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研究》 过刊查询页面

    关键词中包括 sediment reduction 的文章

1 不同雨强下PAM分子量对土质堤防产流产沙的影响
邹 浩1, 李怡阳2,3, 魏希莹4, 郑琪严5, 刘鸿涛2 2025年01期 [131-140][摘要](101)[pdf 4090KB](101)
2 长期植被覆盖对紫色土坡面减流减沙能力的影响
张 蒙1, 胡桂清1, 张文太1, 杨立荣1, 姜群力2, 王志刚3 2024年05期 [164-172][摘要](1169)[pdf 1685KB](426)
3 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水土流失效应
朱锐鹏1,2, 刘殿君3, 张世豪1,2, 高志强4,左启林1,2, 赵炯昌1,2, 王百群5, 于 洋1,2 2022年04期 [10-17][摘要](611)[pdf 1304KB](608)
DOI:
4 天然降雨条件下裸露砒砂岩区人工植被的减流减沙效应
杨振奇1, 郭建英1, 秦富仓2, 田秀民1, 刘艳萍1 2022年01期 [100-104+112][摘要](606)[pdf 1297KB](585)
DOI:
5 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盖度对产流产沙的影响
吴蕾1, 穆兴民1,2, 高鹏1,2, 赵广举1,2, 孙文义1,2, 田鹏1,2 2019年06期 [133-138,144][摘要](698)[pdf 1245KB](581)
DOI:
6 施加NPD对黄土坡面径流流速和侵蚀产沙的影响
田娜玲1, 王占礼1,2, 张庆玮1, 王栋栋1, 刘俊娥3, 焦念4 2019年01期 [22-28][摘要](739)[pdf 745KB](845)
DOI:
7 植物篱措施下工程堆积体坡面减流减沙效益研究
袁普金1, 张翔2, 王万君3, 郭超颖3, 程复3, 孔东莲3, 高照良4 2016年06期 [374-380][摘要](1125)[pdf 966KB](719)
DOI:
8 佳芦河流域特大暴雨洪水对下垫面治理的响应
冉大川1,3, 齐斌2, 肖培青1,3, 焦鹏1,3 2015年06期 [7-13][摘要](803)[pdf 803KB](652)
DOI:
9 称钩河坝系流域水保措施减沙效益分析
王可壮1, 张富1, 喻权刚2, 马安利2, 赵怀礼3 2013年05期 [13-17][摘要](837)[pdf 695KB](675)
DOI:
10 黄河中游淤地坝工程可持续减沙途径分析
冉大川1, 李占斌2, 罗全华3, 李鹏2, 田世民1 2013年03期 [1-5][摘要](596)[pdf 777KB](602)
DOI:
11 黄河流域第三副区坝系拦沙输沙监测成果分析
马安利 2012年06期 [68-71][摘要](1200)[pdf 306KB](692)
DOI:
12 不同坡度下反坡水平阶的蓄水减沙效益
李苗苗1, 王克勤1, 陈志中2, 康龙2 2011年06期 [100-104][摘要](619)[pdf 674KB](611)
DOI:
13 大理河流域1970-2002年水保措施减洪减沙效益深化分析
冉大川1,3, 张志萍2, 罗全华2, 寇权2 2011年01期 [17-23][摘要](966)[pdf 593KB](671)
DOI:
14 黄河中游输沙与减沙的时空分异特征
马丽梅1, 王万忠1,2, 焦菊英1,2, 简金世1 2010年04期 [67-72,77][摘要](1016)[pdf 800KB](804)
DOI:
15 不同立地条件下坡面水土流失的差异性试验研究
杨春霞, 姚文艺, 肖培青, 王玲玲, 申震洲 2010年01期 [222-224][摘要](1069)[pdf 431KB](749)
DOI:
1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水沙响应研究方法改进探讨
张攀1,2, 姚文艺2, 冉大川2 2008年02期 [173-176][摘要](1057)[pdf 489KB](672)
DOI:
17 草地坡面水动力学特性及其阻延地表径流机制研究
郭雨华, 赵廷宁, 孙保平, 丁国栋, 成晨, 胡封兵 2006年04期 [264-267][摘要](1051)[pdf 269KB](782)
DOI:
18 人工林草植被蓄水减沙效益的研究
侯喜录, 梁一民, 曹清玉 1991年01期 [105-112][摘要](659)[pdf 2787KB](683)
DOI:
19 不同治理措施对小流域产流产沙的影响初报
张振中, 张铭 1990年02期 [87-90][摘要](666)[pdf 312KB](530)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