙监测工作做法与思考
刘存国, 朱存喜 2008年05期 [240-241,244][摘要](528)[pdf 176KB](584)
DOI:
57 线性规划方法在丹江口库区小流域土地规划中的应用研究
王国重, 蔡崇法 2008年05期 [166-167][摘要](781)[pdf 224KB](655)
DOI:
58 晚更新世小江流域泥石流沉积特征及发育规律
魏东岚, 李永化 2008年05期 [18-21][摘要](851)[pdf 214KB](603)
DOI:
59 密云土门流域出口氮磷污染分析
张燕, 张志强, 谢宝元, 张俊卿, 唐寅, 王利, 刘恩 2008年04期 [94-97][摘要](823)[pdf 224KB](565)
DOI:
60 金沙江干热河谷微地形改造对土壤水分运动参数的影响研究
李艳梅, 王克勤, 陈奇伯, 王建英 2008年04期 [19-23][摘要](765)[pdf 260KB](645)
DOI:
61 娃娃沟流域泥石流活动与植被关系探讨
施蕾蕾1,2,3, 陈宁生1,2, 杨成林1,2,3, 覃伯勇4 2008年03期 [96-99,104][摘要](1019)[pdf 642KB](657)
DOI:
62 云南蒋家沟泥石流成因及其防治措施探析
丁明涛1,2, 韦方强1 2008年01期 [20-22][摘要](953)[pdf 380KB](791)
DOI:
63 拉萨河下游河谷区风沙源综合整治
常春平 2007年06期 [219-222][摘要](750)[pdf 383KB](635)
DOI:
64 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引种印度木豆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李如丹1, 郭华春1, 董志渊1, 谭文星2, 傅志成2, 陆晓屏2 2007年05期 [356-358][摘要](771)[pdf 305KB](570)
DOI:
65 淮河中游降雨径流相似性分析
王雍君, 朱继鹏 2007年04期 [87-91,95][摘要](760)[pdf 184KB](562)
DOI:
66 淮河流域湿地的生态脆弱性特征研究
叶正伟 2007年04期 [24-29][摘要](1012)[pdf 728KB](751)
DOI:
67 大汶河流域健康状况及治理对策研究
郭坤荣, 徐跃通 2007年03期 [336-337,340][摘要](867)[pdf 324KB](713)
DOI:
68 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
魏强1,2, 柴春山2 2007年01期 [87-89][摘要](517)[pdf 328KB](561)
DOI:
69 韩江流域下游耕地变化趋势及其驱动力——以汕头市为例
张正栋1,2,3,, 周永章2, 夏斌1, 郑光湖4, 盛莹4 2007年01期 [17-20][摘要](1221)[pdf 363KB](763)
DOI:
70 金沙江干热河谷封禁管护坡面的产流产沙特征
陈奇伯1, 王克勤1, 刘芝芹1, 李金洪2, 田波1 2006年04期 [217-219][摘要](1041)[pdf 226KB](719)
DOI:
71 山东沂沭泗河流域土壤侵蚀经济损失估值研究
王强1, 姚孝友2, 张玉堂3, 李伟3, 孙希华1 2006年04期 [154-157][摘要](954)[pdf 661KB](668)
DOI:
72 清水河流域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常文哲, 许小梅, 刘黎红 2006年04期 [44-45][摘要](1029)[pdf 242KB](533)
DOI:
73 西南山区泥石流沟流域形态统计分析——以云南小江流域为例
侯兰功 2006年03期 [94-96][摘要](957)[pdf 316KB](808)
DOI:
74 元谋干热河谷植被恢复中水平阶整地对土壤蒸发的影响
王建英1, 王克勤1 2006年02期 [10-13][摘要](1163)[pdf 232KB](740)
DOI:
75 流域模拟模型与GIS集成研究现状与展望
姚长青, 杨志峰, 赵彦伟 2005年06期 [138-141][摘要](1277)[pdf 246KB](885)
DOI:
76 金沙江干热河谷植被恢复研究进展
张金盈1,2,3, 徐云1, 苏春江1, 刘兴亮2 2005年06期 [101-104][摘要](884)[pdf 477KB](676)
DOI:
77 青海省黄河流域生态修复适宜性的初步探讨
李万全 2005年06期 [68-70][摘要](908)[pdf 155KB](728)
DOI:
78 南方丘陵山区生态足迹计算和分析——以韩江上游梅江区为例
张正栋1,2,3, 周永章3, 夏斌1, 盛莹4, 郑光湖4 2005年05期 [115-118][摘要](979)[pdf 298KB](636)
DOI:
79 纸坊沟流域生态经济系统演变阶段及驱动力初探
郭满才1, 王继军1,2, 彭珂珊1,2, 权松安3 2005年04期 [245-246,255][摘要](1004)[pdf 171KB](700)
DOI:
80 浅析玛纳斯河流域水资源现存的问题与保护措施
刘占静, 刘李刚 2005年04期 [137-138][摘要](971)[pdf 108KB](1125)
DOI:
81 元谋干热河谷旱坡地复合生态农业模式效益研究初评
杨艳鲜, 纪中华, 方海东, 拜得珍, 廖承飞 2005年04期 [88-89,99][摘要](866)[pdf 174KB](708)
DOI:
82 大渡河流域开发中水土保持问题研究
张会刚1, 姜志玲2 2005年02期 [46-48][摘要](507)[pdf 164KB](651)
DOI:
83 金沙江干热河谷新银合欢人工林物种多样性研究
方海东, 纪中华, 杨艳鲜, 拜得珍, 廖承飞 2005年01期 [135-137][摘要](1074)[pdf 337KB](752)
DOI:
84 博河、精河流域防洪减灾对策探讨
王凯博 2004年03期 [260-264][摘要](904)[pdf 278KB](726)
DOI:
85 论长江流域水土保持与湿地保护——水土流失与湿地消亡相关性研究
汪达1, 汪明娜2, 汪丹3 2004年03期 [146-150][摘要](1173)[pdf 509KB](841)
DOI:
86 农林复合经营模式对干热河谷退化坡地土壤水分参数的影响
孙辉, 谢嘉穗, 唐亚, 黄雪菊 2004年03期 [25-27,40][摘要](677)[pdf 392KB](751)
DOI:
87 遥感在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监测中的应用
赵帮元, 李志华, 郭玉涛, 马红斌, 张香娟 2004年02期 [47-48,149][摘要](1141)[pdf 325KB](728)
DOI:
88 湘西南沟谷森林土壤水文—物理特性与涵养水源功能研究
吴建平1, 袁正科1, 袁通志2 2004年01期 [74-77,81][摘要](830)[pdf 481KB](685)
DOI:
89 长江流域黄土丘陵区综合治理模式初探——以郭罗沟流域为例
唐慧中, 郑晓风 2004年01期 [31-32,39][摘要](820)[pdf 330KB](709)
DOI:
90 基于GIS和RS的土地利用变化趋势研究——以铜梁县张家沟流域为例
杨华 2003年04期 [144-147,195][摘要](850)[pdf 552KB](589)
DOI:
91 郭罗沟流域综合治理效益分析
唐慧中, 闫书军, 杨伟, 郑晓风 2002年04期 [87-89][摘要](765)[pdf 488KB](642)
DOI:
92 安口流域土壤的肥力状况及推荐施肥
刘春生1, 魏莉2, 郑永明1, 常红岩3, 王正直1 2001年03期 [34-36][摘要](865)[pdf 145KB](750)
DOI:
93 东川蒋家沟泥石流沉积亚相组合特征
崔之久1, 冯金良1,2 2001年02期 [2-6][摘要](1231)[pdf 703KB](887)
DOI:
94 沟谷地玉米生态抗逆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张定一, 王姣爱, 姬虎太, 党建友, 张虎, 王建军, 支虎明 2000年04期 [51-59][摘要](1467)[pdf 427KB](669)
DOI:
95 闽江流域洪灾与森林生态系统建设
张国防1, 陈志平2 2000年03期 [239-242][摘要](1137)[pdf 285KB](626)
DOI:
96 关于黄土丘陵典型地区植被建设中有关问题的研究Ⅰ、土壤水分状况及植被建设区划
侯庆春1, 韩蕊莲1, 李宏平2 2000年02期 [102-110][摘要](946)[pdf 428KB](698)
DOI:
97 综合治理水土流失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昕水河流域水土保持的战略措施探索
宛晋沃, 尚宪法 1999年02期 [158-162,185][摘要](1043)[pdf 244KB](684)
DOI:
98 内蒙古皇甫川流域畜牧业生产结构优化配置模式研究
陈正新, 史世斌 1998年03期 [109-114][摘要](1252)[pdf 414KB](502)
DOI:
99 加快综合治理开发步伐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邱富, 张发 1998年03期 [61-63][摘要](1065)[pdf 262KB](570)
DOI:
100 依托重点治理 发展流域经济
任竹叶, 陈怀伟 1998年03期 [43-46,134][摘要](989)[pdf 414KB](598)
DOI:
101 小流域管理档案的建立及其应用
曹忠杰, 寿祝邦 1997年04期 [121-124,131][摘要](823)[pdf 385KB](518)
DOI:
102 辽宁省小流域生态特点与治理模式的探讨
王振颖 1997年04期 [117-120][摘要](1670)[pdf 333KB](470)
DOI:
103 三峡库区香溪河流域水土流失的地理环境分析及其整治
金涛1, 刘艳2 1996年04期 [98-102,110][摘要](850)[pdf 531KB](515)
DOI:
104 东关村小流域综合治理与旅游生态村建设
程广文 1996年04期 [42-45][摘要](1109)[pdf 303KB](551)
DOI:
105 大户治理股份制经营实践与理论分析
杨裕国 1996年04期 [25-27,55][摘要](492)[pdf 349KB](467)
DOI:
106 大别山区小流域治理与经济开发模式探索
沈世康 1996年04期 [24-24,66][摘要](806)[pdf 168KB](520)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