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田积莹等.增加土壤渗透、减少水土流失, 水土保持通报, 1988年第3期
2 史念海.论历史时期黄土高原生态平衡失调及其影响.生态杂志, 1982年第2期
3 刘万铨.过河要有桥或船——对《关于西北黄土高原建设方针问题》的商榷.陕西日报, 1979年2月10日
4 刘东生等.黄土与环境.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5年
5 刘秉正等.刺槐林地土壤抗冲性的试验研究.西北林学院学报, 1984年1期
6 朱显谟.黄土地区植被因素对于水土流失的影响.土壤学报, 1960年第8期
7 朱显谟.水土保持, 中国农业土壤论文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62年
8 朱显谟.黄土高原水蚀的主要类型及其有关因素(一).水土保持通报, 1981年第3期
9 朱显谟.黄土高原水蚀的主要类型及其有关因素(二).水土保持通报, 1981年第4期
10 朱显谟.黄土高原水蚀的主要类型及其有关因素(三).水土保持通报, 1982年第1期
11 朱显谟.黄土高原水蚀的主要类型及其有关因素(四).水土保持通报, 1982年第3期
12 朱显谟.黄土高原土地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地理科学, 1984年第2期
13 朱显谟.黄土高原的形成与开发整治对策.水土保持通报, 1991年第1期
14 朱显谟.试论我国水土保持工作中的实践与理论问题.水土保持通报, 1993年第1期
15 朱显谟、田积莹.强化黄土高原土坡渗透性及抗冲性的研究.水土保持学报, 1993年第3期
16 朱显谟等.试论中国黄土高原土壤与环境.土壤学报, 1992年, 29:351
17 朱显谋等.甘肃中部土壤侵蚀调查报告.土坡专报, 1958年, 32号
18 陈永宗.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水土保持技术措施.中国水土保持, 1984年第1期
19 陈永宗等.黄土高原现代侵蚀与治理.科学出版社, 1988年
20 陈传康.从发展商品生产角度讨论黄土高原的生产建设方针.地理学报, 1981年, 36:101
21 张平仓等.皇甫川流域产沙特征及成因分析.水土保持通报, 1992年第2期
22 张胜利等.80年代黄河中游来沙减少的原因分析.水土保持通报, 1992年第2期
23 李勇.沙棘林根系强化土壤抗冲性的研究.水土保持学报, 1990年第3期
24 李勇等.黄土高原农业耕作历史与水土流失的关系.水土保持通报, 1989年第2期
25 李勇等.黄土高原土壤抗冲性机理初步研究.科学通报, 199。年, 35:390
26 李勇等.油松人工林根系对土壤抗冲性的增强效应.水土保持学报, 1990年第1期
27 李勇等.草本植物根系提高表层土壤抗冲刷力的实验研究.水土保持学报, 1990年第1期
28 李勇等.黄土高原植物根系提高土壤抗冲性的有效性.科学通报, 1991年, 36:935
29 李贾等.黄土高原植物根系强化土坡渗透力的有效性.科学通报, 1992年, 37:366
30 李勇等.黄土高原植物根系提高土壤抗冲性机制初步研究.中国科学, B辑, 1992年第3期
31 李勇等.草类根系对土壤抗冲性的强化效应.土壤学报, 1992年, 29:303
32 李勇等.植物根系与土壤抗冲性关系的研究.水土保持学报, 1993年第3期
33 李勇等.黄土高原油松人工林根系改善土垠物理性质的有效性模式.林业科学, 1993年, 29:193
34 辛树帜, 蒋德麒主编.中国水土保持概论.农业出版社, 1982年
35 邹厚远.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的研究.中国水土保持, 1985年第12期
36 赵其国, 张佳宝.未来中国土壤科学的发展方向与战略.中国土壤学会, 1994年
37 贾志伟, 江忠善.黄土高原中部地区土壤侵蚀人为影响因素的分析.水土保持通报, 1991年第2期
38 郭培才等.黄土高原沙棘林地土壤抗蚀抗冲性指标的研究.西北林学院学报, 1989年第1期
39 黄义端等.土壤内在性质对侵蚀影响的研究.水土保持学报, 1989年第3期
40 黄秉维等.谈黄河中游水土保待问题.中国水土保持, 1983年第1期
41 景可等.黄河泥沙与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3年
42 Hodges, C. N. et al., 1993, Reversing the flow; Water and nutrients from the sea to the land. Ambio.2:483~490
收稿日期:1995-6-10