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苏胜亮,吴立峰.宁夏六盘山连片特困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9,26(04):286-291,298.
 SU Shengliang,WU Lifeng.Research on Coupling and Coordina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oncentrated Destitute Area of Liupanshan Mountain in Ningxia Autonomous Region[J].Research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2019,26(04):286-291,298.
点击复制

宁夏六盘山连片特困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研究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李仙娥,李倩.秦巴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贫困特征和生态保护与减贫互动模式探析[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3,34(4):408-411.
[2] 丁建军.中国11个集中连片特困区贫困程度比较研究:基于综合发展指数计算的视角[J].地理科学,2014,34(12):1418-1427.
[3] 刘小鹏,苏胜亮,王亚娟,等.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村域空间贫困测度指标体系研究[J].地理科学,2014,34(4):447-453.
[4] 王艳慧,李静怡.连片特困区生态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水平耦合协调性评价[J].应用生态学报,2015,26(5):1519-1530.
[5] 徐孝勇,封莎.中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测算及时空演变分析[J].经济地理,2017,37(11):151-160.
[6] 曹诗颂,王艳慧,段福洲,等.中国贫困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与经济贫困的耦合关系:基于连片特困区714个贫困县的实证分析[J].应用生态学报,2016,27(8):2614-2622.
[7] 王鹏,刘小鹏,姚晓艳,等.基于能值分析的宁夏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J].生态经济,2018,34(1):70-73.
[8] 方创琳,鲍超.黑河流域水-生态-经济发展耦合模型及应用[J].地理学报,2004(5):781-790.
[9] 党小虎,刘国彬,赵晓光.黄土丘陵区县南沟流域生态恢复的生态经济耦合过程及可持续性分析[J].生态学报,2008,28(12):6321-6333.
[10] 成思敏,王继军,郭满才,等.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陕北退耕区农业产业-资源系统耦合机制分析:以吴起县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18,33(7):1165-1178.
[11] 张荣天,焦华富.泛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5,24(5):719-727.
[12] 陈端吕,彭保发,熊建新.环洞庭湖区生态经济系统的耦合特征研究[J].地理科学,2013,33(11):1338-1346.
[13] 童佩珊,施生旭.厦漳泉城市群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评价:基于PSR-GCQ模型[J].林业经济,2018,40(4):90-95.
[14] 王介勇,吴建寨.黄河三角洲区域生态经济系统动态耦合过程及趋势[J].生态学报,2012,32(15):4861-4868.
[15] 孔伟,任亮,王淑佳,等.河北省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变[J].应用生态学报,2016,27(9):2941-2949.
[16] 杨主泉,张志明.基于耦合模型的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以桂林市为例[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4,29(3):262-268.
[17] 赵莹,刘小鹏,郭永杰.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生态安全评价[J].水土保持通报,2014,34(2):157-162.
[18] 王鹏,王亚娟,刘小鹏,等.基于PSR模型的青铜峡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与预测[J].水土保持通报,2018,38(2):148-153.
[19] 李帅,魏虹,倪细炉,等.基于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的宁夏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J].应用生态学报,2014,25(9):2700-2708.
[20] 周成,冯学钢,唐睿.区域经济-生态环境-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发展分析与预测:以长江经济带沿线各省市为例[J].经济地理,2016,36(3):186-193.
[21] 周成,金川,赵彪,等.区域经济-生态-旅游耦合协调发展省际空间差异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6,30(7):203-208.
[22] 王鹏,王亚娟,刘小鹏,等.基于RS与GIS的沙坡头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8,25(4):250-256.
[23] 张玉萍,瓦哈甫·哈力克,党建华,等.吐鲁番旅游-经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分析[J].人文地理,2014,29(4):140-145.
[24] 崔木花.中原城市群9市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J].经济地理,2015,35(7):72-78.
[25] 易平,方世明.地质公园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效益耦合协调度研究:以嵩山世界地质公园为例[J].资源科学,2014,36(1):206-216.
[26] 王劲峰,徐成东.地理探测器:原理与展望[J].地理学报,2017,72(1):116-134.
[27] 王鹏,王亚娟,刘小鹏,等.基于景观结构的生态移民安置区生态风险评价:以宁夏红寺堡区为例[J].生态学报,2018,38(8):2672-2682.
[28] 刘彦随,李进涛.中国县域农村贫困化分异机制的地理探测与优化决策[J].地理学报,2017,72(1):161-173.

备注/Memo

收稿日期:2018-09-17;改回日期:2018-10-1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宁夏六盘山区空间贫困及其分异机制研究”(41261021)
作者简介:苏胜亮(1988-),男,陕西榆林人,硕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科技管理与人文地理研究。E-mail:578459313@qq.com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190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