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结 论
本文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上分析了南昌市“三生”空间的演变特征,进而利用CLUE-S模型预测在自然增长情景、生态保护情和耕地保护情景下对南昌市2030年“三生”空间格局变化。主要结论如下:
(1)2000—2017年,南昌市“三生”空间变化趋势为生产空间和生态空间持续缓慢减少,生活空间持续显著增加。其二级分类的变动揭示出随着南昌市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人口转变,导致城镇生活用地向农村周围扩张,农业生产用地减少,呈现出生产空间向生活空间大量转变的局面; 赣江以西工业生产面积增加,呈现出生态空间大量向生产空间转变的局面。因此,在南昌市未来城市建设过程中,重点协调“三生”空间发展之间的矛盾,秉承规划优先的原则,严格控制城镇生活空间的增量,战略性保护生态空间及其多样性,对于基本农田,不仅要保证在占补过程中耕地数量相当,也要保证其质量相当,优先将高质、优质的耕地划入基本农田区域。
表6 南昌市2030年“三生”空间与2010年变化统计
(2)2000—2017年,南昌市“三生”空间存在空间正相关,进而对南昌市各镇域进行局部自相关分析,在17 a内,生活空间集聚的状态有弱化的趋势,生态空间在进贤县的高集聚地区也出现减少现象,生产空间的集聚状态没有太大变化。生产空间的集聚效应可以形成一种向心力,吸引经济活动向一定地区靠近,形成集约的高效城市,因此,南昌市应协调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发展的空间布局关系,促使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都形成强有力的集聚模式,以提高经济效率,发挥空间—经济的协调统一作用。
(3)经模拟验证,CLUE-S模型适用于模拟南昌市未来“三生”空间分布情况。与2010年相比,在自然增长情境中,生产和生态空间减少,在生态保护和耕地保护情境中,生活空间的面积均为持续增加,且与来南昌市的建设用地发展较为一致,均表现为生活空间扩张最明显的南昌县、新建县。3种模式下的差异呈现出生态空间由退化到优化,生活空间由沿江边建设到逐渐分布到其他地区,生产空间由没有规划到限制性发展的特点。此预测的不同结果体现出了政府空间规划及政策调节对空间演化的刚性指引力,为其进行规划修编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4.2 讨 论
本文的“三生”空间分类体系仅根据用地意图和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主观意识较强,应结合相应的定性划分方法,对于“三生”空间的划分会更加精确。在选择影响因子进行模拟时,社会经济因素方面仅在县级程度上选取了人口密度、地区生产总值两种因子,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对模拟结果有所影响。今后研究方向可放在选取因素更加全面,精度更加准确。模型参数设置带有主观性,比如ELSA系数,是通过现有的成果和经验,通过不断调试确定的,其结果相对合理又具有局限性,因此对其参数设置需寻求更为科学合理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