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3 |
陕北地区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演变、集聚特征及权衡与协同关系
安健吉1,2, 杨 悦1,2, 员学锋1,2, 苏强俊1,2, 安骐岷1,2
2025年01期 [316-327,335][摘要](99)[pdf 5372KB](87)
|
|
|
|
|
6 |
祁连山东段高寒草地修复过程中植被物种多样性及土壤理化性质
李 浩1, 何 静1, 王理德1,2,3,4, 宋达成2,3, 刘光武2, 王梁浩然1, 李诗涵1
2025年01期 [110-120][摘要](111)[pdf 1879KB](103)
|
|
|
|
|
|
|
11 |
基于土地利用和地形的生态系统服务空间分布及权衡-协同-独立关系——以安塞区为例
薛曾辉1,2,3, 高驭洋1,2,3, 卢枰达1,2,3, 周 静1,2,3, 王可琳1,2,3, 张 斌1,2,3, 马 玉1,2,3, 刘梦云1,2,3
2024年02期 [240-251,263][摘要](1474)[pdf 6921KB](555)
|
|
|
|
|
|
|
|
|
18 |
基于EOF和MK趋势分析的赣江流域降水时空分布格局
夏志明1,2, 廖凯涛3,4, 郭利平1,2, 陈秀龙5, 刘翠平1,2, 焦玉章1,2, 曹建祖5
2023年05期 [223-233,249][摘要](669)[pdf 1857KB](975)
|
|
|
|
|
|
|
23 |
不同灌溉方式下氢、氧同位素分布与小麦水分利用特征
杨永辉1,2,3, 邬佳宾4, 武继承1,2,3, 杨先明5, 高翠民1,2,3, 潘晓莹1,2,3, 何 方1,2,3
2023年03期 [260-267][摘要](597)[pdf 1320KB](475)
|
|
|
|
|
|
|
|
|
|
|
|
33 |
祁连山南坡土壤侵蚀时空变化及迁移特征分析
童 珊1,2,3, 曹广超2,3, 张 卓1,2,3, 闫 欣1,2,3, 刁二龙1,2,3
2022年04期 [18-27][摘要](460)[pdf 1688KB](670)
|
|
|
|
|
|
37 |
中国草地覆盖度时空动态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刘洋洋1, 任涵玉1, 章钊颖2, 张 伟1, 张志新1, 巴桑·参木决1, 王亦波1, 温仲明1
2022年02期 [221-230+242][摘要](495)[pdf 3018KB](576)
|
|
|
|
|
|
|
|
|
|
|
|
|
|
|
|
|
|
|
|
55 |
不同利用方式河套平原盐碱土盐分特征
景宇鹏1,2, 李跃进1, 高 娃1,3, 蔺亚莉4, 李秀萍2, 王文曦2, 张欣昕2, 狄彩霞2
2020年01期 [372-379][摘要](748)[pdf 1142KB](503)
|
|
|
|
|
|
59 |
不同年限土地整治土壤碳分布特征
曹婷婷1,2,3,4, 孙婴婴1,2,3,4, 王欢元1,2,3,4, 杜宜春1,2,3,4
2019年02期 [86-92][摘要](957)[pdf 800KB](497)
|
|
|
|
|
|
|
|
|
|
|
|
|
|
|
|
73 |
片麻岩坡面花生不同生长时期水土及养分流失规律
马悦1,2, 郭年冬1, 张瑞芳2,3,4, 周大迈2,3,4, 王红2,3,4, 张爱军2,3,4
2016年05期 [304-309][摘要](848)[pdf 769KB](743)
|
|
|
|
|
|
|
|
|
|
|
82 |
黄土高原不同林龄刺槐林土壤呼吸研究
马景永1, 张玉珍1, 周波2, 马涛2, 张峰2, 陈爱华2, 高希旺1, 武鹏艳1
2015年03期 [98-104,110][摘要](836)[pdf 919KB](63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4 |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春季沙丘不同部位表层土壤水分空间变异性研究
张建兵1,3, 熊黑钢2,3, 郭宇翔1,3, 钟秀娟1,3, 于言哲1,3
2010年02期 [125-129,135][摘要](835)[pdf 660KB](822)
|
|
|
|
106 |
艾比湖湿地主要盐生植物叶片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研究
王银山1,2, 于恩涛3, 何雪芬1,2, 何静1,2, 徐敏1,2, 吕光辉1,2,4
2009年05期 [245-250][摘要](838)[pdf 592KB](637)
|
|
|
|
108 |
流量过程多水源分割方法探讨
包为民1,2, 张小琴1,2, 付森彪3, 徐诗军4, 瞿思敏1,2, 江鹏1,2
2009年04期 [49-51][摘要](594)[pdf 197KB](611)
|
|
|
109 |
于田绿洲土壤盐分特征分析
刘国华1,2, 海米提·依米提1, 王庆峰1,2, 张丽娜1,2, 吕云海1,2
2009年03期 [260-263,297][摘要](824)[pdf 313KB](648)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