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西藏自治区交通厅科学研究所.西藏泥石流与环境[M].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29-39. [2]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西藏自治区交通厅科学研究所.川藏公路南线(西藏境内)山地灾害及防治对策[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146-160. [3] 孙广仁,毕海良.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在泥石流沟判别与危险度评价中的应用[J].青海环境,1997,7(2):72-77. [4] 韩广,张桂芳.风成沙丘固定程度的定量分析[J].生态学报,2001,21(7):1057-1063. [5] 刘普寅,吴孟达.模糊理论及其应用[M].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1998. [6] 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等.甘肃泥石流[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2. [7] 魏永明,谢又予,伍永秋.关联度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在泥石流沟谷危险度划分中的应用——以北京市北部山区怀柔、密云两县为例[J].自然灾害学报,1998,7(2):109-116. [8] 刘希林,张松林,唐川.沟谷泥石流危险度评价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1993,7(2):20-25. [9] 陈冶,郑永胜,王莹.泥石流危险度的分类评价[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997,8(1):27-31. [10] 金长泽.模糊数学及其应用[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1.136-145. [11] 肖位枢.模糊数学基础及应用[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1992.161-170.
收稿日期:2001-12-10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KZCX2-306)
作者简介:陈杰(1977- ),男,四川眉山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泥石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