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研究》 过刊查询页面

    关键词中包括 tillage 的文章

1 耕作措施对红壤坡耕地土壤CO2排放的影响
颜科宇1,2, 李 靖1,2, 陈正发1,2, 段青松1,2, 王道祥1,2, 胡燕梅1,2 2025年02期 [140-149,157][摘要](563)[pdf 3420KB](86)
2 广西地区甘蔗粉垄与旋耕耕作方式下土壤孔隙特征变化
张 硕1, 王 松2, 张 钰1, 张红霞2, 韦本辉3, 黄金生4, 甘 磊1,2 2024年06期 [221-229][摘要](81)[pdf 2390KB](62)
3 夏玉米种植条件下黄壤坡耕地径流及磷素流失特征
周靖超, 张锡洲, 郑子成, 李廷轩 2023年02期 [81-86][摘要](842)[pdf 1401KB](404)
4 金沙江流域干旱河谷区坡耕地作物类型对耕作侵蚀的影响
罗辅燕1, 张泽洪2,3, 葛秋伶2, 秦湖钞2, 刘 辉2,3 2023年02期 [22-28][摘要](536)[pdf 1337KB](402)
5 清耕对赤红壤果园坡面土壤侵蚀特征的影响
王坚桦1, 邱 凡1, 谢福倩2, 韦 石2, 梁志鑫2, 李桂芳1 2022年03期 [12-17][摘要](589)[pdf 1269KB](559)
DOI:
6 基于CiteSpace方法的近30年耕作侵蚀学科动态可视化分析
袁正蓉1,巨 莉2,李富程1 2021年05期 [407-411][摘要](502)[pdf 1062KB](529)
DOI:
7 广西甘蔗地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孔隙特征
甘 磊1,2, 李 健3, 李 帅3, 韦 灵3, Saeed Rad1,3 2020年06期 [122-130][摘要](681)[pdf 2261KB](500)
DOI:
8 基于文献统计的CSLE模型中耕作措施因子的确定
周晓莹, 贾立志, 桑卫国 2020年06期 [116-121,130][摘要](579)[pdf 1301KB](542)
DOI:
9 地膜和秸秆覆盖对旱地农田土壤水分和大豆产量的影响
董云云1, 王 飞1,2,3, 韩剑桥1,2,3, 蓝郭华1, 丁文斌1 2020年03期 [364-371][摘要](508)[pdf 1312KB](558)
DOI:
10 黑龙江省现代农业区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优化研究
隋虹均1, 张 慧2, 于诗雯3, 邱凯玉2, 刘浩然2, 姜佩林2, 栾思雨2, 宋雪晴2, 章桂芳4 2020年02期 [284-290][摘要](752)[pdf 2278KB](506)
DOI:
11 耕作深度对红壤坡耕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特征的影响
何绍浪1, 黄尚书1, 钟义军1,2, 黄欠如1, 成艳红1, 张昆1, 武琳1, 李小飞1, 叶川3 2019年06期 [127-132][摘要](804)[pdf 1204KB](574)
DOI:
12 旋耕机耕作对紫色土碳氮垂直分布过程的影响
巨莉1, 李富程2 2019年05期 [7-13][摘要](898)[pdf 1230KB](659)
DOI:
13 耕作方式对秸秆覆盖玉米田春播期土壤水热盐状况的影响
于庆峰1, 苗庆丰2, 史海滨2, 胡敏1, 张俊友1 2019年03期 [265-268][摘要](1019)[pdf 537KB](1650)
DOI:
14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坡耕地土壤风蚀特征
邓鑫欣1, 张加琼1,2, 杨明义1,2, 张风宝1,2, 刘章3 2019年03期 [1-6][摘要](1109)[pdf 1052KB](1178)
DOI:
15 桂西北峰丛洼地土壤结构对不同耕作模式的响应
张建兵1,2,3, 罗为群1, 张海安2,3, 何柳春2,3, 杨奇勇1, 胡宝清2,3 2019年02期 [37-42,48][摘要](806)[pdf 1018KB](641)
DOI:
16 不同耕作方式下玉米农田土壤养分及土壤微生物活性变化
贾凤梅, 张淑花, 魏雅冬 2018年05期 [112-117][摘要](1077)[pdf 723KB](606)
DOI:
17 耕作方式和土壤类型对皖北旱作农田土壤紧实度的影响
葛畅1, 刘慧琳1, 张世文1, 聂超甲1, 黄元仿2, 丁雪娇1 2018年05期 [89-94][摘要](972)[pdf 690KB](628)
DOI:
18 耕作方式对旱地红壤物理特性的影响
张丽娜1, Asenso Evans1, 张陆勇1, 田凯1, 杨丹彤2, 李就好1 2018年03期 [46-50][摘要](1993)[pdf 636KB](1113)
DOI:
19 喷灌配套耕作措施对土壤物理性质及玉米生长的影响
汪然1,2, 万书勤1, 康跃虎1, 刘士平1 2016年05期 [106-110,119][摘要](868)[pdf 825KB](588)
DOI:
20 耕作深度对紫色土坡地旋耕机耕作侵蚀的影响
李富程1, 花小叶1, 黄强2 2016年04期 [1-5][摘要](1065)[pdf 626KB](689)
DOI:
21 等高犁耕朝向对紫色土坡面土壤再分布的影响
李富程, 江仁涛, 花小叶 2016年03期 [106-111][摘要](1039)[pdf 720KB](651)
DOI:
22 东北黑土区不同垄向耕地沟蚀与地形耦合规律
宁静, 杨子, 姜涛, 杨双, 党思宇 2016年03期 [29-36][摘要](1348)[pdf 1227KB](665)
DOI:
23 春玉米覆膜垄作沟灌条件下土壤水热效应及对产量的影响
倪东宁1, 史海滨1, 李瑞平1, 苗庆丰1, 张作为1, 彭遵原1, 李茂华2 2016年02期 [89-94][摘要](1063)[pdf 795KB](714)
DOI:
24 长期向上耕作对坡耕地土壤水稳定性团聚体的影响
王勇1,2, 张建辉2, 张泽洪2, 贾立志2 2016年01期 [44-49][摘要](543)[pdf 717KB](778)
DOI:
25 耕作与施肥对甘蔗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何瑞清1, 王百群1,2, 张燕1 2015年05期 [118-121][摘要](560)[pdf 533KB](612)
DOI:
26 不同整地方式对风沙土玉米地土壤紧实度的影响
张有利1, 李娜2, 王孟雪1, 张玉先1 2015年01期 [97-99][摘要](1038)[pdf 429KB](587)
DOI:
27 东北黑土区不同地形垄向坡度的相对水土保持效益研究
赵玉明1,2, 姜洪涛2,3, 王世界1 2014年05期 [28-34][摘要](1187)[pdf 1123KB](765)
DOI:
28 玉米生长期坡耕地地表径流及侵蚀产沙特征
罗键1, 郑子成1, 秦凤1,2, 李廷轩1, 孔祥东2 2014年03期 [11-15][摘要](939)[pdf 1127KB](647)
DOI:
29 土壤扩蓄增容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吴淑芳1,2, 张永东2, 冯浩2, 霍云云3 2013年02期 [302-308][摘要](921)[pdf 1053KB](1733)
DOI:
30 秸秆覆盖免耕条件下中小型土壤动物的生态分布特征
杨佩1, 王海霞1,2, 岳佳1 2013年02期 [145-150][摘要](865)[pdf 929KB](626)
DOI:
31 基于M-DEM的黄土人工锄耕坡面水系分维特征研究
张莉1,2, 张青峰1,2,3,4, 郑子成3,5, 王健1,2,3,4 2012年05期 [7-11][摘要](1079)[pdf 572KB](803)
DOI:
32 东北黑土区垄向的分布及其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赵玉明, 刘宝元, 姜洪涛 2012年05期 [1-6][摘要](2256)[pdf 371KB](1263)
DOI:
33 保护性耕作对农田土壤风蚀影响的室内风洞实验研究
赵云1, 穆兴民1,2,3, 王飞1,2,3, 蒋冲1, 刘振东1, 李锐1,2,3 2012年03期 [16-19][摘要](1222)[pdf 254KB](683)
DOI:
34 黑龙江风沙土区不同耕作措施对玉米地土壤水分及产量的影响
王孟雪, 张有利, 张玉先 2011年06期 [245-248,251][摘要](875)[pdf 1418KB](842)
DOI:
35 黑土坡耕地几种水土保持措施的蓄水保土效应研究
齐智娟, 张忠学, 杨爱峥 2011年05期 [72-75][摘要](1194)[pdf 371KB](725)
DOI:
36 岩溶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抗蚀性分析
付允1, 贾亚男1,2, 蓝家程1 2011年05期 [5-9][摘要](1144)[pdf 309KB](804)
DOI:
37 垄向区田技术参数的区定及对坡耕地大豆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王孟雪1, 张金萍2, 张玉先1 2011年02期 [233-236][摘要](1815)[pdf 347KB](643)
DOI:
38 不同耕作措施对黑土坡耕地土壤侵蚀的影响
宋玥, 张忠学 2011年02期 [14-16,25][摘要](1688)[pdf 644KB](949)
DOI:
39 黄土区浅沟侵蚀影响因素对其侵蚀速率影响的模拟试验研究
龚家国1, 庞金城2, 贾仰文1, 王文龙3, 周祖昊1, 彭辉1 2011年01期 [7-11][摘要](1094)[pdf 888KB](865)
DOI:
40 耕作侵蚀对农田坡地景观影响的研究进展
聂小军1,2, 徐小涛3 2010年05期 [254-260][摘要](1156)[pdf 686KB](662)
DOI:
41 几种插值方法在微DEM构建中的应用
宋向阳, 吴发启 2010年05期 [45-50][摘要](990)[pdf 988KB](847)
DOI:
42 基于土壤质量的保护性农业技术及其政策取向
张金鑫1, 穆兴民2, 王飞2, Peter R. Hobbs3, 刘玉兰1 2009年01期 [264-268][摘要](1083)[pdf 486KB](794)
DOI:
43 免耕和施肥对玉米光合速率的影响
陈甲瑞1, 梁银丽1,2, 周茂娟1, 熊亚梅1, 翟胜3 2006年06期 [72-74][摘要](924)[pdf 180KB](605)
DOI:
44 山地幼龄茶园夏秋季免耕栽培技术研究
姚永宏1, 吴全1, 李中林1, 李毅2, 邬秀红1 2006年01期 [206-208][摘要](762)[pdf 160KB](550)
DOI:
45 水土保持耕作措施强化入渗速率模型的探讨
郑子成1, 何淑勤2, 吴发启3 2003年02期 [103-105][摘要](774)[pdf 169KB](698)
DOI:
46 黄土高原旱作农区非耕地径流高效利用研究
王淑英 2003年01期 [127-129,136][摘要](591)[pdf 513KB](667)
DOI:
47 旱塬地玉米农田免耕覆盖的土壤环境效应
晋凡生1, 张宝林2 2000年04期 [60-64][摘要](1125)[pdf 213KB](1083)
DOI:
48 山坡地农业丰产配套技术初步研究
付明胜, 王晓, 马小哲, 马莉莉 1998年04期 [59-61][摘要](989)[pdf 235KB](569)
DOI:
49 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平沟耕作效益研究
张兴昌 1998年04期 [52-58,76][摘要](1230)[pdf 606KB](662)
DOI:
50 山坡地节水农业的物理化学方法和蓄水耕作法研究概述
张兴昌1, 庞小明2, 张积祥3, 王晓4 1998年04期 [40-46][摘要](1184)[pdf 524KB](609)
DOI:
51 地表覆盖种植与节水增产
朱文珊, 王坚 1996年03期 [141-145][摘要](836)[pdf 381KB](518)
DOI:
52 坡地土壤水分动态及耗水规律研究
张兴昌, 卢宗凡 1996年02期 [46-56][摘要](872)[pdf 762KB](528)
DOI:
53 神木试区农业生产现状的初步调查分析
张小卫, 黄占斌 1993年02期 [90-97][摘要](516)[pdf 679KB](528)
DOI:
54 不同坡度径流小区产流产沙监测结果初报
杨开宝, 张振中, 吴存良 1990年02期 [59-65][摘要](1461)[pdf 511KB](823)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