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吴雨赤.第四纪红黏土侵蚀劣地桃树种植试验[J].中国水土保持,1997(11):21-22.
[2] 张桃林,史学正,张奇.土壤侵蚀退化发生的成因、过程与机制[M]//中国红壤退化机制与防治.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46-76.
[3] 胡喜生,周新年,兰樟仁,等.人工林桉树胸径分布模型的研究[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8,28(4):314-318.
[4] 吴承祯,洪伟.林分直径结构新模型研究[J].西南林学院学报,1999,19(2):90-95.
[5] 张伟,赵善伦,吴志芬.山东赤松种群直径结构及其动态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01,21(4):749-754.
[6] 孟宪宇.测树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
[7] 刘金福,洪伟,林升学.格氏栲天然林主要种群直径分布结构特征的研究[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1,21(4):325-328.
[8] 陈昌雄,陈平留,刘健,等.闽北天然次生林林木直径分布规律的研究[J].福建林学院学报,1996,16(2):122-125.
[9] 刘金福,江希钿,黄增,等.闽东柳杉人工林直径分布的研究[J].福建林业勘察设计,1997(1):30-35.
[10] 郎奎健,唐守正.IBMPC系列程序集[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9.
[11] 胥辉,屈燕.思茅松天然次生林林分直径结构规律的研究[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1,21(4):193-195.
[12] 张贵,陈建华.应用Weibull分布研究毛竹林分直径结构规律[J].经济林研究,2002,20(4):31-33.
[13] 黄荣珍,樊后保,李凤,等.人工修复措施对严重退化红壤固碳效益的影响[J].水土保持通报,2010,30(2):60-64.
[1]刘家明,查轩,黄少燕.天然降雨下紫色土和第四纪红黏土坡面侵蚀过程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4,21(06):16.
LIU Jia-ming,ZHA Xuan,HUANG Shao-yan.Research for Purple Soil and Quaternary Rred Clay Soil Erosion Process on Hillslope Under Natural Rainfall[J].Research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2014,21(05):16.
收稿日期:2011-4-6;修回日期:2011-4-17
基金项目:江西省水利厅科技项目“赣中南红壤侵蚀区生态修复技术及其综合效益研究”(200712);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不同生态修复措施林分’碳汇’功能及效益研究”(GJJ09372)
作者简介:黄荣珍(1975- ),男,福建省莆田市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方面研究。E-mail:huangrz@nit.edu.cn
通讯作者:樊后保(1965- ),男,江西省修水县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恢复生态学研究。E-mail:hbfan@ni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