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研究》 过刊查询页面

    关键词中包括 population 的文章

1 2000—2021年泾河流域植被NDVI变化及影响因素
封建民1, 郭玲霞1, 刘宇峰1, 文 琦2 2025年01期 [249-256][摘要](113)[pdf 3922KB](86)
2 北部湾城市群人口-土地城镇化质量的耦合协调关系及空间差异
谢余初1,2, 刘秋华1,2, 张 宇2, 潘新潮2, 邵梦军2, 胡宝清1 2024年03期 [421-431][摘要](586)[pdf 1755KB](480)
3 主体功能区视角下的滇中城市群人口-经济-资源环境时空耦合分析
龙晓惠1, 陈国平1,2,3, 林伊琳1,2,3, 赵俊三1,2,3, 王荣耀1, 冯怡翔1 2024年02期 [367-378][摘要](539)[pdf 10794KB](451)
DOI:
4 渭河流域人口与经济空间分布一致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赵孟丽1, 李同昇1,2, 李炬霖1 2023年05期 [325-334][摘要](590)[pdf 5775KB](489)
5 乌江流域经济与人口空间格局演变及耦合特征
赵 敏1, 狄东睿1,2,3, 黄光伟2, 时伟宇1 2022年06期 [298-310,321][摘要](321)[pdf 25833KB](368)
DOI:
6 长江经济带人口与土地城市化协调度的空间特征与形成机理
陈锡才1,彭燕梅1,王学良1,许永涛1,王天强1,潘玉君2 2021年05期 [375-379][摘要](446)[pdf 1179KB](498)
DOI:
7 岩溶槽谷区农村人口与耕地变化的时空耦合关系
黄 娟1,2, 李阳兵1, 徐 倩1, 舒 田3,4, 王 权1, 王萌萌1 2021年03期 [281-290][摘要](497)[pdf 4540KB](673)
DOI:
8 黄土丘陵沟壑区空心村土地整治潜力及空间重构
戈晨曦1, 员学锋1,2, 马超群1,2, 徐和平3, 任朝霞1,2 2020年06期 [285-292][摘要](442)[pdf 1738KB](493)
DOI:
9 河南省县域尺度城镇化协调发展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
范昕1,2, 李江风1,2, 陈万旭1,2, 朱丽君1, 韦启杰1,2, 林正松3 2018年04期 [309-316][摘要](1137)[pdf 1072KB](627)
DOI:
10 基于“省公顷”生态足迹的宁夏中部干旱带承载力研究
刘亚亚, 朱志玲, 贾国平 2017年05期 [357-362][摘要](764)[pdf 686KB](1100)
DOI:
11 忻州市相对资源承载力的时空动态变化
赵鹏宇1, 郭劲松2, 崔嫱1, 张俊卿1, 冯文勇1 2017年02期 [341-347][摘要](580)[pdf 1265KB](1030)
DOI:
12 河南伏牛山区天然红豆杉种群结构与动态研究
张志录1, 刘中华1, 陈明辉1, 张巧莲2, 杨风岭1 2016年03期 [262-268][摘要](852)[pdf 883KB](574)
DOI:
13 沧州市人口-耕地-粮食协调发展关系时空变异
杨伟州, 郭硕, 于莉, 张蓬涛 2016年01期 [253-259][摘要](863)[pdf 959KB](717)
DOI:
14 甘肃中西部地区红砂种群结构及空间格局特征
段桂芳, 单立山, 李毅, 段雅楠, 张荣 2016年01期 [67-74][摘要](605)[pdf 1114KB](637)
DOI:
15 陕西省榆林市水资源人口承载规模研究
党丽娟1,2, 徐勇1, 王志强1 2014年03期 [90-97][摘要](632)[pdf 1175KB](619)
DOI:
16 近25年临汾市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动态分析
杨苗1, 杨萍果2 2012年05期 [271-274][摘要](951)[pdf 290KB](710)
DOI:
17 岷江源区主要灌木种群生态位研究
张贺全1, 孙饶斌1, 冶民生1, 吴斌2, 关文彬3, 马克明4, 刘国华4 2012年01期 [125-129,133][摘要](954)[pdf 396KB](662)
DOI:
18 民勤绿洲一荒漠过渡带植物物种多样性及其优势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郭树江1,2, 杨自辉1,2, 王多泽1,2, 李得禄2, 李爱德1,2, 詹科杰1,2, 王强强1,2 2011年03期 [92-96][摘要](546)[pdf 245KB](651)
DOI:
19 濒危植物急尖长苞冷杉种群生命表分析
卢杰1,2, 潘刚1,2, 罗大庆1,2, 郑维列1,2, 郭其强1,2, 秦元丽3 2010年05期 [212-216,221][摘要](814)[pdf 664KB](632)
DOI:
20 基于产能的耕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研究
张晓燕, 陈影, 门明新, 李新旺, 周亚鹏, 许皞 2010年03期 [176-180][摘要](623)[pdf 262KB](609)
DOI:
21 半干旱区四种典型豆科牧草群落生理生态的分异研究
左胜鹏1,2, 王会梅1,2, 李凤民2, 山仑2 2010年01期 [167-173][摘要](991)[pdf 362KB](841)
DOI:
22 秦岭西段天然油松种群的数量特征研究
蔺雨阳1, 王得祥2, 雷瑞德2, 雍小华1 2009年04期 [180-185][摘要](866)[pdf 550KB](679)
DOI:
23 西安市热岛效应变化特征与城市人口发展研究
张宏利1,3, 陈豫2, 张纳伟锐5, 孟小绒1, 胡伟6, 杨改河4 2009年04期 [131-136][摘要](1063)[pdf 552KB](763)
DOI:
24 江西省生态经济系统耦合态势分析
马彩虹1, 兰叶霞2, 赵先贵3, 王书转4 2009年03期 [221-224][摘要](524)[pdf 466KB](591)
DOI:
25 廊坊市区域现状水资源承载力分析
赵国华1, 翟国静2, 何平3, 苏永军2, 畅金元3, 郭慧娟2 2009年01期 [245-249][摘要](1109)[pdf 439KB](592)
DOI:
26 五台山南台山地草甸种群对旅游干扰的生态响应
程占红1, 牛莉芹2 2008年06期 [222-224][摘要](712)[pdf 310KB](567)
DOI:
27 盐池草地植被数量波动研究
李瑞1, 刘云芳2, 张克斌3 2008年04期 [220-223][摘要](775)[pdf 225KB](639)
DOI:
28 南京幕府山矿区废弃地恢复植被的群落种群动态研究
刘国华1, 舒洪岚2, 张金池3 2008年01期 [72-74,78][摘要](825)[pdf 539KB](725)
DOI:
29 区域PRED系统演变的定量分析——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
王磊, 宋乃平 2007年05期 [162-165][摘要](1037)[pdf 410KB](595)
DOI:
30 山东半岛丘陵区典型流域影响河流径流的人文因素分析
崔步礼, 常学礼, 陈雅琳, 夏艳玲 2007年03期 [115-117][摘要](888)[pdf 371KB](820)
DOI:
31 西藏山南地区自然环境与土地人口承载力研究——以乃东县、琼结县、扎囊县与贡嘎县为例
徐霞1, 辜世贤2, 刘宝元1, 刘淑珍2 2007年01期 [29-32][摘要](1066)[pdf 411KB](701)
DOI:
32 城市用地扩张驱动力分析——以湖北省为例
贾鹏1, 杨钢桥1 2006年02期 [182-185][摘要](1272)[pdf 297KB](1110)
DOI:
33 以草-畜-粮为路径提升山西省土地承载潜力研究
赵艺学 2005年06期 [146-149][摘要](1103)[pdf 205KB](720)
DOI:
34 “长治”工程对三峡库区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
肖玉保1, 齐实1, 冯明汉2, 赵阳3 2005年05期 [229-231,236][摘要](1087)[pdf 206KB](770)
DOI:
35 植物根系分布生态学理论与体系模式之研究
颜正平 2005年05期 [1-6,22][摘要](1064)[pdf 351KB](1853)
DOI:
36 宁夏南部山区退耕还林(草)中的人口与发展问题研究
杨美玲, 米文宝, 廖力君 2004年03期 [130-134][摘要](1044)[pdf 274KB](801)
DOI:
37 21世纪我国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之研究
姚蓉 2004年01期 [67-70][摘要](889)[pdf 196KB](793)
DOI:
38 植物种间联结关系的研究
刘萍萍, 程积民 2000年02期 [179-184][摘要](774)[pdf 267KB](855)
DOI:
39 黄土高原甘肃鼢鼠危害及防治研究 Ⅱ甘肃鼢鼠年龄鉴定及种群年龄结构的研究
江廷安1, 郑生武1, 卢宗凡2 1996年02期 [174-183][摘要](651)[pdf 570KB](597)
DOI:
40 宁南山区土地生产力与人口承载量的分析预测
赵养社, 陈国良 1996年01期 [154-165][摘要](1151)[pdf 1203KB](675)
DOI:
41 青海东部农业区流域人口容量研究
李长智, 袁磊业, 严鹏, 赵明, 田俊量 1995年01期 [91-94,98][摘要](1038)[pdf 2576KB](627)
DOI:
42 长武试区耕地生产潜力和人口容量估算
聂庆华, 宋桂琴, 杨勤科, 文雅 1994年01期 [112-118][摘要](628)[pdf 514KB](568)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