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董金玮,郑新奇,张戈丽.基于适宜性成果的耕地占补平衡质量评价模型[J].水土保持研究,2007,14(06):376-378.
 DONG Jin-wei,ZHENG Xin-qi,ZHANG Ge-li.Quality Evaluation Model of Requisition-Compensation Balance for Arable Land Based on the Suitability Evaluation Data[J].Research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2007,14(06):376-378.
点击复制

基于适宜性成果的耕地占补平衡质量评价模型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令第33号.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办法[J].国土资源通讯, 2006 (13):9-10.
[2] 谭峻, 金玲玲, 张璋.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实证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5, 24 (2):84-87.
[3] 王捷, 张敬松, 祝海强, 等.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存在问题及实现途径[J].农业经济, 2006 (4):65-66.
[4] 华元春.关于耕地数量与质量平衡的思考[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06, 23 (2):1-4.
[5] 田玉福.必须建立补充耕地质量评价体系:再议耕地占补平衡[J].中国土地, 2005 (3):36-38.
[6] 谭永忠, 吴次芳, 王庆日, 等."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驱动下中国的耕地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J].自然资源学报, 2005, 20 (5):727-733.
[7] 周佳松, 钟沛林, 张弘.占补平衡补充耕地按等级折算研究:以南方丘陵山区为例[J].中国农学通报, 2005, 21 (11):360-362.
[8] 刘艳芳.多尺度耕地供需动态平衡模式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05, 30 (3):194-198.
[9] 唐启义, 冯明光.实用统计分析及其DPS数据处理系统[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2.
[10] 李明月.生态足迹分析模型假设条件的缺陷浅析[J].中国人口· 资源与环境, 2005, 15 (2):129-131.
[11] 刘淼, 胡远满, 李月辉, 等.生态足迹方法及研究进展[J].生态学杂志, 2006, 25 (3):334-339.
[12] Wackernagel M, Monfreda C, Schulz C B, et al.Calculating national and global ecological footprint time series:Resolving conceptual challenges[J].Land Use Policy, 2004, 21 (3):271-278.
[13] 郑新奇.城市土地优化配置与集约利用评价理论、方法、技术、实证[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4:72-86.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李长智,赵明,严鹏,等.运用模糊数学理论进行土地生产力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1995,2(01):85.
 Li Changzhi,Zhao Ming,Yan Peng,et al.Analysis of land productive by useing the fuzzy Theory[J].Research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1995,2(06):85.

备注/Memo

收稿日期:2007-2-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571119);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Y2004E04)
作者简介:董金玮(1982- ),男,山东寿光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土地利用空间数据挖掘等研究。
通讯作者:郑新奇(1963- ),男,河南伊川人,教授,博导,主要从事GIS开发与应用、土地评价与规划、地理计算等研究。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190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