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回良玉在治理荒漠化国际会议开幕式上强调[N].人民日报,2008-01-23(2).
[2] SFA(State Forestry Administration, P. R. China). A bulletin of status quo of desertification and sandification in China[EB/OL]. http://www.forestry.gov.cn.2011.
[3] 王永芳,包慧娟,海春兴,等.防护林对科尔沁沙地耕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干旱区研究,2012,29(6):1009-1013.
[4] 王晓峰.荒漠绿洲过渡带灌丛(草)沙堆土壤养分特征研究:以新疆和田河流域为例[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08.
[5] 吴波,苏志珠,陈仲新.中国荒漠化潜在发生范围的修订[J].中国沙漠,2007,27(6):911-917.
[6] 崔向慧,卢琦.中国荒漠化防治标准化发展现状与展望[J].干旱区研究,2012,29(5):913-919.
[7] 马瑞,刘虎俊,马彦军,等.沙源供给条件对机械沙障固沙作用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3,27(5):104-108.
[8] 张克存,屈建军,姚正毅,等.青藏铁路格拉段风沙危害及其防治[J].干旱区地理,2014,37(1):74-80.
[9] 屈建军,凌裕泉,俎瑞平,等.半隐蔽格状沙障的综合防护效益观测研究[J].中国沙漠,2005,25(3):329-335.
[10] 党晓宏,虞毅,高永,等. PLA沙障对沙丘土壤粒径的影响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14.21(3):16-19,24
[11] 周丹丹.生物可降解聚乳酸(PLA)材料在防沙治沙中的应用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
[12] 周丹丹,虞毅,胡生荣,等.沙袋沙障凹曲面特性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09,29(4):22-25.
[13] 袁立敏,高永,虞毅,等. PLA沙障对土壤硬度的影响[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0,8(4):90-94.
[14] 韩春冬,高君亮,虞毅,等.PLA沙障对毛乌素沙地新月形沙丘土壤水分的影响[J].内蒙古林业科技,2010,36(4):1-4.
[15] 党晓宏,高永,虞毅,等.新型生物可降解PLA沙障与传统草方格沙障防风效益[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5,37(3):118-125.
[16] 阿荣.吉兰泰地区立地条件类型划分[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1997(4):151-153.
收稿日期:2015-05-23;改回日期:2015-06-23。
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资助项目“高大密集流动沙丘上营建植被与沙丘活动的互馈机制(2014ZD03)”
作者简介:赵文玲(1963-),女,内蒙古呼和浩特人,馆员,主要从事高校档案管理工作。E-mail:1594701741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