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谭君.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效率评价[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9.[2] 赵晓东,王静,郭柏枢,等.滨海地区建设用地扩张、利用效率及脱钩关系:以江苏省大丰区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20,27(5):340-348.[3] 王亚飞,樊杰,周侃.基于“双评价”集成的国土空间地域功能优化分区[J].地理研究,2019,38(10):2415-2429.[4] 卫思夷,居祥,荀文会.区域国土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承载力时空耦合关系研究:以沈阳经济区为例[J].中国土地科学,2018,32(7):58-65.[5] 郭向阳,穆学青,丁正山.江苏省县域城镇建设用地效率时空特征及驱动因子识别[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43(3):84-90. [6] 刘愿理,廖和平,李靖,等.生态脆弱区土地利用多功能空间格局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土地科学,2020,34(2):75-83.[7] 丁肇慰,肖能文,高晓奇,等.长江流域2000—2015年生态系统质量及服务变化特征[J].环境科学研究,2020,33(5):1308-1314.[8] 刘涛,史秋洁,王雨,等.中国城乡建设占用耕地的时空格局及形成机制[J].地理研究,2018,37(8):1609-1623.[9] 朱凤凯,张凤荣,李灿,等.1993—2008年中国土地与人口城市化协调度及区域差异[J].地理科学进展,2014,33(5): 647-656.[10] 李坤,岳建伟.我国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研究综述[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51(S1):107-113.[11] 喻忠磊,张文新,梁进社,等.国土空间开发建设适宜性评价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15,34(9):1107-1122.[12] 宋婷.“空心化”背景下农村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9.[13] 马瑞明,马仁会,韩冬梅,等.基于多层级指标的省域耕地质量评价体系构建[J].农业工程学报,2018,34(16):249-257.[14] 尹海伟,孔繁花,罗震东,等.基于潜力—约束模型的冀中南区域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J].应用生态学报,2013,24(8):2274-2280.[15] Turner M G. Landscape ecology: the effect of pattern on process[J]. Annual Review of Ecology and Systematics, 1989,20(1):171-197.[16] 王静,翟天林,赵晓东,等.面向可持续城市生态系统管理的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以烟台市为例[J].生态学报,2020,40(11):3634-3645.[17] 刘艳军,于会胜,刘德刚,等.东北地区建设用地开发强度格局演变的空间分异机制[J].地理学报,2018,73(5):818-831.[18] 朱从谋,李武艳,徐保根.长三角城市群城乡建设用地时空关联特征及其利用效益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19,33(8):63-70.[19] 张亚飞,廖和平,李涛,等.基于宗地尺度的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及存量用地挖潜研究:以重庆市渝北区为例[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42(2):66-75.[20] 智刚,李秀霞,孙占海.中国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综述[J].水土保持通报,2016,36(5):365-369,376.[21] 倪绍祥.近10年来中国土地评价研究的进展[J].自然资源学报,2003,18(6):672-683.[22] 瞿忠琼,王晨哲,高路.基于节地原则的城镇低效工业用地宗地评价:以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为例[J].中国土地科学,2018,32(11):50-56.[23] 陈会广,夏红,肖毅,等.基于灰色关联和主成分分析的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以江苏省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5,24(8):1331-1336.[24] 李鑫杨,刘庆生,刘高焕,等.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及周边地区城镇发展适宜性评价[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8,20(8):1083-1093.[25] 苏雷,朱京海,傅立群,等. GIS支持下的锦州葫芦岛沿海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J].水土保持研究,2013,20(4):207-212,319.[26] 张晓琳,金晓斌,范业婷,等.1995—2015年江苏省土地利用功能转型特征及其协调性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19,34(4):689-706.[27] 陈逸.区域土地开发程度评价理论、方法与实证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2.[28] 方创琳,祁巍锋,宋吉涛.中国城市群紧凑度的综合测度分析[J].地理学报,2008,63(10):1011-1021.[29] 杨清可,段学军,李平星,等.江苏省土地开发程度与利用效益的空间特征及协调分析[J].地理科学,2017,37(11):1696-1704.[30] 王磊,来臣军,卢恩平.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乡村土地利用效益评价[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37(2):186-190.[31] 肖丽群,邓群钊,林永钦,等.基于熵权TOPSIS模型的江西省土地利用多功能及其障碍因素动态分析[J].水土保持通报,2020,40(1):176-183.[32] 陈阳,马仁锋,任丽艳,等.海岸带土地发展潜力评价:以杭州湾南岸为例[J].海洋学研究,2016,34(1):27-34.[33] 谢高地,张彩霞,张昌顺,等.中国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J].资源科学,2015,37(9):1740-1746.[34] 曹贤忠,曾刚.基于熵权TOPSIS法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转型升级模式选择研究:以芜湖市为例[J].经济地理,2014,34(4):13-18.[35] 王鹏,刘拓,段星星,等.基于熵权的土壤养分地球化学多级模糊综合评判:以陕西省关中地区为例[J].水土保持通报,2019,39(6):136-141.[36] 郭瑞,李同春,宁昕扬,等.改进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在渡槽风险评价中的应用[J].水利水电技术,2018,49(4):109-116.[37] 杨忍,刘彦随,龙花楼.中国环渤海地区人口—土地—产业非农化转型协同演化特征[J].地理研究,2015,34(3):475-486.[38] 胡祥福,余陈燚,蒋正云,等.江西省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及空间分异研究[J].生态经济,2020,36(4):75-81.[39] 张浩,冯淑怡,曲福田.耕地保护、建设用地集约利用与城镇化耦合协调性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17,32(6):1002-1015.[40] 高楠,马耀峰,李天顺,等.1993—2010年中国入境旅游与进口贸易耦合关系时空分异研究[J].经济地理,2012,32(11):143-148,161.[41] 梁丽英,梁彦庆,黄志英,等.生态文明背景下健康城市发展与土地集约利用耦合协调关系研究:以京津冀为例[J].生态经济,2020,36(4):88-94.[42] 刘超,许月卿,王惠,等.关中地区农村居民点用地数量变化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54(3):300-307.[43] 张晗,赵小敏,欧阳真程,等.多尺度下的南方山地丘陵区耕地质量空间自相关分析:以江西省黎川县为例[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8,26(2):263-273.[44] 查庆国.丹棱县土地整理潜力评价及效益分析研究[D].成都:四川农业大学,2013.[45] 张竞珂,陈逸,黄贤金.长江经济带土地开发均衡度及限度评价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7,26(12):1945-1953.
[1]苏胜亮.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21,28(02):367.
SU Shengliang.Research on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Ecology and Economic System of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J].Research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2021,28(04):367.
收稿日期:2020-08-21 修回日期:2020-09-26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41501185); 江苏省国土资源科技项目(2018001)第一作者:史敏琦(1997—),女,江苏南京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土地利用与规划。E-mail:shiminqi0824@163.com通信作者:陈逸(1977—),女,江苏江阴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研究。E-mail:yichen@nj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