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WEI Hongbin,LUO Ming,JU Zhengshan,et al.Progress Review on Land Consolidation in 12th Five-Year Plan and Prospects for 13th Five-Year Plan in China[J].Research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2017,24(02):371-377.
Copy

Progress Review on Land Consolidation in 12th Five-Year Plan and Prospects for 13th Five-Year Plan in China

References:
[1] 甘藏春.社会转型与中国土地管理制度改革[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4.
[2] 吴海洋."十二五"时期中国土地整治工作思考[J].中国土地科学,2013(3):4-9.
[3] 贾文涛.土地整治有了新目标:《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解读[J].中国土地,2012(4):12-14.
[4] 周建,张凤荣,王秀丽,等.中国土地整治新增耕地时空变化及其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4,30(19):282-289.
[5] 金晓斌,李学瑞,汤小橹,等.中央支持土地整治重大项目评估论证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7):92-96.
[6] 程锋,王洪波,郧文聚.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J].中国土地科学,2014,28(2):75-82,97.
[7] 刘莉,吴家惠,伍文,等.村民对村组织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中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14,28(6):79-83.
[8] 张伟,张文新,蔡安宁,等.煤炭城市采煤塌陷地整治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以唐山市为例[J].中国土地科学,2013,27(12):73-79.
[9] 程琳琳,李继欣,徐颖慧,等.基于综合评价的矿业废弃地整治时序确定[J].农业工程学报,2014,30(4):222-229.
[10] 苏亚艺,朱道林,曲衍波,等.基于堆龙德庆县的生态脆弱区宜耕未利用土地开发适宜性综合评价[J].中国土地科学,2014,28(7):76-81,97.
[11] 严金明,夏方舟,李强.中国土地综合整治战略顶层设计[J].农业工程学报,2012,28(14):1-9.
[12] 刘彦随,朱琳,李玉恒.转型期农村土地整治的基础理论与模式探析.地理科学进展,2012,31(6):777-782.
[13] 刘彦随.科学推进中国农村土地整治战略[J].中国土地科学,2011(4):3-8.
[14] 冯应斌,杨庆媛.转型期中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重点领域与基本方向[J].农业工程学报,2014,30(1):175-182.
[15] 龙花楼.论土地整治与乡村空间重构[J].地理学报,2013,68(8):1019-1028.
[16] 吴次芳,费罗成,叶艳妹.土地整治发展的理论视野、理性范式和战略路径[J].经济地理,2011,31(10):1718-1722.
[17] 郧宛琪,朱道林,汤怀志.中国土地整治战略重塑与创新[J].农业工程学报,2016,32(4):1-8.
[18] 朱晓华,陈秧分,刘彦随,等.空心村土地整治潜力调查与评价技术方法:以山东省禹城市为例[J].地理学报,2010,65(6):736-744.
[19] 鲁莎莎,刘彦随.106国道沿线样带区农村空心化土地整治潜力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13,28(4):537-549.
[20] 杨伟,谢德体,廖和平,等.基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模式的农用地整治潜力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3,29(7):219-229.
[21] 张瑞娟,姜广辉,周丁扬,等.耕地整治质量潜力测算方法[J].农业工程学报,2013,29(14):238-244.
[22] 唐秀美,潘瑜春,郝星耀,等.中国耕地整治生态潜力测算方法[J].农业工程学报,2015,31(17):270-277.
[23] 郭晓楠,王秀茹,陈倩.华北平原区土地整理耕地经济潜力评价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3,20(3):92-97.
[24] 罗文斌,吴次芳.中国农村土地整理绩效区域差异及其影响机理分析[J].中国土地科学,2012,26(6):37-44.
[25] 杨绪红,金晓斌,郭贝贝,等.2006-2012年中国土地整治项目投资时空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4,30(8):227-235.
[26] 金晓斌,丁宁,张志宏,等.中国土地整治资金在省际间分配及土地整治效果[J].农业工程学报,2012,28(16):1-9.
[27] 罗文斌,吴次芳,倪尧.基于农户满意度的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及区域差异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23(8):68-74.
[28] 魏凤娟,李江风,刘艳中,等.基于村级领导满意度的湖北省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J].中国土地科学,2014,28(11):57-65.
[29] 郑华伟,张锐,刘友兆.利益相关者视角下农村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J].中国土地科学,2014,28(7):54-61.
[30] 罗文斌,吴次芳,吴一洲,基于物元模型的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方法与案例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20(11):1321-1326.
[31] 杜鑫昱,夏建国,章大容.四川省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5,23(4):514-524.
[32] 郑华伟,张俊凤,刘友兆.基于熵权可拓物元模型的农村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J].水土保持通报,2014,34(6):193-200.
[33] 李玉芳,杜潇,何宏,等.土地整理项目后效益的综合评价[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23(11):384-387.
[34] 洪开荣,刘欢,王辉.直觉语言多准则决策方法在土地整理项目社会效益评价中的应用[J].经济地理,2015,35(7):163-167.
[35] 杨俊,王占岐,金贵,等.基于AHP与模糊综合评价的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后效益评价[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3,22(8):1036-1042.
[36] 时仅,廖和平,李涛.假设检验在土地整治效益评估中的应用[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7(11):155-162.
[37] 刘元芳,郑艳东,赵娇娇,等.基于能值分析方法的农村土地整治效益评价[J].水土保持研究,2013,20(2):191-200.
[38] 刘琳,余莉,李正,等.基于改进模糊层次模型的土地整理效益评价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2,19(3):204-208.
[39] 王云霞,南灵.基于SEM的土地整理项目"三农"效益评价:以陕西省揉谷镇347份农户调查为例[J].中国土地科学,2015,29(3):75-81.
[40] 刘名冲,刘瑞卿,张路路,等.基于粒子群优化投影寻踪模型的土地整治综合效益评价研究[J].土壤通报,2013,44(5):1047-1052.
[41] 刘瑞卿,李新旺,张路路,等.基于格序结构的土地整治综合效益评价研究[J].土壤通报,2012,43(6):1305-1310.
[42] 石剑,张路路,刘瑞卿,等.基于模糊模型识别的太行山山前平原区土地整治生态效益评价:以河北省顺平县为例[J].土壤通报,2012,43(6):1300-1304.
[43] 王喜,陈常优,谢申申.基于行为与结果的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4,30(6):88-93.
[44] 刘海楠,王德起,周霞.土地整治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与路径:基于改进的存量-流量模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5,36(2),23-28.
[45] 张俊峰,张安录.土地整治对中国农业经济增长的效应分析:基于通径分析法[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2(2):1-6.
[46] 赵京,杨钢桥,汪文雄.农地整理对农户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J].资源科学,2011,33(12):2271-2276.
[47] 金晓斌,周寅康,李学瑞,等.中部土地整理区土地整理投入产出效率评价[J].地理研究,2011,30(7):1198-1206.
[48] 张正峰,杨红,谷晓坤.土地整治对平原区及丘陵区田块利用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3,29(3):1-8.
[49] 孙钰霞.重庆市土地整理可持续发展评价[D].重庆:西南大学,2012.
[50] 李喆,伍文.成都市土地开发整理工程选址决策规则集适宜性评价[J].中国土地科学,2013,27(10):57-61.
[51] 王华,朱付保.基于多目标粒子群的土地整理项目选址模型[J].农业工程学报,2015,31(14):255-263.
[52] 赵小风,黄贤金,王小丽,等.基于城乡统筹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研究:以南京市靖安街道"万顷良田建设"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3,22(2):158-163.
[53] 张蚌蚌,王数.群众自主式土地整治模式及其效应研究:以新疆玛纳斯县三岔坪村为例[J].经济地理,2013,33(5):131-136.
[54] 鲍海君,徐保根.生态导向的土地整治区空间优化与规划设计模式:以嘉兴市七星镇为例[J].经济地理,2009,29(11):1903-1906.
[55] 徐宝根,杨雪锋,陈佳骊.浙江嘉兴市"两分两换"农村土地整治模式探讨[J].中国土地科学,2011,25(1):37-42.
[56] 张蚌蚌,王数,张凤荣,等.基于耕作地块调查的土地整理规划设计:以太康县王盘村为例[J].中国土地科学,2013,27(10):44-50.
[57] 谷晓坤,刘静,张正峰,等.大都市郊区景观生态型土地整治模式设计[J].农业工程学报,2014,30(6):205-211.
[58] 王军,李正,白中科,等.喀斯特地区土地整理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以贵州荔波土地整理项目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11,30(7):906-911.
[59] 张仕超,尚慧,余端,等.三峡库区优质柑橘产业带建设土地整理模式[J].地理研究,2011,30(11):2099-2108.
[60] 廖兴勇.重庆丘陵山区土地整理模式及其关键技术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2.
[61] 李灿,罗海波.基于生态重建的石漠化山区土地整理项目规划[J].农业工程学报,2011,27(12):324-329.
[62] 景新超,梁勇,李希灿,等.中部粮食主产区增量经济型土地整理水土重构技术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13,27(4):66-72.
[63] 赵华甫,吴克宁,王自威,等.中国东北典型黑土区土地整理规划设计模式[J].资源科学,2011,33(5):929-934.
[64] 王军.土地整治呼唤景观生态建设[J].中国土地科学,2011,25(6):15-19.
[65] 郧文聚,宇振荣.土地整治加强生态景观建设理论、方法和技术应用对策[J].中国土地科学,2011,25(6):4-19.
[66] 刘文平,宇振荣,郧文聚,等.土地整治过程中农田防护林的生态景观设计[J].农业工程学报,2012,28(18):233-240.
[67] 吴金华,张伟,刘小玲.基于RRM模型的神木县土地整治规划生态风险评价[J].中国土地科学,2014,28(3):76-81.
[68] 张正峰,刘静,耿巧丽.土地整治中的生态问题及安全调控机制[J].江西农业学报,2011,23(11):196-199.
[69] 宁秀红,赵敏.土地整治驱动下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变化研究:以上海市合庆镇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6,25(1):79-87.
[70] 刘世梁,杨珏婕,安晨,等.基于景观连接度的土地整理生态效应评价[J].生态学杂志,2012,31(3):689-695.
[71] 顿耀龙,王军,白中科,等.松嫩平原西部土地整理区景观格局指数的粒度效应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4,21(5):66-71.
[72] 李谦,戴靓,朱青,等.基于最小阻力模型的土地整治中生态连通性变化及其优化研究[J].地理科学,2014,34(6):733-739.
[73] 谢苗苗,李超,刘喜韬,等.喀斯特地区土地整理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J].农业工程学报,2011,27(5):313-319.
[74] 华颖,王子芳,高明,等.土地整理对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4,28(5):253-274.
[75] 谭梦,黄贤金,钟太洋,等.土地整理对农田土壤碳含量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1,27(8):324-329.
[76] 谷晓坤,范春晓,柴铎,等.不同类型区农用地整治对农田生产能力的影响[J].自然资源学报,2013,28(5):745-753.
[77] 王文婷,龚健,赵亮.土地整治项目的国民经济评价体系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13,27(12):80-86.
[78] 王介勇,刘彦随,陈秧分.农村空心化程度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山东省村庄调查数据[J].自然资源学报,2013,28(1):10-18.
[79] 宋伟,陈百明,张英.中国村庄宅基地空心化评价及其影响因素[J].地理研究,2013,32(1):20-28.
[80] 杨俊,王占岐,易平,等.竹山县土地整治项目空间分异及与新农村建设耦合关系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14,28(7):62-70.
[81] 肖锦成,欧维新.城乡统筹下的城市与乡村空间重构研究:以宿迁市为例[J].中国土地科学,2013,27(2):54-60.
[82] 张伟,张文新,蔡安宁,等.煤炭城市采煤塌陷地整治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以唐山市为例[J].中国土地科学,2013,27(12):73-79.
[83] 胡振琪,赵艳玲,苗慧玲,等.2012年土地科学研究重点进展评述及2013年展望:土地整治分报告[J].中国土地科学,2013,27(3):89-96.
[84] 胡振琪,肖武,王培俊,等.试论井工煤矿边开采边复垦技术[J].煤炭学报,2013,38(2):301-307.
[85] 王新静,胡振琪,李恩来,等.土地复垦工程中覆土、衬砌及路面厚度的无损检测[J].农业工程学报,2013,29(9):231-238.
[86] 程琳琳,娄尚,刘峦峰,等.矿业废弃地再利用空间结构优化的技术体系与方法[J].农业工程学报,2013,29(7):207-218,297.
[87] 毛海涛,黄庆豪,龙顺江,等.土壤盐渍化治理防护毯的研发及试验[J].农业工程学报,2015,31(17):121-127.
[88] 范富,张庆国,邰继承,等.玉米秸秆夹层改善盐碱地土壤生物性状[J].农业工程学报,2015,31(8):133-139.
[89] 张卫华,韩霁昌,王欢元,等.砒砂岩对毛乌素沙地风成沙的改良应用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5,29(10):122-127.
[90] 李志刚,谢应忠.翻埋与覆盖林木枝条改善宁夏沙化土壤性质[J].农业工程学报,2015,31(10):174-181.
[91] 冯广京,朱道林,林坚,等.2015年土地科学研究重点进展评述及2016年展望[J].中国土地科学,2016,30(1):4-22.
[92] 王瑷玲,赵庚星,王庆芳,等.丘陵区土地整理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1,27(9):311-315.
[93] 刘涓,杜静,魏朝富,等.紫色土区土地整理年限对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5,31(10):254-261.
[94] 刘世梁,董玉红,王军.基于WEPP模型的土地整理对长期土壤侵蚀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4,28(4):18-22.
[95] 王军,顿耀龙,郭义强,等.松嫩平原西部土地整理对盐渍化土壤的改良效果[J].农业工程学报,2014,30(18):266-275.
[96] 刘世梁,王聪,张希来,等.土地整理中不同梯田空间配置的水土保持效应[J].水土保持学报,2011,25(4):59-68.
[97] 刘峻岭,李申,孟伟庆.基于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的土地整理生态效应评价:以天津市七里海镇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4,(35)1:95-101.
[98] 陈百明,谷晓冲,张正峰.土地生态化整治与景观设计[J].中国土地科学,2011,25(6):10-14.
[99] 袁立明.专家献策"十三五"土地整治规划[J].地球,2015,08:36-37.
[100] 胡振琪,余洋,龙精华.2013年土地科学研究重点进展评述及2014年展望:土地整治分报告[J].中国土地科学,2014,(28)2:13-21.
[101] 刘彦随.土地综合研究与土地资源工程[J].资源科学,2015,37(1):1-8.
[102] 石峡,朱道林,张军连.土地整治公众参与机制中的社会资本及其作用[J].中国土地科学,2014,28(4):84-90.
[103] 叶剑平,宋家宁,毕宇珠.土地整治模式创新及其权益分配优化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12,(26)9:48-52.
[104] 胡振琪,余洋,付艳华.2014年土地科学研究重点进展评述及2015年展望:土地整治分报告[J].中国土地科学,2015,29(3):13-21.
Similar References:

Memo

-

Last Update: 1900-01-01

Online:14350       Total Traffic Statistics:27418403

Website Copyright: Research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Shaanxi ICP No.11014090-10
Tel: 029-87012705 Address: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Research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No. 26, Xinong Road, Yangling, Shaanxi Postcode: 71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