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志杰,代 磊,周学霞,等.典型喀斯特山地城市镶嵌山体斑块格局时空变化特征[J].水土保持研究,2022,29(03):197-204.
 WANG Zhijie,DAI Lei,ZHOU Xuexia,et al.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Patch Pattern of Mosaic Mountain in Typical Karst Mountainous Cities[J].Research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2022,29(03):197-204.
点击复制

典型喀斯特山地城市镶嵌山体斑块格局时空变化特征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张远,王志泰.岩溶地区山地城市山体绿地资源公园化利用初探:以黔中城市为例[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16,35(4):30-35.
[2] 曾雨静.山地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策略研究[D].贵阳:贵州大学,2018.
[3] 王剑强,王志泰.基于缓解热岛效应的山地城市生态斑块研究:以贵州省贞丰县为例[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4,29(2):232-236.
[4] 李睿.黔中山地城市植物物种多样性空间格局研究[D].贵阳:贵州大学,2019.
[5] 李睿,王志泰,包玉.快速城市化背景下黔中多山城市扩展模式及景观格局动态:以安顺市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20,27(4):376-384,391.
[6] Shaffer M L. minimum population sizes for species conservation[J]. Bioscience, 1981,31(2):131-134.
[7] Bruun H H. Patterns of species richness in dry grassland patches in an agricultural landscape[J]. Ecography, 2000,23(6):641-650.
[8] 高俊峰,马克明,冯宗炜.景观组成、结构和梯度格局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06,25(9):1087-1094.
[9] 任梅.基于景观生态分析的山地城市绿地格局研究[D].贵阳:贵州大学,2018.
[10] 张瑾珲,王志泰,邢龙.基于空间分析法的喀斯特山体公园空间承载力及提升策略:以黔灵山公园为例[J].中国园林,2020,36(3):120-125.
[11] 丁妮,吕徐.喀斯特山地城市绿地景观格局分析[J].北方园艺,2020(3):85-92.
[12] 伍娬,王志杰,潘远珍.基于GIS的安顺市景观格局空间梯度分析[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9,34(6):214-223.
[13] 姚岚,吴次芳,陆张维.喀斯特地区城镇化质量与土地利用系统健康协同演化关系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8,27(4):768-778.
[14] 熊康宁,李晋,龙明忠.典型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区水土流失特征与关键问题[J].地理学报,2012,67(7):878-888.
[15] 李雪冬,杨广斌,周越,等.基于3S技术的岩溶地区城市景观生态安全评价:以贵阳市为例[J].中国岩溶,2016,35(3):340-348.
[16] 林丽平.喀斯特贵阳市森林物种多样性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2.
[17] 韩会庆,王喆,张英佳,等.2005—2015年贵阳市生境退化程度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J].中国岩溶,2018,37(2):185-191.
[18] 刘玺,何守阳,刘贝贝.岩溶山区城镇化进程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演变特征:以贵阳市为例[J].地球与环境,2019,47(4):527-536.
[19] 佟济宏.北京市主城区城市森林空间分布及结构特征分析[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8.
[20] 李洋.重庆市主城区城市森林分类及特征分析[D].重庆:西南大学,2010.
[21] 冯佰香,李加林,何改丽,等.农村居民点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力分析:以宁波市北仑区为例[J].生态学杂志,2018,37(2):523-533.
[22] 姜广辉,何新,马雯秋,等.基于空间自相关的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演变及其分区[J].农业工程学报,2015,31(13):265-273.
[23] 陈宗峰,李裕瑞,刘彦随.黄土丘陵沟壑区乡村聚落分布格局特征与类型[J].农业工程学报,2017,33(14):266-274,316.
[24] 马林兵,魏慧丽,曹小曙.基于FCD数据的城市有效路网密度评价:以广州荔湾区和越秀区为例[J].地理研究,2015,34(3):541-554.
[25] 范敏,彭羽,王庆慧,等.景观格局与植物多样性的关系及其空间尺度效应:以浑善达克沙地为例[J].生态学报,2018,38(7):2450-2461.

备注/Memo

收稿日期:2021-05-30 修回日期:2021-06-04
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061039,41071319); 贵州大学培育项目(贵大培育[2020]46); 贵州省生物学一流学科建设项目(GNYL[2017]009)
第一作者:王志杰(1986—),男,甘肃会宁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喀斯特山地区域与景观生态、山地生物多样性保护。E-mail:zjwang3@gzu.edu.cn
通信作者:苏嫄(1986—),女,陕西延安人,高级实验师,硕士,研究方向:喀斯特山地区域与景观生态。E-mail:ysu@gzu.edu.cn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22-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