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研究》 过刊查询页面

    作者中包括 的文章

1 宁南黄土丘陵区人工柠条林与苜蓿地土壤水分特征
任鸿武1, 汪 星1, 吕 雯2,3, 滕 远1, 杨赵昱2, 侯嘉娜1, 马维薇2 2025年02期 [158-166,177][摘要](1095)[pdf 4732KB](173)
2 黔东南丘陵山地5种林分类型土壤有机碳与理化性质间的关系
陈 梦1,2, 袁丛军1,2, 舒德远3, 龙文峰4, 戴晓勇1,2, 丁访军1,2 2024年05期 [26-34][摘要](1290)[pdf 1118KB](571)
3 基于土地覆被变化的北京市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
赵俊远1,2, 高 翔3, 梁静波4 2024年03期 [350-362,372][摘要](709)[pdf 6921KB](518)
4 闽东丘陵山区乡村聚落空间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以福建省屏南县为例
蒋雨欣1,2, 戴文远1,2, 陈 娟3, 林雨晴1,2 2024年03期 [311-319][摘要](676)[pdf 2703KB](504)
5 黄土高原陡坡地不同植被类型及恢复过程对径流泥沙的影响
朱谧远1,2, 武小飞1,2, 李晨辉1,2, 郭天崎1,2, 张 锐1,2, 黄明斌2 2023年06期 [57-66][摘要](1248)[pdf 1293KB](693)
6 不同利益相关者对生态涵养区生态系统服务的认知分析
丁远鑫1,2, 刘春兰1, 裴 厦1, 张继平1, 刘晓娜1 2023年05期 [453-461][摘要](633)[pdf 1236KB](438)
7 基于双孔隙模型研究刺槐林地和苹果地水量平衡要素的差异性
郭天崎1, 黄明斌2, 朱谧远1, 张 锐1 2023年05期 [138-145][摘要](557)[pdf 1304KB](397)
8 1960—2017年江淮地区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
王远宁, 吴 灏, 王盼盼, 彭卓越 2023年04期 [236-244,255][摘要](910)[pdf 6744KB](451)
9 东北黑土区融雪径流对流域产沙的贡献及因素分析
武亚冰1,2, 方海燕2,3, 张威1, 王硕2, 翟钰钰2,3, 赵紫远2,3 2023年03期 [86-93][摘要](678)[pdf 2480KB](531)
10 基于SWMM不同气候区城市绿色屋顶径流调控效益研究
张成玉1, 张守红1,2, 章孙逊1, 闫 婧1, 魏良怡1, 杨 航1, 王任重远1 2023年02期 [422-430][摘要](494)[pdf 1341KB](861)
11 黔中白云岩石漠区小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效益
杨光能1, 张 喜1, 薛建辉2, 吴永波2, 侯贻菊1, 崔迎春1, 舒德远1 2022年06期 [214-223][摘要](331)[pdf 1565KB](446)
DOI:
12 黄土丘陵区冻土坡面侵蚀过程特征研究
苏远逸1,2,3,4, 陈田庆1,2,3, 张盼盼1,2,3, 熊宇斐1,2,3, 李 鹏4 2022年06期 [1-7][摘要](875)[pdf 1434KB](591)
DOI:
13 黄土高原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演变及驱动因素空间分异规律
常晓格1,2, 王志慧2, 肖培青2, 魏峰远1, 张 攀2, 马 力2 2022年05期 [244-252][摘要](422)[pdf 3431KB](583)
DOI:
14 黄丘区典型灌木和荒草地土壤含水量变化对降雨的响应
吴远菲1,2, 肖培青2, 郝仕龙1, 杨春霞2 2022年04期 [121-126][摘要](514)[pdf 1162KB](538)
DOI:
15 气候因子对贵州省植被覆盖度的协同影响
代仁丽, 钟九生, 何志远, 何 鑫, 林双双 2022年03期 [262-268][摘要](573)[pdf 3848KB](632)
DOI:
16 辽宁省生长季气候变化及其对春玉米产量的影响
王蔚丹1,2, 孙 丽1,2, 裴志远1,2, 陈媛媛1,2, 孙娟英1,2, 董 沫1,2 2022年02期 [281-286][摘要](550)[pdf 1568KB](553)
DOI:
17 土壤-刺槐系统水流阻力对水分胁迫的响应
武小飞1,2, 杨 帆2, 岩晓莹1,2, 郭天崎1,2, 朱谧远1,2, 黄明斌2 2022年02期 [274-280][摘要](457)[pdf 1282KB](536)
DOI:
18 沱江流域土壤侵蚀动态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钟旭珍1, 张 素1, 吴瑞娟1, 敬远兵1, 门雷雷2, 周 婷1 2022年02期 [43-49+56][摘要](862)[pdf 1676KB](660)
DOI:
19 泥石流流域气候与区段对坡面土壤pH值的影响——以云南蒋家沟流域为例
杨柳生1,2,3, 林静远1, 木力迪尔·艾尔肯1, 高若允1,2,3, 余 杭1,2,3, 林勇明1,2,3, 王道杰2,4, 李 键1,3 2022年01期 [105-112][摘要](558)[pdf 1284KB](579)
DOI:
20 珠江流域下游近60年输沙率年际与年内变化特征
杨远东1, 王永红1, 蔡斯龙2, 刘 锋3, 杨清书3 2021年02期 [155-162][摘要](572)[pdf 2196KB](633)
DOI:
21 中国5类典型区域常用DEM高程精度评价
蒋广鑫1,2, 谢元礼1,2,3, 高志远1, 周 鹏1 2020年05期 [72-80][摘要](843)[pdf 1340KB](717)
DOI:
22 近58年河西地区降水事件的连续性特征
折远洋1, 杨 波2, 尚清芳1, 王凤鹏1, 苏 玲1 2020年03期 [139-145][摘要](767)[pdf 1753KB](593)
DOI:
23 坡度对黄土坡面产流产沙过程及水沙关系的影响
苏远逸, 李 鹏, 任宗萍, 肖 列, 王 添, 张建文, 刘 展 2020年02期 [118-122][摘要](805)[pdf 1165KB](637)
DOI:
24 太湖锡澄地区TP和CODMn水环境容量的影响因素
王思远1, 许有鹏1, 王丹青1, 高斌1, 王强1, 温海燕2 2019年05期 [371-376][摘要](896)[pdf 1227KB](722)
DOI:
25 干旱地区煤层开采对地表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吴志远1,2, 彭苏萍1, 杜文凤1, 崔凡1 2019年05期 [75-80][摘要](630)[pdf 1214KB](509)
DOI:
26 中国3类典型区SRTMGL1和SRTMV4精度对比分析
吴宇鑫1, 赵牡丹1, 高志远1, 刘婷2 2019年04期 [36-42][摘要](1062)[pdf 758KB](3384)
DOI:
27 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的三峡库区腹地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利用
杨远琴1,2, 任平1,2, 洪步庭1,2 2019年03期 [305-310,317][摘要](813)[pdf 1117KB](1290)
DOI:
28 陕北黄土区SRTMDEM精度对不同地形因子的响应
高志远1,2, 谢元礼1,2, 刘状1,2, 蒋广鑫1 2019年03期 [174-178][摘要](1027)[pdf 614KB](1424)
DOI:
29 不同城市功能区绿地土壤重金属分布及其生态风险评价
陈为峰, 孙其远, 宋希亮, 董元杰 2019年03期 [148-153][摘要](952)[pdf 796KB](551)
DOI:
30 降水量空间插值方法在小样本区域的比较研究
解恒燕, 张深远, 侯善策, 郑鑫 2018年03期 [117-121][摘要](652)[pdf 658KB](773)
DOI:
31 广西西江流域土壤侵蚀估算及特征分析
李翠漫1, 卢远1, 刘斌涛2, 许贵林3 2018年02期 [34-39][摘要](1562)[pdf 1044KB](710)
DOI:
32 道路和居民点对锡林郭勒草地风蚀参数的影响
罗建勇, 张卓栋, 孙传龙, 刘宏远 2018年02期 [21-28,33][摘要](1141)[pdf 1835KB](699)
DOI:
33 生态脆弱区土地综合承载力时空差异分析——以榆林市为例
董思1, 任志远1,2, 魏倩倩1 2017年06期 [286-291,299][摘要](826)[pdf 967KB](676)
DOI:
34 河北太行山典型水土保持经济林枯落物持水特性
庞梦丽, 孙明阳, 王明远, 屈宇 2017年06期 [200-204][摘要](960)[pdf 649KB](739)
DOI:
35 不同材质保水剂对玉米生长综合效率的DEA模型分析
许紫峻1,2, 汪溪远1,2, 师庆东1,2, 陈娇3, 李浩1,2, 徐婉婷1,2, 王伟1,2 2017年06期 [160-166][摘要](795)[pdf 894KB](777)
DOI:
36 沈阳地区天然降雨雨滴特征对坡面产沙量的影响
盛世博1, 王瑄1, 盛思远2, 张凯1 2017年02期 [12-16][摘要](645)[pdf 510KB](724)
DOI:
37 珠江流域中游主要森林类型凋落物持水特性
何琴飞1,2,3, 郑威1,2,3, 彭玉华1,2,3, 侯远瑞1,2,3, 何峰1,2,3, 申文辉1,2,3 2017年01期 [128-134][摘要](1043)[pdf 859KB](700)
DOI:
38 中国草地生态系统水源涵养服务时空变化
吴丹1, 邵全琴2, 刘纪远2, 曹巍2 2016年05期 [256-260][摘要](1336)[pdf 670KB](709)
DOI:
39 冻融坡面土壤剥蚀率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刘彦辰, 王瑄, 周丽丽, 昝学龙, 盛思远 2016年02期 [1-5][摘要](1048)[pdf 627KB](634)
DOI:
40 半干旱地区典型城市耕地面积变化空间差异及驱动力分析——以西安市为例
魏倩倩1, 任志远1,2 2016年01期 [284-288][摘要](954)[pdf 796KB](757)
DOI:
41 川西高原精细化生态敏感性评价
吕远洋, 刘志红, 叶帮苹, 张思, 张洋 2016年01期 [272-277][摘要](1076)[pdf 921KB](729)
DOI:
42 东北农场农作物生长季土壤呼吸对温度和含水量的响应
来雪慧, 李丹, 于波峰, 朱江, 姚志远, 张姝婷 2016年01期 [117-122][摘要](1063)[pdf 718KB](823)
DOI:
43 基于PSR模型的喀斯特地区生态系统健康动态评价——以贵州省为例
李远艳1,2, 安裕伦1,2, 杨广斌1,2 2015年06期 [279-286][摘要](808)[pdf 1457KB](2142)
DOI:
44 基于马尔科夫模型土壤侵蚀动态变化研究——以西安都市圈为例
刘少佳1,2, 任志远1,2, 杨文艳1,2,3, 周忠学1,2 2015年05期 [14-19,24][摘要](896)[pdf 996KB](1022)
DOI:
45 雅鲁藏布江流域生长季NDVI对湿季降水的响应
张嘉琪, 任志远 2015年02期 [209-212,218][摘要](572)[pdf 706KB](905)
DOI:
46 柴达木盆地地表湿润特征及气候因子影响分析
张嘉琪, 任志远 2015年01期 [133-139][摘要](905)[pdf 1343KB](658)
DOI:
47 基于地形梯度的土壤侵蚀强度分布特征研究——以钦江流域为例
高峰1, 华璀1, 卢远1, 陶艳成2,3, 李卫宁4 2014年02期 [22-26][摘要](899)[pdf 722KB](756)
DOI:
48 陕北地区NDVI对水热条件年内变化的响应及其空间特征
王灿, 任志远, 张翀 2014年01期 [173-177,182][摘要](564)[pdf 1022KB](1863)
DOI:
49 基于GIS和USLE的钦江流域土壤侵蚀评估
高峰1, 华璀1, 卢远1, 陶艳成2,3 2014年01期 [18-22,28][摘要](1142)[pdf 727KB](917)
DOI:
50 新疆土地利用变化及其与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耦合关系
郑飞, 刘光远, 刘志有 2013年05期 [251-256][摘要](759)[pdf 885KB](669)
DOI:
51 近12年广西植被覆盖与降水和气温的时空响应特征
韦振锋1,2, 任志远1, 张翀1 2013年05期 [33-38,44][摘要](543)[pdf 1439KB](1661)
DOI:
52 GIS支持下的锦州葫芦岛沿海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
苏雷1,2, 朱京海3, 傅立群2, 胡远满1, 刘淼1 2013年04期 [207-212][摘要](995)[pdf 1083KB](1149)
DOI:
53 基于LUCC的生态型城市土地生态敏感性评价
刘焱序1, 李春越2, 任志远1,2, 文雯3 2012年04期 [125-130][摘要](902)[pdf 482KB](756)
DOI:
54 不同程度干扰下人工固沙植被区生物结皮对草本植物生长的影响
富远年1, 马风云2, 刘立超3 2011年05期 [87-90,95][摘要](931)[pdf 306KB](660)
DOI:
55 石油城市经济转型背景下土地利用模式研究——以黑龙江省大庆市为例
高志昊1, 宋戈1, 张远景2 2011年03期 [162-167][摘要](893)[pdf 1421KB](686)
DOI:
56 基于景观格局和生态敏感性的左江流域生态脆弱性分析
卢远, 苏文静, 华璀 2011年03期 [78-82,87][摘要](1138)[pdf 1308KB](880)
DOI:
57 基于GIS技术的土地利用效益评价研究
吴志伟1,2, 胡远满2, 陈文波1 2011年02期 [75-79][摘要](1038)[pdf 524KB](943)
DOI:
58 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的川中丘陵区坡耕地土壤侵蚀预测研究
朱雪梅1, 冯海峰1, 林立金2, 杨远祥1, 邵继荣3, 朱波4, 冯济敏5 2011年02期 [1-5][摘要](808)[pdf 586KB](797)
DOI:
59 天津滨海新区湿地退化现状及其恢复模式研究
孟伟庆1, 李洪远2, 王秀明2, 李姝娟2, 吴璇2 2010年03期 [144-147][摘要](568)[pdf 446KB](755)
DOI:
60 基于MODISEVI的左江流域耕地利用效率评价
周显芳, 卢远 2010年03期 [79-81,86][摘要](1111)[pdf 559KB](893)
DOI:
61 四川汉源铅锌矿区铅锌富集植物筛选
辉建春1, 蒋小军2, 杨远祥1, 吴杰1, 朱雪梅1, 林立金3 2009年05期 [233-236][摘要](879)[pdf 230KB](629)
DOI:
62 山体土壤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东江流域为例
魏玲娜, 陈喜, 王文, 佘超, 黄远洋, 王本林 2009年05期 [149-152][摘要](1467)[pdf 455KB](1274)
DOI:
63 聚丙烯酰胺(PAM)对黄土溅蚀的影响
胡霞1,2, 李顺江3, 蔡强国4, 蔡崇法5, 张光远5, 朱远达4 2009年05期 [51-54,59][摘要](1204)[pdf 1427KB](852)
DOI:
64 晋北生态脆弱区人工种源补充对植被的影响研究
张志远 2009年04期 [121-126][摘要](904)[pdf 265KB](671)
DOI:
65 桂西南退化喀斯特植被自然恢复研究
刘京涛1, 温远光2, 周峰3 2009年03期 [65-69][摘要](641)[pdf 290KB](742)
DOI:
66 湖南岳阳杨树人工林涡度相关系统数据高频特征分析
魏远, 张旭东, 周金星, 孙启祥 2009年01期 [131-135][摘要](783)[pdf 454KB](621)
DOI:
67 锌铬复合胁迫对水稻植株碳氮代谢的影响
朱雪梅1, 林立金1,2, 杨远祥1, 蒋小军1, 何传云3, 邵继荣3 2008年05期 [149-151][摘要](810)[pdf 376KB](696)
DOI:
68 辽宁省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
郑晓非1,2, 张志全1,2, 胡远满2, 李秀珍2 2008年04期 [212-215,219][摘要](966)[pdf 654KB](797)
DOI:
69 小尺度空间的城市生态功能区规划方法研究
张志全1,2, 郑晓非1,2, 胡远满2, 陈宏伟2 2008年04期 [110-113][摘要](884)[pdf 334KB](806)
DOI:
70 切沟侵蚀研究初探——以云南省文山县新开田村为例
秦高远, 周跃, 杨黎 2007年05期 [84-86][摘要](891)[pdf 380KB](512)
DOI:
71 紫色土坡耕地横坡垄作的水土流失特征及作物产量效应
林立金1, 朱雪梅1, 邵继荣2, 杨远祥1, 蒋小军1, 吴咏3 2007年03期 [254-255,258][摘要](1095)[pdf 329KB](865)
DOI:
72 流土灾害的形成机理与治理
鞠远江 2007年02期 [142-144][摘要](557)[pdf 327KB](860)
DOI:
73 基于GIS的广西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
卢远1,2, 华璀2, 周兴2 2007年01期 [98-100][摘要](1138)[pdf 462KB](873)
DOI:
74 近14年榆林北六县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王晓峰, 任志远 2006年06期 [201-203,207][摘要](1127)[pdf 216KB](710)
DOI:
75 桐城市农饮工程水质安全问题及对策
周美正1,2, 刘远成2 2005年04期 [240-241,244][摘要](538)[pdf 377KB](718)
DOI:
76 冰川径流模型研究进展
张小咏1, 刘耕年1, 鞠远江2, 傅海荣1 2005年04期 [58-62][摘要](1073)[pdf 613KB](902)
DOI:
77 遥感植被盖度研究
顾祝军, 曾志远 2005年02期 [18-21][摘要](1319)[pdf 373KB](1139)
DOI:
78 固原市发展退耕还林草后续产业探讨
陈胜远, 张凡 2004年03期 [312-314][摘要](929)[pdf 152KB](754)
DOI:
79 基于GIS、RS和RUSLE的林区土壤侵蚀定量研究——以大兴安岭呼中地区为例
刘淼1,2, 胡远满1, 徐崇刚1,2 2004年03期 [21-24][摘要](1382)[pdf 501KB](707)
DOI:
80 黑河尾闾湖泊附近表层样品的孢粉分析及其环境指示意义
齐乌云1, 远藤邦彦2, 穆桂金3, 相马秀广4, 村田泰辅2, Kazuaki Hori5, 中尾正羲6 2003年04期 [58-62,101][摘要](624)[pdf 530KB](679)
DOI:
81 泥石流沟最优治理方案选择的层次分析法模型
鞠远江1, 曾思伟2, 刘耕年1 2003年03期 [52-54][摘要](970)[pdf 377KB](703)
DOI:
82 高容重黏性泥石流沉积的组成和构造反映的搬运和沉积动力特征
刘耕年, 李建江, 鞠远江, 崔之久 2003年03期 [1-2,7][摘要](960)[pdf 327KB](628)
DOI:
83 黄土丘陵半干旱区漏斗式集流造林试验初报
宋强1, 陈胜远2, 丁汉福2, 陈卫东2, 金小平2, 窦建德2, 陶永鑫3, 马尚清4 2002年04期 [155-158][摘要](1017)[pdf 202KB](690)
DOI:
84 台湾地区城市水土保持与环境保育
颜正平1, 林致远2 2002年03期 [5-9][摘要](1212)[pdf 251KB](1486)
DOI:
85 侵蚀影响下土壤碳和养分空间变化及其过程模拟
朱远达1, 张光远2, 蔡强国1, 丁树文2 2001年04期 [126-132][摘要](1057)[pdf 690KB](681)
DOI:
86 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作物生产力影响因子研究——以王家沟流域为例
李忠武1, 蔡强国1, 唐政洪1, 吴淑安1, 朱远达2 2001年04期 [70-73,78][摘要](1294)[pdf 522KB](795)
DOI:
87 GIS支持下的土壤侵蚀遥感研究——以湖北省为例
王思远, 张增祥, 赵晓丽 2001年03期 [154-157][摘要](1370)[pdf 194KB](752)
DOI:
88 固原县枸杞发展现状与开发前景
丁汉福, 陈胜远, 韩应晶 2001年01期 [130-132][摘要](569)[pdf 359KB](642)
DOI:
89 集水区农业非点源污染之评估及控制对策
林昭远, 陈键鑫, 颜正平 2001年01期 [7-9][摘要](1159)[pdf 188KB](761)
DOI:
90 陕北黄土高原植被区划及与林草建设的关系
邹厚远 2000年02期 [96-101][摘要](1148)[pdf 212KB](1137)
DOI:
91 GIS支持下的山地景观生态优化途径
张惠远1, 万军2 1999年04期 [69-74,112][摘要](612)[pdf 623KB](680)
DOI:
92 数值地形模型应用于集水区规划与整治之研究
林昭远1, 林文赐2, 张力仁1 1999年03期 [37-45][摘要](1203)[pdf 532KB](983)
DOI:
93 黄土高原草原植被的自然恢复演替及调节
邹厚远1, 程积民1, 周麟1, Akio Hongo2 1998年01期 [126-138][摘要](617)[pdf 3130KB](680)
DOI:
94 封育刈割放牧对草地植被的影响
程积民1, 邹厚远1, Akio Hongo2 1998年01期 [36-54][摘要](1005)[pdf 3568KB](572)
DOI:
95 固原县自然条件概况
邹厚远, 陈国良 1998年01期 [2-6,69][摘要](761)[pdf 2683KB](498)
DOI:
96 前言
山仑, 邹厚远 1998年01期 [1-1][摘要](521)[pdf 70KB](322)
DOI:
97 花岗岩红壤表土特征及对坡面侵蚀影响的研究
蔡崇法, 丁树文, 张光远 1996年04期 [111-115][摘要](986)[pdf 367KB](619)
DOI:
98 台北市山坡地之开发特性与其对下游水文环境冲击之研究
何智武, 林致远 1995年03期 [50-61][摘要](1237)[pdf 848KB](694)
DOI:
99 黄土高原丘陵区林草混作研究
关秀琦1, 邹厚远1, 鲁子瑜1, 郭鹏2, 张信3 1994年03期 [77-81][摘要](1127)[pdf 364KB](665)
DOI:
100 黄土高原草地生产持续发展研究──Ⅳ.更新芽保护与草地合理、永续利用的关系
邹厚远1, 关秀琦1, 张信2, 古晓林2, 郭鹏3 1994年03期 [69-71,86][摘要](559)[pdf 281KB](891)
DOI:
101 黄土高原草地持续发展研究──Ⅲ.补播柠条和兴安胡枝子建立永久放牧草地试验
关秀琦1, 邹厚远1, 鲁子瑜1, 刘克俭2, 古晓林3 1994年03期 [65-68][摘要](1319)[pdf 319KB](667)
DOI:
102 黄土高原草地生产持续发展研究──Ⅱ.补播沙打旺对退化草地演替的影响
邹厚远1, 鲁子瑜1, 关秀琦1, 古晓林2, 张信2 1994年03期 [61-64,68][摘要](980)[pdf 362KB](698)
DOI:
103 黄土高原草地生产持续发展研究──Ⅰ.沙打旺人工草地衰退后的草种更替
关秀琦1, 邹厚远1, 鲁子瑜1, 刘克俭2, 古晓林3 1994年03期 [56-60][摘要](1382)[pdf 307KB](688)
DOI:
104 黄土丘陵区造林技术研究
邹厚远, 关秀琦, 鲁子瑜, 刘克俭, 韩蕊莲, 郭鹏, 马志仁 1994年03期 [48-55,60][摘要](1391)[pdf 604KB](701)
DOI:
105 沙打旺种群对草原植被演替影响试验研究
邹厚远, 程积民, 鲁子瑜, 张鹏, 古晓林 1990年01期 [77-83][摘要](254)[pdf 548KB](309)
DOI:
106 宁南半干旱区草原群落结构与生物量的研究
程积民, 邹厚远 1990年01期 [44-54][摘要](248)[pdf 820KB](220)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