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研究》 过刊查询页面

    关键词中包括 spring 的文章

1 深松对三江平原春玉米田土壤水分和产量的影响
郑培峰1,2, 张晓龙1,2, 司 雨1,2, 吕艳杰2, 王立春2, 王永军1,2 2023年01期 [297-303][摘要](153)[pdf 1319KB](104)
2 辽宁省生长季气候变化及其对春玉米产量的影响
王蔚丹1,2, 孙 丽1,2, 裴志远1,2, 陈媛媛1,2, 孙娟英1,2, 董 沫1,2 2022年02期 [281-286][摘要](352)[pdf 1568KB](223)
DOI:
3 近57年松嫩平原春玉米生育期干旱特征分析
焦文慧, 张 勃, 崔艳强, 邢立亭, 黄 浩, 王晓丹 2020年06期 [324-331][摘要](390)[pdf 1696KB](253)
DOI:
4 宁南红梅杏典型栽培区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调查分析
杨凯齐1, 武东波2, 王 玮2, 郑纪勇3, 白岗栓3, 马章怀1 2020年04期 [157-163][摘要](338)[pdf 1220KB](219)
DOI:
5 河北省春季潜在蒸散量变化特征与成因
曹永强, 肖春柳, 李元菲, 刘明阳 2019年05期 [195-201,209][摘要](654)[pdf 1923KB](322)
DOI:
6 甘肃省春玉米灾损风险评估
齐月1, 阳伏林1, 姚玉璧1, 王润元1, 房世波2 2019年02期 [352-358][摘要](614)[pdf 1273KB](396)
DOI:
7 中国北方春季沙尘暴周期变化特征及其对最大风速的响应
王春学1,2, 秦宁生1,2 2018年03期 [133-141][摘要](813)[pdf 2825KB](331)
DOI:
8 秸秆覆盖量对土壤温度和春玉米耗水规律及产量的影响
于庆峰1, 苗庆丰2, 史海滨2, 胡敏1 2018年03期 [111-116][摘要](782)[pdf 755KB](451)
DOI:
9 适宜机械收获株行距对黄土旱塬春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王磊1,2, 李雅文3, 樊廷录1,2, 张建军1, 赵刚1, 党翼1, 李尚中1,2 2017年05期 [363-370][摘要](750)[pdf 971KB](475)
DOI:
10 春季解冻期棕壤坡面磷素迁移过程研究
李婧楠, 周丽丽, 米彩红, 马世伟, 邵婧宇 2017年02期 [55-59][摘要](784)[pdf 616KB](374)
DOI:
11 黑龙江省春季低温指数小波分析
田宝星1, 宫丽娟1, 杨帆2, 李浩然3, 季生太1, 于敏1 2017年01期 [342-345,350][摘要](913)[pdf 768KB](462)
DOI:
12 垄膜沟种不同沟垄比对春玉米水分利用和产量的影响
刘志1, 肖继兵1, 崔丽华2 2016年01期 [38-43][摘要](891)[pdf 766KB](405)
DOI:
13 干旱区春小麦产量对沟垄参数和灌水技术的响应
孙克翠1, 张新民1,2, 金建新1, 王文娟3, 苏向荣4 2015年06期 [155-158,166][摘要](677)[pdf 648KB](440)
DOI:
14 不同覆盖方式下春玉米田水量平衡及产量特征分析
张燕青1, 刘文兆2, 王钧强1, 贾筱文1, 李官民1 2015年04期 [113-116][摘要](734)[pdf 498KB](453)
DOI:
15 基于WOFOST模型的东北地区春小麦水分平衡模拟与验证
张铁楠1,2, 许为政3, 魏湜1, 顾万荣1, 贺丹1, 芦玉双3, 钱诚4, 陈琦4, 李晶1 2015年04期 [45-51][摘要](902)[pdf 804KB](493)
DOI:
16 施肥对淡灰钙土春玉米产量和土壤水盐运移的影响
梁锦秀, 赵营, 郭鑫年, 周涛 2014年05期 [126-131][摘要](864)[pdf 1046KB](489)
DOI:
17 基于AquaCrop模型的东北春麦区小麦冠层生长模拟研究
李晶, 付驰, 张铁楠, 罗宁, 乔天长, 张丽芳, 魏湜 2013年06期 [106-110][摘要](923)[pdf 956KB](466)
DOI:
18 覆盖方式对玉米农田土壤水分、作物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宋淑亚1, 刘文兆1,2, 王俊2,3, 官情3, 张燕青1 2012年02期 [210-212,217][摘要](1487)[pdf 458KB](652)
DOI:
19 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春季土壤水分动态研究
高艳鹏1,2, 王志明1, 骆汉1, 赵廷宁1 2010年03期 [92-96,100][摘要](800)[pdf 960KB](388)
DOI:
20 嫩江流域春季解冻期土壤侵蚀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张德禹, 范昊明, 周丽丽, 武敏, 刘佳, 冯莉颖 2009年06期 [112-115][摘要](920)[pdf 509KB](557)
DOI:
21 围封对昭苏马场春秋草场主要种群分布格局的影响
李军保1, 马存平1, 朱进忠2, 吐尔逊娜依·热依木江2 2009年02期 [205-208][摘要](770)[pdf 371KB](394)
DOI:
22 济南泉域岩溶水质演变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响应
路洪海1, 章程2 2007年06期 [238-240][摘要](735)[pdf 631KB](544)
DOI:
23 敦煌市月牙泉景观衰退的原因及对策
岳峰, 董霁红, 温秀琴 2007年02期 [200-202,206][摘要](686)[pdf 231KB](1088)
DOI:
24 四川省甘孜州道孚县温泉资源调查及旅游开发探讨
李娴, 殷继成 2006年05期 [106-107,110][摘要](514)[pdf 484KB](478)
DOI:
25 济南泉水保护研究
李建江 2003年03期 [142-144][摘要](774)[pdf 326KB](565)
DOI:
26 春小麦开花前后有限供水的生产效应
赵丽英, 邓西平 1999年01期 [99-102,116][摘要](825)[pdf 206KB](434)
DOI:
27 有限供水条件下谷子和春小麦的耗水特性
张岁岐, 山仑 1999年01期 [94-98][摘要](764)[pdf 199KB](378)
DOI:
28 半干旱条件下氮磷钾营养元素与春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关系
刘忠民, 山仑, 邓西平, Lnanaga Shinobu, Sinohara Wataro 1998年01期 [139-144][摘要](874)[pdf 441KB](401)
DOI:
29 半干旱区春小麦高效利用有限灌水的研究
邓西平1, 山仑1, Lnanaga Shinobu2, Sinohara Wataro3 1998年01期 [65-69][摘要](1162)[pdf 392KB](464)
DOI:
30 提高宁南半干旱区旱地春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的综合技术途径研究
刘忠民1, 山仑1, 马国忠1, Lnanaga Shinobu2, Sinohara Wataro2, Nakamoto Tomoni2 1998年01期 [55-64][摘要](918)[pdf 728KB](433)
DOI:
31 黄土旱塬玉米产量与土壤水分关系数学模型研究
郭庆荣1, 李玉山2 1996年03期 [136-140][摘要](810)[pdf 406KB](443)
DOI:
32 春玉米不同种植模式农田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
梁金萍, 郭忠, 魏新平 1996年03期 [131-135,145][摘要](1181)[pdf 649KB](518)
DOI:
33 宁南半干旱地区轮种主要作物春播土壤墒情分析
韩仕峰, 史竹叶, 徐建荣 1996年01期 [137-141][摘要](920)[pdf 379KB](409)
DOI:
34 陇春8139春小麦的生物学特征数理分析
徐学选1, 陈国良1, 赵克学2 1996年01期 [107-111][摘要](924)[pdf 370KB](408)
DOI:
35 半干旱区影响春小麦产量的关键因素及其调控措施
刘耀宏, 党增春, 李鼎新 1996年01期 [103-106,117][摘要](967)[pdf 399KB](388)
DOI:
36 冬小麦在固原试区的生态适应性
徐学选 1996年01期 [99-102][摘要](880)[pdf 336KB](365)
DOI:
37 提高宁南山区旱地春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的综合技术途径研究
刘忠民1, 山仑1, 马国忠2 1996年01期 [91-98][摘要](1135)[pdf 605KB](422)
DOI:
38 半干旱黄土丘陵区春小麦生长的水分生态效应
穆兴民, 陈国良 1996年01期 [86-90][摘要](1612)[pdf 367KB](436)
DOI:
39 旱地春小麦引种与高产栽培模式推广应用
赵克学1, 陈国良2, 徐学选2, 郭宝安2, 穆兴民2 1996年01期 [52-56][摘要](841)[pdf 389KB](454)
DOI:
40 氮素营养对春小麦抗旱适应性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张岁歧, 山仑 1995年01期 [31-35,55][摘要](834)[pdf 2570KB](522)
DOI:
41 不同覆盖材料对春玉米田间土壤水热状况和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李茂松, 王一鸣, 周凌希 1995年01期 [18-22][摘要](1003)[pdf 2597KB](433)
DOI:
42 宁南旱作春小麦模式化栽培研究
郭宝安1, 陈国良1, 赵克学2, 穆兴民1 1992年02期 [124-128][摘要](761)[pdf 1151KB](406)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