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格尔木至都兰段边坡侵蚀沟特征
分析格尔木至都兰16个样区的道路边坡细沟特征指标可知(图3),细沟密度与坡度在空间上并没有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而细沟体积、平均深度、最大深度在空间上呈现出相似的规律。在靠近格尔木的S2711—S2595样区细沟体积、平均深度、最大深度3个指标数值均较大,中间部分S2575—S2465样区3个指标数值均较小,靠近都兰的S2437—S2395样区3个指标数值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
选取细沟体积、平均深度和最大深度作为分析指标对其进行标准化处理,以消除量纲的影响,对标准化后的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得到16个样区聚类分析的谱系图。从图4的树状结构可以看出,16个样区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包括沿线中间路段S2676,S2575,S2555,S2535,S2515,S2495,S2465和S2437共8个样区,第二类包括靠近格尔木的S2711,S2695,S2656,S2635,S2615,S2595和靠近都兰的S2415,S2395共8个样区。对每一类样区的平均深度、最大深度、细沟体积和密度进行简单的算术平均,在第一类样区4个指标数值均较小,平均值分别9.49 cm,13.50 cm,2.33 m3,0.24条/m。第二类样区4个指标的数值均较大,平均值分别为13.82 cm,24.04 cm,2.71 m3,0.30条/m。由于青藏公路在修建时,考虑到冻土影响,多采取提高路基高度的措施,所以沿线形成的高边坡都是人工堆砌,整个研究路段坡度大多在23°~38°,平均值为30°。
3.2 边坡侵蚀沟体积与影响因子的相关性
为分析道路边坡细沟侵蚀发生的驱动因素,本研究根据现有资料,选取边坡侵蚀沟密度、平均深度、最大深度、细沟体积、坡度、NDVI、海拔、降雨量、降水集中指数(PCI)9个指标进行皮尔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表2),细沟体积与平均深度、最大深度均呈现出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均为0.89。第一类样区的细沟体积、平均深度和最大深度3个指标的数值均较小,细沟侵蚀量较低,为弱侵蚀路段。第二类样区3个指标的数值均较大,细沟侵蚀量较高,为强烈侵蚀路段。细沟体积与坡度、植被状况、海拔及降雨量未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这可能是由于研究区地处十分干旱的砾石荒漠区,降雨较少,空间分异不显著,植被覆盖整体较差。同时由于地处高寒高海拔区,边坡公路的侵蚀更易受到冻、融过程的影响。相关研究表明,公路边坡细沟侵蚀与降雨量并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这与本研究结论一致),但是与降雨强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降雨强度越大,产生的细沟侵蚀量越高[8,21]。
细沟体积与PCI的相关系数为0.46,没有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但由于公路两边填方坡的土壤主要是通过机械堆砌,松散的结构组成导致抗蚀能力较弱,加上公路路面的汇水作用,极易导致边坡发生细沟侵蚀。一般情况下,坡面汇水区域越大,造成边坡侵蚀程度也越大[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