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徐邦栋.滑坡分析与防治[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1.
[2] 杨喜成,李彦斌,胡康记,等.陕西省区域环境地质调查报告(1:500000)[R].陕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2000.
[3] 胡广韬.滑坡动力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5.
[4] 王泰书,王敏霞.对铜川市川口滑坡的研究[J].陕西煤炭技术,1999(4):11-15.
[5] 陕西省宝鸡峡工程指挥部.宝鸡峡引渭灌溉工程技术总结[M].陕西省宝鸡峡工程指挥部,1974.
[6] 胡广韬.宝鸡-常兴黄土原边滑坡原因与因素的历史转化性[J].西安地质学院学报,1986,8(4):23-27.
[7] 李滨,殷跃平,吴树仁,等.多级旋转黄土滑坡基本类型及特征分析[J].工程地质学报,2011,19(5):703-711.
[8] 辛鹏,吴树仁,石菊松,等.渭河中游宝鸡-扶风北岸斜坡结构及其对大型滑坡形成机理的指示意义[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3,43(2):506-514.
[9] 赵法锁,毛彦龙.西安灞河左岸滑坡发育的阶段性及形成主因的历史转化[J].西安地质学院学报,1995,17(3):37-42.
[10] 刘传正,张明霞,邹正盛.宝鸡市狄家坡滑坡稳定性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1998,6(2):103-113.
[11] 杨梅忠,闫嘉棋,王贵荣.陕西韩城电厂滑坡成因的探讨[J].西安矿业学院学报,1995,15(3):236-240.
[12] 许仁朝,李松山,张玉春,等.陕南斜坡稳定性研究[M].陕西渭南:陕西省地质矿产局第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1987.
[13] 彭建兵,张骏,苏生瑞,等.渭河盆地活动断裂与地质灾害[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2.
[14] 甘枝茂.黄土高原地貌与土壤侵蚀研究[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15] 甘枝茂,桑广书,甘锐,等.晚全新世渭河西安段河道变迁与土壤侵蚀[J].水土保持学报,2002,16(2):129-132.
[16] 薛祥煦,李文厚,刘林玉.渭河北迁与秦岭抬升[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2(5):451-454.
[17] 黄春长,庞奖励,黄萍,等.关中盆地西部黄土台塬全新世气候事件研究[J].干旱区地理,2002,25(1):10-15.
[18] 施雅风,孔昭宸,王苏民,等.中国全新世大暖期的气候波动与主要事件[J].中国科学(B辑),1992,(12):1300-1308.
[19] 吴树仁,张春山,韩金良,等.陕西省宝鸡市陇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报告[R].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2007.
[20] 刘鑫,陈奇,吴树仁,等.陕西陇县李家下滑坡风险评价[J].地质通报,2008,27(6):895-903.
[21] 李昭淑,丁冰,王涛.翠华山山崩地貌奇观的成因分析[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7(6):913-916.
[22] 吴成基,赵辉,胡炜霞,等.陕西翠华山水湫池山崩遗迹形成年代[J].山地学报,2009,27(3):349-352.
[1]仲晓雷,郭成久,范昊明,等.辽宁省不同土地利用背景下土壤侵蚀空间分布规律[J].水土保持研究,2008,15(03):217.
ZHONG Xiao-lei,GUO Cheng-jiu,FAN Hao-ming,et al.Soil Erosion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Various Land Uses in Liaoning Province[J].Research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2008,15(02):217.
收稿日期:2016-02-17;改回日期:2016-04-05。
基金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陕西省特大型滑坡调查与风险评价”(1212010814027),“吕梁山区城镇地质灾害调查”(DD20160276)
作者简介:王佳运(1978-),男,河南镇平县人,硕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地质灾害调查与研究工作。E-mail:wjy311_2000@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