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研究》 过刊查询页面

    关键词中包括 soil organic carbon 的文章

1 黄土高原土壤有机碳库对植被恢复的响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周也琛1, 邵明安2,3,4, 魏孝荣4,5, 陈明玉1, 李同川4,5 2024年06期 [395-405][摘要](116)[pdf 2023KB](150)
2 晋西北柠条长期种植对根系分布及土壤水碳的影响
杨 璐, 刘小芳, 张秀敏, 巨佳敏, 常富强, 杨泽芃, 赵勇钢 2024年06期 [199-206,212][摘要](97)[pdf 1970KB](101)
3 有限样本下土壤有机碳密度空间分布预测模型对比分析
袁 可1, 张 晨1, 赵建林1, 汪珍亮1, 杨 节1, 许中胜2 2024年05期 [173-181,191][摘要](1193)[pdf 5733KB](424)
4 鲁中南地区不同经济林种植模式的改良土壤效应
张兹箕1,2, 王启鑫1,2, 赵振宇3, 芦 月1, 刘文静1, 高芳磊1, 夏江宝1 2024年05期 [102-111][摘要](1206)[pdf 1157KB](456)
5 黔东南丘陵山地5种林分类型土壤有机碳与理化性质间的关系
陈 梦1,2, 袁丛军1,2, 舒德远3, 龙文峰4, 戴晓勇1,2, 丁访军1,2 2024年05期 [26-34][摘要](1290)[pdf 1118KB](571)
6 污泥堆肥施用对土壤单位有机碳矿化及温度敏感性的影响
闵旭旭, 肖 列, 李 鹏, 刘 然, 赵 萌, 刘方园 2023年04期 [130-136][摘要](970)[pdf 1288KB](502)
7 森林转换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王 斐, 马锐豪, 夏 开, 温正宇, 徐小牛 2023年01期 [233-240][摘要](354)[pdf 1180KB](449)
8 植被恢复对干旱区生态光伏电站土壤团聚体组成及有机碳的影响
赵 晶, 刘美英, 郝孟婕, 王清宇 2022年05期 [137-143][摘要](511)[pdf 1139KB](647)
DOI:
9 黄土高原不同植被群落多样性与土壤有机碳密度关系研究
廖娇娇1, 窦艳星2, 安韶山1 2022年04期 [75-82][摘要](444)[pdf 1185KB](592)
DOI:
10 鄱阳湖不同湿地植物群落光合碳储量及分配
纪昌品, 张晓平 2022年03期 [121-127][摘要](557)[pdf 1162KB](508)
DOI:
11 植物凋落物分解对土壤有机碳稳定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苏卓侠, 苏冰倩, 上官周平 2022年02期 [406-413][摘要](540)[pdf 1429KB](1425)
DOI:
12 黄土丘陵区边坡开挖对土壤抗蚀性影响
刘思璇1, 高建恩1,2,3, 李文证1, 高 哲4, 周凡凡1, 王照润1, 王 鹭1 2022年02期 [23-30][摘要](644)[pdf 1348KB](626)
DOI:
13 黄土丘陵区不同退耕还林措施的土壤碳汇效应
黎 鹏1, 张 勇2, 李夏浩祺3, 孙彩丽4, 段奥华1, 刘国彬1,5 2021年04期 [29-33][摘要](387)[pdf 1130KB](600)
DOI:
14 黄土高原土壤有机碳固存对植被恢复的动态响应及其碳汇价值
林 枫1, 王丽芳2, 文 琦3 2021年03期 [53-58][摘要](759)[pdf 1321KB](806)
DOI:
15 植物光合碳在不同器官—土壤系统的动态分布特征13C示踪
孟 猛, 徐永艳 2021年01期 [331-336344][摘要](729)[pdf 1203KB](725)
DOI:
16 河北坝上地区坡面尺度土壤有机碳空间变异
周卓丽, 张卓栋, 罗建勇, 邹心雨, 肖人杰 2021年01期 [31-36][摘要](474)[pdf 3391KB](647)
DOI:
17 不同园林植物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及有机碳储量
刘 琳1, 余佳洁1, 周文静1,2 2020年05期 [38-44][摘要](812)[pdf 1233KB](527)
DOI:
18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其导水率的影响
袁晓良1,4, 李俊雅1,4, 葛 乐3, 李 潜3, 刘 毅1,2 2020年04期 [67-71,77][摘要](761)[pdf 1250KB](442)
DOI:
19 近30年国内外土壤有机碳研究进程解析与展望
周 咪1, 肖海兵2, 聂小东1, 李忠武1, 邓楚雄1, 刘俊宇1, 张宇婷1 2020年03期 [391-400][摘要](649)[pdf 1681KB](1016)
DOI:
20 黄土高原中西部人工针叶林浅层土壤有机碳积累及影响因素
王一佩1, 孙美美2, 程然然3, 关晋宏3, 李国庆3, 杜 盛1,3 2020年03期 [30-36][摘要](802)[pdf 1136KB](708)
DOI:
21 海拔梯度上川西高山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研究
刘 杨1, 李 菊2, 孙 辉1, 陈玉雯1, 李 鑫1 2020年02期 [123-127,135][摘要](705)[pdf 1206KB](539)
DOI:
22 黄土丘陵区人工柠条恢复为主小流域土壤有机碳空间变异性及其影响因素
栗文玉, 刘小芳, 赵勇钢, 高 冉, 杜雨佳, 张星星 2020年02期 [15-22][摘要](548)[pdf 2418KB](538)
DOI:
23 毛乌素沙地3种人工植被类型对土壤颗粒组成和固碳的影响
王丽梅1, 张 谦1, 白利华1, 马爱生1, 张 红1, 李利敏1, 张建国1,2, 付广军3, 董 强3 2020年01期 [88-94][摘要](782)[pdf 1272KB](605)
DOI:
24 川西高寒山地不同海拔高度土壤团聚体特征
苟天雄, 刘 韩, 帅 伟, 姜欣华, 李 静 2020年01期 [47-53][摘要](1108)[pdf 1100KB](651)
DOI:
25 旋耕机耕作对紫色土碳氮垂直分布过程的影响
巨莉1, 李富程2 2019年05期 [7-13][摘要](932)[pdf 1230KB](695)
DOI:
26 桂西北喀斯特区不同退化程度石灰土有机碳与养分剖面分布特征
何铁光1, 俞月凤1, 蒙炎成1, 苏天明1, 胡钧铭1, 杜虎2, 王瑾1, 李忠义1, 张野1, 韦彩会1, 范适3 2019年04期 [13-18][摘要](862)[pdf 757KB](912)
DOI:
27 滇中尖山河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活性有机碳分布特征
张华渝, 王克勤, 宋娅丽, 赵洋毅, 陈雪 2019年03期 [16-21][摘要](707)[pdf 738KB](738)
DOI:
28 基于GIS技术的佳木斯地区农田开垦对表层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
张旭光1, 苗正红2, 邱中军2, 王宗明3 2019年01期 [82-85][摘要](941)[pdf 541KB](1515)
DOI:
29 有机物料输入对关中土碳氮影响的后效作用
柳媛媛1, 孙本华1,3, 皮小敏1, 张彤勋1, 刘平静1, 高明霞2, 冯浩2,3,4 2018年04期 [71-76][摘要](966)[pdf 676KB](694)
DOI:
30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岷江流域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的影响
胡尧, 李懿, 侯雨乐 2018年04期 [22-29][摘要](1113)[pdf 907KB](861)
DOI:
31 有机物料和氮添加对宁夏沙化土壤碳矿化的影响
庞飞1,3, 李志刚2,3, 李健3 2018年03期 [75-80][摘要](960)[pdf 671KB](684)
DOI:
32 锡林河流域土壤有机碳空间变异分析
席小康, 朱仲元, 郝祥云 2017年06期 [97-104][摘要](1039)[pdf 1026KB](697)
DOI:
33 植被恢复对昆阳磷矿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
赵川, 和丽萍, 李贵祥, 邵金平, 柴勇 2017年05期 [168-171,177][摘要](1194)[pdf 678KB](808)
DOI:
34 若尔盖高原退化湿地土壤有机碳储量
周文昌1,2, 崔丽娟1, 王义飞1, 李伟1 2017年05期 [27-32][摘要](806)[pdf 650KB](744)
DOI:
35 乌鲁木齐河流域土壤有机碳与气候因子相关性研究
徐华君, 王丹彤, 王文欣 2016年02期 [78-82][摘要](735)[pdf 620KB](582)
DOI:
36 不同起源云杉林土壤有机碳密度及与物种多样性关系
关晋宏1,5, 张克栋4, 邓磊3, 张建国1,5, 何秋月2, 杜盛1,2 2016年02期 [49-54,59][摘要](920)[pdf 857KB](721)
DOI:
37 宝天曼自然保护区森林土壤碳氮储量分布格局分析
彭舜磊1, 王华太2, 陈昌东1, 齐光1, 赵干卿1 2015年05期 [30-34][摘要](1009)[pdf 609KB](674)
DOI:
38 扬黄灌区开垦时间对土壤剖面有机碳含量和组分变化的影响
杨新国, 曲文杰, 宋乃平, 陈林, 刘秉儒 2015年04期 [122-126][摘要](924)[pdf 615KB](656)
DOI:
39 王茂沟流域淤地坝系土壤颗粒与有机碳分布特征研究
惠波1,2, 李鹏1, 张维3, 高海东1, 赵宾华1, 王琦1 2015年04期 [1-5][摘要](1047)[pdf 677KB](1879)
DOI:
40 博尔塔拉河流域土壤有机碳的空间结构分析
帕里达·马给拉1,2, 张登清2, 吉力力·阿不都外力2 2015年01期 [100-104][摘要](646)[pdf 858KB](573)
DOI:
41 小兴安岭两种林型的土壤有机碳研究
沃晓棠, 田松岩, 韩丽冬, 邵英男, 刘玉龙 2014年05期 [13-17,23][摘要](543)[pdf 694KB](658)
DOI:
42 结合土地利用与克里格插值的区域土壤有机碳空间表征方法
顾成军1,2,3, 史学正1, 于东升1 2014年02期 [39-42,46][摘要](538)[pdf 717KB](683)
DOI:
43 草地退化对青海湖流域小蒿草草甸土壤碳密度的影响
曹生奎1,2,3, 陈克龙1,2, 曹广超1,2, 朱锦福1, 芦宝良4, 王记明1 2014年01期 [71-75][摘要](861)[pdf 911KB](670)
DOI:
44 不同植被恢复措施下剖面根系与SOC的分布特征
王彦丽 2013年06期 [19-23,43][摘要](1027)[pdf 1183KB](1047)
DOI:
45 小流域土壤有机碳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研究——以内蒙古赤峰市黄花甸子流域为例
李龙1, 吴丽芝1, 姚云峰1, 秦富仓2, 郭月峰1, 焦素香3, 高云波3 2013年05期 [18-23][摘要](888)[pdf 888KB](713)
DOI:
46 沱江流域内江段土壤有机碳与其他要素的相关性分析
仇开莉1,2, 陈文德2, 彭培好1,2, 刘应平3 2013年03期 [28-31][摘要](885)[pdf 452KB](627)
DOI:
47 荒漠草原区不同年限柠条林表层土壤碳分布及影响因素
刘任涛, 朱凡 2013年02期 [19-24][摘要](1111)[pdf 814KB](711)
DOI:
48 丹江鹦鹉沟小流域坡耕地土壤属性剖面分布研究
徐国策1, 李占斌1,2, 王利军3, 张铁钢2, 黄萍萍2 2013年02期 [9-14][摘要](852)[pdf 1015KB](1827)
DOI:
49 黄土丘陵区人工柠条林土壤有机碳组分和碳库管理指数演变
崔静1, 陈云明2,3, 曹扬2, 王琼芳1, 黄佳健4, 王琳琳5 2013年01期 [52-56][摘要](827)[pdf 678KB](578)
DOI:
50 灰质白云岩土壤有机碳的团聚体保护
陈媛媛, 周运超 2012年06期 [82-85,89][摘要](1393)[pdf 315KB](1231)
DOI:
51 岩溶山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颗粒有机碳和矿物结合态有机碳的分布特征
沈艳, 傅瓦利, 蓝家程, 程辉, 张石棋, 武玲珍 2012年06期 [1-6][摘要](2468)[pdf 456KB](2102)
DOI:
52 施用柳枝稷茎和叶对土壤有机碳与微生物量碳的影响及其分解特征
李玉进1, 王百群1,2 2012年05期 [78-82][摘要](1286)[pdf 588KB](777)
DOI:
53 黄土丘陵区不同退耕还林地土壤有机碳、氮密度变化特征
赵发珠1,2, 韩新辉2,3, 杨改河2,3, 佟小刚4, 康乐1, 杜约翰2,3 2012年04期 [43-47,52][摘要](1595)[pdf 713KB](1006)
DOI:
54 彭州市龙门山震后迹地植物群落生态恢复初探
武艳镯1, 秦纪洪2, 孙辉1, 王琴1 2012年03期 [140-146][摘要](1421)[pdf 457KB](849)
DOI:
55 苜蓿对旱地土壤有机碳氮变化的驱动作用
杨洋1, 王百群1,2,3, 李玉进1 2012年03期 [78-81][摘要](1324)[pdf 197KB](963)
DOI:
56 雅安紫色土小流域土壤有机碳及碳组分分布特征
刘珊珊, 宫渊波, 向香勇, 陈曼, 杨梅 2012年03期 [63-66][摘要](1108)[pdf 194KB](664)
DOI:
57 黄土坡面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流失的影响
邓瑞芬1, 王百群1,2, 刘普灵1,2, 刘栋1, 徐佳2 2011年05期 [104-107][摘要](857)[pdf 250KB](683)
DOI:
58 黄土丘陵区人工草地牧草营养元素累积及土壤有机碳与养分特征
王百群1,2, 姜峻2, 都全胜3, 曹庆玉2 2010年06期 [127-132][摘要](1082)[pdf 728KB](781)
DOI:
59 岷江上游山地森林-干旱河谷交错带不同土地 利用类型土壤有机碳储量
王宪帅, 黄从德, 王勇军 2010年04期 [148-152][摘要](1142)[pdf 140KB](731)
DOI:
60 鄂东南弃耕地自然恢复过程中微生物碳动态变化
魏斌1,2, 贾国梅3, 杨卓1, 李俊清1 2009年06期 [159-161,166][摘要](1050)[pdf 229KB](825)
DOI:
61 黄土丘陵区不同坡度下土壤有机碳流失规律研究
贾松伟 2009年02期 [30-33][摘要](1107)[pdf 377KB](769)
DOI:
62 阿尔泰山区土壤有机碳氧化稳定性的初步比较分析
徐华君1,2 2007年06期 [27-29][摘要](1105)[pdf 502KB](729)
DOI:
63 黄土丘陵区土壤侵蚀对土壤有机碳流失的影响研究
贾松伟1, 贺秀斌2, 陈云明1, 郑粉莉1 2004年04期 [88-90][摘要](1341)[pdf 160KB](1025)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