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研究》 过刊查询页面

    关键词中包括 density 的文章

1 宁南黄土区中庄小流域土壤密度坡面变化及尺度效应
韩新生1,2, 许 浩1, 刘广全2, 安 钰1, 董立国1, 王月玲1, 万海霞1, 郭永忠1 2025年02期 [72-82][摘要](683)[pdf 2790KB](117)
2 2000—2021年泾河流域植被NDVI变化及影响因素
封建民1, 郭玲霞1, 刘宇峰1, 文 琦2 2025年01期 [249-256][摘要](114)[pdf 3922KB](87)
3 黄土丘陵区林分密度对人工刺槐林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影响
刘少华1, 赵 敏1, 王亚娟1, 孙亚荣1, 陈云明1,2 2024年05期 [123-129,138][摘要](1216)[pdf 1273KB](417)
4 黔东南丘陵山地5种林分类型土壤有机碳与理化性质间的关系
陈 梦1,2, 袁丛军1,2, 舒德远3, 龙文峰4, 戴晓勇1,2, 丁访军1,2 2024年05期 [26-34][摘要](1261)[pdf 1118KB](503)
5 不同草本植物根系对土壤渗透性的影响
张英杰, 刘向峰, 张 强, 王来贵, 郝国亮 2024年04期 [145-152][摘要](508)[pdf 1620KB](370)
6 模拟干旱下杨树树干液流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张星宇, 杨金艳, 阮宏华, 张瑞婷 2024年02期 [84-91][摘要](498)[pdf 1596KB](489)
DOI:
7 造林密度对科尔沁沙地奈曼沙区小叶杨防护林林下植被的影响
郭欣宇1, 杨 光1, 陆乃静1, 李庆原2, 秦 忠2, 宁岩岩3 2024年01期 [199-206][摘要](389)[pdf 1207KB](383)
8 基于黏土沙障的复配土壤对土壤水分特征影响对比分析
潘加朋1,2,3, 张克存1, 安志山1,2, 张宏雪1,2,3, 薛承杰1,2,3 2024年01期 [88-95][摘要](303)[pdf 1138KB](305)
9 黄河下游自然保护地时空分布特征与高质量发展建议——以山东省为例
孙金欣, 韩 美, 孔祥伦, 魏 帆, 王佳炜 2023年03期 [395-402,412][摘要](1151)[pdf 2116KB](389)
10 国土空间规划中县域农村居民点布局与优化——以江西省德兴市为例
卢一乾, 余 敦, 王检萍, 郑亚萍 2022年04期 [329-335+343][摘要](506)[pdf 1744KB](431)
DOI:
11 黄土高原不同植被群落多样性与土壤有机碳密度关系研究
廖娇娇1, 窦艳星2, 安韶山1 2022年04期 [75-82][摘要](419)[pdf 1185KB](544)
DOI:
12 喀纳斯泰加林林下草本层地上碳密度对林火烈度的火后时间响应
刘小菊1, 潘存德2, 褚江涛1, 张 越1, 单 奇1 2022年03期 [98-105][摘要](425)[pdf 1360KB](401)
DOI:
13 典型黑土区坡耕地退化程度诊断与评价
张守昊1, 孙 蕾1, JAMSHIDI Abdul Hakim 1, 牛 勇2, 刘 霞1, FAN Zhaofei3 2022年02期 [1-6][摘要](722)[pdf 1356KB](659)
DOI:
14 红河干旱河谷地区植物根系与砾石对土壤优先路径形成的影响
万艳萍1, 赵洋毅1,2, 段 旭1,2, 王克勤1,2, 朱梦雪1, 邱砚海3, 杜云祥3 2022年01期 [140-147][摘要](487)[pdf 2664KB](544)
DOI:
15 陇东黄土高原中沟小流域不同植被措施土壤水分差异分析
张立俞1, 邸 利1, 任艺彬2, 黄海霞3, 倪 帆1, 吴贤忠4, 王安民5, 汝海丽5, 刘俊俊6 2021年04期 [159-164][摘要](524)[pdf 1264KB](526)
DOI:
16 陇中黄土丘陵区土地利用功能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
韦 军1, 李晓丹1, 马丽娅1, 闫 敏1, 刘学录2, 王全喜1 2021年03期 [194-202][摘要](518)[pdf 2415KB](636)
DOI:
17 演替梯度下土壤优先流特征及影响因素
曹丹妮1,3, 邸涵悦3, 郭忠录3, 马美景2,3 2021年02期 [99-107][摘要](642)[pdf 2666KB](557)
DOI:
18 武汉市环城林带森林碳储量及其动态变化
陈科屹1, 刘润华2, 张 博3, 何友均1, 谢和生1 2021年02期 [54-59+66][摘要](492)[pdf 1251KB](598)
DOI:
19 土层深度与树龄对粤北红壤丘陵区果园土壤崩解特性的影响
刘湘玥, 陈世发, 吕 静, 叶梓涛, 何锦繁 2021年01期 [118-123][摘要](685)[pdf 1107KB](597)
DOI:
20 红河干旱河谷区典型地类植物根系特征对土壤大孔隙的影响
陈婷婷1, 段 旭1,2, 赵洋毅1,2, 冷 鹏3, 邵一敏1, 杜云祥4 2020年06期 [107-115][摘要](579)[pdf 1337KB](492)
DOI:
21 冀北山地天然次生林枯落物层水文生态功能对不同林分密度的响应
塔 莉1, 张丽茹2 2020年06期 [46-51,59][摘要](694)[pdf 1279KB](626)
DOI:
22 宁夏南部黄土丘陵区典型草本根系分布特征
万海霞1,2, 蔡进军3,4, 郭永忠1, 马 璠1, 许 浩1, 韩新生1, 王月玲1, 董立国1 2020年04期 [149-156,163][摘要](543)[pdf 2093KB](363)
DOI:
23 大兴安岭南段白桦树干液流对土壤水分的响应
王 媛1, 魏江生1,2, 周 梅2, 赵鹏武2, 刘兵兵2 2020年04期 [128-133][摘要](677)[pdf 1154KB](371)
DOI:
24 中国省域土地经济效益与城市化耦合协调关系
梁丽英1, 梁彦庆1,2, 黄志英3, 史思琪1 2020年03期 [263-270][摘要](763)[pdf 1493KB](553)
DOI:
25 鲁中山地侧柏人工林土壤质量评价及林分密度的影响作用
杜振宇, 葛忠强, 王清华, 梁 燕, 李宗泰, 刘桂民 2020年02期 [128-135][摘要](614)[pdf 1224KB](504)
DOI:
26 2013年河南省乔木林植被碳储量特征
贾松伟, 郭蔓蔓 2019年03期 [29-34][摘要](684)[pdf 663KB](550)
DOI:
27 不同间伐强度下桥山麻栎林土壤渗透特性
陈永华1, 叶权平2, 张文辉2, 刘小军3 2019年01期 [113-117][摘要](838)[pdf 647KB](665)
DOI:
28 我国农业碳排放强度与农业经济空间相关性研究
韩会庆1, 王世尧2, 马庚1, 张新鼎1, 白玉梅1 2018年05期 [269-274,281][摘要](1368)[pdf 1762KB](656)
DOI:
29 重庆市产业结构与土地经济密度的关联协调研究
胡涛1, 张安明1, 杨庆媛1,2, 杨人豪1 2018年05期 [250-256][摘要](1183)[pdf 815KB](718)
DOI:
30 民勤绿洲自然稀疏人工梭梭林土壤水分动态
丁爱强1, 徐先英1,2, 刘江1, 崔文天3, 张荣娟4, 赵鹏2, 付贵全2 2018年05期 [192-198][摘要](1040)[pdf 1138KB](1142)
DOI:
31 耕作方式和土壤类型对皖北旱作农田土壤紧实度的影响
葛畅1, 刘慧琳1, 张世文1, 聂超甲1, 黄元仿2, 丁雪娇1 2018年05期 [89-94][摘要](990)[pdf 690KB](633)
DOI:
32 黄河流域森林植被碳储量分布特征及动态变化
贾松伟 2018年05期 [78-82,88][摘要](957)[pdf 721KB](665)
DOI:
33 牧压梯度下高寒草甸土壤容重及持水能力的变化特征
祝景彬1,2, 贺慧丹1,2, 李红琴1,3, 杨永胜1,3, 未亚西1,2, 罗谨1,2, 李英年1,3 2018年05期 [66-71][摘要](938)[pdf 784KB](576)
DOI:
34 高寒草甸土壤贮水量对封育措施的响应
贺慧丹1,2, 祝景彬1,2, 未亚西1,2, 李红琴1,3, 杨永胜1,3, 李英年1,3 2018年03期 [210-216,223][摘要](938)[pdf 1070KB](670)
DOI:
35 水蚀风蚀交错区黄土抗剪强度敏感性分析
郭文召, 刘亚坤, 徐向舟, 唐小微, 李涛, 刘桢义, 宋国栋 2018年03期 [23-28][摘要](1058)[pdf 709KB](779)
DOI:
36 黄河流域河网密度的空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颜明, 许炯心, 贺莉, 王随继, 郑明国, 孙莉英, 裴亮 2018年02期 [288-292,299][摘要](1220)[pdf 975KB](723)
DOI:
37 陕北林草混交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研究
王月1,2,4, 杜峰1,2,3,4, 周敏1,2,4, 张馨月1,2,4, 张贇贇1,2,4 2018年02期 [213-219][摘要](774)[pdf 913KB](920)
DOI:
38 鲁东低山丘陵区黑松林适宜造林密度研究
李小倩, 杨吉华, 魏晓明 2017年04期 [379-383][摘要](525)[pdf 636KB](582)
DOI:
39 基于汇流累积计算的沟壑密度分析方法
吴秉校, 侯雷, 宋敏敏, 吴发启 2017年03期 [39-44][摘要](872)[pdf 958KB](554)
DOI:
40 三峡库区4种库岸边坡的植被根系固土效应研究
徐少君1, 类淑桐2, 曾波3 2017年02期 [119-123,131][摘要](834)[pdf 788KB](877)
DOI:
41 浦阳江下游江岸草本植物根系对土壤抗冲性的影响
陈浩, 余毅敏, 唐旭栋, 周之静, 赵雅青 2017年02期 [60-63,69][摘要](964)[pdf 720KB](564)
DOI:
42 宁夏中部干旱带沙地人工甘草不同种植密度土壤水分时空变化及产量性状分析
张清云1, 王宁庚2, 杨朝霞3, 左忠1, 李明1 2017年01期 [31-35][摘要](525)[pdf 650KB](1826)
DOI:
43 河西灌区枸杞根系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占玉芳, 鲁延芳, 甄伟玲, 达世彩 2016年04期 [133-137][摘要](686)[pdf 678KB](546)
DOI:
44 不同起源云杉林土壤有机碳密度及与物种多样性关系
关晋宏1,5, 张克栋4, 邓磊3, 张建国1,5, 何秋月2, 杜盛1,2 2016年02期 [49-54,59][摘要](899)[pdf 857KB](678)
DOI:
45 祁连山三种主要乔木林细根生物量比较
吴春荣1, 邢彩萍2 2015年05期 [325-330][摘要](881)[pdf 797KB](702)
DOI:
46 覆膜和密度对宁南旱地马铃薯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梁锦秀1, 郭鑫年1, 张国辉1, 陈刚1, 王西娜2, 周涛1 2015年05期 [266-270][摘要](1030)[pdf 639KB](598)
DOI:
47 中天山北坡垂直带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布特征
徐华君, 王文欣, 王丹彤 2015年05期 [35-38][摘要](776)[pdf 508KB](1386)
DOI:
48 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2005-2050年森林植被碳储量及碳密度估算
赵忠宝1,2, 耿世刚2, 何鑫2, 李克国2, 万福绪1 2015年03期 [264-268,275][摘要](946)[pdf 773KB](703)
DOI:
49 基于坡度的黑土区切沟密度协同克里格插值方法研究
王平1, 李浩2,3, 陈帅2,3, 徐金忠1, 张兴义2 2014年06期 [312-317][摘要](574)[pdf 867KB](612)
DOI:
50 基于密度参数K-均值算法的RBF网络及其在降水量预测中的应用
郭皓1, 邢贞相1,2,3, 付强1,2,3, 李晶1 2014年06期 [299-303][摘要](873)[pdf 888KB](979)
DOI:
51 三峡地区阔叶林地植物根系分布特征与优先路径关系分析
常丹东 2014年06期 [41-46][摘要](504)[pdf 663KB](723)
DOI:
52 竹溪县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及空间分布特征
李胜坤1, 张毅1, 闫欣2, 曹娟1 2014年04期 [203-207,218][摘要](899)(4)
DOI:
53 覆盖和密度调控对女贞人工林土壤水季节性影响
彭婷婷1,2, 关庆伟2, 刘娜2, 邱雷2, 卢雯2 2014年04期 [69-73][摘要](745)(4)
DOI:
54 草地退化对青海湖流域小蒿草草甸土壤碳密度的影响
曹生奎1,2,3, 陈克龙1,2, 曹广超1,2, 朱锦福1, 芦宝良4, 王记明1 2014年01期 [71-75][摘要](838)[pdf 911KB](647)
DOI:
55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分密度对枯落物层持水能力的影响
王骄洋, 王卫军, 姜鹏, 谷建才 2013年06期 [66-70][摘要](942)[pdf 1257KB](630)
DOI:
56 北京松山不同密度丁香天然林枯落物及土壤水文效应
高琛1, 鲁绍伟2, 杨新兵1, 陈波1, 潘青华2, 李少宁2, 张玉平2 2013年06期 [59-65][摘要](782)[pdf 1047KB](975)
DOI:
57 半干旱地区不同年代冬小麦品种根系生长和水分利用效率对种植密度的响应
燕晓娟1, 张岁岐1,2, 王宗仁3, 孙婴婴1 2013年06期 [32-36][摘要](658)[pdf 749KB](612)
DOI:
58 伏牛山东麓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土壤入渗性能及产流预测
彭舜磊1, 梁亚红2, 陈昌东1, 刘沛松1, 文祯中1 2013年04期 [29-33][摘要](828)[pdf 821KB](1240)
DOI:
59 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侵蚀环境下幼苗库动态变化特征
苏嫄1, 焦菊英2,3, 王志杰2, 杜华栋2 2013年04期 [1-7,12][摘要](516)[pdf 1421KB](711)
DOI:
60 垄膜沟种条件下品种和密度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肖继兵1, 孙占祥2, 蒋春光1, 侯志研2, 冯良山2, 白伟2 2013年01期 [134-140][摘要](921)[pdf 1148KB](662)
DOI:
61 不同退耕年限撂荒地植物多样性及生物量分析
师阳阳1, 陈云明1,2, 张光辉2,3, 王兵3 2012年06期 [36-40,44][摘要](1296)[pdf 496KB](1031)
DOI:
62 基于SPOT5影像的郁闭度反演方法
高云飞1, 李智广2, 杨胜天1, 刘宪春2, 曹勇3 2012年02期 [267-270][摘要](973)[pdf 476KB](748)
DOI:
63 北京地区重要古树土壤物理性状分析
文璐1, 刘晶岚1, 习妍1, 张振明1, 王小平2, 陈俊崎2, 王春能2 2011年05期 [175-178][摘要](936)[pdf 255KB](605)
DOI:
64 黄土半干旱区林草复合优化配置与结构调控研究进展
高路博, 毕华兴, 云雷, 刘李霞, 朱悦 2011年03期 [260-266][摘要](869)[pdf 832KB](715)
DOI:
65 黄土高原典型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物理性质分析
李庆云, 余新晓, 信忠保, 刘淑燕, 李海光, 韩洁春 2010年06期 [106-110,114][摘要](977)[pdf 1574KB](735)
DOI:
66 不同倍性小麦材料对水分和密度条件的响应
刘立生1, 张岁岐1,2, 王征宏1 2009年05期 [203-209][摘要](967)[pdf 323KB](614)
DOI:
67 四川盆地森林土壤的有机碳储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毕珍1, 石辉1, 许五弟2, 刘兴良3 2009年05期 [83-87][摘要](1049)[pdf 308KB](598)
DOI:
68 鼠类活动对高寒草甸初级生产力和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孙飞达1,2, 龙瑞军2, 路承香1 2009年03期 [225-229][摘要](958)[pdf 483KB](657)
DOI:
69 四川省马尾松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密度研究
黄从德, 张国庆, 唐宵, 王勇军, 王宪帅 2009年02期 [46-49,55][摘要](889)[pdf 254KB](647)
DOI:
70 山西葛铺煤矿矿区土壤水分和结构变化浅析
赵陟峰1, 郭建斌1, 郭汉清2, 景峰1 2008年03期 [214-216][摘要](1057)[pdf 233KB](600)
DOI:
71 北京山区不同密度油松结构与功能研究
鲁绍伟1,2,3, 刘凤芹1, 余新晓3, 樊金栓4, 杨新兵3, 李春平2 2008年01期 [117-121][摘要](917)[pdf 306KB](694)
DOI:
72 晋西黄土区主要造林树种合理林分密度计算与分析
武思宏, 朱清科, 余新晓, 张学培 2008年01期 [83-86][摘要](1006)[pdf 505KB](646)
DOI:
73 徐州泉山自然保护区人工林下土壤容重与孔隙度时空变化研究
于法展, 李保杰, 尤海梅, 李淑芬 2007年06期 [164-166][摘要](1414)[pdf 908KB](799)
DOI:
74 黄土高原淤地坝坝地淤积物两个重要物理特性指标研究
李勋贵1, 李占斌2, 魏霞3 2007年02期 [218-220,223][摘要](1027)[pdf 254KB](707)
DOI:
75 利用TDP茎流计研究沙地樟子松的树干液流
张友焱1,2, 周泽福2, 党宏忠2, 李卫2 2006年04期 [78-80][摘要](783)[pdf 340KB](577)
DOI:
76 黄土高原不同退耕还林地森林植被改良土壤特性研究
杨光, 丁国栋, 常国梁, 杨莉 2006年03期 [204-207,210][摘要](1074)[pdf 648KB](675)
DOI:
77 盐碱土壤修复材料对滨海盐渍土理化性质的影响研究
张凌云1, 赵庚星2 2006年01期 [32-34][摘要](1050)[pdf 289KB](805)
DOI:
78 软弱层带抗剪强度经验公式
刘宏力, 石豫川, 刘汉超 2005年06期 [39-41][摘要](881)[pdf 429KB](718)
DOI:
79 宁南山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有机碳特征研究
刘梦云1, 安韶山1,2, 常庆瑞1 2005年03期 [47-49,114][摘要](1064)[pdf 210KB](674)
DOI:
80 杨树工业用材生物量的研究
房用1, 慕宗昭2, 张淑萍3, 孙蕾1, 王小芳1 2004年03期 [322-325][摘要](934)[pdf 328KB](667)
DOI:
81 不同种植密度人工柠条林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潘占兵, 李生宝, 郭永忠, 王占军, 温学飞 2004年03期 [265-267][摘要](1015)[pdf 386KB](739)
DOI:
82 高容重黏性泥石流沉积的组成和构造反映的搬运和沉积动力特征
刘耕年, 李建江, 鞠远江, 崔之久 2003年03期 [1-2,7][摘要](933)[pdf 327KB](600)
DOI:
83 降雨对地表糙度影响的研究
郑子成1, 何淑勤2, 吴发启3 2003年02期 [151-154][摘要](1078)[pdf 237KB](736)
DOI:
84 旱地地膜冬小麦适宜播种密度和播期研究
王立明 2003年01期 [121-123][摘要](1295)[pdf 153KB](654)
DOI:
85 不同质地和容重对Cl-在土壤中运移规律的影响
温以华 2002年01期 [73-75][摘要](1008)[pdf 366KB](810)
DOI:
86 施肥和密度对春小麦产量根系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刘忠民1, 山仑1, 邓西平1, Lnanaga Shinobu2, Sinohara Wataro2, Jiro Harada3 1998年01期 [70-75][摘要](1278)[pdf 414KB](712)
DOI:
87 花岗岩红壤表土特征及对坡面侵蚀影响的研究
蔡崇法, 丁树文, 张光远 1996年04期 [111-115][摘要](967)[pdf 367KB](592)
DOI:
88 黄土高原四种能源灌木林的研究
王晗生, 周泽生, 李立, 米占国, 苏文富 1992年01期 [36-42][摘要](800)[pdf 533KB](572)
DOI:
89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型薪炭林建立途径的研究
李立, 周泽生, 汪有科, 傅左, 杨光, 杨保田 1992年01期 [1-18][摘要](620)[pdf 1312KB](664)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