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结 论
将贵州省旅游扶贫村视为点状要素,最邻近指数和集中化指数证实了贵州省旅游扶贫村整体呈现凝聚型分布,空间存在较大差异,且市域尺度比县域尺度下分布更加集中; 通过核密度估算,揭示了贵州省旅游扶贫村呈现东南密、西北疏,在黔东南形成集中连片的带状空间格局; 热点分析表明贵州省旅游扶贫村具有明显高值区,且市域、县域尺度下高值聚集区具有重合性,即旅游扶贫村分布密集的区域集中在黔北的遵义、铜仁地区。
贵州省旅游扶贫村空间分布受地形地貌、旅游资源禀赋、交通区位和政策导向的影响较为明显。研究表明,海拔1 000 m左右是贵州省旅游扶贫村集中分布的沃土,丰富的旅游资源是旅游扶贫村发展的前提,交通区位则是旅游扶贫村发展布局的关键,政策导向是旅游扶贫村发展的保障。
4.2 建 议
(1)大力发展全域旅游。贵州省旅游扶贫村呈现分布广泛,局部凝聚的特征,有利于全域旅游的发展。在市域尺度上,除了贵阳市以外的地级市都呈现凝聚型分布,尤其是遵义市境内旅游扶贫村的数量最多,占总数的24.24%,且遵义市为全国知名的红色文化旅游胜地,因此应加快推进遵义市的红色全域旅游发展,并积极探索遵义市的红色研学旅游。此外,贵州省旅游扶贫村在黔东南形成了集中条带状聚集区,黔东南是少数民族聚集区,可以将黔东南的少数民族风情、民族特色手工艺品等充分融合到乡村休闲旅游中,进一步规划一条主打民族风情的乡村休闲旅游线路。
(2)打造山地户外运动项目。贵州省以山地和高原为主的独特地形地貌形成了众多旅游扶贫村,同时也显著影响了旅游扶贫村的脱贫效率。贵州省旅游扶贫村多分布于海拔1 000 m左右地区,这些地方由于交通闭塞,保存了较好的原生态环境,为开展户外极限运动提供了有利条件。这些地区的旅游扶贫村可以大力打造山地户外运动项目,以吸引年轻的游客群体。
(3)加快公路网建成。“要致富先修路”,高密度的路网带来的便利交通往往促进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贵州省旅游扶贫村受区位交通制约,可进入性较差。贵州省应进一步合理规划其交通布局,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加快公路网建设; 此外还应解决好旅游扶贫村“最后一公里”问题,规划自驾与公共交通相结合的乡村休闲旅游路线。
(4)合理规划整合旅游资源,加强品牌建设。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游客肯定会越来越趋向选择高质量的旅游目的地。因此,贵州省旅游扶贫村应充分挖掘当地旅游资源特色,集中力量发展重点旅游项目,积极探索发展乡村夜间休闲项目、特色文娱活动,打造一批高质量的乡村民宿、精品客栈,进而积极申报创建A级景区、旅游休闲度假区等品牌。
(5)继续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农业农村部日前发布的《2020年乡村产业工作要点》指出,做好今年乡村产业工作的“七大要求”之一是要积极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增添乡村产业发展亮点。贵州省也应结合自身条件,对发展贵州省乡村休闲旅游给予政策支持。通过政策支持可以进一步激发贵州省旅游扶贫村村民参与乡村休闲旅游的热情,使村民真正成为旅游扶贫的受益者,使利益分配更加均衡化,实现旅游扶贫村的可持续发展,达到巩固脱贫的效果。
文章研究了贵州省旅游扶贫村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并对旅游扶贫村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建议,对于提高贵州省旅游扶贫村脱贫效果的可持续性、实现乡村振兴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文章只大致讨论了贵州省旅游扶贫村的影响因素,并未深入探究各因素的显著性,也未关注到各个旅游扶贫村的经济发展的变化、空间可达性情况,这些都是今后仍需努力进一步研究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