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拉萨河流域中下游12个典型洪积扇上的植物共有82种,隶属于33个科75个属,且以菊科、禾本科、豆科、蔷薇科数量居多,其中还有3个科为2属2种,2个科为1属2种,20个科为1属1种,明显表现出科属种的不均匀性,主要体现在大多数植物种却分布在少数科内。本研究通过比较不同类型洪积扇植物的种类,明确了A类洪积扇的植物物种最多,B类洪积扇的植物物种最少,即A>C>B,究其原因是由于A类洪积扇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以草地和耕地为主,辅以较少的灌木和乔木群落,虽然存在一定的人为干扰因素,但是牧草地有围封休牧、换季轮牧等育草措施,使得草本物种在数量上得到了相应的保护,此外该类洪积扇的农田占有相当的比例,加之西藏对“三农”工作的重视,农田灌溉设施不断完善,比如水渠、水窖等,土壤湿度相对较大,为植物的生存、生长提供了有利的生境条件; B类洪积扇为比较单一的灌草地,均为自然生长,主要用以放牧,且扇面上分布有较大的石块和较宽较深的沟道,导致洪积扇上适合植物生长的植根条件较少,故而该类洪积扇的植物物种较少; C类洪积扇建设用地虽然占地面积较大,但是除了耕地外,其他包括草地、灌木地、乔木地在内的土地利用类型都有分布,且乔木地多为人工种植的苗圃,几乎全部为经济苗木,其下草本植物茂盛而种类繁多,为该类洪积扇植物的保存提供了条件。
(2)拉萨河流域中下游12个典型洪积扇植物的生活型以地面芽植物为主,占整个植物种的43.90%,地下芽植物最少,占比只有2.44%,居于中间地位的高位芽植物、地上芽植物、一年生植物分别占19.51%,10.98%,23.17%。由于拉萨河流域主要属于高原季风温带—寒温带半干旱气候区[1],海拔梯度大,降水量少,夏季时间短,昼夜温差大,加之洪积扇土壤多为沙土,且有大量石块,保水性差透水性强,水分蒸发快,植物经历的寒冬期、干旱期较长,是地面芽植物形成的适宜条件,同样,在本研究中植物的生活型亦反映出拉萨流域的气候特点。
(3)拉萨河流中下游不同洪积扇的植物群落分布差异较为明显。在草本群落中,牛筋草群落分布最为广泛,在数量和分布范围上最大,12个洪积扇中有9个洪积扇上均有该群落的分布,其中在A类8个洪积扇上出现的频率达到了62.5%,铁杆蒿(非木质化)群落分布范围次之,出现在了2个洪积扇上,而麦冬草群落、苦荞麦群落、独行菜群落等则分别是某一洪积扇上特有的,说明不同的洪积扇为其特有的植物群落类型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所以,相比而言更加突出了牛筋草在拉萨河流域的优势地位,可作为该流域洪积扇草本植被恢复的备选物种。在灌木群落中,小叶锦鸡儿群落于A,B,C这3类洪积扇上都有分布,在12个洪积扇上出现的频率为33.33%,而小蓝雪花群落、铁杆蒿群落、薄皮木群落在12个洪积扇中出现的频率分别为16.67,8.33%,8.33%,相比较小叶锦鸡儿更适宜在拉萨河流域中下游洪积扇上生长。乔木群落只在A和C两类洪积扇上有分布,其中垂柳群落在数量上远大于藏川杨群落、梨树群落和白榆群落,虽然均为人工栽种,但能体现出垂柳对拉萨河流域的环境适应性相对较强,成活率相比较大,为洪积扇乔木植被的建植提供了物种选择性; 作物虽然只在A类洪积扇上所有分布,但所占比例较大,其中青稞尤为突出,可见青稞更加适宜在当地生长,也是当地人民主要的粮食产出。
(4)拉沙河流域中下游12个洪积扇群落的Margalef指数值Ma,Shannon-Wiener指数值H,Pielou指数值Js,Simpson指数值D变化范围分别为0~1.87,0~1.57,0.12~1.00,0.28~1。赵津仪等[28]在西藏佩枯错地区植物物种多样性调查中的Ma值,H值,Js值分别为0.69~1.78,1.29~2.45,0.71~0.93,本研究与之相比,各指标存均在一定的差异,其中Shannon-Wiener指数差异最为明显,在数值上相对偏小。许玉凤等[29]对赤峰地区植物物种多样性调查中的 Ma值,H,Js值分别为1.66~7.28,1.49~2.76,0.60~0.74,本研究与之相比,各指标的数值差距更为突出,且Margalef指数值、Shannon-Wiener指数值尤为偏低,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拉萨河流域洪积扇有着特殊的地质地貌、生态环境及气候条件,对植物的选择比较苛刻,致使植物的适应性、存活率、生长状况、繁殖能力都相对艰难,从而影响了该区域的物种多样性。同时,除了物种本身对环境的适应性外还包括人类活动的干扰,其中过度放牧、传统耕作、采砂采石、工程施工等对植被多样性的影响也比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