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汪丽新.葫芦岛市旱涝指标的确定和干旱规律分析[J].江西农业学报,2010,22(1):78-80.
[2] 江和文,郭婷婷,包颖,等.辽宁省近50年旱涝灾害的时空特征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12,19(2):29-33.
[3] 周长艳,王顺久,彭骏.金沙江流域及邻近地区空中水资源的气候特征分析[J].资源科学,2010,32(12):2433-2440.
[4] 刘芸芸,张雪芹.西北干旱区空中水资源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原因分析[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1,7(6):385-392.
[5] 肖劲松,毛锋,邱晓玫.人工增雨与空中水资源的合理开发[J].云南环境科学,2006,25(1):11-13.
[6] 张怡,朱世红,陈巧,等.空中水资源开发潜力及增雨效益分析[J].气象与环境科学,2009,32(增刊):119-122.
[7] 杨茜,李轲,廖代秀,等.重庆地区空中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J].气象,2010,36(8):100-105.
[8] 龚佃利,边道相.山东省空中水资源的初步分析[J].气象与环境研究,2002,7(4):474-482.
[9] 刘晓冉,杨茜,王若瑜,等.1980-2009年三峡库区空中水资源变化特征[J].自然资源学报,2012,27(9):1550-1560.
[10] 杨景梅,邱金恒.用地面湿度参量计算我国整层大气可降水量及有效水汽含量方法的研究[J].大气科学,2002,26(1):9-22.
[11] 杨景梅,邱金恒.我国可降水量同地面水汽压经验表达式[J].大气科学,1996,20(5):620-626.
[12] 向玉春,唐茂.湖北省空中水资源开发潜力分析[C].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2008.
[13] 张自国.人工增雨效果检验绝对增雨量效果评估方案[J].内蒙古气象,2003(4):56-58.
[14] 胡鹏,谷湘潜,冶林茂,等.人工增雨效果的数值统计评估方法[J].气象科技,2005,33(2):189-192.
收稿日期:2013-07-18;改回日期:2013-08-29。
基金项目:辽宁省葫芦岛市政府2011年科技专项“3S技术在葫芦岛市人影作业过程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简介:江和文(1982-),男,安徽怀宁人,硕士,工程师,从事农业气象与人工影响天气方面的研究。E-mail:jhw821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