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林学会森林生态学分会.人工林地力衰退研究[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1-334.
[2] 游水生,杨玉盛,梁一池,等.福建武平火烧前米槠种群动态分析[J].福建林学院学报,1995,15(3):1-4.
[3] 游水生,饶英豪,罗水发,等.福建武平帽布米槠林择伐经营策略初探Ⅰ.年龄结构和生长过程分析[J].福建林学院学报,1996,16(3):14-18.
[4] 游水生,何育城,林德喜,等.福建武平帽布米槠林火烧前后植物种类组成变化研究[J].福建林学院学报,1997,17(4):348-357.
[5] 游水生,张志翔,李如泽,等.福建武平帽布米槠林火烧前后种类组成变化研究Ⅱ.火烧前后重要值和物种多样性变化[J].福建林学院学报,1998,18(1):65-68.
[6] 林德喜,游水生,何育城,等.不同更新方式林地土壤物理性状的研究[J].福建林学院学报,1997,17(4):336-339.
[7] 林德喜,游水生,等.炼山后不同更新方式林地土壤化学性状的研究[J].福建林学院学报,1997,18(4):327-330.
[8] 王伯荪.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取样技术研究[J].植物生态学与地植学丛刊.1982,6(1):51-61.
[9] Raunkiaer C.The life forms of plant and statistical plant geography[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32.2-104.
[10] 胡舜士.广西常绿阔叶林的群落学特征[J].植物学报,1979,21(4):362-370.
[11] 宋永昌,张绅,王献溥,等.浙江泰顺县乌岩岭常绿阔叶林的群落分析[J].植物生态学和地植物学丛刊,1982,6(1):14-35.
[12] 彭少麟.森林群落稳定性与动态测定[J].广西植物,1987,2(1):67-72.
[13] 刘金林,周秀佳,顾咏洁,等.浙江省午潮山次生植被恢复过程中的群落学剖析[J].植物生态学和地植物学丛刊,1983,7(1):8-19.
[14] 武吉华,张绅.植物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100-101.
[15] 汪劲武.种子植物分类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59-61.
收稿日期:2006-1-4
基金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福建武平米槠林恢复生态学研究(D0410020);福建省科技重点计划项目(2005F006)的子课题成果
作者简介:游水生(1951- ),男,教授,从事生态恢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