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研究》 过刊查询页面

    关键词中包括 aggregate stability 的文章

1 北方土石山区不同粒径团聚体特征及其对坡面侵蚀过程的影响
陈仕媛1, 马 岚1, 陈佩岩2 2025年02期 [102-110,139][摘要](684)[pdf 2993KB](126)
2 黄棕壤典型草地不同根系结构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季节变化特征
杨程高歌1,2, 雷少华2, 耿 韧2, 周 岩3, 金 秋2, 赵广举2, 卢慧中2, 孙国昌4 2025年01期 [66-72][摘要](113)[pdf 1220KB](133)
3 湘西北土壤物理健康对土地利用转换的响应
王 俊1, 肖华翠1, 盛 浩1, 周 萍2 2024年06期 [336-343][摘要](103)[pdf 2148KB](84)
4 露天矿排土场接种AMF对3种植物根系发育与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1.神华准格尔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0300; 2.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24年03期 [187-194][摘要](641)[pdf 1095KB](468)
5 梵净山不同海拔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影响因素
肖盛杨1, 张蓝月1, 陈敬忠2, 陆 祥3, 李海波4, 廖小锋1, 谢元贵5 2024年03期 [160-168][摘要](637)[pdf 1368KB](451)
6 喀斯特退耕地不同植被恢复阶段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特征
董天富1,2, 邓志豪1, 杨 静1,2, 戴全厚1, 聂云鹏2,3 2024年02期 [33-42][摘要](1125)[pdf 1271KB](527)
DOI:
7 平原沙土区河岸带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王 磊1, 刘晴廙1, 史经攀2, 李俊杰1, 韩梦豪1, 陈 斌1, 陈 杭3, 关庆伟1 2024年01期 [96-104][摘要](1093)[pdf 1259KB](350)
8 青藏高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团聚体组成及稳定性特征
万 欣1,2, 张帅文1,2, 张润琴2, 李志国2, 陈 鹏2, 邢顺林1, 刘 毅2 2024年01期 [53-60][摘要](419)[pdf 1243KB](444)
9 玉米间作马铃薯对根际土壤酶活性及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芦 美, 赵吉霞, 李永梅, 王自林, 范茂攀 2023年06期 [123-132][摘要](1221)[pdf 1855KB](479)
10 汾河流域下游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优先流区与基质流区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分析
任泽莹1, 赵勇钢1, 吕银彦2, 尚月婷3, 王永彬4, 韩乐乐1, 刘小芳1 2022年06期 [59-64][摘要](352)[pdf 1608KB](506)
DOI:
11 土粒表面电场对典型黑土团聚体稳定性及水分入渗特性的影响
李 喆1,胡斐南1,2,杨志花2,郭威震1,王子龙1,赵世伟1,2 2021年05期 [61-66][摘要](527)[pdf 1253KB](489)
DOI:
12 间作模式下玉米/大豆的根系特征及其与团聚体稳定性的关系
白录顺, 范茂攀, 王自林, 王婷, 邓超, 李永梅 2019年01期 [124-129][摘要](1060)[pdf 682KB](679)
DOI:
13 植被恢复对重金属污染土壤有机质及团聚体特征的影响
徐磊1,2,3,5, 周俊1,2,5, 张文辉1,2,5, 崔红标6, 刘海龙1,2,3,5, 刘创慧1,7, 梁家妮1,2,5, 周静1,2,3,4,5 2017年06期 [194-199,204][摘要](1402)[pdf 876KB](775)
DOI:
14 添加水稻秸秆对不同类型土壤团聚体分布和稳定性的影响
刘哲1,2, 韩霁昌1,2, 陈茜1,2, 余正洪3, 张卫华1,2, 高红贝1,2 2017年06期 [167-171,178][摘要](1244)[pdf 756KB](724)
DOI:
15 一种可用于评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超声能量法
谢志强1, 许建林1, 朱兆龙1,2, 安韶山2 2016年04期 [19-22][摘要](1300)[pdf 567KB](717)
DOI:
16 长期向上耕作对坡耕地土壤水稳定性团聚体的影响
王勇1,2, 张建辉2, 张泽洪2, 贾立志2 2016年01期 [44-49][摘要](548)[pdf 717KB](792)
DOI:
17 草本植物生长发育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秦瑞杰1, 郑粉莉1,2, 卢嘉1 2011年03期 [141-144][摘要](1079)[pdf 1117KB](745)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