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玉苏甫·阿布都拉,马宏武,买买提·阿布都拉,等.和田河流域气候变化特征分析[J].气象,2006,32(4):97-100.
[2] 杨家军,吐尔逊·哈斯木,阿迪力·吐尔干,等.近50年来塔里木河流域水域环境现状及其驱动力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13,20(1):76-81.
[3] 吴益,程维明,任立良,等.新疆和田河流域河川径流时序特征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06,21(3):375-381.
[4] 徐宗学,米艳娇,李占玲,等.和田河流域气温与降水量长期变化趋势及其持续性分析[J].资源科学,2009,30(12):1833-1838.
[5] 褚桂红,史文娟,王娟.和田河上游径流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0,24(11):83-87.
[6] 窦燕,陈曦,包安明.近40年和田河流域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J].干旱区地理,2008,31(3):449-455.
[7] 孙秋梅,李志忠,武胜利,等.和田河流域绿洲荒漠过渡带土地荒漠化过程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7,21(6):136-141.
[8] 贺凌云.和田地区近五十年耕地变化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05,12(1):83-86.
[9] 陈忠升,陈亚宁,李卫红.新疆和田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J].中国沙漠,2010,30(2):326-333.
[10] 黎枫,李卫红.新疆和田地区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分析[J].第四纪研究,2010,30(1):201-208.
[11] 许有鹏.干旱区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价研究:以新疆和田河流域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1993,8(3):229-237.
[12] 李卫红,黎枫,陈忠升,等.和田河流域平原耗水驱动力与适宜绿洲规模分析[J].冰川冻土,2011,33(5):1161-1168.
[13] 冯娟,王福娥,高婧.基于"3S"技术的和田河流域植被空间格局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0,17(1):67-71.
[14] 杨丽雯,何秉宇,黄培祐.和田河流域天然胡杨林的生态服务价值评估[J].生态学报,2006,26(3):681-689.
[15] 刘名廷.和田河中下游植被考察报告[J].干旱区研究,1985,2(4):8-14
[16] 路端正.和田河沿岸植被与生态环境[J].北京农学院学报,1994(2):153-160.
[17] 唐克斯.额济纳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18] 张真鲜.新疆特克斯河流域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与评价[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2.
[19] 木沙·如孜,白云岗,雷晓云,等.塔里木河流域气候及径流变化特征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2,19(6):122-126.
[20] 尹如洪.和田河流域水资源规划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02.
收稿日期:2015-07-15;改回日期:2015-08-03。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西部博士资助项目”(XBBS-2014-1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71099,31370551,41171427,31400466)
作者简介:张沛(1988-),男,河北沧州人,在读硕士,主要从事干旱区恢复生态研究。E-mail:zhangpei-cool@163.com
通讯作者:凌红波(1983-),男,河南商丘人,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干旱区生态水文研究。E-mail:linghongbo082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