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研究》 过刊查询页面

    关键词中包括 morphology 的文章

1 石灰性土夏玉米—冬小麦作物体系硫铵替代减磷增效研究
董海霞1, 胡捧娟1, 范浩博1, 赵 云1, 高明霞2, 杨学云1, 冯 浩2,3, 孙本华1,3 2025年01期 [235-242][摘要](99)[pdf 2197KB](88)
2 黄土区3种护坡植物三维可视化模拟与根系构型参数分析
张 旭1,2,3, 姚 晨4, 杜 婷4, 马志强4, 朱宏杰1,2,3, 汪 艳4, 杜 峰1,2,3,4 2025年01期 [218-226][摘要](93)[pdf 2030KB](84)
3 3种耐旱耐瘠护坡植物根系形态及抗拉特性
经又亮1, 杨苑君1, 王忠良2, 李建兴3, 段青松1, 王建文4 2024年04期 [163-169,178][摘要](518)[pdf 2421KB](359)
4 西南喀斯特地区不同岩面形态下岩面径流特征
吴瑶琴1,2, 蒋超华3, 徐勤学1,2, 方荣杰1,2, 付智勇4, 陈洪松4 2024年01期 [10-17][摘要](892)[pdf 2063KB](409)
5 PAM对不同雨强下黑土区土质堤防侵蚀的影响
刘鸿涛1,2, 郑琪严1,2, 李起龙3, 赵瑞娟4, 李晓军5 2023年06期 [1-10][摘要](1462)[pdf 1659KB](632)
6 干旱胁迫和不同株高基径条件下的白刺液流速率特征差异
王一心1, 冯天骄1, 肖辉杰1, 李永华2, 辛智鸣3, 刘莉苑1, 王旭佳1 2023年05期 [234-240,249][摘要](742)[pdf 1377KB](389)
7 紫色土坡面细沟形态变化及其对产流产沙的影响
苟俊菲1,2, 甘凤玲1,2, 刘春红1,2 2023年05期 [61-68,75][摘要](723)[pdf 1786KB](407)
8 岩面形态对西南喀斯特坡地产流产沙的影响
敖利满1,2, 蒋超华3, 徐勤学1,2, 方荣杰1,2, 付智勇4, 陈洪松4 2023年05期 [52-60][摘要](705)[pdf 2358KB](450)
9 次降雨下砒砂岩坡面细沟形态发育及其对侵蚀产沙的影响
李 龙1,2, 张尚轩1, 高鑫宇3, 李 强4, 袁 亮4, 贺 俊5 2023年03期 [1-9][摘要](782)[pdf 5262KB](486)
10 砒砂岩区坡面微地貌变化与侵蚀产沙的响应关系
张若曦1, 秦富仓1,2, 李 龙1,3, 杨振奇4, 钱秋颖1 2022年06期 [21-27,35][摘要](362)[pdf 1722KB](464)
DOI:
11 三江并流区水库消落带5种草本根系形态及抗拉特性
黄广杰1, 段青松2, 李建兴3, 熊寿德1, 刘武江1, 保锐琴1, 张立芸4 2022年03期 [389-395][摘要](494)[pdf 2359KB](469)
DOI:
12 工程堆积体坡面细沟侵蚀形态空间变化
牛耀彬1,吴 旭1,高照良2,3,毕如田1,吕春娟1 2021年06期 [32-38][摘要](660)[pdf 1329KB](743)
DOI:
13 福建省土地利用隐性形态与土地生态安全耦合协调分析
宋家鹏1,2, 陈松林1,2 2020年04期 [301-307][摘要](639)[pdf 1408KB](392)
DOI:
14 (土娄)土堆积体坡面细沟形态及其沿程分布特征
张翔1, 高照良2, 卢茜1 2019年05期 [53-59][摘要](927)[pdf 1209KB](549)
DOI:
15 重金属胁迫下生物炭和间作对刨花润楠生长及根系形态的影响
郭雄飞1,2,3 2019年02期 [337-344,351][摘要](942)[pdf 1028KB](643)
DOI:
16 近35年松嫩沙地风沙-植被动态演变及模拟预测
王良玉, 杜会石 2018年04期 [380-385][摘要](899)[pdf 1178KB](857)
DOI:
17 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及分异
马小娥, 白永平, 纪学朋, 乔富伟, 张宁 2018年02期 [281-287][摘要](867)[pdf 1164KB](1482)
DOI:
18 阿拉善戈壁区白刺灌丛沙堆形态特征研究
左合君1,3, 杨阳1, 张宏飞2, 姚立强3, 闫旭东2, 吴晓光1,2, 刘宝河1, 闫敏1 2018年01期 [263-269][摘要](913)[pdf 790KB](556)
DOI:
19 大理河流域地貌多重分形特征空间分异研究
王民1, 李占斌2,4, 崔灵周3, 李鹏4 2017年05期 [178-181,188][摘要](881)[pdf 602KB](692)
DOI:
20 植物延缓剂对盐碱胁迫下羊柴幼苗根系形态的影响
陈晓娜, 高永, 党晓宏, 赵纳祺, 李婉娇, 陈曦, 梁超 2017年04期 [187-190][摘要](845)[pdf 605KB](609)
DOI:
21 黄土塬区降水变化对冬小麦叶片形态和生物量的影响
倪盼盼1,3, 朱元骏1,2, 崔亚强2 2016年06期 [116-121][摘要](975)[pdf 893KB](748)
DOI:
22 夏季绿化树种滞留PM2.5与叶片微形态特征研究
赵云阁1, 鲁笑颖2, 刘斌1, 鲁绍伟3, 陈波3, 李少宁3 2016年06期 [52-58][摘要](511)[pdf 1052KB](552)
DOI:
23 黄河乌兰布和沙漠段沿岸沙丘形态及其运移特征
郭建英1, 董智2, 李锦荣1, 珊丹1, 梁占岐1, 田世民3, 陈新闯2 2016年06期 [40-44][摘要](1122)[pdf 845KB](721)
DOI:
24 南方复合地貌区DEM内插算法的对比研究
张笑1,2, 陈刚1,2, 段淼然1,2, 薛梦姣1,2, 陈瑞芳1,2 2015年05期 [106-112][摘要](876)[pdf 1173KB](1001)
DOI:
25 陶寺古城形成与选址的环境与文化背景研究
王海斌1, 莫多闻1, 李拓宇2 2014年03期 [302-308][摘要](1010)[pdf 1591KB](560)
DOI:
26 模拟降雨条件下黄土丘陵区主要植物种子的流失特征
雷东1, 韩鲁艳2,3, 焦菊英1,2, 温仲明1,2 2011年01期 [1-6][摘要](857)[pdf 377KB](642)
DOI:
27 河西沙区新月形沙丘形态参数观测
任孝宗1, 刘陶2, 王振亭1,3 2010年01期 [163-166][摘要](985)[pdf 659KB](615)
DOI:
28 海螺沟景区典型泥石流流域地貌特征及灾害防治
倪化勇 2010年01期 [154-158][摘要](927)[pdf 470KB](710)
DOI:
29 城市空间形态定量化研究进展
牟凤云1, 张增祥2 2009年05期 [273-277][摘要](662)[pdf 776KB](1151)
DOI:
30 泥石流流域地貌形态的统计分形
倪化勇 2006年06期 [92-93][摘要](944)[pdf 168KB](877)
DOI:
31 宇宙核素地学研究的应用现状与存在问题
李英奎1, Jon Harbor1, 刘耕年2, 周力平2, 崔之久2 2005年04期 [146-152][摘要](777)[pdf 505KB](790)
DOI:
32 斋堂盆地的河谷地貌结构及近万年以来的水土流失概况
刘静, 夏正楷 2005年04期 [90-92][摘要](652)[pdf 183KB](915)
DOI:
33 青海喇家遗址内外的土壤微形态初步分析
董广辉, 夏正楷, 刘德成 2005年04期 [5-6,81][摘要](564)[pdf 182KB](584)
DOI:
34 海岸风沙地貌分类研究现状
方海燕, 俎瑞平, 张克存 2004年03期 [248-251][摘要](1065)[pdf 411KB](1281)
DOI:
35 天山中段北麓盐渍化现状与成因
熊文成, 刘运明, 李有利 2003年03期 [97-101][摘要](1139)[pdf 243KB](777)
DOI:
36 云南东川拱王山、轿子山地区末次冰期冰川演化序列
张威1, 崔之久2 2003年03期 [94-96,157][摘要](833)[pdf 199KB](644)
DOI:
37 河流域的河谷地貌结构及近万年以来土壤侵蚀量的估算
梁亮, 夏正楷 2003年03期 [77-79][摘要](938)[pdf 166KB](775)
DOI:
38 河流地貌对构造活动的响应
史兴民, 杨景春 2003年03期 [48-51,108][摘要](784)[pdf 283KB](786)
DOI:
39 水土流失与地貌侵蚀
朱忠礼, 莫多闻, 徐海鹏 1999年04期 [86-90][摘要](1333)[pdf 540KB](792)
DOI:
40 水土保持学科理论体系初探
徐海鹏, 朱忠礼, 莫多闻 1999年04期 [54-61][摘要](884)[pdf 328KB](665)
DOI:
41 内蒙古平庄矿区生产建设过程水土流失预测
项元和1, 王正文1, 张庆琼1, 伊敏1, 刘瑞雪1, 秦富仓2 1998年03期 [78-83,105][摘要](848)[pdf 2509KB](509)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