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研究》 过刊查询页面

    关键词中包括 mountains 的文章

1 不同格网尺度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分异及影响因素分析——以秦岭西安段为例
马超群1,2, 弋志强1, 员学锋1,2, 张硕蒙1, 张莎莎1 2025年01期 [389-399][摘要](127)[pdf 3944KB](129)
2 基于VSD模型的陕南城市群水资源脆弱性评价及影响因子研究
徐盼盼1,2,3,4, 徐嘉敏5, 商逸纹1,2,3, 马 军1,2,3, 王灵博1,2,3, 钱 会1,2,3,4 2024年06期 [319-327,343][摘要](98)[pdf 2974KB](138)
3 陕北退耕区域“两山论”的实现路径——商品型生态农业
马玲娜1, 王继军1,2, 连 坡1, 李鸣雷1,2, 李怡凤1, 温 昕2, 孙在伟3 2023年04期 [447-453][摘要](1322)[pdf 1229KB](461)
4 秦巴山地气候变化特征与旱涝区域响应
李 理1, 刘俊杰2, 朱文博3, 王丽园3, 朱连奇3, REGMI Balmukunda4 2023年03期 [318-326][摘要](631)[pdf 2238KB](470)
5 秦岭地区近40年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崔国屹1, 张 艳1,2, 晁 阳1, 赵永华1,2, 潘博华1 2023年01期 [319-326][摘要](359)[pdf 1663KB](601)
6 秦岭气候分界指标时空变化特征及指示意义
李大伟, 段克勤, 李双双 2022年05期 [155-163][摘要](457)[pdf 2401KB](577)
DOI:
7 兰州市南北两山不同灌丛土壤渗透特性
苏世平, 刘小娥, 李 毅 2022年05期 [149-154,163][摘要](478)[pdf 1275KB](592)
DOI:
8 1970—2015年秦岭北麓径流重建及变化
张召鹏, 段克勤 2022年02期 [206-211][摘要](625)[pdf 1513KB](566)
DOI:
9 绿水青山提质增效理论辨析及其践行案例
邓香港, 上官周平 2022年01期 [404-410][摘要](528)[pdf 1128KB](534)
DOI:
10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Anusplin的秦巴山区≥10℃积温空间模拟比较
张善红1,2,3, 白红英1,3, 齐贵增1,3, 梁 佳4, 赵 婷1,3 2022年01期 [184-189+196][摘要](654)[pdf 1881KB](574)
DOI:
11 1980—2018年祁连山南坡土地利用地形梯度变化及其地形因子地理探测
付建新1,曹广超2,郭文炯1 2021年06期 [371-381][摘要](410)[pdf 2319KB](555)
DOI:
12 评估放牧干扰对天山北坡土壤侵蚀及空间特征的影响
胡贵锋1,2,王新军1,2,常梦迪1,2,闫立男1,2,韩其飞3,李菊艳4,李永康1,2 2021年05期 [13-21][摘要](737)[pdf 1803KB](670)
DOI:
13 1964-2017年秦岭山地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南北差异
刘 荷1, 邓晨晖3, 邵景安1,2, 郭 跃1,2 2021年02期 [210-216+223][摘要](922)[pdf 4171KB](678)
DOI:
14 喀斯特山区近年来农村人口与居民点用地的时空格局演化——以贵州省为例
潘友娜1, 赵翠薇1,2 2021年01期 [258-264][摘要](651)[pdf 2320KB](604)
DOI:
15 基于TRMM数据的祁连山大气降水时空分布特征
薛 健1,2, 李宗省1, 李宗杰1, 桂 娟1,2 2021年01期 [204-210][摘要](713)[pdf 1370KB](708)
DOI:
16 喀斯特地区降水量空间插值方法对比——以贵州省为例
莫跃爽, 索惠英, 焦树林, 赵宗权, 张 洁, 赵 梦, 刘 炜, 李银久 2021年01期 [164-172][摘要](652)[pdf 1968KB](701)
DOI:
17 1979-2014年秦巴山区MSWEP降水数据精度评估及变化特征分析
杨晓柳, 王 平, 高大威, 杨 幸, 丁智强 2020年06期 [146-152][摘要](472)[pdf 1614KB](747)
DOI:
18 大兴安岭南段白桦树干液流对土壤水分的响应
王 媛1, 魏江生1,2, 周 梅2, 赵鹏武2, 刘兵兵2 2020年04期 [128-133][摘要](700)[pdf 1154KB](397)
DOI:
19 横断山脉纵谷区不同林型土壤胡敏素组分特征
周 红1, 何忠俊1, 肖 蒙1, 秋新选3, 梁社往2 2020年02期 [48-54][摘要](487)[pdf 1221KB](559)
DOI:
20 祁连山区主要下垫面土壤粒径分布特征
贺 燕1, 魏 霞1, 魏 宁2, 于文竹1, 崔 霞1, 赵恒策1 2020年02期 [42-47,54][摘要](817)[pdf 1276KB](945)
DOI:
21 1960-2015年秦岭地区极端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
孟清1,2, 高翔3, 白红英1,2, 张扬1,2, 王辉源1,2 2019年06期 [171-178,183][摘要](1007)[pdf 2644KB](801)
DOI:
22 大兴安岭天然林不同林分溶解有机碳变化特征
杜浩, 张成福, 程宇琪, 王雨晴, 潘思涵, 杨宇娜 2019年06期 [46-52][摘要](645)[pdf 1221KB](532)
DOI:
23 近30年祁连山南坡降水量变化特征分析
虞敏1,2, 曹广超1, 曹生奎1,2, 张航1,2, 袁杰1,2 2019年02期 [241-248][摘要](1023)[pdf 761KB](727)
DOI:
24 1960-2014年祁连山南坡及其附近地区降水时空变化特征
付建新1,2, 曹广超1,2, 李玲琴1,2, 曹生奎1,2, 唐仲霞1,2, 杨晓敏1,2, 蒋刚1,2, 虞敏1,2, 袁杰1,2, 刁二龙1,2 2018年04期 [152-161][摘要](900)[pdf 2664KB](704)
DOI:
25 1960-2014年祁连山南坡及其附近地区气温时空变化特征
曹广超1,2, 付建新1,2, 李玲琴1,2, 曹生奎1,2, 唐仲霞1,2, 蒋刚1,2, 虞敏1,2, 袁杰1,2, 汉光昭1,2, 刁二龙1,2 2018年03期 [88-96][摘要](1163)[pdf 2178KB](89720)
DOI:
26 1982-2014年祁连山植被生长季NDVI变化及其对气候的响应
贾文雄, 陈京华 2018年02期 [264-268][摘要](1173)[pdf 623KB](1566)
DOI:
27 新疆天山山区TRMM卫星降水数据的精度检验和校正方法研究
李慧1,4, 杨涛1,2, 何祺胜3, 任伟伟1,4 2017年06期 [327-333][摘要](1614)[pdf 781KB](7035)
DOI:
28 祁连山哈溪林区移植前后土壤氮对比研究
裴雯1, 车宗玺1, 刘贤德2, 车宗奇3, 张珊4, 成彩霞2, 温娅丽2 2017年04期 [349-354][摘要](672)[pdf 815KB](685)
DOI:
29 2000-2014年天山山区蒸散发时空动态特征
邓兴耀1,2,3, 姚俊强4, 刘志辉2,3, 刘洋1,2,3 2017年04期 [266-273][摘要](1266)[pdf 1259KB](915)
DOI:
30 祁连山西水林区灌木林降雨截留特征
马剑1,2, 刘贤德1,2, 金铭1,2, 张学龙1,2, 敬文茂1,2, 王顺利1,2, 赵维俊1,2, 王荣新1,2 2017年03期 [363-368][摘要](921)[pdf 694KB](659)
DOI:
31 大兴安岭东部近30年气候变化及对玉米、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
王彦平1, 阴秀霞1, 候琼2, 曲学斌1, 唐红艳2, 陈素华2 2016年04期 [325-330,337][摘要](1456)[pdf 1295KB](10744)
DOI:
32 1960-2012年中国天山山区极端气温的变化特征
赵培培, 张明军, 王圣杰, 周盼盼, 刘雪梅, 王杰 2015年06期 [190-197][摘要](1120)[pdf 2292KB](741)
DOI:
33 高黎贡山不同森林类型土壤肥力状况研究
和丽萍, 李贵祥, 孟广涛, 柴勇, 李宁云 2015年06期 [116-121][摘要](1101)[pdf 757KB](1395)
DOI:
34 天山北坡潜在蒸发量时空分布特征
刘琳, 张正勇, 颜巧 2015年05期 [306-311][摘要](1033)[pdf 946KB](724)
DOI:
35 天山林区不同地段6种灌木生物量组成
王文栋1,2, 李建贵1, 张毓涛2, 李吉玫2, 李翔2, 芦建江2 2015年05期 [127-132][摘要](899)[pdf 738KB](590)
DOI:
36 近30年阿尼玛卿山冰川与气候变化关系研究
王凯, 杨太保, 何毅, 冀琴 2015年03期 [300-303,308][摘要](544)[pdf 716KB](614)
DOI:
37 基于GIS的岩溶山区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
郜红娟1, 张朝琼2, 蔡广鹏2, 罗绪强1 2015年02期 [200-203][摘要](1045)[pdf 903KB](3146)
DOI:
38 西南山区生态敏感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以秀山县为例
韩蕾1,2,3, 孔祥斌3, 郭洪峰1,2,3, 罗卓1,2 2015年01期 [229-234,240][摘要](799)[pdf 1375KB](1483)
DOI:
39 岩溶山区林地景观梯度变化分析
郜红娟1, 杨广斌2, 罗绪强1, 刘静1, 林丽1 2015年01期 [224-228][摘要](898)[pdf 679KB](651)
DOI:
40 小兴安岭南麓典型森林类型的土壤水文功能研究
张淑兰1, 张海军1, 张武1, 王长宝1, 邓际华2, 宋英博3, 张强1 2015年01期 [140-145][摘要](1028)[pdf 600KB](588)
DOI:
41 北京山区典型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可蚀性的影响
黄晓强, 赵云杰, 信忠保, 覃云斌, 易扬 2015年01期 [5-10][摘要](936)[pdf 768KB](647)
DOI:
42 基于SDA的西南低山丘陵区农村居民点空间特征分析——以重庆市长寿区为例
陈德凡1, 焦欢2, 周启刚2, 王福海2 2014年06期 [222-227][摘要](922)[pdf 737KB](898)
DOI:
43 天山北坡城市群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与对策
王爱辉1,2 2014年02期 [316-322][摘要](803)[pdf 1013KB](731)
DOI:
44 1990-2011年南天山地区冰川面积变化对气候的响应
赵刚, 杨太保, 田洪阵 2014年02期 [257-263,268][摘要](617)[pdf 2496KB](909)
DOI:
45 1961-2011年秦巴山区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特征分析
杨波, 张勃, 安美玲, 张调风 2014年01期 [110-116][摘要](1045)[pdf 1437KB](815)
DOI:
46 天山北麓中段植被NDVI变化及其对气侯因子的响应
徐丽萍, 郭鹏, 王玲, 刘琳 2013年06期 [158-161,167][摘要](1073)[pdf 935KB](685)
DOI:
47 基于GIS和RS的中亚阿拉套山脉近22年来冰川变化
何毅, 杨太保, 杜鹃, 田洪阵 2013年06期 [130-134][摘要](898)[pdf 1200KB](678)
DOI:
48 天山北麓近50年气温和降水的变化特征
李成1,2, 王让会1,2, 黄进1 2013年06期 [117-124][摘要](1030)[pdf 1784KB](698)
DOI:
49 天山北坡东西段林沿土壤有机质含量特征对比分析
穆叶赛尔·吐地1,2, 吉力力·阿不都外力1, 姜逢清1 2013年01期 [70-75][摘要](1016)[pdf 1331KB](743)
DOI:
50 苏北低山丘陵区典型森林生态脆弱性评价
于法展1,2, 陈龙乾1, 沈正平2, 仇方道2 2012年06期 [188-192][摘要](1314)[pdf 427KB](743)
DOI:
51 秦巴山区铁路增建二线的水土流失影响分析
何吉成 2012年06期 [64-67,76][摘要](1472)[pdf 392KB](847)
DOI:
52 五台山旅游对植被影响测量方法的比较
牛莉芹1, 程占红2 2012年05期 [223-229][摘要](840)[pdf 430KB](662)
DOI:
53 近40年来冷龙岭地区冰川退缩和气候变化的关系
田洪阵1,2, 杨太保1,2, 刘沁萍2 2012年05期 [34-38][摘要](1429)[pdf 461KB](812)
DOI:
54 五台山森林群落中物种多样性对旅游干扰的生态响应
牛莉芹1, 程占红2 2012年04期 [106-111][摘要](1234)[pdf 756KB](839)
DOI:
55 祁连山东段不同植被下土壤养分状况研究
姜红梅, 李明治, 王亲, 刘星星 2011年05期 [166-170][摘要](627)[pdf 299KB](691)
DOI:
56 基于GIS和改进BP神经网络的天然白桦林健康评价
施明辉1,2, 赵翠薇1, 郭志华2, 刘世荣3 2011年04期 [237-240][摘要](1038)[pdf 775KB](864)
DOI:
57 辛家山不同坡向次生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刘振学1, 任广鑫2, 康冰3, 王得祥1, 秦晓威2, 任学敏2, 孔令童2, 王志彬1 2011年04期 [197-202][摘要](977)[pdf 979KB](892)
DOI:
58 祁连山西段青海云杉林土壤养分特征研究
赵维俊1,2, 刘贤德1,2, 金铭1,2, 车宗玺1,2, 马钰1,2 2011年04期 [166-169][摘要](2011)[pdf 1092KB](678)
DOI:
59 横断山区干旱河谷小流域土壤特性的空间分异
田茂洁 2011年03期 [19-23][摘要](926)[pdf 514KB](631)
DOI:
60 秦岭北坡4种植被类型的土壤养分状况和微生物特征比较研究
任建宏1, 燕辉2, 朱铭强3, 彭晓邦4 2010年04期 [228-232][摘要](1045)[pdf 634KB](779)
DOI:
61 沂源石灰岩山地不同植被类型土壤颗粒分形特征研究
罗明达1, 杨吉华1, 房用2, 王月海2, 王卫东2 2010年03期 [17-21][摘要](1056)[pdf 460KB](830)
DOI:
62 六盘山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地土壤水分动态研究
杨民益1, 杜阿朋2, 王彦辉3 2009年06期 [129-133][摘要](1033)[pdf 250KB](640)
DOI:
63 祁连山北坡主要植被下土壤异质性研究
牛贇, 敬文茂 2008年04期 [258-260,263][摘要](1000)[pdf 228KB](807)
DOI:
64 西南(岩溶)山区乡村聚落景观优化研究——以安顺市为例
雷清1, 苏维词1,2 2008年03期 [251-254][摘要](845)[pdf 237KB](668)
DOI:
65 秦岭北坡刺槐人工林细根垂直分布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
燕辉1, 苏印泉1, 李吉平1, 朱昱燕2, 季志平1 2008年03期 [65-68,73][摘要](924)[pdf 503KB](703)
DOI:
66 南京幕府山矿区废弃地恢复植被的群落种群动态研究
刘国华1, 舒洪岚2, 张金池3 2008年01期 [72-74,78][摘要](848)[pdf 539KB](781)
DOI:
67 滇东南石漠化山地不同退耕还林模式土壤地力变化初探
李品荣, 陈强, 常恩福, 尹艾萍, 毕波 2008年01期 [65-68,71][摘要](1129)[pdf 363KB](691)
DOI:
68 冀西北间山盆地区景观动态变化研究
刘军会1,2, 赵维全3, 王卫4, 高吉喜5 2007年03期 [36-39][摘要](580)[pdf 283KB](604)
DOI:
69 生态垫在京北石质山区盘山公路边坡绿化工程中应用效果评价
杨晓晖1, 王小平2, 秦永胜2 2006年03期 [119-120,123][摘要](929)[pdf 219KB](810)
DOI:
70 蒙山不同树种对改良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朱毅, 韩敬 2006年03期 [97-98][摘要](1075)[pdf 236KB](636)
DOI:
71 秦岭北麓生态承载力定量评价研究
王书转1, 肖玲1, 吴海平2 2006年01期 [148-150][摘要](1022)[pdf 171KB](808)
DOI:
72 基于GIS的沂蒙山区退耕还林(草)规划方案分析
梁仁君, 林振山, 许汝贞 2006年01期 [136-138,141][摘要](1151)[pdf 438KB](1176)
DOI:
73 陕西秦巴山区地质灾害研究
孙果梅, 况明生, 曲华 2005年05期 [240-243][摘要](1060)[pdf 204KB](1059)
DOI:
74 大小兴安岭公路涎流冰的形成及其防治
任宪平, 景国臣, 刘丙友, 刘绪军 2005年02期 [190-191][摘要](885)[pdf 85KB](899)
DOI:
75 宁夏南部山区退耕还林还草后续产业发展的初步研究
米文宝1,2, 刘小鹏2, 王亚娟2 2005年01期 [91-94][摘要](1153)[pdf 263KB](703)
DOI:
76 冀西北间山盆地典型区域水土流失成因及防治对策探讨
陈艳梅1, 彭林2, 安志民3 2003年04期 [301-303][摘要](872)[pdf 150KB](871)
DOI:
77 天山中段北麓盐渍化现状与成因
熊文成, 刘运明, 李有利 2003年03期 [97-101][摘要](1173)[pdf 243KB](797)
DOI:
78 太行山区下瓦岔泥石流灾害实录
冯金良1,2, 崔之久1, 李庆辰2 2001年02期 [41-44][摘要](1189)[pdf 182KB](774)
DOI:
79 延安地区农业面临的问题与增产技术研究
彭珂珊, 王继军 2000年02期 [91-95,149][摘要](1051)[pdf 187KB](692)
DOI:
80 论黄土高原山川秀美建设
杨勤科, 焦锋, 雷会珠 2000年02期 [52-54][摘要](1009)[pdf 107KB](645)
DOI:
81 内蒙古阴山北麓丘陵区荒谟化类型区划分
刘静, 孙旭, 许丽 1998年03期 [95-100][摘要](794)[pdf 2634KB](902)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