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研究》 过刊查询页面

    关键词中包括 process 的文章

1 窟野河流域次降雨事件下水沙变化特征及其输移过程
杨 晨, 佘冬立, 黄 萱 2025年02期 [52-60][摘要](1174)[pdf 2676KB](337)
2 近70年黄河潼关站以下河段冲淤特征分析
韩 超1, 王 飞1,2, 戈文艳1,2, 陈 昊1,2, 史尚渝1,2, 刘元昊1 2025年01期 [48-56][摘要](149)[pdf 3090KB](169)
3 基于放水冲刷草本形态变化对石漠化坡地产流影响研究
王晨阳1,2, 戴全厚1,2, 甘贤民1,2, 徐小金1,2, 周 红1,2, 张心印1,2 2024年06期 [22-28][摘要](121)[pdf 2565KB](130)
4 弃渣扰动对藏东山地草甸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
李亚桐, 王 冠, 冉心昊, 肖辉杰 2024年04期 [105-113][摘要](526)[pdf 1808KB](464)
5 西南喀斯特地区不同岩面形态下岩面径流特征
吴瑶琴1,2, 蒋超华3, 徐勤学1,2, 方荣杰1,2, 付智勇4, 陈洪松4 2024年01期 [10-17][摘要](920)[pdf 2063KB](456)
6 基于双孔隙模型研究刺槐林地和苹果地水量平衡要素的差异性
郭天崎1, 黄明斌2, 朱谧远1, 张 锐1 2023年05期 [138-145][摘要](557)[pdf 1304KB](398)
7 基于“源—汇”景观的永春县雨洪过程动态分析与风险评估
闫思嘉1,2, 晁云舒1,2, 潘 辉1,2, 赵佳文1,2, 巫丽芸1,2 2023年04期 [286-292][摘要](782)[pdf 2267KB](523)
8 黄土丘陵区冻土坡面侵蚀过程特征研究
苏远逸1,2,3,4, 陈田庆1,2,3, 张盼盼1,2,3, 熊宇斐1,2,3, 李 鹏4 2022年06期 [1-7][摘要](875)[pdf 1434KB](591)
DOI:
9 多糖(Jag C162)对黄土坡面径流过程的影响
杨莉婷1, 刘俊娥1, 王占礼2,3, 齐小倩1, 程西科1 2022年04期 [100-107][摘要](428)[pdf 1293KB](478)
DOI:
10 基于AHP与信息量法的甘肃省滑坡易发性评估
申怀飞,董 雨,杨 梅,施采琦,杨欣柯 2021年06期 [412-419][摘要](509)[pdf 1717KB](587)
DOI:
11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永德县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
李 萍1,叶 辉2,谈树成1 2021年05期 [394-399][摘要](397)[pdf 2713KB](510)
DOI:
12 基于GIS的高山峡谷区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价——以泸水市为例
李益敏1,2, 袁 静1, 蒋德明1, 王东驰1, 刘心知1 2021年03期 [355-363][摘要](590)[pdf 2768KB](707)
DOI:
13 基于DPSIR-EES模型的北回归线(云南段)生态安全评价
叶 辉1,2,3, 王金亮1,2,3, 赵娟娟4 2021年03期 [291-298][摘要](661)[pdf 1386KB](670)
DOI:
14 黄土丘陵区空心村土地复垦后不同年限土壤肥力评价
程 杰1,2,3,4, 马增辉2, 张 露2,3, 魏 静2,3, 师晨迪2,3 2021年02期 [49-53][摘要](551)[pdf 1202KB](592)
DOI:
15 生态景观视角下土地整治的生态效益评价
鲁胜晗1,2, 朱成立1, 周建新2, 田世超3, 王炎如2, 常 军2 2020年05期 [311-317][摘要](676)[pdf 1226KB](546)
DOI:
16 南方红壤区坡耕地不同耕作措施综合生态效益评价
蔡旭东1, 周怡雯1, 刘窑军2, 李朝霞1, 戴翠婷1, 王天巍1, 邓 俊1 2020年05期 [281-287][摘要](629)[pdf 1243KB](635)
DOI:
17 近30年国内外土壤有机碳研究进程解析与展望
周 咪1, 肖海兵2, 聂小东1, 李忠武1, 邓楚雄1, 刘俊宇1, 张宇婷1 2020年03期 [391-400][摘要](649)[pdf 1681KB](1026)
DOI:
18 沙漠苔藓植物分解的土壤改良效应
闫德仁, 张胜男, 黄海广, 闫 婷 2020年03期 [225-229,237][摘要](829)[pdf 1228KB](577)
DOI:
19 BPNN对不同人为活动区域的盐渍土Na+高光谱估测
田安红1, 付承彪1, 熊黑钢2, 赵俊三3 2020年02期 [364-369][摘要](665)[pdf 1772KB](501)
DOI:
20 江西省鄱阳湖区生态敏感性评价
丁 徽, 赵小敏, 郭 熙, 张 晗, 易 丹, 江叶枫, 韩 逸, 黄心怡 2020年01期 [257-264][摘要](897)[pdf 2076KB](643)
DOI:
21 农田下垫面处理对降雨入渗的影响
付玉娟1, 祝陈梦媛1, 张旭东1, 寇尔丹2, 刘环玉1 2019年04期 [74-79][摘要](685)[pdf 761KB](630)
DOI:
22 基于CW-GRAP模型的随州市土地整治综合效益评价
张雪松1,2, 张茂茂1,2, 王全喜3, 李德寿1,2, 何炬1,2, 侯瑞4 2019年03期 [318-324][摘要](1049)[pdf 912KB](1046)
DOI:
23 初始含水率对三趾马红土失水收缩特性影响
杜长城, 祝艳波, 苗帅升, 高明明, 祝俊华, 赵法锁 2019年01期 [227-233][摘要](974)[pdf 1701KB](689)
DOI:
24 中国生态系统服务研究发展过程解析
谭清月1, 许明祥1,2, 李彬彬2, 巩晨2 2018年04期 [330-337][摘要](878)[pdf 1295KB](870)
DOI:
25 陕北退耕区农业产业-资源系统耦合机制演变过程分析
成思敏1,3, 王继军1,2, 李茂森2, 李玥2, 乔梅2 2018年03期 [265-271,278][摘要](817)[pdf 1183KB](1090)
DOI:
26 基于ANP-GIS的长春市城市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
王宪恩, 丁炎军, 王硕 2018年03期 [232-236,244][摘要](1035)[pdf 727KB](735)
DOI:
27 塔里木河上游人工与天然绿洲相互转化过程与适宜比例
陈超群1, 吴煜1, 王健1, 赵乐2, 张广朋2, 张鹏2, 赵新风2 2018年02期 [176-182][摘要](638)[pdf 828KB](613)
DOI:
28 紫色土农业小流域径流过程与氮流失尺度效应
章熙锋1, 申东2, 唐家良1, 王芮1, 薛菲1 2018年02期 [72-80][摘要](891)[pdf 1114KB](713)
DOI:
29 县南沟流域农业产业-资源系统耦合过程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刘罕奇1,3, 王继军1,2 2017年05期 [259-265][摘要](974)[pdf 874KB](807)
DOI:
30 不同放牧条件内蒙古草原土壤冻融期水热动态
姚楠1, 赵英1,2, 张建国1, 何海龙1, 司炳成2,3, 焦瑞1 2017年05期 [132-138][摘要](1112)[pdf 1051KB](776)
DOI:
31 喀斯特洞穴滴水水文化学过程的时空变化及其环境指示——以贵州织金洞为例
曹明达1,2, 周忠发1,2, 潘艳喜1,2, 张结1,2, 殷超1,2, 张绍云1,2 2017年03期 [339-346][摘要](811)[pdf 1196KB](652)
DOI:
32 北方农牧交错区不同农牧用地格局下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内蒙古通辽市为例
徐冬平1,2,3, 李同昇1, 薛小杰2,3, 朱记伟2,3 2017年01期 [219-225][摘要](997)[pdf 1194KB](620)
DOI:
33 基于空间吻合性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以珠海市斗门区为例
易璐1,2,3, 王红梅1,2,3, 程迎轩5, 王淼淼1,2,3, 丁华祥4, 王海云4 2016年06期 [108-115][摘要](940)[pdf 1063KB](622)
DOI:
34 相关规划产生水土流失影响评价研究
夏积德1,2, 吴发启1, 周波2, 王森3 2016年05期 [129-133][摘要](766)[pdf 685KB](657)
DOI:
35 干旱区季节性冻土冻融状况及对融雪径流的影响
习阿幸1,2, 刘志辉1,2,3,4, 卢文君1,2 2016年02期 [333-339][摘要](1397)[pdf 1069KB](718)
DOI:
36 基于生态规划的长春市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
岳晨1,2, 崔亚莉2, 饶戎3, 董翔3 2016年02期 [318-322][摘要](921)[pdf 639KB](594)
DOI:
37 人为干预对石漠化治理过程中生态系统健康的影响
陈圣子1,2, 周忠发1,2, 闫利会1,2 2016年02期 [213-219][摘要](955)[pdf 1000KB](714)
DOI:
38 两种森林集水区径流量及其径流过程初步分析
郭晋川1, 梁宏温2, 潘伟1, 李荣辉1, 李晓琼2, 蓝刚1, 马倩2 2015年06期 [55-59][摘要](1181)[pdf 606KB](773)
DOI:
39 基于层次分析与可拓理论的水土流失严重程度分区评价
李雄峰, 余宏明, 李亚, 师华鹏 2015年06期 [24-29][摘要](2231)[pdf 679KB](2506)
DOI:
40 大渡河上游干桥沟泥石流发育特征与防治方法
黄海1,2, 石胜伟1,2, 刘建康1,2 2015年05期 [354-357][摘要](863)[pdf 641KB](640)
DOI:
41 杨凌示范区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
于海影1,2, 韦安胜1, 陈竹君1,3 2015年05期 [158-162][摘要](871)[pdf 648KB](599)
DOI:
4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陕西省城市绿色发展区域差异测度分析
李文正 2015年05期 [152-157][摘要](1426)[pdf 797KB](709)
DOI:
43 基于物元模型的资源型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动态评价研究
刘畅1, 师学义1, 梁旭琴2, 石立豪1, 柴迪1 2015年04期 [127-131,126][摘要](987)[pdf 828KB](670)
DOI:
44 基于AHP的湖南省耕地适宜性综合评价
赵晓丹1, 杨雅萍2, 荆文龙2,3 2015年02期 [219-223][摘要](539)[pdf 709KB](877)
DOI:
45 丘陵山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时序与模式研究
刘慧敏, 朱江洪 2015年02期 [141-146][摘要](708)[pdf 978KB](594)
DOI:
46 不同优化情境下的县南沟流域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耦合关系
顾文1,2, 王继军1,3, 齐智娟1 2014年05期 [163-168][摘要](813)[pdf 807KB](1614)
DOI:
47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区域适宜性评价与空间布局规划研究——以成都龙泉驿区为例
任平1,2, 兰亭超1,2, 周介铭1,2 2014年01期 [272-275,282][摘要](590)[pdf 758KB](663)
DOI:
48 黄土坡面径流输沙过程试验研究
赵海滨1,2, 曹京京1,2, 姚文艺3, 申震洲3 2014年01期 [90-94][摘要](874)[pdf 937KB](713)
DOI:
49 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水文过程的影响研究进展
史晓亮1,3, 李颖1, 严登华2, 赵凯1 2013年04期 [301-308][摘要](947)[pdf 1656KB](763)
DOI:
50 黄土高原北部水蚀风蚀交错区产流条件及径流系数
卢龙彬, 付强, 黄金柏 2013年04期 [17-23][摘要](951)[pdf 1527KB](772)
DOI:
51 天津市某大学校园雨水利用探究
孙欢1, 刘志强1, 刘洪海2, 田宇2 2013年02期 [288-292][摘要](748)[pdf 1107KB](615)
DOI:
52 基于GIS的蒲江县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研究
刘建, 何宗, 张治清 2012年05期 [130-132,138][摘要](1565)[pdf 486KB](810)
DOI:
53 砂田砾石覆盖对土壤大孔隙特征及其土壤水文过程的影响研究进展
余海龙1, 黄菊莹2 2012年04期 [284-288][摘要](985)[pdf 315KB](980)
DOI:
54 华北土石山区油松林对降雨再分配的影响
梁文俊, 丁国栋, 臧荫桐, 高广磊, 包岩峰, 安云, 贺宇 2012年04期 [77-80][摘要](935)[pdf 426KB](670)
DOI:
55 基于改进模糊层次模型的土地整理效益评价研究
刘琳1,2,3, 余莉4, 李正5, 郭义强2, 吴海燕5, 崔晓寰6 2012年03期 [204-208][摘要](1134)[pdf 222KB](767)
DOI:
56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纸坊沟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效益评价
任春燕 2011年04期 [214-217,222][摘要](903)[pdf 759KB](639)
DOI:
57 基于AHP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模糊综合评价
崔娟敏1, 季文光1,2 2011年04期 [122-125][摘要](1153)[pdf 732KB](630)
DOI:
58 矿山开采生态环境恢复治理项目绩效评价研究——以河北省为例
王红雷, 张小侠, 王秀茹, 曹优明, 陈倩, 王希, 康璇 2011年03期 [276-280][摘要](983)[pdf 851KB](740)
DOI:
59 日喀则市农区畜牧业现状与发展研究
普琼1, 郝明德2, 王缠军1 2011年01期 [259-263][摘要](635)[pdf 296KB](608)
DOI:
60 农村生态环境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评价
曹连海, 郝仕龙, 陈南祥 2010年05期 [238-240,244][摘要](587)[pdf 175KB](799)
DOI:
61 黄土丘陵区土质裸露路面冲刷过程模拟试验研究
陈翠红1, 郑世清2, 田风霞3, 马春艳2 2010年02期 [45-48,53][摘要](598)[pdf 560KB](572)
DOI:
62 长江中游低丘黄壤坡面地表产流产沙规律初探
刘艳1,2,3, 刘学全2, 崔鸿侠2, 周金星3, 何丙辉1 2010年01期 [149-153][摘要](1333)[pdf 473KB](755)
DOI:
63 丹江口水库水沙淤积特性分析
胡安焱112 2009年05期 [237-240][摘要](976)[pdf 384KB](705)
DOI:
64 基于遥感与GIS的LUCC及马尔柯夫过程趋势预测——以重庆市南岸区为例
夏小梅1,2, 陈阿林1,2,3, 杨华1,2 2009年05期 [19-24][摘要](902)[pdf 414KB](607)
DOI:
65 地面坡度对红壤坡面土壤侵蚀过程的影响研究
张会茹1,2, 郑粉莉1,2, 耿晓东2,3 2009年04期 [52-54,59][摘要](1221)[pdf 390KB](778)
DOI:
66 基于GIS的衡阳市生态环境脆弱性研究
王鹏, 赵莹, 田亚平 2009年04期 [24-29][摘要](1029)[pdf 591KB](780)
DOI:
67 黄土高原中部森林的流域水文效应研究
卢爱刚1,3, 索安宁2, 庞德谦3, 王天明1 2009年04期 [1-5][摘要](943)[pdf 580KB](831)
DOI:
68 岩溶隧道建设引起的地下水环境负效应研究——以铜锣山隧道为例
刘建, 刘丹 2009年03期 [268-271][摘要](847)[pdf 505KB](612)
DOI:
69 渭河源区1970-2006年梯田开发对水文产流的影响
王辉, 张钰, 刘光生, 唐颖丰, 赵力强 2009年02期 [220-226][摘要](940)[pdf 646KB](635)
DOI:
70 岷江上游植物群落稳定性研究
冶民生1,2, 吴斌2, 关文彬3, 马克明4, 刘国华4, 张宇清2 2009年01期 [259-263][摘要](1062)[pdf 560KB](760)
DOI:
71 区域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Ⅰ)——理论篇
王红瑞1, 张文新2, 董艳艳1, 高雄3, 王军红1 2008年06期 [203-209][摘要](928)[pdf 668KB](746)
DOI:
72 景观“源、汇”的动态特性及其量化方法
许申来1,2, 周昊3 2008年06期 [64-67,71][摘要](507)[pdf 192KB](754)
DOI:
73 水土保持措施对小流域洪水过程的影响研究
王爱娟1,2, 张平仓2 2008年06期 [18-20][摘要](1056)[pdf 187KB](707)
DOI:
74 基于生态承载力的焦作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
常玉光, 樊良新, 宋琼 2008年05期 [180-181,185][摘要](1071)[pdf 174KB](773)
DOI:
75 塔里木河干流景观地球化学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黄青1,2, 李丹丹1 2008年05期 [88-92][摘要](1103)[pdf 277KB](833)
DOI:
76 土壤侵蚀研究中的坡长因子评价问题
孔亚平1, 张科利2, 曹龙熹2 2008年04期 [43-47,52][摘要](1192)[pdf 608KB](989)
DOI:
77 应用层次分析法进行金龙山滑坡危险度研究
吴敏1,2, 陈永波1 2008年02期 [239-240,243][摘要](940)[pdf 305KB](636)
DOI:
78 河溪近自然治理评价指标体系探讨及应用
高阳, 高甲荣, 陈子珊, 刘瑛 2007年06期 [379-382][摘要](761)[pdf 308KB](743)
DOI:
79 植被恢复过程对丘岗红壤侵蚀量变化的影响
彭珍宝1, 袁正科2, 旷建军1, 袁穗波2, 范水平1, 吴雯雯2 2007年05期 [380-383][摘要](967)[pdf 456KB](634)
DOI:
80 开发渭北旱塬农田蒸发水新技术
李旭辉1, 李立科1, 赵二龙1, 王兆华2 2007年03期 [234-236][摘要](814)[pdf 170KB](594)
DOI:
81 陆面过程中的水文模式研究
杨新兵1, 逯进生2, 鲁绍伟3 2007年03期 [46-50][摘要](871)[pdf 538KB](1034)
DOI:
82 服装废水处理工艺研究对保护生态环境的意义
杨建设, 唐丽红, 刘志华, 杨方 2007年02期 [302-303,305][摘要](485)[pdf 169KB](821)
DOI:
83 黄土高原淤地坝坝地淤积物两个重要物理特性指标研究
李勋贵1, 李占斌2, 魏霞3 2007年02期 [218-220,223][摘要](1051)[pdf 254KB](735)
DOI:
84 模拟暴雨条件下珠江上游不同地被产流产沙过程研究
孟广涛1, 毛瑢2, 方向京1, 和丽萍1, 柴勇1, 李贵祥1, 张正海1 2007年01期 [287-288,294][摘要](1075)[pdf 170KB](787)
DOI:
85 某水电站库区一大型滑坡的形成机制与环境影响评价
陈万业1, 董兰凤2 2006年06期 [282-284,287][摘要](910)[pdf 338KB](751)
DOI:
86 泥沙搬运能力方程的比较分析
肖培青1,2, 姚文艺1,3 2006年04期 [6-8][摘要](936)[pdf 173KB](1126)
DOI:
87 泥石流阵流及其活动规律
倪化勇1,2, 吕学军1,2 2005年06期 [242-244][摘要](1134)[pdf 166KB](705)
DOI:
88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不同下垫面土壤水蚀特征实验研究
张丽萍, 倪含斌, 吴希媛 2005年05期 [126-127,192][摘要](930)[pdf 233KB](657)
DOI:
89 MATLAB软件在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张养安, 刘林章 2005年04期 [238-239][摘要](552)[pdf 273KB](867)
DOI:
90 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遥感过程模型研究
李世华1, 牛铮1, 李壁成2,3 2005年03期 [126-128][摘要](1033)[pdf 287KB](828)
DOI:
91 NPP过程模型遥感驱动因子分析
李世华1, 牛铮1, 李壁成2,3 2005年03期 [120-122][摘要](989)[pdf 170KB](1387)
DOI:
92 流域侵蚀过程研究
朱永恒1,2, 濮励杰1 2005年02期 [15-17,35][摘要](531)[pdf 191KB](751)
DOI:
93 和田地区近五十年耕地变化分析
贺凌云, 海米提·依米提, 李谢辉 2005年01期 [83-86][摘要](575)[pdf 192KB](561)
DOI:
94 浅沟侵蚀过程及预报模型研究进展
武敏1,2, 郑粉莉1,2 2004年04期 [113-116][摘要](984)[pdf 249KB](708)
DOI:
95 LISEM模型及其应用
贾媛媛1,2, 郑粉莉1,2 2004年04期 [91-93,120][摘要](553)[pdf 200KB](970)
DOI:
96 黄土裸坡土壤侵蚀过程研究
王占礼, 王亚云, 黄新会, 牛振华 2004年04期 [84-87][摘要](1299)[pdf 207KB](744)
DOI:
97 大学园区污水生态处理技术工艺及系统设计
王书文, 邹轶, 张吉娜, 孙铁珩 2004年03期 [196-198][摘要](832)[pdf 160KB](943)
DOI:
98 晋西黄土高原小流域地貌演化特征与水沙过程的动态监测
陈浩1, Y. Tsui2, 蔡强国1, L. G. Tham2, 胡文生1, Z. Q. Yue2, 梁广林1 2004年02期 [1-3][摘要](1060)[pdf 244KB](837)
DOI:
99 地理信息系统在流域生态水文过程模拟研究中的应用
夏佰成1, 胡金明1, 宋新山2 2004年01期 [5-8][摘要](905)[pdf 429KB](815)
DOI:
100 中国土地沙漠化研究现状及问题讨论
苏志珠1,2, 董光荣2 2002年03期 [133-135,145][摘要](1467)[pdf 190KB](1055)
DOI:
101 黄土坡面侵蚀垂直分带性及其侵蚀产沙研究进展
肖培青1,2, 郑粉莉1, 史学建2 2002年01期 [46-48,56][摘要](1073)[pdf 219KB](815)
DOI:
102 喀斯特石漠化山区生态重建研究——以贵州省罗甸县大关村为例
张茵1, 刘松2 2001年02期 [80-83,132][摘要](2103)[pdf 220KB](1285)
DOI:
103 人类活动与土壤侵蚀
李有利, 郑纲, 杨景春 1999年04期 [105-110][摘要](1168)[pdf 239KB](1689)
DOI:
104 历史上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演变过程
武弘麟 1999年04期 [91-94,110][摘要](1188)[pdf 211KB](636)
DOI:
105 瓦背状浅沟分布特征分析
姜永清, 王占礼, 胡光荣, 郝小品 1999年02期 [182-185][摘要](1055)[pdf 177KB](778)
DOI:
106 土壤侵蚀区位论研究
赵登峰, 马涪良, 韩福军 1999年02期 [94-98][摘要](700)[pdf 230KB](682)
DOI:
107 坡面侵蚀垂直分布特征动态变化过程初步研究
吴普特, 刘普灵, 武春龙, 周佩华 1997年02期 [41-46][摘要](1311)[pdf 2570KB](729)
DOI:
108 花岗岩侵蚀区植被层次结构优化模式研究
李相玺, 左长清, 姚毅臣, 范明华 1997年01期 [202-207][摘要](1097)[pdf 2551KB](1053)
DOI:
109 沟道间歇积水入渗过程浅析
孙西欢1, 王文焰2 1996年03期 [8-12][摘要](1015)[pdf 365KB](529)
DOI:
110 遥感图象“空间”特征的机助处理
李锐, 宋桂琴, 刘静, 李领涛, 杨勤科 1994年01期 [63-67,88][摘要](981)[pdf 441KB](632)
DOI:
111 中国土壤科学复兴之道──献给我国土壤地理工作者
朱显谟 1994年01期 [1-10][摘要](975)[pdf 854KB](609)
DOI:
112 细沟侵蚀过程的研究方法
郑粉莉, 唐克丽, 陈文亮 1993年01期 [107-111][摘要](1377)[pdf 2516KB](887)
DOI:
113 耕地生产潜力计算中土壤效应系数的评估——以陕西省洛川县为例
聂庆华 1992年02期 [55-60][摘要](955)[pdf 1100KB](1121)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