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于兴修, 杨桂山, 李恒鹏.典型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景观生态效应——以浙江省西苕溪流域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 2003, 18(1):13-19.
[2] 王鑫.永续发展旅游的途径之一:生态旅游[J].应用伦理研究通讯, 2002, (24):28-44.
[3] 吴果团, 梁云贞.关于大坝对流域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对漓江水资源管理的思考[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 20(4):76-80.
[4] 周作明.桂林旅游资源开发30年回顾与思考[J].广西民族研究, 2000, (1):105-109.
[5] 肖笃宁, 李秀珍.景观生态学的学科前沿与发展战略[J].生态学报, 2003, 23(8):1615-1621.
[6] 文彤, 陈南江, 张益清, 等.开放性带状生态旅游区规划研究——以西藏尼洋河生态观光旅游带为例[J].规划师, 2003, 19(11):44-46.
[7] 黄恢柏, 等.两种指数对庐山水体环境质量状况的评价[J].中国环境科学, 2002, 22(5):416-420.
[8] 王月容.旅游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J].湖南林业科技, 2003, 30(2):37-39.
[9] 郑丽仙.木兰溪流域水环境现状与治理对策[J].福建环境, 2001, 18(4):16-17.
[10] 李载鸣.台湾地区溪流生态基础流量推估——和平溪上游案例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 2001, 8(4):146-150.
[11] 毛战坡, 等.污染物在农田溪流生态系统中的动态变化[J].生态学报, 2003, 23(12):2614-2623.
[12] 袁兴中, 罗固源.溪流生态系统潜流带生态学研究概述[J].生态学报, 2003, 23(5):956-964.
[13] 秦嘉远.乡村溪流景观游憩空间设计的审思[J].中国园林, 2003, (4):9-15.
[14] P J Boon, P Calow, G E Petts.River Conservation and Management[M].New York:John Wiley & Sons Ltd, 1992.
[1]刘晓昱.黑土农田生态系统的保育与发展[J].水土保持研究,2006,13(05):143.
LIU Xiao-yu.Safeguard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Black Soil Ecosystem[J].Research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2006,13(04):143.
收稿日期:2005-4-26
基金项目:2004年教育部留学回国启动基金资助
作者简介:张天新(1966- ),男,副教授,东京大学工学博士,从事城市规划与设计、风景区规划等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