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研究》 过刊查询页面

    关键词中包括 SEM 的文章

1 翻斗式径流泥沙半自动监测设备的误差及校准分析
李佳明1, 张志兰2, 陈晓燕1, 吴俊南1, 王 星1, 冯 滔1, 罗伏林1, 朱平宗1 2025年02期 [167-177][摘要](1067)[pdf 3645KB](178)
2 宁南黄土区中庄小流域土壤密度坡面变化及尺度效应
韩新生1,2, 许 浩1, 刘广全2, 安 钰1, 董立国1, 王月玲1, 万海霞1, 郭永忠1 2025年02期 [72-82][摘要](1125)[pdf 2790KB](266)
3 基于遥感数据的河谷地区气候水文变化特征及区域差异——以宝鸡地区为例
刘引鸽, 罗紫薇, 郭慧君, 李丹丹, 林茂琦, 吕欣怡 2025年01期 [181-194][摘要](123)[pdf 9476KB](159)
4 添加硫酸钙对崩壁碎屑层土壤抗剪强度的影响
李晓非1, 张 越1,2, 吴云博1, 杨 璐1, 林金石1,2, 蒋芳市1,2, 葛宏力1, 黄炎和1,2 2024年06期 [161-167][摘要](92)[pdf 2319KB](137)
5 干旱半干旱区典型林分持水性能比较研究
韩青池1, 孙 凯1, 裴志永1, 陈宏伟2, 曹艳伟3, 孙小添1 2024年03期 [239-246][摘要](674)[pdf 1448KB](564)
6 基于空间统计的珠三角地区土地利用生态风险时空特征
王 彬, 梅志雄, 魏俊超, 马 杰 2023年06期 [423-431,440][摘要](1274)[pdf 3308KB](453)
7 基于EEMD-SVM模型的北洛河上游径流预测
胡作龙1, 高 鹏2 2023年04期 [98-102,109][摘要](1268)[pdf 1313KB](435)
8 干旱半干旱区地表覆盖对土壤风蚀的影响
麻虹宇1,2, 李保国3, 蔡 斌4, 李 颖1, 葛 乐1, 张 丹1,5 2023年02期 [29-35][摘要](596)[pdf 1157KB](463)
9 风沙黄土区排土场不同恢复类型植物群落与土壤种子库特征
王东丽1, 郭莹莹1, 谢 伟1,2, 钱晓彤1, 郭建军2, 赵晓亮1, 连 昭1, 杜华栋3 2022年05期 [171-177][摘要](487)[pdf 1125KB](576)
DOI:
10 长江上游流域生长季气象干旱分异特征
杨少康1,2,3, 刘 冀1,2,3, 魏 榕1,2,3, 董晓华1,2,3, 刘艳丽4,5, 丛方杰6 2022年02期 [184-191][摘要](656)[pdf 1615KB](545)
DOI:
11 基于地形梯度的纯喀斯特和非喀斯特及亚喀斯特区土地利用格局分析
陆清平1,2,赵翠薇1,2,王 杰1,2 2021年05期 [333-339][摘要](599)[pdf 1882KB](592)
DOI:
12 西北半干旱区农田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分布特征及其对地膜玉米产量的影响
胡延斌1, 肖国举1, 仇正跻2, 戴君丽3, 李永平4 2021年01期 [58-64][摘要](682)[pdf 1222KB](628)
DOI:
13 利用陆面模式和遥感经验模型估算半干旱区陆面蒸散量
杨 扬, 王丽娟, 岳 平, 孙旭映, 杜昊霖 2020年05期 [147-153,159][摘要](668)[pdf 1371KB](537)
DOI:
14 灌草镶嵌坡面土壤紧实度变异及水文连通度的影响
徐 莉1,2, 刘 宇1,3, 张忠启1, 赵 亮2, 蒋军乐4 2020年05期 [133-137,146][摘要](1066)[pdf 1595KB](532)
DOI:
15 青海北部草地水分时间异质性及主导因素
马扶林1, 杨永胜2,3, 王军邦4, 黄煜茹2, 李以康2, 周华坤2, 李英年2,3 2020年04期 [178-183][摘要](1016)[pdf 1295KB](404)
DOI:
16 基于GIS技术的佳木斯地区农田开垦对表层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
张旭光1, 苗正红2, 邱中军2, 王宗明3 2019年01期 [82-85][摘要](943)[pdf 541KB](1516)
DOI:
17 青藏高原两种典型植物根系抗拉特性与其微观结构的关系
李可1, 朱海丽1,2, 宋路1, 李国荣1,2, 谢彬山1, 李本峰1 2018年02期 [240-249][摘要](658)[pdf 1609KB](1009)
DOI:
18 黄骅市土壤重金属空间变异特征及污染评价
臧亮, 张贵军, 张慧, 朱永明 2017年05期 [337-342][摘要](1107)[pdf 1194KB](1249)
DOI:
19 基于GIS的喀斯特区域不同岩性基底植被NDVI变化分析
马士彬1,2,3, 安裕伦1,2, 杨广斌1,2 2017年02期 [202-206,212][摘要](893)[pdf 808KB](873)
DOI:
20 半干旱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呼吸特征
高金芳, 周波, 马涛, 张峰, 董彦丽, 王彦武, 于惠 2017年02期 [89-93][摘要](1112)[pdf 623KB](674)
DOI:
21 新疆策勒不同类型流动和半流动沙丘运移规律
毛东雷1,2,4, 雷加强2,4, 周杰2,3,4, 薛杰2,3,4, 王翠2,3,4, 再努拉·热和木吐拉2,3,4 2016年03期 [278-282][摘要](860)[pdf 1058KB](611)
DOI:
22 多年封育对半干旱区草场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李俊琴 2015年06期 [224-228][摘要](923)[pdf 698KB](645)
DOI:
23 采煤塌陷区土壤碳储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史娜娜1, 韩煜1, 王琦1, 寇许2, 全占军1 2015年06期 [144-148,154][摘要](875)[pdf 837KB](1403)
DOI:
24 半干旱区人工封育草地植被生态位研究
苗静, 张克斌, 刘建康, 刘小丹 2015年04期 [342-347][摘要](758)[pdf 677KB](506)
DOI:
25 宁南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土壤水分的演变特征
王月玲1, 王思成2, 蔡进军1, 许浩1, 董立国1, 潘占兵1, 马璠1, 李生宝1 2015年03期 [40-43,49][摘要](575)[pdf 652KB](592)
DOI:
26 黄土高原县域苹果园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研究
郭宏1, 刘天鹏2, 杜毅飞1, 王志康1, 方凯凯1, 李会科1,3 2015年03期 [21-27][摘要](821)[pdf 1110KB](661)
DOI:
27 江苏沿海地区景观格局的生态风险研究
田颖, 李冰, 王水 2015年01期 [241-245,251][摘要](791)[pdf 817KB](611)
DOI:
28 基于物种生存域的干旱半干旱区地下水与植被关系研究
张俊, 赵振宏, 马洪云, 王冬 2014年05期 [240-243][摘要](1027)[pdf 764KB](945)
DOI:
29 半干旱丘陵地区乡村道路侵蚀特点和影响因素研究——以内蒙古四子王旗东南部为例
常月明1, 雷俊义2, 李永香1, 闫玉玲1, 赵娜1 2014年05期 [116-121][摘要](798)[pdf 1043KB](880)
DOI:
30 半干旱区农田灌丛沙堆形态及沉积特征
王乐1, 李改欣2, 王仁德3, 常春平1, 彭帅1 2014年01期 [76-80][摘要](854)[pdf 929KB](704)
DOI:
31 半干旱草原区沙尘暴灾害承灾体脆弱性动态变化分析
李锦荣1, 高君亮2, 郭建英1, 赵海燕3 2013年05期 [113-118][摘要](982)[pdf 1105KB](609)
DOI:
32 梭梭土壤种子库空间分布的尺度依赖性研究
陈云龙1,2, 宋于洋1, 周朝彬1 2013年04期 [55-60][摘要](619)[pdf 890KB](657)
DOI:
33 基于面向对象技术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切沟遥感提取方法研究
李斌兵, 黄磊 2013年03期 [115-119,124][摘要](949)[pdf 1346KB](678)
DOI:
34 黄土高原土壤旱化研究综述
潘占兵1, 张龙1,2, 杨瑞3, 李生宝1, 董立国1, 蔡进军1 2012年06期 [287-291,298][摘要](903)[pdf 362KB](727)
DOI:
35 半干旱区旱地不同覆盖方式对糜子耗水和产量的影响
张小红1, 张绪成2,3 2012年05期 [29-33][摘要](1016)[pdf 532KB](741)
DOI:
36 半干旱草原潜在土壤风力侵蚀空间格局研究
何京丽, 李锦荣, 邢恩德, 郭建英 2012年05期 [12-15,22][摘要](1292)[pdf 508KB](850)
DOI:
37 哈巴湖自然保护区草地植被数量波动探讨
苏鹏飞, 张克斌, 王晓, 庞吉林, 王海星 2012年01期 [42-45][摘要](1265)[pdf 453KB](585)
DOI:
38 盐池不同保护及恢复措施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刘建, 张克斌, 孟力猛, 陈明, 程中秋 2010年06期 [181-185][摘要](1202)[pdf 666KB](707)
DOI:
39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春季沙丘不同部位表层土壤水分空间变异性研究
张建兵1,3, 熊黑钢2,3, 郭宇翔1,3, 钟秀娟1,3, 于言哲1,3 2010年02期 [125-129,135][摘要](850)[pdf 660KB](865)
DOI:
40 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典型抗旱造林整地技术集流效果研究
蔡进军1, 李生宝1, 蒋齐1, 张源润1, 许畴2 2009年05期 [127-130][摘要](843)[pdf 399KB](681)
DOI:
41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春小麦和春玉米产量动态与土壤干燥化效应模拟研究
胡伟1,2, 李军1,3, 孙剑1, 陈豫1, 王学春1, 王美艳1 2009年01期 [149-155,161][摘要](1131)[pdf 886KB](873)
DOI:
42 封育措施对宁夏盐池半干旱沙地草场植被恢复的影响研究
边振, 张克斌, 李瑞, 刘小丹 2008年05期 [68-70][摘要](1094)[pdf 324KB](692)
DOI:
43 黄土半干旱区刺槐林地土壤蒸发特性研究
张卫强1, 贺康宁2, 周毅1, 邓军涛3, 甘先华1 2007年06期 [367-370,375][摘要](1099)[pdf 919KB](961)
DOI:
44 稳态气孔计法和整株称重法测定蒸腾速率的比较研究
张卫强1, 贺康宁2, 邓军涛3, 周毅1, 钟锡均1, 李召青1 2007年06期 [192-194][摘要](959)[pdf 165KB](730)
DOI:
45 淮河中游降雨径流相似性分析
王雍君, 朱继鹏 2007年04期 [87-91,95][摘要](779)[pdf 184KB](587)
DOI:
46 不同水分条件下核桃蒸腾速率与光合速率的研究
廖行, 王百田, 武晶, 郭红艳 2007年04期 [30-34][摘要](1246)[pdf 791KB](1668)
DOI:
47 宁夏盐池县土地生产潜力评价研究
张晨光, 张克斌, 李瑞, 毛军 2007年03期 [346-348][摘要](1045)[pdf 321KB](626)
DOI:
48 黄土高原土壤干层水分恢复与作物产量响应
王晓凌1,2, 陈明灿1, 李凤民2, 李友军1 2007年03期 [1-4][摘要](1098)[pdf 216KB](721)
DOI:
49 开孔河流域浅层地下水矿化度时空变异及特征分析
王水献1, 王云智2, 董新光1, 刘丰1 2007年02期 [293-296][摘要](1048)[pdf 850KB](773)
DOI:
50 半干旱丘陵地区林地在荒漠化中作用及其成因分析研究——以内蒙古四子王旗南部为例
常月明1, 赵爱荣2, 王心源3, 沙俊英4, 李百岁1 2007年02期 [280-282][摘要](1000)[pdf 330KB](640)
DOI:
51 宁夏南部半干旱山区生态农业建设优化模式的建立
李生宝1, 余峰2, 董立国1, 蒋齐1, 张源润1, 蔡进军1, 王月玲1, 季波1, 李娜1 2007年02期 [62-64][摘要](847)[pdf 184KB](583)
DOI:
52 基于分维的多尺度植被空间格局分析
柳锦宝1, 姚云军2, 张永福3 2007年01期 [155-158][摘要](875)[pdf 271KB](661)
DOI:
53 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
魏强1,2, 柴春山2 2007年01期 [87-89][摘要](530)[pdf 328KB](586)
DOI:
54 半干旱退化山区不同生态恢复与重建措施下土壤理化性质的特征分析
王月玲1, 蔡进军1, 张源润2, 董立国1, 季波2 2007年01期 [11-14][摘要](1076)[pdf 223KB](634)
DOI:
55 半干旱草原植被建设生态需水相关问题的探讨
何京丽 2006年06期 [271-272,275][摘要](964)[pdf 157KB](644)
DOI:
56 梨园土壤水分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刘继龙, 张振华, 谢恒星 2006年06期 [159-162][摘要](853)[pdf 747KB](640)
DOI:
57 果园土壤含水量适宜取样间距研究
谢恒星, 张振华, 刘继龙, 李清翠, 谭春英 2006年06期 [311-313,318][摘要](959)[pdf 606KB](874)
DOI:
58 宁南半干旱退化山区林草植被快速恢复技术研究
张源润, 蔡进军, 李振永, 王月玲, 董立国, 季波 2006年04期 [12-14][摘要](1171)[pdf 343KB](774)
DOI:
59 半干旱退化山区不同生态恢复与重建措施的土壤水分研究
王月玲, 张源润, 蔡进军, 李生宝, 蒋齐 2006年03期 [211-214,217][摘要](967)[pdf 683KB](726)
DOI:
60 半干旱退化山区农村生态经济系统能流分析
蔡进军1, 李振勇1, 张源润1, 火勇2, 蒋齐1 2006年02期 [175-178][摘要](853)[pdf 139KB](638)
DOI:
61 鄂尔多斯盆地基底断裂对环境地球化学景观与水土流失的控制作用
潘爱芳1,2, 赫英1, 马润勇3 2006年02期 [21-23][摘要](903)[pdf 648KB](746)
DOI:
62 宁南半干旱退化山区抗旱造林技术研究
张源润1, 蔡进军1, 许畴2 2005年06期 [129-131,137][摘要](933)[pdf 206KB](713)
DOI:
63 半干旱山区庭院蔬菜发展模式研究
杜社妮1,2, 李壁成1,2, 赵世伟1,2, 安韶山1,2 2005年03期 [62-63,73][摘要](966)[pdf 157KB](581)
DOI:
64 宁南半干旱退化山区生态农业模式构建的理论与实践
安韶山1,2, 李壁成1,2, 郝仕龙1 2005年03期 [19-21,34][摘要](864)[pdf 213KB](716)
DOI:
65 宁南半干旱山区雨水资源高效利用技术研究
赵世伟, 刘耀宏, 李壁成, 安韶山 2005年03期 [15-18][摘要](837)[pdf 208KB](756)
DOI:
66 半干旱区雨水集流工程的高效开发与利用
郝仕龙1,2, 赵世伟1, 赵小敏2, 李壁成1 2005年03期 [13-14,26][摘要](869)[pdf 157KB](740)
DOI:
67 宁南半干旱山区雨水资源潜力研究
赵世伟1, 李壁成1, 苏静2, 杨永辉1, 刘娜娜2 2005年03期 [10-12][摘要](1100)[pdf 161KB](682)
DOI:
68 半干旱退化山区生态农业建设与示范研究——宁夏固原市原州区河川示范区
李壁成1,2, 李生宝3 2005年03期 [1-4][摘要](960)[pdf 213KB](841)
DOI:
69 LISEM模型及其应用
贾媛媛1,2, 郑粉莉1,2 2004年04期 [91-93,120][摘要](554)[pdf 200KB](971)
DOI:
70 半干旱丘陵区农业景观空间格局研究——以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胜利营乡为例
许丽1, 胡春元1, 赵海燕1, 郭文达2 2002年03期 [201-203][摘要](1210)[pdf 160KB](701)
DOI:
71 论半干旱山地水土流失的治理之路──以昆都仑库区为例
寇文海 1998年03期 [58-60][摘要](538)[pdf 252KB](540)
DOI:
72 提高半干旱山地水土保持效果的研究
李志中, 薛平 1998年03期 [56-57,63][摘要](869)[pdf 2429KB](731)
DOI:
73 半干旱黄土区沙棘的水分生理生态与形态解剖学特性研究
李代琼 1998年01期 [97-102,125][摘要](1060)[pdf 522KB](702)
DOI:
74 人工草地优良牧草栽培技术试验研究
程积民 1998年01期 [88-96][摘要](1243)[pdf 741KB](501)
DOI:
75 提高宁南半干旱区旱地春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的综合技术途径研究
刘忠民1, 山仑1, 马国忠1, Lnanaga Shinobu2, Sinohara Wataro2, Nakamoto Tomoni2 1998年01期 [55-64][摘要](1382)[pdf 728KB](636)
DOI:
76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牧草的引种
李立1, 李代琼1, Takematsu Tetsuo2, Nobumasa Ichizen2, Kogazawa Bava2 1998年01期 [18-31][摘要](807)[pdf 969KB](507)
DOI:
77 固原县自然条件概况
邹厚远, 陈国良 1998年01期 [2-6,69][摘要](761)[pdf 2683KB](498)
DOI:
78 东江流域水土流失区水土资源评价──以上杨试验区为例
廖安中2, 张淑光1, 邓岚1, 姚少雄2, 谭子文3, 余洪生3, 纪喜宁3, 周利民1 1997年03期 [78-89,113][摘要](1260)[pdf 3150KB](564)
DOI:
79 宁南半干旱地区轮种主要作物春播土壤墒情分析
韩仕峰, 史竹叶, 徐建荣 1996年01期 [137-141][摘要](1102)[pdf 379KB](602)
DOI:
80 半干旱黄土丘陵区春小麦生长的水分生态效应
穆兴民, 陈国良 1996年01期 [86-90][摘要](2761)[pdf 367KB](733)
DOI:
81 黄土高原丘陵区林草混作研究
关秀琦1, 邹厚远1, 鲁子瑜1, 郭鹏2, 张信3 1994年03期 [77-81][摘要](1128)[pdf 364KB](666)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